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棉-雅江-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德钦-香格里拉-丽江-永胜-攀枝花-西昌-成都
1.第一天到雅江的路多在山间穿行,小水电无数。在几乎无人的区域有架桥的工程在进行,从山脚往上看高耸的桥墩,真有“天堑变通途的感觉”。
2.泸定周围的山上,长了很多高高大大一坨一坨的仙人掌,墨绿得发黑,跟受了核辐射一样。路边有卖仙人掌果子的。
3.从康定往里走,天开始蓝起来了,雪山也出现了,我开始不淡定了。康定新城在山坳间一小块平地里头,白云掩映下有点美。到了4000多米的折多山顶,无数游人拍照。然后路过新都桥,这里山势和缓,青稞已经变黄了,潺潺小溪水旁边间或有藏族民居,美不胜收。我们继续前行,天开始变阴,小雨接着是冰雹。不过跟上次在阿坝遇到的比,简直是绿豆见土豆。路太烂,我晕车加高原反应。
4.当晚住雅江,饭后我倒床打僵尸,打得头痛了才睡。早上4点多就醒了。6点半出发。当地人说那段路是单边放行,不过我们都没见到一个哨卡。我们爬山山顶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照得层峦叠嶂的。路终于变成了小石子路,不过对师傅来说,难度没减。
5.当我们都在盘山路上被不断的上坡下坡绕晕了头的时候,翻过一个垭口,看见下面一个巨大的平原。白云和青山从四面排山倒海地来,包围了这个神迹搬突然出现的城市。理塘到了。天上的街市,说的就是这里吧。阿坝县城也有这种感觉。鸟逐良木而栖,人也一样。
6.我们没有在理塘县城逗留,出了它牌坊式的城门,很多背包客在路旁招手要搭车。我们载了一个叫小资的姑娘。从湖南来,高三刚毕业。车上的每个人大概都回想了一下,那个年纪的自己在干嘛呢。
7.理塘到巴塘的景色绝佳。路是上好的柏油路,也宽,开车的骑车的都很嗨,骑游的人儿车上还放着敞亮的音乐,频频向路人挥手。路旁是宽阔的草地,各色的野花争奇斗艳。一条小河和公路并行。草原的尽头是山,光秃秃的火焰山或者是铺满绿草的山,也或者是雪山。所有的人都放松了,停车,躺在草地上,各种贪婪地拍照。
8.开始有草原的小盆友跑过来要吃的,我们把早晨带的鸡蛋馒头给她们,她们仍然不走,就给牛肉干、方便面、火腿肠,还是不走,只是说扎西德勒。这么给下去不是个事儿啊。在海子山姊妹湖观景台,我们又遇到这样的小孩。我们给的泡面,直接被放回到他们的小卖部中出售。当我们给他说,我们已经给过你妹妹了,小孩终于开口说了汉语:他不是我妹妹。我们说我们也没有了。他又狠狠说了一句藏语,估计是骂人的话吧。
9.巴塘俗称塞上小江南,地势倒不如理塘开阔。又是弦子之乡,我们也没听见弦子声。我和一个红原来的妹妹一起住,她跟我讲她们一个县十多个副县长,她刚去的时候为这事笑了好久。那儿已经断网几个月了,她是做实验室的,也得参与w稳,有事没事都得在办公室坐着值班啥的。这次出门,两个女室友都在处理感情纠葛,打电话打得直哭,我在一边真是尴尬。
10.第三天,我们返回到海子山上拍节目。疾控中心的大哥真是神了,他吹口哨,肥噜噜的旱獭们全出洞了,警惕万分地翘首以盼。我们去一家藏族人的帐篷,他们给倒酥油茶拿干奶酪,我尝了一点奶酪,开始没味慢慢有点酸。我又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
11.鉴于318国道太难走,师傅说从云南绕回去。我很兴奋地也进一了一次藏。在金沙江大桥上看见驴友们类似心情的题字。西藏,什么时候就变成了洗涤心灵的神圣所在。进藏手续是要办的,就是登记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我很八卦地拍检查站的照被警察给我删了。
