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涩谷的机动战士高达》
译自《后现代建筑巡礼》,没有采用,干脆放上来吧。
1990
屹立在涩谷的机动战士高达 渡边诚建筑事务所 东京都
青山制图专门学校1号馆|Aoyama Technical College
地址:东京都涩谷区莺谷町7-9|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层数:地上五层|总面积:1479m2|规划:鹿光R&D|设计:渡边诚建筑事务所|结构设计:第一构造|设备设计:川口设备研究所·山崎设备设计事务所|施工:鸿池组|竣工:1990年
十分强烈的震撼。巨大的机械般的身体上长着卵和触角。这座外观十分背离常规的建筑,便是东京涩谷区的建筑专科学院“青山制图专门学校”的一号馆。
入口仿佛是故意要表现透视的感觉,进门以后,大厅的屋顶也是斜的。一层是办公室与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二到五层是教室。随处可见倾斜的墙壁,与外观给人的印象极为相符。顶层的休息室里摆满了学生制作的模型。
这座校舍的建设计划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时正值泡沫经济时代的顶峰。建筑业界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建筑专科学校和学生数都大幅增加。学校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始规划这所新的旗舰校舍。
审查委员长是当时的日本大学教授近江荣,他也因为研究建筑竞赛而为人所知。另外担任评审的还有建筑师池原义郎与山本理显。虽然是小型的民间建筑,评审机制却十分严格。从87个竞标方案中挑选出的第一名,来自矶崎新工作室出身的渡边诚。当时年近40的他,实际建造的经验基本为零。
热情的客户制定野心满满的计划,然后年轻的建筑师被选用,并从此为世人所知。感觉这个年代就是青年建筑师能够最大限度享受好景气的大好时机。
一直到现在,来这座建筑物前拍照的建筑爱好者都络绎不绝。听说在学校的升学指导说明会上,有人看到校舍的照片时,惊讶地“哇哦”了出来。让整个建筑界知道学校的存在,强烈吸引希望入学的学生,从这些效果来看,它的经济价值应该无法估量吧。
极少数建成的解构主义作品?
从这里开始,后现代主义建筑巡礼将会介绍1990年以后完成的作品。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后现代建筑的成熟期,一方面过去的建筑样式仍在继续被引用,另一方面,对此不满足的建筑师们,也开始探寻新的建筑风格。
新生势力(的其中)之一便是解构主义。其视觉上的特征包括倾斜的墙壁与地面、成锐角的断片化的形态、错综复杂的轴线等等。此前的主流后现代形式都以通俗易懂、亲近普通人为目标,与此相对,解构主义建筑是精英化的、自恃甚高的建筑。其源头是法国的雅克·德里达与美国的保罗·德曼等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构建出的玄虚难解的解构主义理论。
解构主义从1980年代上半期开始在建筑界出现,在1988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展上广为人知。参展的彼得·艾森曼、丹尼尔·李布斯金、扎哈·哈迪德、蓝天组等建筑师,被称为解构主义的作家。
回到青山制图专门学校的话题,倾斜的墙壁与屋顶、刀割一般的开口、远远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这些都是解构主义共同的特点。这样的建筑在日本有很多,但是我认为这座建筑才是解构主义最初在日本建成的例子。
长了腿的机动战士
结果这座建筑最后却有了一个别名,叫做“高达建筑”。1979年的动画《机动战士高达》开启的一系列动画作品中出现了巨大的机器人,很明显它是因为这个联想而得名。金属银灰色基调的装束与其说来自高达,不如说是来自宇宙刑事Gavan吧。如果追究这样的细节的话,也许会有异议出现。但是,青山制图专门学校与同样被称为“高达建筑”的高松伸和若林广幸的建筑相比,后者模仿的是复古风的机械(似乎应该称为“铁人28号建筑”),而前者由于更具未来感,因此在高达性上更胜一筹。
高达的高度设定是18米,实际上这座建筑物也是一样。2009年在东京台场展出了实物大小的高达像,一时成为话题,而在此之前,这座建筑才是“真正的高达”。
不由想起《机动战士高达》的著名场景。片中人物夏亚·阿兹纳布尔看到新型的机动战士没有安装双腿,于是提出疑问,技术人员回答说:“那些都是装饰,对于真正伟大的人来说,装饰有没有都一样。”在宇宙空间中战斗的机体,大约的确不需要双腿。不过有腿的话更加有型,同时,包括高达在内的机动战士们实际上都是有双腿的。
这座建筑里还另外包含的功能等许多部分,与解构主义关系不大。但是,如同高达的双腿一般,实际上这些还是必要的吧。
1990
屹立在涩谷的机动战士高达 渡边诚建筑事务所 东京都
青山制图专门学校1号馆|Aoyama Technical College
地址:东京都涩谷区莺谷町7-9|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层数:地上五层|总面积:1479m2|规划:鹿光R&D|设计:渡边诚建筑事务所|结构设计:第一构造|设备设计:川口设备研究所·山崎设备设计事务所|施工:鸿池组|竣工:1990年
