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7 罗伯特·索耶对谈严锋
http://www.douban.com/event/19473161/
总体感受
1、场地略小,科幻迷很热情。我磨蹭着等到6点半进场时间刚到就冲进去,已经坐了一半人。6点45已经基本满座,7点正式开始时还站了满满一圈。目测妹子大概占一半甚至更多。
2、除了严锋老师和索耶之外,主持是果壳的小庄,台下嘉宾还有dhew和陈茜(迷路迟到了!),不过完全没有给他们安排发言时间。
3、翻译是《图夫航行记》和《光逝》的译者,不过看来是完全没有口译经验,现场发挥实在不太好,帮不上太多忙。以下的笔记主要靠个人现场理解,词句重新组织过,不一定完全符合原文。
4、严锋老师表现非常、非常专业,英语流利,提问很到位,功课也做得仔细,对索耶几乎所有作品都有所了解,还时不时帮翻译解围。
5、索耶很随和很健谈,一开场落座大家亮出一排手机忙着拍照,于是台上的索耶也笑嘻嘻的拿出手机对着台下拍。有好几次索耶回答严锋老师问题时翻译实在应付不过来,索耶就很nice的说”just say no”(就说我的回答是不)。索耶其实挺有加拿大人的归属意识,会谈中提到的作家几乎都是加拿大人,很少谈及美国作家。
6、会谈的进行其实没有严格按照预定主题,前后大概切换了10来个话题,信息量很大,主要形式是严锋问索耶答。虽然时间关系没有深入,但索耶的回答都很诚恳有内容,经常会直接了当的说yes或者no不绕弯子。
会谈纪要
1、严锋老师一上来就摆开了架势,从《人性分解》开始谈起宇宙尺度上的集体潜意识,从西方的荣格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即宇宙、王阳明的心学。索耶认为科幻小说的本质就是内心和世界的联系,所以他一直很重视inner world。这里索耶特地提到了Judith Merril(新浪潮先驱,美国科幻女作家、编辑,后移居加拿大),她在60年代就提出了科幻小说中对于inner world的构建,但思维简单直接的美国人不怎么吃这一套,于是她后来跑到加拿大去了(与此相应,日后新浪潮运动的中心也是在英国而非美国)。索耶还提到了自身的经历对创作这一题材的影响,他在大学里辅修心理学,还有一个sister-in-law是佛教徒。另外索耶在解释集体潜意识的时候提到了cyberspace。(第一反应Stand Alone Complex)
2、严锋提到索耶的作品中特别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问题,比如《计算中的上帝》中的癌症,《触发》中的恐怖分子。索耶表示即使是科幻小说,也应当始终着眼于here和now,关注当下,deal with real things。
3、严锋接着延伸到索耶作品中对于家庭的关注,介绍说其实这也是中国文艺作品的传统和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主题。但在当今时代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充满了各种现实超现实、现代后现代、甚至魔幻的元素,对科幻和科幻以外的文学创作都相应的产生了冲击。索耶则提及美国的科幻读者其实主要是teenager,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不再读科幻了,他们并不是对科学不再感兴趣,而是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家庭工作的压力。于是索耶选择用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来平衡作品中的幻想性(带来的疏离感),有些东西 too important to be dismissed。
4、考虑到对谈的主题,严锋老师终于忍不住图穷匕见,把压箱底的大刘搬出来,一下子抛出了“是否存在科幻角度和日常角度两种思考方式”这样一个大问题,接着就是喜闻乐见的道德考题,思想钢印啦,吃小姑娘啦之类的。索耶说科幻小说就是要假设各种如果怎样将会怎样,包括最极端的情形(相当于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严锋追问索耶对于宗教的态度,索耶说有一些学者认为科学和宗教可以并存,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但他不认同。他认为一切问题应该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是”或者“否”的两分答案,没有和稀泥的余地(也就是说,索耶老爷子是个坚定的科学信徒)。严锋马上问,你在计算中的上帝中说有一个造物主存在,在尼安德特人中又说不存在,那么你说这上帝到底在不在呢?索耶回答说只有政客才会有这种思维方式,科幻小说的任务只是探讨各种可能性,答案应该交给读者自己。