12.去芒康的路很好走,但是不让跑太快了,每一段路都限速,飚惯车的师傅开得很恼火。路过盐井,只瞥见了山涧下层层的红色盐田。然后路过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猴子没看着,倒是山上松树森森,有挺且直的那个气质。再是澜沧江w型大峡谷。梅里雪山(好摄之徒们还带了脚架,在路边排了一排,对着神山一通快门)。下午四五点钟,到了德钦县城,吃午饭。白族人开的砂锅米线,味道还成。
13.晚上赶到香格里拉,飘着小雨。这个城市的面容根本看不清。第二天早上走的时候更是烟雨朦胧,只看清了路边卖藏刀的招牌。到丽江的路上排满了大巴车,我们上山,他们下山,空气中弥漫着刹车时车轮橡胶烧焦的味道。我们且堵且行。同行的男同事们对云雾中的山的轮廓惊叹不已,说美啊,乳山啊。大概是性别差异吧,我真没看出一点门道。
14.到丽江正下着大雨呢。我们往永胜走,遇到了此行的第二处值得称道的美景。这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周围缓和的山坡上农民们栽种了玉米,再往下一望无际的平地上是被分割成小块小块的稻田,大概是种着荷叶的水塘,两层三层的白色小楼点缀其间。宁静、富足、与世无争、不被尘世所扰的感觉纷至沓来。回来看拍的照片,那玉米地间还有几座小小的坟墓,生于此老于此再葬于此,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15.从云南回到四川境内的感觉很不好,路被大货车碾得稀烂,灰尘漫天到看不见路。不得不让人回味云南路边看见的芒果树,也感叹攀枝花人的生存状态。
16.到了西昌也已到晚上,出去吃火盆烧烤。女孩用夹子扒拉炭火端火盆,再直接给我们夹肉。真的,我和小伙伴全都惊呆了。这能吃吗?到底还是和着花生黄豆辣椒面吃了。回到西昌,我们此行也就算结束了。别无期待了。
2.泸定周围的山上,长了很多高高大大一坨一坨的仙人掌,墨绿得发黑,跟受了核辐射一样。路边有卖仙人掌果子的。
3.从康定往里走,天开始蓝起来了,雪山也出现了,我开始不淡定了。康定新城在山坳间一小块平地里头,白云掩映下有点美。到了4000多米的折多山顶,无数游人拍照。然后路过新都桥,这里山势和缓,青稞已经变黄了,潺潺小溪水旁边间或有藏族民居,美不胜收。我们继续前行,天开始变阴,小雨接着是冰雹。不过跟上次在阿坝遇到的比,简直是绿豆见土豆。路太烂,我晕车加高原反应。
4.当晚住雅江,饭后我倒床打僵尸,打得头痛了才睡。早上4点多就醒了。6点半出发。当地人说那段路是单边放行,不过我们都没见到一个哨卡。我们爬山山顶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照得层峦叠嶂的。路终于变成了小石子路,不过对师傅来说,难度没减。
5.当我们都在盘山路上被不断的上坡下坡绕晕了头的时候,翻过一个垭口,看见下面一个巨大的平原。白云和青山从四面排山倒海地来,包围了这个神迹搬突然出现的城市。理塘到了。天上的街市,说的就是这里吧。阿坝县城也有这种感觉。鸟逐良木而栖,人也一样。
6.我们没有在理塘县城逗留,出了它牌坊式的城门,很多背包客在路旁招手要搭车。我们载了一个叫小资的姑娘。从湖南来,高三刚毕业。车上的每个人大概都回想了一下,那个年纪的自己在干嘛呢。
7.理塘到巴塘的景色绝佳。路是上好的柏油路,也宽,开车的骑车的都很嗨,骑游的人儿车上还放着敞亮的音乐,频频向路人挥手。路旁是宽阔的草地,各色的野花争奇斗艳。一条小河和公路并行。草原的尽头是山,光秃秃的火焰山或者是铺满绿草的山,也或者是雪山。所有的人都放松了,停车,躺在草地上,各种贪婪地拍照。
