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哲学(二)
恢复女人的自我意识是男人的应该肩负的历史赔偿:
曾经和一在哲学上颇有领悟的女同学探讨作为女人是女作为第一位还是人作为第一位?我坚持人作为第一位,然后是女,或者并列但作为人具有优先性。而她坚持女作为第一位。且不从句法的角度进行谈论了,我认为只有具有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有女的存在空间,至于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女人这是第二位的问题。引用一下萨特先生的存在哲学,作为女人,人的存在才是第一位的。然而是否合格的标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都是因袭过去男人的标准,在现在更被潜意识化成女人的美德标准,这才是男人“统治”(我暂时不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女人的最有效武器,而不是力量和因此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地位不均衡。所以我谈恢复女人的自我意识(而不是社会地位)是女人,尤其是女权运动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意识和素质,而不是简单的对男人世界的模仿和复制或者在这基础之上的超越,再有高度也是在男性的框架内,不具有女性之原发性,也无所谓自主性了。就好比你自己发明了一种语言和用别人的语言进行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超越了男人却丧失了自我。而男人是要负起一定的历史的责任的,所以恢复女人的自我意识,不但女人自己要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而且是作为一个有觉悟的男人应该肩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问题是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还得依靠极少数男性的深刻自觉来完成自我意识恢复的拓荒阶段。现实中有很多女强人让人觉得好像不是女人了,她们遍历了几乎男人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并且成就非凡。另外有必要说明一下,很多超越了男人的女人只是停留在权力的层面和物质的层面。手段异化为目的,女人也就不成其为女人了。男人的女性气质倾向则被同性鄙视,并进而通过男性的话语强权和符号暴力强迫女性对之同样报以鄙视的态度。至于这深层次的原因,一则与现实社会中的历史因袭性的评价标准有关,二则与新的评价标准的缺失和弱势有关。到底女人和男人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哪里,社会在培养女人的过程中移植了多少男性的话语强权,如何能够使女人既能够超越男人而又不丧失自我,如何构建女性社会的自主标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女人的自觉,也需要男人的参与,尤其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当然男性的自觉决不能成为女性得以自持的把柄和借以利用的手段,是否自觉也是不可强求的。这样说绝不是为了去取悦,只是个人的一种方式的关怀。
深刻与可爱
“哲学之上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宁在知识论之上实证论、伦理学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可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进二三十年中最大之烦闷。—观堂先生《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二》”
深刻的东西大都不太可爱,可爱的东西大都不太深刻,是选择深刻呢,还是选择可爱呢?男人倾向深刻以彰显智慧,女人倾向可爱以展示美丽。是否可以说男人大都不可爱,女人大都不深刻呢?那么哲学化的女人是深刻而不可爱,还是能够跳出二律反叛,既深刻而又可爱?如果是深刻而不可爱,那么对于男人是兼顾深刻还是兼顾可爱?或者说得不雅一点;是先搞定哲学呢还是先搞定女人呢?哲学之于生活似乎并非必需品,女人之于男人,多半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没有女人太凄静,生命没有哲学太茫然。只可爱,会太感性,我们会辜负生命,只深刻,会太理性,我们会辜负生活。对于女人是迎合男人的兴趣选择可爱放弃深刻,还是坚持深刻放弃可爱?从哲学上说女人因可爱而美丽,而非因美丽而可爱。从现实上说多半说不清楚哪个在先,或可美丽在前居多。至于男人们所谈美丽的所谓分层,大都是给别人看的。在欣赏美丽的时候男人们多半不会去想在美丽背后还潜藏着什么让人更加迷醉的品质和美德。美丽之于男人的深刻具有屏蔽作用,至于在哲学中思考美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是男人的再加工产品,而不是纯天然产品。男人们的哲学思想穿越千年,照亮未来,而女人的美丽留下来的只是与之某个著名的男英雄相伴传说。或许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哲学之于女人终究不是化妆品,而是奢侈品。当然我们也决不能以简单的哲学标准来衡量女人的价值,更不能以哲学来给女人裹脚。如果真的是可爱和深刻不可兼得,那么男人的哲学标准就需要把范围缩小一点。男人喜欢深刻,女人喜欢可爱,都是自己的事,不能由别的准则来强加,如果可以交换,则需两厢情愿。但是男人可以永远不可爱,而女人终究是要学哲学的,至少是有一部分需要。