5、既然已经说到大刘,严锋老师就直接丢出了黑暗森林理论问索耶的看法。索耶干脆的回答no。他承认自私是生命的本能,正如《自私的基因》,但智慧的目的就应该是超越本能。还不能战胜自身本能的智慧生物,肯定会自取灭亡。严锋略不甘心的说刘慈欣也许讲述的是故事的另一面,索耶表示中国的确和加拿大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考虑到中国用长城对抗外敌的经历,他也理解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但加拿大是一个开放的移民国家,所以不可能这样看待问题。严锋老师则澄清了一下,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也是性本善,刘慈欣的理念其实受西方思想影响更多。严锋老师还顺便问道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会不会影响即将出版的三体英文版在西方的接受度,索耶解释说其实对陌生的恐惧也是西方科幻中常涉及的概念,所以不用特别担心。这里索耶还顺手黑了一下霍金同学,听到说在对外星文明的态度上霍金也和刘慈欣不谋而合时他幽默的表示,当狮子出现时,一群斑马中只有最慢的一只才最恐惧,很遗憾霍金同学就是那只老斑马……
接下来的话题就比较随意,不那么有连贯性了。
6、严锋老师从最近火爆的Pacific Rim说到了机器人和怪兽,问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看机器人打怪兽,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甚至是集体记忆?索耶则表示大概没这回事。因为恐龙其实是近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其实根本没有关于恐龙的记忆。而相比怪兽来说,恐龙大概和机器人还更接近些,毕竟两者都是能够真实存在的。而关于自己的恐龙文明三部曲,索耶表示其中最特别的部分是关于恐龙的社会结构的想象。
7、索耶介绍自己创作理念的变迁。早期是面向核心读者的传统宏伟硬科幻,接着转向更大众的近未来题材。911之后受到很大冲击,作品中有了更多的现实性。未来闪影获得电视剧改编机会后有意识的向好莱坞靠拢,更单纯(能够一句话概括)的主题和更易于影视化的风格。索耶坦承目前核心科幻读者群已经日益萎缩,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大众读者,并且很骄傲自己成功做到了。严锋插话问为了吸引大众读者在小说中融入更多类型元素会不会冲淡了科幻性,索耶说你是搞文学的,我知道有的文学理论家认为好的小说only good if boring,我可没这个想法。最后索耶总结自己创作的20多部小说,表示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保持新意,每一部都是新尝试和新挑战。被问到还有什么没有写过时,索耶表示自信已经写过各种题材,如果再想到了新的肯定会马上去写。
8、关于cyberpunk。索耶基本上不认同这一流派的价值观。他也很喜欢神经漫游者,认为是非常好的小说,但受其影响的cyberpunk作品中描绘的信息时代的阴暗未来,信息被少数人垄断的未来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现实中的互联网是一个比真实世界更自由开放的领域,wikipedia所代表的互联网文化才是真正的未来。所以cyberpunk充其量只是一种alternate history,can’t take it seriously。严锋插话说那么你的WWW三部曲呢?索耶说那应该算作anti-cyberpunk。
9、关于雨果奖输给哈利波特。至今仍耿耿于怀。索耶此后也曾多次入围,但只有这惟一一次输得不甘心。(虽然没有严格限制)传统上雨果奖还是一个严肃科幻奖,而J.K.罗琳不仅写的完全不是科幻,人家还根本不care这个奖,根本就没有出席颁奖。
10、关于最近的一条科学新闻,对于人类大脑建模的最新进展,以及新书《触发》。索耶表示他想在这本书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自我认知、个性的形成,也就是“我是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忆。但记忆本来是只属于自己的,如果我们改变记忆的这个特性,让记忆能被别人读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此外他认为科幻小说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入多种学科的交叉,而研究大脑和意识的神经科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的一个绝佳例子。
11、如果外星人入侵,作为科幻作家会怎么做?请他们尝尝好吃的,听听音乐,大家就相互理解成为朋友了呀。(巴萨拉&雪露:来听我的歌吧!)
