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A-level课程考试与中国高考
来源:无名小镇
许多国内学生现在选择不参加高考,或者在高考之后参加A-Level课程或一些预科课程,越来越少的高考率和越来越受欢迎的出国热潮,也说明了因为高考和国际课程的体制不同,导致了学生家长不同的选择,那A-Level课程与高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从考查内容来看,A-level比高考相应学科的考试知识范围要宽得多。这是由于英国的高中学习阶段Sixth Form(中六)相当于我国高三和大一,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之前的IGCSE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IGCSE证书即是高中毕业证。因此英制Senior School并不承担升学任务(Secondary School和High School也会带有Sixth Form,但与IGCSE是不同学段)。英国本科学制三年,但是专业学习内容并不减少,很自然地就有一部分大学学习内容放到Sixth Form阶段学习。再者A-level课程本身既强调学科的模块性,又强调学科的系统性。A-level的理科课程几乎与大学所学主体内容一样,只是理论深度上比较浅而已。
我国中高考原本知识范围就不及A-level,新课改一折腾更是大大缩水。那这是否说明高考比A-level考试容易?非也。中国教改一是指导思想不明确,一会儿要减负,一会儿要强化双基,又与各大山头利益瓜葛纠缠不清。高考两三年一变的考纲令人头晕目眩。A-level作为有五十余年历史的成熟课程体系,大纲的变动一直非常稳妥,如同英国人一贯沉着谨慎的行事风格。
说到考纲,各位想必对高考备考的过程刻骨铭心。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考纲就如传说中的中央指示、红头文件。最高指示的精神要贯彻,怎么落实就各显神通看悟性了。再者,高中教材的习题类型与高考题型差异较大,否则怎会教辅资料满天飞?高考如同一切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一样,不能给人安全感。反之,A-level考试与教材、大纲的契合度很高(CIE的教材与考试吻合稍差,另文解释)。基本做到课本习题怎么出,考试就怎么考;大纲对知识点的规定非常详尽。写了只考分母是三次以下多项式的有理分式,就绝不会考分母是四次的;甚至还会注明分母的具体形式。这使得A-level考试的教学和备考有非常可靠的凭据,不会发生老师教得没底,学生学得没底的情况。只要认真掌握大纲的知识点,细致地练习,就可做好备考工作,无需高考一般的题海战术。
从对操作能力和平时课业的考察深度看,高考理科没有实验操作,外语口语考查不是必考,平时成绩不起作用(除了实名推荐)。而A-level理科实验考查必须动手操作,外语口语考查严格(与雅思口语的程序和标准类似),很多课程可以计入COURSE WORK,即平时成绩(只是大部分国内中心没有采用)。
从所考查知识的侧重点看,A-level偏重在大学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代数和微积分计算、应用图表等等。A-level不需要屠龙之技、不搞刁难学生的把戏,这反而正是中国高考的本质。比如说:余式定理和因式定理是很简单的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中考高考都不是重点。许多中国学生都不知道余式定理,甚至不会算多项式除法(奥赛培训除外)。高考对学科的考查侧重和考查方式很大程度上与教学的目的是背离的。如同苏步青先生所说,哪怕高考只考四则运算,还是要考倒一大批人。
从A-level考试的设问方式上看,综合的问题会给一些提示,甚至是关键性的提示。同时理科考试还发公式表,可以使用符合规定的计算器。高考不少大题在没有提示又没有题海准备的情况下一般就是放着让你栽。
从考试的组织形式上看,A-level只要选考三到四科,数学还可以计为两科(基础数学和进阶数学)。并且一个科目的考试由若干试卷组成,每张试卷的设计突出模块化。考生可在两年内的四个考试中按照考纲规定从容选考其中几张,成绩不理想可重考补考。这样每一张试卷的知识负载量小,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节奏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像高考把三年所学都赌在最后一场考试上。那个惨烈的竞争不知令多少学子抱恨终身。
总而言之,是否能有效减负而又不损害基础知识的掌握,问题不在教学内容的多少。关键在于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习和认知的规律,考试制度是否充分人性化。