男人需要女人来补充生命中缺失的那一份美丽,女人也需要哲学让自己的美丽永葆青春。既然是奢侈品也就不能用的太多,否则也会有副作用。见过被哲学伤害过的女人,很同情,但也只能同情。如果能够既深刻而又可爱,对于男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有可爱丰富生活,又有深刻共鸣,奏响生命乐章。深刻的一个副产物是痛苦和孤独,哲学家多半是痛苦而孤独的,但愿这深刻不要伤害到这原真的可爱。女人在哲学中多半没有太高的建树,即使是从女性的角度评判。然而能够把一个男人培养成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女人,比哲学家更加伟大。如国平先生所说,女人即使不能成为哲学的伟人,还是可以成为哲学的能者的。以伟人的标准,如海德格尔等,一般的男人是没有资格问津哲学的,也就谈不上相对于女人的哲学优越感,当然这优越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对于男人来说最难懂的哲学或许就是女人哲学,即女人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哲学。该命题在哲学的形式论上是否成立还待商榷。这方面的具体阐述已经有人做得很好了,不再赘言。对男人和女人同样难把握的是男人的深刻遇到女人的可爱并且互相吸引的时候。哲学是学问,而生活才是最大的学问,只懂哲学不懂生活的人在哲学上不会有太大作为。如果非得在哲学和女人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选择先搞定哲学…
女性形象的符号暴力
“所谓的贞操观不仅是男权意志的体现物,也是男权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符号权力。男人出于对女性处女情结的病态爱好,将它塑造成女性纯洁之美的一个根本特性,并将此观念 在女性的灵魂深处,使女性把对于贞操的保护变成自己的主动追求,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而男性正是这种符号暴力的建构者和实施者。”(《解析女性媒介形象的符号暴力》徐玲 杜学元)
所以上文我说是男人“统治”,因为思想界的主流是男人的领地,女性的发言权约等于没有,这里不包括政治。这种不依靠强力进行的信念的潜移默化和对女性感性天性的淋漓尽致的利用,使得女性在男性的规则下出于一种自我意识缺席的状态。符号暴力是一种通过既是认识又是误识得行为完成的,这种认识和误识的行为超出了意识和意愿的控制,或者说是隐藏在意识和意愿的深处。思想和意识上的潜在的规则约束是一种最隐秘的手段。至于女性自从出现以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以其本原的方式存在过,我们则未可考证。所谓女人都是构造出来的。性别角色的分工一如中国在国际生产链上的分工地位一样,挺抢眼,但是不把握核心话语权。男人以男人的社会需要去构造女性的社会角色,塑造女性形象,所谓窈窕淑女,所谓贤妻良母。工业化的社会生产使得过去以个人体力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性别分工和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力不再成为第一要素,因体力的差异而造成的生产力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但是社会在构造新的性别角色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因袭性和滞后性。女性在自我性别角色的重建中已经开始启蒙,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工作还得依靠部分有觉悟的男性来共同参与。至于过去女性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的遭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男性主观造成的,还是由于深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加上男人的劣根性共同造成的暂时也说不清楚。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男人的劣根性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时代变了,发挥的空间小了,所造成的危害也就相应的小了,不过依然不容小视。
“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当强调生殖具有至高无上的社会价值时。男人就被描绘成强大的性机器,女人则暂时不被看做简单的性交对象而是以母亲的身份被崇拜。当社会强调礼法秩序时,男人又一不贪色的正人君子为理想人格,女人的楷模则是突出她的无性欲状态的‘三从四德';但是在强调节欲保身时,男人就似乎心如枯井,而且出于恐惧,拼命夸大女性的性欲旺盛和性能力的无穷,概言之为‘祸水’,认为是女人使男人纵欲亡身或纵欲亡国的。中国的传统女性从小就被社会化为无性人或者少性人,她对自己的生殖器、经血和性欲充满自卑。少女被规定为‘性盲’,但一个结婚仪式又要求她突然变成会‘服侍’丈夫的妻子。女人只好把生殖作为自己最终价值的实现。境遇稍好的把爱情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因此所谓“阴冷”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由于礼法规范不允许女性认同自己的性。”(《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第三版P181)
智慧与美丽
