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张丽珍 - 非你莫属
(转) 张丽珍 - 非你莫属
1.大家好,我叫张丽珍,来自北京,平常我是一个非常宅,非常安静,也很普通的女孩,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我上路以后会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疯狂的背包客,旅行已经有十年了。
2. 我是深深的被世界所能呈现出的那些不同还有我们生活中所能呈现出的那些张力所吸引。
3. 高处我去过一个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然后登顶了,然后地处我去过海拔负400多米的死海,在死海里漂浮着看书。
4.其实相对旅行中所能看到的这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能遇到的那些人和事,这些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在我们回忆的时候,就好像剥洋葱一样,经常让人泪流满面。
5.我也喜欢分享,喜欢在网上用我的经历,去忽悠更多的人上路.
6.人呢,你如果见识过更多的东西,见识过大山大水,然后就是像我说的,你如果吃过苦,享过福,这样你的人的张力就非常大,这样你的胸怀也会非常大,然后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是越来越,就是,是一个很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特别容易迷失的一个世界,像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然后你见过大山大水,你有一个高山的胸怀,你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内心想要的东西,这个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更适应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也会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
我喜欢旅行,是因为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我深深的被时间上所呈现的不同和我们生活中所呈现的张力而吸引。其实对于旅行中所遇到的那些风光,我更迷恋的是旅行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其实人要见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很多东西,看过大山大水,你的人生张力就会很大很大,胸怀也会很大很大。这和我们老是在都市里生活,老是在朋友圈里生活的那种感受完全不一样。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是很物质的一个社会,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容易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在你见过大山大水之后,你会有一个高山一样的胸怀,就会知道你内心究竟想要什么,这样我们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会更加快乐。
和我的思想如此贴近,触动了心灵。
我不想写游记了,我只写写感想。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不会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思想那么的短浅,那么狭隘。整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几乎遇到固定的人和事,交流着没有拓展性的话语,思想就这么一天天搁浅着。在旅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经历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是静静的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想,他们所知道的事,你就会受益匪浅。于是,你能学会乐观、坚持、坚强、热情、淳朴,每个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改变你。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导演推荐我看了一段《非你莫属》的视频,里面有一位叫张丽珍的求职者是剧中背包客王越的原型。张丽珍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物质、特别容易迷失的世界,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你见过大山大水,你有一个高山的胸怀,你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内心想要的东西: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更适应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也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张丽珍当了十年背包客,她的经历和谈吐让我感到震撼,她的精神也影响了导演和我对《北京青年》的创作。我们在征得张丽珍本人同意后,将这段话作为王越的台词出现在剧中,就是想告诉观众,有时候,适当走出格子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人生的另一种积淀和成长。当我们再回去的时候,也许会对工作和人生的理解有质的飞跃。所以我相信,看完整部剧,观众反倒会根据自身特点得出理性的结论。
那些激情飞越的梦想,在我们少年时如同诗歌一样唯美、高贵和脆弱。在理想与现实挣扎的时候,理想总会是祭品,被庄严地放在祭坛上。而现在,你可能像每一个穿梭于城市中的人一样,过着平静而绝望的生活,用做工精细的服饰装饰自己,用昂贵的化妆品保养自己,用精致的餐厅消遣自己,甚至可能随时支付飞往世界各地的机票。也许,除了偶尔于酒后的午夜回望一下少年时代那些浪漫得一塌糊涂的梦想之外,你不会羡慕那么流浪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幸福。
摘自《100元狂走中国》
Beyond的海阔天空歌词: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那时候我始终认为爱情和流浪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爱情是看上去甜蜜却暗藏着苦涩,流浪则不同,那绝对是看似凄惨实则幸福的体验。——P48
唉,生活在商业社会的我们,已经渐渐习惯了用金钱这种方式来维系和平衡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都忘了什么事真诚什么事感激,好像我们受了人家的好处给人家一些相当的钱这样大家就扯平了?——P180
那本书有一段我特喜欢并深以为是:总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会有他心灵的真正故乡,这个地方不一定是你童年生活的故里,甚至你不一定去过,可是某一天你到了那个地方之后,你立即就会发现那里原来是你魂牵梦绕的故乡。——P188
1.大家好,我叫张丽珍,来自北京,平常我是一个非常宅,非常安静,也很普通的女孩,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我上路以后会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疯狂的背包客,旅行已经有十年了。
2. 我是深深的被世界所能呈现出的那些不同还有我们生活中所能呈现出的那些张力所吸引。
3. 高处我去过一个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然后登顶了,然后地处我去过海拔负400多米的死海,在死海里漂浮着看书。
4.其实相对旅行中所能看到的这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能遇到的那些人和事,这些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在我们回忆的时候,就好像剥洋葱一样,经常让人泪流满面。
5.我也喜欢分享,喜欢在网上用我的经历,去忽悠更多的人上路.