许多国内学生现在选择不参加高考,或者在高考之后参加A-Level课程或一些预科课程,越来越少的高考率和越来越受欢迎的出国热潮,也说明了因为高考和国际课程的体制不同,导致了学生家长不同的选择,那A-Level课程与高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从考查内容来看,A-level比高考相应学科的考试知识范围要宽得多。这是由于英国的高中学习阶段Sixth Form(中六)相当于我国高三和大一,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之前的IGCSE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IGCSE证书即是高中毕业证。因此英制Senior School并不承担升学任务(Secondary School和High School也会带有Sixth Form,但与IGCSE是不同学段)。英国本科学制三年,但是专业学习内容并不减少,很自然地就有一部分大学学习内容放到Sixth Form阶段学习。再者A-level课程本身既强调学科的模块性,又强调学科的系统性。A-level的理科课程几乎与大学所学主体内容一样,只是理论深度上比较浅而已。
我国中高考原本知识范围就不及A-level,新课改一折腾更是大大缩水。那这是否说明高考比A-level考试容易?非也。中国教改一是指导思想不明确,一会儿要减负,一会儿要强化双基,又与各大山头利益瓜葛纠缠不清。高考两三年一变的考纲令人头晕目眩。A-level作为有五十余年历史的成熟课程体系,大纲的变动一直非常稳妥,如同英国人一贯沉着谨慎的行事风格。
说到考纲,各位想必对高考备考的过程刻骨铭心。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考纲就如传说中的中央指示、红头文件。最高指示的精神要贯彻,怎么落实就各显神通看悟性了。再者,高中教材的习题类型与高考题型差异较大,否则怎会教辅资料满天飞?高考如同一切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一样,不能给人安全感。反之,A-level考试与教材、大纲的契合度很高(CIE的教材与考试吻合稍差,另文解释)。基本做到课本习题怎么出,考试就怎么考;大纲对知识点的规定非常详尽。写了只考分母是三次以下多项式的有理分式,就绝不会考分母是四次的;甚至还会注明分母的具体形式。这使得A-level考试的教学和备考有非常可靠的凭据,不会发生老师教得没底,学生学得没底的情况。只要认真掌握大纲的知识点,细致地练习,就可做好备考工作,无需高考一般的题海战术。
从对操作能力和平时课业的考察深度看,高考理科没有实验操作,外语口语考查不是必考,平时成绩不起作用(除了实名推荐)。而A-level理科实验考查必须动手操作,外语口语考查严格(与雅思口语的程序和标准类似),很多课程可以计入COURSE WORK,即平时成绩(只是大部分国内中心没有采用)。
从所考查知识的侧重点看,A-level偏重在大学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代数和微积分计算、应用图表等等。A-level不需要屠龙之技、不搞刁难学生的把戏,这反而正是中国高考的本质。比如说:余式定理和因式定理是很简单的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中考高考都不是重点。许多中国学生都不知道余式定理,甚至不会算多项式除法(奥赛培训除外)。高考对学科的考查侧重和考查方式很大程度上与教学的目的是背离的。如同苏步青先生所说,哪怕高考只考四则运算,还是要考倒一大批人。
从A-level考试的设问方式上看,综合的问题会给一些提示,甚至是关键性的提示。同时理科考试还发公式表,可以使用符合规定的计算器。高考不少大题在没有提示又没有题海准备的情况下一般就是放着让你栽。
从考试的组织形式上看,A-level只要选考三到四科,数学还可以计为两科(基础数学和进阶数学)。并且一个科目的考试由若干试卷组成,每张试卷的设计突出模块化。考生可在两年内的四个考试中按照考纲规定从容选考其中几张,成绩不理想可重考补考。这样每一张试卷的知识负载量小,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节奏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像高考把三年所学都赌在最后一场考试上。那个惨烈的竞争不知令多少学子抱恨终身。
总而言之,是否能有效减负而又不损害基础知识的掌握,问题不在教学内容的多少。关键在于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习和认知的规律,考试制度是否充分人性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