哲学即使不等于智慧,也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人拒绝智慧,更没人拒绝美丽,智慧加上美丽更不可能有人拒绝了。至于美丽和智慧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状态而这如何搭配合作,女人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远不如对于穿衣打扮的认知。如果说少数男人对于简单的美丽可以用理智去挖掘美丽的精神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免疫力,那么美丽加上智慧没有男人能够招架得住,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欣赏美丽还是在欣赏智慧,是美丽因为智慧而愈益可爱还是智慧因为美丽而更加迷人,说不清楚。可惜的是漂亮的人比智慧的人多得多,从漂亮的人中挑选出一个智慧的头脑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像买东西,经常会有看起来很不错的假冒伪劣产品,买回家才大呼上当。一个天才的头脑在一个枯陋的外表掩饰下的隐蔽性绝对不亚于愚昧无知在一个美丽的外表的下的隐秘性,所谓呆若木鸡,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斯亦有吾辈之叹:漂亮的女生多半被高考淘汰掉了。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事天生丽质,那么你最好去高中,或者干脆在高中下手。大学里女生们学的专业不一样、成绩好坏不一样,但是有一样肯定都大有长进,那就是化妆(这一点我已经从极为有限的经验中得到极其充分的证明)。当男人说化妆是女人的基本美德时,暗自窃喜自己不是缺德之人。追求智慧的很长一段时间多半是痛苦多于快乐的,以快乐为第一原则的生存哲学当然是会暗中排斥智慧的,虽然表面上不曾意识到,类似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相比起来,追求美丽却能迅速带来快乐,在男人的欣赏和夸奖之中,在女人的嫉妒之中。至于女人通过美丽获得快乐到底是源自天性,还是通过意识的潜移默化后天习得,总而言之都是一件好事,既取悦了别人也取悦了自己。
但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两者则胜负立分,所谓红颜易老,所谓智慧长存。男人可以凭借哲学所向披靡,而女人的美丽却不能,最起码在女人中间不能。所谓美丽可以欺骗男人,智慧可以欺骗世界;所谓才子遇才子,每有爱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无惜美之意。于是说男人的脸像一张收益表,越老越值钱,女人的脸像一张损益表,一天天在贬值。美丽在屏蔽了男人的同时也屏蔽了自己。当错误的把资产当为资本的时候,损失也就自然避免不了了。蒙田说:“在床上我喜欢美丽胜过善良”这是一句大多数男人成人但不敢说的话。所谓男人的话应该如女人的衣服。但是男人的性感恰恰在于坦诚的一丝不挂。喜欢卢梭的《忏悔录》:“I’ve told my goodness and my badness in equal frankness.”男人可以驰骋于女人的美丽之中,然而女人却不能驰骋于男人的哲学之中。这当然不同于男人征服世界然后征服女人,女人征服男人然后政府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时候多半在床上,男人的大脑在睡觉,只有神经在工作。
终极关怀:
男人关心女人多半是一种交换的方式,是手段,而不是出于价值观,即是外发的而不是内发的。当然动机这个问题很难判断,女人也不太在乎的,只在乎“你爱我还是爱别人”。然而对于男人这就牵涉到所谓的觉悟问题了。当然这些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民族来说的,我们的民族本身就是一个缺乏终极关怀的民族。男人对于女人的关怀并不少,但是终极关怀则十分缺乏甚至是贫乏。一个男人关心一个女人多半是女多于人,少有以人为本原的。然而,更可悲的是有些人经不起别人对她好,别人稍有一点对她好,便把想象力做极度的发挥。女人和男人一样是首先作为人而存在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说女人的时候,这其中并不包含全部的人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业已形成一套男让女的礼仪规则,然而有点心思的人都会发现这只是在表面,在最本质的利益上是不存在礼仪的性别谦让规则的,是需要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竞争的。只可惜女人为此而自得,在作为人的方面有缺陷,反而在女上弥补,脚疼医手,终究是不会有成效的。对于一个有觉悟的男人来说,把关怀内化为价值观这一点是需要强化的。关爱不仅需要用心,还要有思想的参与。当然,这些都是有一个范围的,那就是这一切的对象都是对于有一定自我意识但还尚存认识障碍的女性的,对于那些自甘堕落沦为男人工具的女人,至少我认为没有普度众生的必要,也做不到。男人靠强权统治了世界,靠金钱交换性欲,这二者中女性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但也需自己负一部分责任的。不过有些女人确实不可理喻,不度也罢。
至于什么才是终极关怀,我想还是以人为本,恢复作为人的全部意义,而不是片面发展作为女的意义。更多的去关注作为人应该怎样,而不只是作为女人应该怎样。我想在这方面男人有很多方面值得女人借鉴。作为一个男性我对探究男人的共性不太感兴趣,女人存在很多不足,男人也一样。女人有很多男人不及的优点,男人也有很多女人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里对于男人的劣根性暂不讨论,决不是为了掩饰,只是自己认识自己所属的群体确实存在某些不可逾越的障碍。QQ空间原文