最后是现场问答。
——对于中国科幻的了解
没怎么读过作品,但对成都科幻大会印象深刻,认为科幻是大家共同的语境。
——科幻中的科学
设定的严谨和合理性仍然很重要。
——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是否会妥协
难以避免,毕竟投资人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再现作品。但书始终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科幻和奇幻的竞争
的确有很多科幻读者流失到奇幻,冷战结束和911是两大原因,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冷战结束后整个国家对科学的态度渐趋冷淡;而911为美国人心理上提供了一个绝对邪恶的假想敌(和苏联大概还不一样),奇幻小说中大多有着非黑即白的善恶二元论,相比科幻小说更易迎合这种心态。
——科幻和奇幻的结合
科幻是有可能的幻想,奇幻是绝不可能的幻想,二者泾渭分明。一个作家可以既写科幻又写奇幻,但很难结合在一部作品中。
——科幻是现实的镜像,科幻作家的社会责任
赞同威廉·吉布森,对于科学的态度不能走两个极端,需要建立平衡。
——合作写作
不感冒,商业行为。如果要选一个合作者,那么是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时间回旋》作者,也是加拿大人)
大概7点到9点整2个小时,因为场地还有其它安排,也没有留签售和会后私下交流的时间,颇为可惜。整体活动质量很好,更期待索耶明天的第二场演讲了。
20130818 罗伯特·索耶上海演讲《科幻与预言》纪要
总体感受
1、场地略小,科幻迷很热情。我磨蹭着等到6点半进场时间刚到就冲进去,已经坐了一半人。6点45已经基本满座,7点正式开始时还站了满满一圈。目测妹子大概占一半甚至更多。
2、除了严锋老师和索耶之外,主持是果壳的小庄,台下嘉宾还有dhew和陈茜(迷路迟到了!),不过完全没有给他们安排发言时间。
3、翻译是《图夫航行记》和《光逝》的译者,不过看来是完全没有口译经验,现场发挥实在不太好,帮不上太多忙。以下的笔记主要靠个人现场理解,词句重新组织过,不一定完全符合原文。
4、严锋老师表现非常、非常专业,英语流利,提问很到位,功课也做得仔细,对索耶几乎所有作品都有所了解,还时不时帮翻译解围。
5、索耶很随和很健谈,一开场落座大家亮出一排手机忙着拍照,于是台上的索耶也笑嘻嘻的拿出手机对着台下拍。有好几次索耶回答严锋老师问题时翻译实在应付不过来,索耶就很nice的说”just say no”(就说我的回答是不)。索耶其实挺有加拿大人的归属意识,会谈中提到的作家几乎都是加拿大人,很少谈及美国作家。
6、会谈的进行其实没有严格按照预定主题,前后大概切换了10来个话题,信息量很大,主要形式是严锋问索耶答。虽然时间关系没有深入,但索耶的回答都很诚恳有内容,经常会直接了当的说yes或者no不绕弯子。
会谈纪要
1、严锋老师一上来就摆开了架势,从《人性分解》开始谈起宇宙尺度上的集体潜意识,从西方的荣格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即宇宙、王阳明的心学。索耶认为科幻小说的本质就是内心和世界的联系,所以他一直很重视inner world。这里索耶特地提到了Judith Merril(新浪潮先驱,美国科幻女作家、编辑,后移居加拿大),她在60年代就提出了科幻小说中对于inner world的构建,但思维简单直接的美国人不怎么吃这一套,于是她后来跑到加拿大去了(与此相应,日后新浪潮运动的中心也是在英国而非美国)。索耶还提到了自身的经历对创作这一题材的影响,他在大学里辅修心理学,还有一个sister-in-law是佛教徒。另外索耶在解释集体潜意识的时候提到了cyberspace。(第一反应Stand Alone Complex)
2、严锋提到索耶的作品中特别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问题,比如《计算中的上帝》中的癌症,《触发》中的恐怖分子。索耶表示即使是科幻小说,也应当始终着眼于here和now,关注当下,deal with real things。
3、严锋接着延伸到索耶作品中对于家庭的关注,介绍说其实这也是中国文艺作品的传统和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主题。但在当今时代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充满了各种现实超现实、现代后现代、甚至魔幻的元素,对科幻和科幻以外的文学创作都相应的产生了冲击。索耶则提及美国的科幻读者其实主要是teenager,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不再读科幻了,他们并不是对科学不再感兴趣,而是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家庭工作的压力。于是索耶选择用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来平衡作品中的幻想性(带来的疏离感),有些东西 too important to be dismissed。