![]() |
图片摘自网络 |
十分强烈的震撼。巨大的机械般的身体上长着卵和触角。这座外观十分背离常规的建筑,便是东京涩谷区的建筑专科学院“青山制图专门学校”的一号馆。
入口仿佛是故意要表现透视的感觉,进门以后,大厅的屋顶也是斜的。一层是办公室与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二到五层是教室。随处可见倾斜的墙壁,与外观给人的印象极为相符。顶层的休息室里摆满了学生制作的模型。
这座校舍的建设计划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时正值泡沫经济时代的顶峰。建筑业界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建筑专科学校和学生数都大幅增加。学校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始规划这所新的旗舰校舍。
审查委员长是当时的日本大学教授近江荣,他也因为研究建筑竞赛而为人所知。另外担任评审的还有建筑师池原义郎与山本理显。虽然是小型的民间建筑,评审机制却十分严格。从87个竞标方案中挑选出的第一名,来自矶崎新工作室出身的渡边诚。当时年近40的他,实际建造的经验基本为零。
热情的客户制定野心满满的计划,然后年轻的建筑师被选用,并从此为世人所知。感觉这个年代就是青年建筑师能够最大限度享受好景气的大好时机。
一直到现在,来这座建筑物前拍照的建筑爱好者都络绎不绝。听说在学校的升学指导说明会上,有人看到校舍的照片时,惊讶地“哇哦”了出来。让整个建筑界知道学校的存在,强烈吸引希望入学的学生,从这些效果来看,它的经济价值应该无法估量吧。
![]() |
图片摘自网络 |
极少数建成的解构主义作品?
从这里开始,后现代主义建筑巡礼将会介绍1990年以后完成的作品。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后现代建筑的成熟期,一方面过去的建筑样式仍在继续被引用,另一方面,对此不满足的建筑师们,也开始探寻新的建筑风格。
新生势力(的其中)之一便是解构主义。其视觉上的特征包括倾斜的墙壁与地面、成锐角的断片化的形态、错综复杂的轴线等等。此前的主流后现代形式都以通俗易懂、亲近普通人为目标,与此相对,解构主义建筑是精英化的、自恃甚高的建筑。其源头是法国的雅克·德里达与美国的保罗·德曼等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构建出的玄虚难解的解构主义理论。
解构主义从1980年代上半期开始在建筑界出现,在1988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展上广为人知。参展的彼得·艾森曼、丹尼尔·李布斯金、扎哈·哈迪德、蓝天组等建筑师,被称为解构主义的作家。
回到青山制图专门学校的话题,倾斜的墙壁与屋顶、刀割一般的开口、远远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这些都是解构主义共同的特点。这样的建筑在日本有很多,但是我认为这座建筑才是解构主义最初在日本建成的例子。
![]() |
图片摘自网络 |
长了腿的机动战士
结果这座建筑最后却有了一个别名,叫做“高达建筑”。1979年的动画《机动战士高达》开启的一系列动画作品中出现了巨大的机器人,很明显它是因为这个联想而得名。金属银灰色基调的装束与其说来自高达,不如说是来自宇宙刑事Gavan吧。如果追究这样的细节的话,也许会有异议出现。但是,青山制图专门学校与同样被称为“高达建筑”的高松伸和若林广幸的建筑相比,后者模仿的是复古风的机械(似乎应该称为“铁人28号建筑”),而前者由于更具未来感,因此在高达性上更胜一筹。
高达的高度设定是18米,实际上这座建筑物也是一样。2009年在东京台场展出了实物大小的高达像,一时成为话题,而在此之前,这座建筑才是“真正的高达”。
不由想起《机动战士高达》的著名场景。片中人物夏亚·阿兹纳布尔看到新型的机动战士没有安装双腿,于是提出疑问,技术人员回答说:“那些都是装饰,对于真正伟大的人来说,装饰有没有都一样。”在宇宙空间中战斗的机体,大约的确不需要双腿。不过有腿的话更加有型,同时,包括高达在内的机动战士们实际上都是有双腿的。
这座建筑里还另外包含的功能等许多部分,与解构主义关系不大。但是,如同高达的双腿一般,实际上这些还是必要的吧。
离净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世界现代集合住宅档案——25.南美洲 (25人喜欢)
- 世界现代集合住宅档案——24.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 (21人喜欢)
- 世界现代集合住宅档案——2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7人喜欢)
- 世界现代集合住宅档案——22.中东-北非 (17人喜欢)
- 世界现代集合住宅档案——21.印度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