曾经和一在哲学上颇有领悟的女同学探讨作为女人是女作为第一位还是人作为第一位?我坚持人作为第一位,然后是女,或者并列但作为人具有优先性。而她坚持女作为第一位。且不从句法的角度进行谈论了,我认为只有具有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有女的存在空间,至于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女人这是第二位的问题。引用一下萨特先生的存在哲学,作为女人,人的存在才是第一位的。然而是否合格的标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都是因袭过去男人的标准,在现在更被潜意识化成女人的美德标准,这才是男人“统治”(我暂时不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女人的最有效武器,而不是力量和因此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地位不均衡。所以我谈恢复女人的自我意识(而不是社会地位)是女人,尤其是女权运动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意识和素质,而不是简单的对男人世界的模仿和复制或者在这基础之上的超越,再有高度也是在男性的框架内,不具有女性之原发性,也无所谓自主性了。就好比你自己发明了一种语言和用别人的语言进行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超越了男人却丧失了自我。而男人是要负起一定的历史的责任的,所以恢复女人的自我意识,不但女人自己要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而且是作为一个有觉悟的男人应该肩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问题是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还得依靠极少数男性的深刻自觉来完成自我意识恢复的拓荒阶段。现实中有很多女强人让人觉得好像不是女人了,她们遍历了几乎男人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并且成就非凡。另外有必要说明一下,很多超越了男人的女人只是停留在权力的层面和物质的层面。手段异化为目的,女人也就不成其为女人了。男人的女性气质倾向则被同性鄙视,并进而通过男性的话语强权和符号暴力强迫女性对之同样报以鄙视的态度。至于这深层次的原因,一则与现实社会中的历史因袭性的评价标准有关,二则与新的评价标准的缺失和弱势有关。到底女人和男人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哪里,社会在培养女人的过程中移植了多少男性的话语强权,如何能够使女人既能够超越男人而又不丧失自我,如何构建女性社会的自主标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女人的自觉,也需要男人的参与,尤其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当然男性的自觉决不能成为女性得以自持的把柄和借以利用的手段,是否自觉也是不可强求的。这样说绝不是为了去取悦,只是个人的一种方式的关怀。
深刻与可爱
“哲学之上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宁在知识论之上实证论、伦理学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可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进二三十年中最大之烦闷。—观堂先生《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二》”
深刻的东西大都不太可爱,可爱的东西大都不太深刻,是选择深刻呢,还是选择可爱呢?男人倾向深刻以彰显智慧,女人倾向可爱以展示美丽。是否可以说男人大都不可爱,女人大都不深刻呢?那么哲学化的女人是深刻而不可爱,还是能够跳出二律反叛,既深刻而又可爱?如果是深刻而不可爱,那么对于男人是兼顾深刻还是兼顾可爱?或者说得不雅一点;是先搞定哲学呢还是先搞定女人呢?哲学之于生活似乎并非必需品,女人之于男人,多半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没有女人太凄静,生命没有哲学太茫然。只可爱,会太感性,我们会辜负生命,只深刻,会太理性,我们会辜负生活。对于女人是迎合男人的兴趣选择可爱放弃深刻,还是坚持深刻放弃可爱?从哲学上说女人因可爱而美丽,而非因美丽而可爱。从现实上说多半说不清楚哪个在先,或可美丽在前居多。至于男人们所谈美丽的所谓分层,大都是给别人看的。在欣赏美丽的时候男人们多半不会去想在美丽背后还潜藏着什么让人更加迷醉的品质和美德。美丽之于男人的深刻具有屏蔽作用,至于在哲学中思考美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是男人的再加工产品,而不是纯天然产品。男人们的哲学思想穿越千年,照亮未来,而女人的美丽留下来的只是与之某个著名的男英雄相伴传说。或许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哲学之于女人终究不是化妆品,而是奢侈品。当然我们也决不能以简单的哲学标准来衡量女人的价值,更不能以哲学来给女人裹脚。如果真的是可爱和深刻不可兼得,那么男人的哲学标准就需要把范围缩小一点。男人喜欢深刻,女人喜欢可爱,都是自己的事,不能由别的准则来强加,如果可以交换,则需两厢情愿。但是男人可以永远不可爱,而女人终究是要学哲学的,至少是有一部分需要。男人需要女人来补充生命中缺失的那一份美丽,女人也需要哲学让自己的美丽永葆青春。既然是奢侈品也就不能用的太多,否则也会有副作用。