8.开始有草原的小盆友跑过来要吃的,我们把早晨带的鸡蛋馒头给她们,她们仍然不走,就给牛肉干、方便面、火腿肠,还是不走,只是说扎西德勒。这么给下去不是个事儿啊。在海子山姊妹湖观景台,我们又遇到这样的小孩。我们给的泡面,直接被放回到他们的小卖部中出售。当我们给他说,我们已经给过你妹妹了,小孩终于开口说了汉语:他不是我妹妹。我们说我们也没有了。他又狠狠说了一句藏语,估计是骂人的话吧。
9.巴塘俗称塞上小江南,地势倒不如理塘开阔。又是弦子之乡,我们也没听见弦子声。我和一个红原来的妹妹一起住,她跟我讲她们一个县十多个副县长,她刚去的时候为这事笑了好久。那儿已经断网几个月了,她是做实验室的,也得参与w稳,有事没事都得在办公室坐着值班啥的。这次出门,两个女室友都在处理感情纠葛,打电话打得直哭,我在一边真是尴尬。
10.第三天,我们返回到海子山上拍节目。疾控中心的大哥真是神了,他吹口哨,肥噜噜的旱獭们全出洞了,警惕万分地翘首以盼。我们去一家藏族人的帐篷,他们给倒酥油茶拿干奶酪,我尝了一点奶酪,开始没味慢慢有点酸。我又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
11.鉴于318国道太难走,师傅说从云南绕回去。我很兴奋地也进一了一次藏。在金沙江大桥上看见驴友们类似心情的题字。西藏,什么时候就变成了洗涤心灵的神圣所在。进藏手续是要办的,就是登记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我很八卦地拍检查站的照被警察给我删了。
12.去芒康的路很好走,但是不让跑太快了,每一段路都限速,飚惯车的师傅开得很恼火。路过盐井,只瞥见了山涧下层层的红色盐田。然后路过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猴子没看着,倒是山上松树森森,有挺且直的那个气质。再是澜沧江w型大峡谷。梅里雪山(好摄之徒们还带了脚架,在路边排了一排,对着神山一通快门)。下午四五点钟,到了德钦县城,吃午饭。白族人开的砂锅米线,味道还成。
13.晚上赶到香格里拉,飘着小雨。这个城市的面容根本看不清。第二天早上走的时候更是烟雨朦胧,只看清了路边卖藏刀的招牌。到丽江的路上排满了大巴车,我们上山,他们下山,空气中弥漫着刹车时车轮橡胶烧焦的味道。我们且堵且行。同行的男同事们对云雾中的山的轮廓惊叹不已,说美啊,乳山啊。大概是性别差异吧,我真没看出一点门道。
14.到丽江正下着大雨呢。我们往永胜走,遇到了此行的第二处值得称道的美景。这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周围缓和的山坡上农民们栽种了玉米,再往下一望无际的平地上是被分割成小块小块的稻田,大概是种着荷叶的水塘,两层三层的白色小楼点缀其间。宁静、富足、与世无争、不被尘世所扰的感觉纷至沓来。回来看拍的照片,那玉米地间还有几座小小的坟墓,生于此老于此再葬于此,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15.从云南回到四川境内的感觉很不好,路被大货车碾得稀烂,灰尘漫天到看不见路。不得不让人回味云南路边看见的芒果树,也感叹攀枝花人的生存状态。
16.到了西昌也已到晚上,出去吃火盆烧烤。女孩用夹子扒拉炭火端火盆,再直接给我们夹肉。真的,我和小伙伴全都惊呆了。这能吃吗?到底还是和着花生黄豆辣椒面吃了。回到西昌,我们此行也就算结束了。别无期待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