4、考虑到对谈的主题,严锋老师终于忍不住图穷匕见,把压箱底的大刘搬出来,一下子抛出了“是否存在科幻角度和日常角度两种思考方式”这样一个大问题,接着就是喜闻乐见的道德考题,思想钢印啦,吃小姑娘啦之类的。索耶说科幻小说就是要假设各种如果怎样将会怎样,包括最极端的情形(相当于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严锋追问索耶对于宗教的态度,索耶说有一些学者认为科学和宗教可以并存,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但他不认同。他认为一切问题应该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是”或者“否”的两分答案,没有和稀泥的余地(也就是说,索耶老爷子是个坚定的科学信徒)。严锋马上问,你在计算中的上帝中说有一个造物主存在,在尼安德特人中又说不存在,那么你说这上帝到底在不在呢?索耶回答说只有政客才会有这种思维方式,科幻小说的任务只是探讨各种可能性,答案应该交给读者自己。
5、既然已经说到大刘,严锋老师就直接丢出了黑暗森林理论问索耶的看法。索耶干脆的回答no。他承认自私是生命的本能,正如《自私的基因》,但智慧的目的就应该是超越本能。还不能战胜自身本能的智慧生物,肯定会自取灭亡。严锋略不甘心的说刘慈欣也许讲述的是故事的另一面,索耶表示中国的确和加拿大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考虑到中国用长城对抗外敌的经历,他也理解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但加拿大是一个开放的移民国家,所以不可能这样看待问题。严锋老师则澄清了一下,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也是性本善,刘慈欣的理念其实受西方思想影响更多。严锋老师还顺便问道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会不会影响即将出版的三体英文版在西方的接受度,索耶解释说其实对陌生的恐惧也是西方科幻中常涉及的概念,所以不用特别担心。这里索耶还顺手黑了一下霍金同学,听到说在对外星文明的态度上霍金也和刘慈欣不谋而合时他幽默的表示,当狮子出现时,一群斑马中只有最慢的一只才最恐惧,很遗憾霍金同学就是那只老斑马……
接下来的话题就比较随意,不那么有连贯性了。
6、严锋老师从最近火爆的Pacific Rim说到了机器人和怪兽,问全世界人民都喜欢看机器人打怪兽,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甚至是集体记忆?索耶则表示大概没这回事。因为恐龙其实是近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其实根本没有关于恐龙的记忆。而相比怪兽来说,恐龙大概和机器人还更接近些,毕竟两者都是能够真实存在的。而关于自己的恐龙文明三部曲,索耶表示其中最特别的部分是关于恐龙的社会结构的想象。
7、索耶介绍自己创作理念的变迁。早期是面向核心读者的传统宏伟硬科幻,接着转向更大众的近未来题材。911之后受到很大冲击,作品中有了更多的现实性。未来闪影获得电视剧改编机会后有意识的向好莱坞靠拢,更单纯(能够一句话概括)的主题和更易于影视化的风格。索耶坦承目前核心科幻读者群已经日益萎缩,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大众读者,并且很骄傲自己成功做到了。严锋插话问为了吸引大众读者在小说中融入更多类型元素会不会冲淡了科幻性,索耶说你是搞文学的,我知道有的文学理论家认为好的小说only good if boring,我可没这个想法。最后索耶总结自己创作的20多部小说,表示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保持新意,每一部都是新尝试和新挑战。被问到还有什么没有写过时,索耶表示自信已经写过各种题材,如果再想到了新的肯定会马上去写。
8、关于cyberpunk。索耶基本上不认同这一流派的价值观。他也很喜欢神经漫游者,认为是非常好的小说,但受其影响的cyberpunk作品中描绘的信息时代的阴暗未来,信息被少数人垄断的未来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现实中的互联网是一个比真实世界更自由开放的领域,wikipedia所代表的互联网文化才是真正的未来。所以cyberpunk充其量只是一种alternate history,can’t take it seriously。严锋插话说那么你的WWW三部曲呢?索耶说那应该算作anti-cyberpunk。
9、关于雨果奖输给哈利波特。至今仍耿耿于怀。索耶此后也曾多次入围,但只有这惟一一次输得不甘心。(虽然没有严格限制)传统上雨果奖还是一个严肃科幻奖,而J.K.罗琳不仅写的完全不是科幻,人家还根本不care这个奖,根本就没有出席颁奖。
10、关于最近的一条科学新闻,对于人类大脑建模的最新进展,以及新书《触发》。索耶表示他想在这本书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自我认知、个性的形成,也就是“我是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忆。但记忆本来是只属于自己的,如果我们改变记忆的这个特性,让记忆能被别人读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此外他认为科幻小说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入多种学科的交叉,而研究大脑和意识的神经科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的一个绝佳例子。
11、如果外星人入侵,作为科幻作家会怎么做?请他们尝尝好吃的,听听音乐,大家就相互理解成为朋友了呀。(巴萨拉&雪露:来听我的歌吧!)
最后是现场问答。
——对于中国科幻的了解