见过被哲学伤害过的女人,很同情,但也只能同情。如果能够既深刻而又可爱,对于男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有可爱丰富生活,又有深刻共鸣,奏响生命乐章。深刻的一个副产物是痛苦和孤独,哲学家多半是痛苦而孤独的,但愿这深刻不要伤害到这原真的可爱。女人在哲学中多半没有太高的建树,即使是从女性的角度评判。然而能够把一个男人培养成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女人,比哲学家更加伟大。如国平先生所说,女人即使不能成为哲学的伟人,还是可以成为哲学的能者的。以伟人的标准,如海德格尔等,一般的男人是没有资格问津哲学的,也就谈不上相对于女人的哲学优越感,当然这优越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对于男人来说最难懂的哲学或许就是女人哲学,即女人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哲学。该命题在哲学的形式论上是否成立还待商榷。这方面的具体阐述已经有人做得很好了,不再赘言。对男人和女人同样难把握的是男人的深刻遇到女人的可爱并且互相吸引的时候。哲学是学问,而生活才是最大的学问,只懂哲学不懂生活的人在哲学上不会有太大作为。如果非得在哲学和女人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选择先搞定哲学…
女性形象的符号暴力
“所谓的贞操观不仅是男权意志的体现物,也是男权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符号权力。男人出于对女性处女情结的病态爱好,将它塑造成女性纯洁之美的一个根本特性,并将此观念 在女性的灵魂深处,使女性把对于贞操的保护变成自己的主动追求,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而男性正是这种符号暴力的建构者和实施者。”(《解析女性媒介形象的符号暴力》徐玲 杜学元)
所以上文我说是男人“统治”,因为思想界的主流是男人的领地,女性的发言权约等于没有,这里不包括政治。这种不依靠强力进行的信念的潜移默化和对女性感性天性的淋漓尽致的利用,使得女性在男性的规则下出于一种自我意识缺席的状态。符号暴力是一种通过既是认识又是误识得行为完成的,这种认识和误识的行为超出了意识和意愿的控制,或者说是隐藏在意识和意愿的深处。思想和意识上的潜在的规则约束是一种最隐秘的手段。至于女性自从出现以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以其本原的方式存在过,我们则未可考证。所谓女人都是构造出来的。性别角色的分工一如中国在国际生产链上的分工地位一样,挺抢眼,但是不把握核心话语权。男人以男人的社会需要去构造女性的社会角色,塑造女性形象,所谓窈窕淑女,所谓贤妻良母。工业化的社会生产使得过去以个人体力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性别分工和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力不再成为第一要素,因体力的差异而造成的生产力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但是社会在构造新的性别角色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因袭性和滞后性。女性在自我性别角色的重建中已经开始启蒙,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工作还得依靠部分有觉悟的男性来共同参与。至于过去女性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的遭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男性主观造成的,还是由于深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加上男人的劣根性共同造成的暂时也说不清楚。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男人的劣根性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时代变了,发挥的空间小了,所造成的危害也就相应的小了,不过依然不容小视。
“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当强调生殖具有至高无上的社会价值时。男人就被描绘成强大的性机器,女人则暂时不被看做简单的性交对象而是以母亲的身份被崇拜。当社会强调礼法秩序时,男人又一不贪色的正人君子为理想人格,女人的楷模则是突出她的无性欲状态的‘三从四德';但是在强调节欲保身时,男人就似乎心如枯井,而且出于恐惧,拼命夸大女性的性欲旺盛和性能力的无穷,概言之为‘祸水’,认为是女人使男人纵欲亡身或纵欲亡国的。中国的传统女性从小就被社会化为无性人或者少性人,她对自己的生殖器、经血和性欲充满自卑。少女被规定为‘性盲’,但一个结婚仪式又要求她突然变成会‘服侍’丈夫的妻子。女人只好把生殖作为自己最终价值的实现。境遇稍好的把爱情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因此所谓“阴冷”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由于礼法规范不允许女性认同自己的性。”(《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第三版P181)
智慧与美丽
