古籍线装“五针眼”知见举例(未定稿)
黄永年先生《古籍版本学》第四章《书册制度》谈到线装装订时说:
线装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但多数藏书家不喜欢这种六针眼装,一般还多用四针眼装。至于五针眼和三针眼以下、六针眼以上,则绝对没有,不能乱来。(江苏教育出版社,09年2版,p.58)
古籍的四、六针眼装,是很常见的,不劳举例。至于五针眼装,是否如黄先生所说,“绝对没有”,则是有待商榷的。关于这点,黄先生的学生辛德勇先生在《未亥斋读书记·书林剩话·针眼》中,有一些补充说明。因文字较多,暂且从扫描pdf版上直接截出图片,如下:
辛先生提及清内府本有打五针眼的,但推测是太监们乱来,不算常例。另提及日刻高丽本《青丘诗抄》,也是订五针眼,怀疑日本等国另创此格。
辛老师的怀疑是颇有道理的。现就日本一些机构所藏的汉籍,略举其五针眼装如下:
1、(日》遍照金刚撰:《文镜秘府论》6卷,和刻,日明治后刊本,3册,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2、(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10卷,和刻,日本正保四年(1647)刊,3册,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3、(唐)白居易撰:《白氏文集》卷第65,66,和刻,日本元和四年(1618)那波道圆古活字版,藏日本京都大学
4、(明)许自昌辑:《前唐十二家诗》, 汉刻,明万历间晋安郑能琅嬛斋刻本,10册,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无逸按】2008年出版的《福建省志·出版志》在第三章附录的“古代部分闽刻书目”中著录了此本,不过应该不是日本的藏本。
上举四本,均藏日本,按日人说法,书籍装订有和装、唐装两种形式。因所阅古籍非常有限,我不敢擅下论断,只是有两个考虑:①辛先生推测中国之外的日本等国或有五针眼装订一格,据上面三本和刻本来说,是能提供部分佐证的;②第四本的《前唐十二家诗》为国内刻本,但它的五针眼装,是原装如此,还是在日本改装后变成五针眼,难下定论。不过,就辛先生提及清内府本有五针眼装来说,国内线装中的五针眼,也许是常规存在,并非都是“乱来”的。
因书海无涯,很多话都是一时有效,所以上述言语,暂定为“未定稿”,容日后有所知见,再予补充。
最后,说点自己的趣事。十年前,自己胡乱做过两本线装。版本上有“烂明本”之说,我这个就权且称为”伪烂线装“好了。
装订用的线很不好,是找我母亲讨的涤纶线;封面更是不堪入目,用的是北大开学时发的课表,我顺手把封面扯下来了;至于针眼嘛,很明显,我就是按五针眼装的,那时对针眼并不很懂,只是觉得打五个孔要订得牢些,但在随后不断的搬家迁徙中,这两本”伪烂线装”的线快不行了。
一点回忆,博诸君一笑的同时,也算是我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吧。
线装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但多数藏书家不喜欢这种六针眼装,一般还多用四针眼装。至于五针眼和三针眼以下、六针眼以上,则绝对没有,不能乱来。(江苏教育出版社,09年2版,p.58)
古籍的四、六针眼装,是很常见的,不劳举例。至于五针眼装,是否如黄先生所说,“绝对没有”,则是有待商榷的。关于这点,黄先生的学生辛德勇先生在《未亥斋读书记·书林剩话·针眼》中,有一些补充说明。因文字较多,暂且从扫描pdf版上直接截出图片,如下: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版,p.9 |
辛先生提及清内府本有打五针眼的,但推测是太监们乱来,不算常例。另提及日刻高丽本《青丘诗抄》,也是订五针眼,怀疑日本等国另创此格。
辛老师的怀疑是颇有道理的。现就日本一些机构所藏的汉籍,略举其五针眼装如下:
1、(日》遍照金刚撰:《文镜秘府论》6卷,和刻,日明治后刊本,3册,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 |
2、(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10卷,和刻,日本正保四年(1647)刊,3册,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 |
3、(唐)白居易撰:《白氏文集》卷第65,66,和刻,日本元和四年(1618)那波道圆古活字版,藏日本京都大学
![]() |
4、(明)许自昌辑:《前唐十二家诗》, 汉刻,明万历间晋安郑能琅嬛斋刻本,10册,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 |
【无逸按】2008年出版的《福建省志·出版志》在第三章附录的“古代部分闽刻书目”中著录了此本,不过应该不是日本的藏本。
上举四本,均藏日本,按日人说法,书籍装订有和装、唐装两种形式。因所阅古籍非常有限,我不敢擅下论断,只是有两个考虑:①辛先生推测中国之外的日本等国或有五针眼装订一格,据上面三本和刻本来说,是能提供部分佐证的;②第四本的《前唐十二家诗》为国内刻本,但它的五针眼装,是原装如此,还是在日本改装后变成五针眼,难下定论。不过,就辛先生提及清内府本有五针眼装来说,国内线装中的五针眼,也许是常规存在,并非都是“乱来”的。
因书海无涯,很多话都是一时有效,所以上述言语,暂定为“未定稿”,容日后有所知见,再予补充。
最后,说点自己的趣事。十年前,自己胡乱做过两本线装。版本上有“烂明本”之说,我这个就权且称为”伪烂线装“好了。
![]() |
装订用的线很不好,是找我母亲讨的涤纶线;封面更是不堪入目,用的是北大开学时发的课表,我顺手把封面扯下来了;至于针眼嘛,很明显,我就是按五针眼装的,那时对针眼并不很懂,只是觉得打五个孔要订得牢些,但在随后不断的搬家迁徙中,这两本”伪烂线装”的线快不行了。
一点回忆,博诸君一笑的同时,也算是我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