没怎么读过作品,但对成都科幻大会印象深刻,认为科幻是大家共同的语境。
——科幻中的科学
设定的严谨和合理性仍然很重要。
——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是否会妥协
难以避免,毕竟投资人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再现作品。但书始终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科幻和奇幻的竞争
的确有很多科幻读者流失到奇幻,冷战结束和911是两大原因,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冷战结束后整个国家对科学的态度渐趋冷淡;而911为美国人心理上提供了一个绝对邪恶的假想敌(和苏联大概还不一样),奇幻小说中大多有着非黑即白的善恶二元论,相比科幻小说更易迎合这种心态。
——科幻和奇幻的结合
科幻是有可能的幻想,奇幻是绝不可能的幻想,二者泾渭分明。一个作家可以既写科幻又写奇幻,但很难结合在一部作品中。
——科幻是现实的镜像,科幻作家的社会责任
赞同威廉·吉布森,对于科学的态度不能走两个极端,需要建立平衡。
——合作写作
不感冒,商业行为。如果要选一个合作者,那么是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时间回旋》作者,也是加拿大人)
大概7点到9点整2个小时,因为场地还有其它安排,也没有留签售和会后私下交流的时间,颇为可惜。整体活动质量很好,更期待索耶明天的第二场演讲了。
20130818 罗伯特·索耶上海演讲《科幻与预言》纪要
-
世界破坏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3 22:11:17
-
喵咕姑山之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0 14:44:22
-
xiaozh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1 19:12:22
-
赏味无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4 15:01:44
-
郧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7 13:41:17
-
无根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17:08:14
-
魏思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06 10:41:02
-
银河系C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6 14:51:29
-
spartan117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0 17:34:10
-
且歌且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0 02:22:20
-
Bo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17:45:33
-
小银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9 14:32:53
-
ww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20:06:22
-
J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7:16:31
-
殳臣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7:08:5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5:26: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3:59:23
-
士的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3:03:41
-
男燒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1:05:47
-
豆友26229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1:00:55
-
Von.Y.Eri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10:13:09
-
文森特九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09:22:3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09:18:00
-
夏笳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09:01:09
-
joho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08:40:04
-
@SanzoMaldi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8 08: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