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和虎克,到底是谁发明了显微镜。
前些天看到网上有人争论,胡克和虎克,到底是谁发明了显微镜。这两个同时代人的名字,都在中学课本里面出现过,确实很容易搞混。去网上搜了一下两个人的资料,发现他们俩人还是有些关联的。一个人叫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是个英国人,物理里说的最多的胡克定律就是他最先提出的。另一个人叫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是个荷兰人,初中生物课本里好像有他的名字。
他俩都不是发明显微镜的人,虽然显微镜的确是在这两个人所处的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没法考证到底谁是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应该是一代又一代的西方眼镜工匠们在与玻璃镜片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的,并经过很多不同的人改良发展起来了。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出了一本书,叫做《显微图谱》(《Micrographia》)。成了一本科技畅销书,当时贵妇人们喝下午茶时候都会谈论书里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生物样本的插图,例如跳蚤,苍蝇,布纤维,软木切片等等。当时还没有照相技术,所以这些图都是胡克手绘的,绘制得非常精美。胡克帮助他的读者们第一次突破肉眼的极限看到了奇妙的微观世界。另外虎克在这本书里第一次提出了细胞(cell)这个词。
胡克在他的书里面附了一张很著名的显微镜的插图,
这是一架看上去浑身弥漫着贵族奢华气质的精密仪器,镜架是镶金的硬木和黄铜,镜筒蒙了花纹精美的鲨鱼皮。那是一架典型的复式显微镜,是一个英国的镜片商人给他做的。原理上这架显微镜已经跟现代显微镜没什么区别了,不过胡克在他书里的插画中的细节,却不可能是透过这架显微镜看到的。因为受到镜片磨制和装配技术的限制,当时的这种复显微镜有很强的相差、色差和畸变,所以虽然原理上很先进,但是只能看到非常模糊的图像,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都不怎么样。
胡克在他书的序言里还描述了另外一种单镜头显微镜的设计。设计很简单,在黄铜片上钻一个孔,里面嵌一颗用融化的玻璃珠研磨的凸透镜,就可以用了。
别看这单镜头显微镜设计简单,效果却出奇地好,放大倍数能到百倍,分辨率到微米量级。虽然设计原理上更先进,但是复式显微镜要达到这种成像质量,起码还要发展一百五十年。胡克正是透过这种单透镜显微镜绘制了他那些精美绝伦的插画。至于胡克为什么用的是单透镜显微镜却给了复式显微镜一幅插图,可能是他觉得前者看上去太屌丝了不够有范吧,要知道当时的胡克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
后来列文虎克到伦敦,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意思,回到家中就开始潜心制作单透镜显微镜,用来观察各种生物样本。在家中宅了几十年,列文虎克把这种简单的单透镜显微镜设计推向了极致。据说他做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200,分辨率达到1微米。真是超越时代的手艺,现代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也不过800,分辨率0.5微米。列文虎克在他做的显微镜下面,看到了细菌,血红细胞,精子(宅在家里观察这个哈哈哈),等等的微生物。这是他的突破,因为罗伯特·胡克不过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看的更细致了,什么跳蚤腿上的毛,苍蝇的眼睛,软木切片的格子,这些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看得不太清楚而已。而列文虎克则是打开了微生物的大门,这可是一个崭新的未知世界啊。
所以列文虎克被尊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不过他用的单透镜显微镜,的确应该是罗伯特·胡克的专利。
他俩都不是发明显微镜的人,虽然显微镜的确是在这两个人所处的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没法考证到底谁是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应该是一代又一代的西方眼镜工匠们在与玻璃镜片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的,并经过很多不同的人改良发展起来了。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动力。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出了一本书,叫做《显微图谱》(《Micrographia》)。成了一本科技畅销书,当时贵妇人们喝下午茶时候都会谈论书里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生物样本的插图,例如跳蚤,苍蝇,布纤维,软木切片等等。当时还没有照相技术,所以这些图都是胡克手绘的,绘制得非常精美。胡克帮助他的读者们第一次突破肉眼的极限看到了奇妙的微观世界。另外虎克在这本书里第一次提出了细胞(cell)这个词。
胡克在他的书里面附了一张很著名的显微镜的插图,
![]() |
这是一架看上去浑身弥漫着贵族奢华气质的精密仪器,镜架是镶金的硬木和黄铜,镜筒蒙了花纹精美的鲨鱼皮。那是一架典型的复式显微镜,是一个英国的镜片商人给他做的。原理上这架显微镜已经跟现代显微镜没什么区别了,不过胡克在他书里的插画中的细节,却不可能是透过这架显微镜看到的。因为受到镜片磨制和装配技术的限制,当时的这种复显微镜有很强的相差、色差和畸变,所以虽然原理上很先进,但是只能看到非常模糊的图像,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都不怎么样。
胡克在他书的序言里还描述了另外一种单镜头显微镜的设计。设计很简单,在黄铜片上钻一个孔,里面嵌一颗用融化的玻璃珠研磨的凸透镜,就可以用了。
![]() |
别看这单镜头显微镜设计简单,效果却出奇地好,放大倍数能到百倍,分辨率到微米量级。虽然设计原理上更先进,但是复式显微镜要达到这种成像质量,起码还要发展一百五十年。胡克正是透过这种单透镜显微镜绘制了他那些精美绝伦的插画。至于胡克为什么用的是单透镜显微镜却给了复式显微镜一幅插图,可能是他觉得前者看上去太屌丝了不够有范吧,要知道当时的胡克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
后来列文虎克到伦敦,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意思,回到家中就开始潜心制作单透镜显微镜,用来观察各种生物样本。在家中宅了几十年,列文虎克把这种简单的单透镜显微镜设计推向了极致。据说他做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200,分辨率达到1微米。真是超越时代的手艺,现代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也不过800,分辨率0.5微米。列文虎克在他做的显微镜下面,看到了细菌,血红细胞,精子(宅在家里观察这个哈哈哈),等等的微生物。这是他的突破,因为罗伯特·胡克不过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看的更细致了,什么跳蚤腿上的毛,苍蝇的眼睛,软木切片的格子,这些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看得不太清楚而已。而列文虎克则是打开了微生物的大门,这可是一个崭新的未知世界啊。
所以列文虎克被尊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不过他用的单透镜显微镜,的确应该是罗伯特·胡克的专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