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真实又遥远
认识他不过是两周前的事情,现在却觉得已经关系很近了——大概是因为我了解了太多他的朋友都不清楚的故事。当然,这些了解都是通过硬生生的访谈。作为一个质性研究者,我自然习惯性地反思,这些故事有没有夸大或者有多少是真实的;但他就是给我一种很真实的感受,连那些夸张的语气里面都有我能理解的真实感。
认识他是通过搭讪。搭讪之前我觉得他是一个“社会青年”,因为他们的饭桌上摊着几包烟。只是同伴认为他是高中生,执意不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研究对象。结果,同伴说对了——他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可是我也没有错,只是我以为高中生和“社会青年”不太兼容。果然,我还是一个活在“好孩子”的世界里的“好孩子”。而他,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或者“老表”——当然,这是后话。
虽然我当时还带着对于“社会高中生”的不信任感,但我也不能不承认的是他的热情。两个来搭讪的人竟然被执意要求入席,和他们再吃一顿中饭。甚至还带我们去打台球、到乡下玩、逛公园。而且,他几乎对所有人都很热情——除了他的奶奶。他从来没有喊过那个女人“奶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奶奶对他很差,对他的爸爸也是。有一次,他家在盖房子,但还没什么钱,爸爸就去跟奶奶借。奶奶却以“钱存死了”为理由不肯借钱。当时,爸爸都跪下来求了,还留下了眼泪。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爸爸哭。于是他铁下心永远不叫那个爸爸的妈妈“奶奶”。在讲这段生活时,我觉得他眼圈红了。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他红了眼眶。这也是我看到的他的第一个黑暗面,本以为他只是一个很会享乐也很欢乐的傣族男生。
对的,他是傣族。他是一个傣族“小伙子”——他总是用这个词——大眼睛、长睫毛、瓜子脸。除了较黑的肤色外,他符合所有傣族人的外貌特点。其实十分清秀,只是青春期男生的“小胡子”在谁身上看着都有些猥琐。加上他瘦小的身材和过轻的体重(102斤),他倒是完全符合我对于农村孩子的想象。虽然如此,了解多一些后,却不能用“弱”这个词来形容他。借用一下我每次讲述这段经历的开场白来开场吧:“他身上的伤疤可能比我身上的蚊子包还多”。不一定准确,但我当时听这段经历的时候的直观感受便是如此。
他其实小时候成绩很好。这一直保持到了初一,直到莫名其妙地被一些老表打了一顿。作为一个“好孩子”,他无措了。不知道要求助于谁,于是他把自己变成了他们的一份子——或许在他心里,他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但在外人看来,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吧。在高一的时候,他曾经想要改变:某一次打架中,他没有还手。然而,回家他就被他爸爸打了。爸爸拽着他的领口往地上一扔,“你不是不会打架吗!我教你打。”大概是“君子不受胯下之辱”吧。于是,还未在金盆中洗干净一次手的他又把金盆收了起来。他被人打伤过,也打伤过别人。有时起因只是一些莫名的口角。然后便是动真格的打架,开始可能是单挑或者多打一,后来便是打群架。有时候只是拼拳头,有时候会用刀背,而有时候也会亮出刀尖。——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好像《热血高校》里的源治;他是我从未有过的朋友的类型。也因如此,偶尔我觉得自己的猎奇心太重了,他好像也是在刻意满足我这种心态。不过无论如何,进派出所的经历他确实有过五次。在那个他觉得有钱能搞定一切的环境里,他对于进派出所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他家也有钱——我觉得他家还是有钱的,虽然他只喜欢说别人是“富二代”,并不提自己家的状况。
但他家穷过,在他小的时候。他爸爸是从矿工干起,一直爬升到了现在的位置——大概是个某矿业公司董事会成员甚至董事长的位置。他对那段作为“穷人家孩子”的日子印象很深。他说他那时候连糖都没什么机会能吃到。他说他小时候有一次倒在路边却没有人管。他说他以后要赚大钱,而且他带着一种过分夸张的信心来说这个目标,以致于我觉得他根本不是那么想的,他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是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太远了。可能是太远了,毕竟他还有很近的事情要去考虑。他再过两个月就要去当兵了。他的高中结束了,只有两年。他的学生生涯可能也结束了。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了。是永远结束了还是暂停了我无法回答。