哲学即使不等于智慧,也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人拒绝智慧,更没人拒绝美丽,智慧加上美丽更不可能有人拒绝了。至于美丽和智慧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状态而这如何搭配合作,女人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远不如对于穿衣打扮的认知。如果说少数男人对于简单的美丽可以用理智去挖掘美丽的精神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免疫力,那么美丽加上智慧没有男人能够招架得住,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欣赏美丽还是在欣赏智慧,是美丽因为智慧而愈益可爱还是智慧因为美丽而更加迷人,说不清楚。可惜的是漂亮的人比智慧的人多得多,从漂亮的人中挑选出一个智慧的头脑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像买东西,经常会有看起来很不错的假冒伪劣产品,买回家才大呼上当。一个天才的头脑在一个枯陋的外表掩饰下的隐蔽性绝对不亚于愚昧无知在一个美丽的外表的下的隐秘性,所谓呆若木鸡,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斯亦有吾辈之叹:漂亮的女生多半被高考淘汰掉了。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事天生丽质,那么你最好去高中,或者干脆在高中下手。大学里女生们学的专业不一样、成绩好坏不一样,但是有一样肯定都大有长进,那就是化妆(这一点我已经从极为有限的经验中得到极其充分的证明)。当男人说化妆是女人的基本美德时,暗自窃喜自己不是缺德之人。追求智慧的很长一段时间多半是痛苦多于快乐的,以快乐为第一原则的生存哲学当然是会暗中排斥智慧的,虽然表面上不曾意识到,类似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相比起来,追求美丽却能迅速带来快乐,在男人的欣赏和夸奖之中,在女人的嫉妒之中。至于女人通过美丽获得快乐到底是源自天性,还是通过意识的潜移默化后天习得,总而言之都是一件好事,既取悦了别人也取悦了自己。
但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两者则胜负立分,所谓红颜易老,所谓智慧长存。男人可以凭借哲学所向披靡,而女人的美丽却不能,最起码在女人中间不能。所谓美丽可以欺骗男人,智慧可以欺骗世界;所谓才子遇才子,每有爱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无惜美之意。于是说男人的脸像一张收益表,越老越值钱,女人的脸像一张损益表,一天天在贬值。美丽在屏蔽了男人的同时也屏蔽了自己。当错误的把资产当为资本的时候,损失也就自然避免不了了。蒙田说:“在床上我喜欢美丽胜过善良”这是一句大多数男人成人但不敢说的话。所谓男人的话应该如女人的衣服。但是男人的性感恰恰在于坦诚的一丝不挂。喜欢卢梭的《忏悔录》:“I’ve told my goodness and my badness in equal frankness.”男人可以驰骋于女人的美丽之中,然而女人却不能驰骋于男人的哲学之中。这当然不同于男人征服世界然后征服女人,女人征服男人然后政府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时候多半在床上,男人的大脑在睡觉,只有神经在工作。
终极关怀:
男人关心女人多半是一种交换的方式,是手段,而不是出于价值观,即是外发的而不是内发的。当然动机这个问题很难判断,女人也不太在乎的,只在乎“你爱我还是爱别人”。然而对于男人这就牵涉到所谓的觉悟问题了。当然这些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民族来说的,我们的民族本身就是一个缺乏终极关怀的民族。男人对于女人的关怀并不少,但是终极关怀则十分缺乏甚至是贫乏。一个男人关心一个女人多半是女多于人,少有以人为本原的。然而,更可悲的是有些人经不起别人对她好,别人稍有一点对她好,便把想象力做极度的发挥。女人和男人一样是首先作为人而存在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说女人的时候,这其中并不包含全部的人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业已形成一套男让女的礼仪规则,然而有点心思的人都会发现这只是在表面,在最本质的利益上是不存在礼仪的性别谦让规则的,是需要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竞争的。只可惜女人为此而自得,在作为人的方面有缺陷,反而在女上弥补,脚疼医手,终究是不会有成效的。对于一个有觉悟的男人来说,把关怀内化为价值观这一点是需要强化的。关爱不仅需要用心,还要有思想的参与。当然,这些都是有一个范围的,那就是这一切的对象都是对于有一定自我意识但还尚存认识障碍的女性的,对于那些自甘堕落沦为男人工具的女人,至少我认为没有普度众生的必要,也做不到。男人靠强权统治了世界,靠金钱交换性欲,这二者中女性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但也需自己负一部分责任的。不过有些女人确实不可理喻,不度也罢。
至于什么才是终极关怀,我想还是以人为本,恢复作为人的全部意义,而不是片面发展作为女的意义。更多的去关注作为人应该怎样,而不只是作为女人应该怎样。我想在这方面男人有很多方面值得女人借鉴。作为一个男性我对探究男人的共性不太感兴趣,女人存在很多不足,男人也一样。女人有很多男人不及的优点,男人也有很多女人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里对于男人的劣根性暂不讨论,决不是为了掩饰,只是自己认识自己所属的群体确实存在某些不可逾越的障碍。QQ空间原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