6.人呢,你如果见识过更多的东西,见识过大山大水,然后就是像我说的,你如果吃过苦,享过福,这样你的人的张力就非常大,这样你的胸怀也会非常大,然后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是越来越,就是,是一个很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特别容易迷失的一个世界,像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然后你见过大山大水,你有一个高山的胸怀,你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内心想要的东西,这个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更适应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也会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
我喜欢旅行,是因为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我深深的被时间上所呈现的不同和我们生活中所呈现的张力而吸引。其实对于旅行中所遇到的那些风光,我更迷恋的是旅行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其实人要见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很多东西,看过大山大水,你的人生张力就会很大很大,胸怀也会很大很大。这和我们老是在都市里生活,老是在朋友圈里生活的那种感受完全不一样。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是很物质的一个社会,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容易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在你见过大山大水之后,你会有一个高山一样的胸怀,就会知道你内心究竟想要什么,这样我们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会更加快乐。
和我的思想如此贴近,触动了心灵。
我不想写游记了,我只写写感想。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不会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思想那么的短浅,那么狭隘。整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几乎遇到固定的人和事,交流着没有拓展性的话语,思想就这么一天天搁浅着。在旅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经历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只是静静的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想,他们所知道的事,你就会受益匪浅。于是,你能学会乐观、坚持、坚强、热情、淳朴,每个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改变你。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导演推荐我看了一段《非你莫属》的视频,里面有一位叫张丽珍的求职者是剧中背包客王越的原型。张丽珍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物质、特别容易迷失的世界,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你见过大山大水,你有一个高山的胸怀,你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内心想要的东西: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更适应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也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张丽珍当了十年背包客,她的经历和谈吐让我感到震撼,她的精神也影响了导演和我对《北京青年》的创作。我们在征得张丽珍本人同意后,将这段话作为王越的台词出现在剧中,就是想告诉观众,有时候,适当走出格子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人生的另一种积淀和成长。当我们再回去的时候,也许会对工作和人生的理解有质的飞跃。所以我相信,看完整部剧,观众反倒会根据自身特点得出理性的结论。
那些激情飞越的梦想,在我们少年时如同诗歌一样唯美、高贵和脆弱。在理想与现实挣扎的时候,理想总会是祭品,被庄严地放在祭坛上。而现在,你可能像每一个穿梭于城市中的人一样,过着平静而绝望的生活,用做工精细的服饰装饰自己,用昂贵的化妆品保养自己,用精致的餐厅消遣自己,甚至可能随时支付飞往世界各地的机票。也许,除了偶尔于酒后的午夜回望一下少年时代那些浪漫得一塌糊涂的梦想之外,你不会羡慕那么流浪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幸福。
摘自《100元狂走中国》
Beyond的海阔天空歌词: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那时候我始终认为爱情和流浪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爱情是看上去甜蜜却暗藏着苦涩,流浪则不同,那绝对是看似凄惨实则幸福的体验。——P48
唉,生活在商业社会的我们,已经渐渐习惯了用金钱这种方式来维系和平衡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都忘了什么事真诚什么事感激,好像我们受了人家的好处给人家一些相当的钱这样大家就扯平了?——P180
那本书有一段我特喜欢并深以为是:总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会有他心灵的真正故乡,这个地方不一定是你童年生活的故里,甚至你不一定去过,可是某一天你到了那个地方之后,你立即就会发现那里原来是你魂牵梦绕的故乡。——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