但无所谓啊。这不过是个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同时如假包换的故事。他有可能就是我意淫出来的自己,只是我无法触及这个我所生活在的平行世界。
认识他是通过搭讪。搭讪之前我觉得他是一个“社会青年”,因为他们的饭桌上摊着几包烟。只是同伴认为他是高中生,执意不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研究对象。结果,同伴说对了——他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可是我也没有错,只是我以为高中生和“社会青年”不太兼容。果然,我还是一个活在“好孩子”的世界里的“好孩子”。而他,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或者“老表”——当然,这是后话。
虽然我当时还带着对于“社会高中生”的不信任感,但我也不能不承认的是他的热情。两个来搭讪的人竟然被执意要求入席,和他们再吃一顿中饭。甚至还带我们去打台球、到乡下玩、逛公园。而且,他几乎对所有人都很热情——除了他的奶奶。他从来没有喊过那个女人“奶奶”。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奶奶对他很差,对他的爸爸也是。有一次,他家在盖房子,但还没什么钱,爸爸就去跟奶奶借。奶奶却以“钱存死了”为理由不肯借钱。当时,爸爸都跪下来求了,还留下了眼泪。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爸爸哭。于是他铁下心永远不叫那个爸爸的妈妈“奶奶”。在讲这段生活时,我觉得他眼圈红了。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他红了眼眶。这也是我看到的他的第一个黑暗面,本以为他只是一个很会享乐也很欢乐的傣族男生。
对的,他是傣族。他是一个傣族“小伙子”——他总是用这个词——大眼睛、长睫毛、瓜子脸。除了较黑的肤色外,他符合所有傣族人的外貌特点。其实十分清秀,只是青春期男生的“小胡子”在谁身上看着都有些猥琐。加上他瘦小的身材和过轻的体重(102斤),他倒是完全符合我对于农村孩子的想象。虽然如此,了解多一些后,却不能用“弱”这个词来形容他。借用一下我每次讲述这段经历的开场白来开场吧:“他身上的伤疤可能比我身上的蚊子包还多”。不一定准确,但我当时听这段经历的时候的直观感受便是如此。
他其实小时候成绩很好。这一直保持到了初一,直到莫名其妙地被一些老表打了一顿。作为一个“好孩子”,他无措了。不知道要求助于谁,于是他把自己变成了他们的一份子——或许在他心里,他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但在外人看来,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吧。在高一的时候,他曾经想要改变:某一次打架中,他没有还手。然而,回家他就被他爸爸打了。爸爸拽着他的领口往地上一扔,“你不是不会打架吗!我教你打。”大概是“君子不受胯下之辱”吧。于是,还未在金盆中洗干净一次手的他又把金盆收了起来。他被人打伤过,也打伤过别人。有时起因只是一些莫名的口角。然后便是动真格的打架,开始可能是单挑或者多打一,后来便是打群架。有时候只是拼拳头,有时候会用刀背,而有时候也会亮出刀尖。——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好像《热血高校》里的源治;他是我从未有过的朋友的类型。也因如此,偶尔我觉得自己的猎奇心太重了,他好像也是在刻意满足我这种心态。不过无论如何,进派出所的经历他确实有过五次。在那个他觉得有钱能搞定一切的环境里,他对于进派出所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他家也有钱——我觉得他家还是有钱的,虽然他只喜欢说别人是“富二代”,并不提自己家的状况。
但他家穷过,在他小的时候。他爸爸是从矿工干起,一直爬升到了现在的位置——大概是个某矿业公司董事会成员甚至董事长的位置。他对那段作为“穷人家孩子”的日子印象很深。他说他那时候连糖都没什么机会能吃到。他说他小时候有一次倒在路边却没有人管。他说他以后要赚大钱,而且他带着一种过分夸张的信心来说这个目标,以致于我觉得他根本不是那么想的,他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是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太远了。可能是太远了,毕竟他还有很近的事情要去考虑。他再过两个月就要去当兵了。他的高中结束了,只有两年。他的学生生涯可能也结束了。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了。是永远结束了还是暂停了我无法回答。
但无所谓啊。这不过是个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同时如假包换的故事。他有可能就是我意淫出来的自己,只是我无法触及这个我所生活在的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