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6pai.com/u/16pai/Blog/t-3660
[蜗牛会客厅] 李政德:图片写作者 作者: 蜗牛拍拍 发表于: 2013-08-21, 15:41 评论: 4 浏览: 810 RSS: 0
关于李政德的视频,你一定要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JJYivkxW5A/?phd=1
(奥比的作业http://www.douban.com/people/orbit/)
李政德的《新国人》在8月20日获得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他将获得5万元奖金,用于完成这个项目。
少年李政德梦想有一艘大船,从连绵的山脉出发,可以到达大海,到达沙漠。高一的时候,李政德因病休学,他得以跳上大表哥的大货船,从安化的资江出发,过洞庭,入长江,最后到了武汉。
获奖没有打乱“少年德”的节奏。“奔四”路上的他还在继续年少的梦。9月,他准备去武汉,在自述中,他写道:“我知道,当年的少年并未死去。没有走到海边的旅程,始终是心头难以释怀的遗憾。不论如何,我会重新走完这一程。”
这次获奖之前,李政德没有参加过任何摄影比赛,他自嘲拍照其实是有点“狼狈”状态。他在广州做过影楼摄影,在北京做过大学老师,后来又回到南方,做过媒体的摄影师。七年前开始做自由摄影,也“不稳定”。
在李政德的豆瓣空间上,你可以看到他有近十个项目正在进行,你可以看到他拍照的勤奋程度。李政德的新浪微博名叫“外星德”,他以外星人般的视角观察在各种仪式上的中国人。在这些热闹的、也最为平常的现场,李政德也是一个参与者,他被邀请去记录种种“盛会”,无聊之余,他开始跳出来观察。
获奖当晚,李政德在QQ上接受一路拍采访,我们的访谈是从“外星德”的提问开始的。
从资江到长江到大海
李政德:在哪读书呢?做记者多久了?
一路拍:在武汉,在报社做了两年多的摄影记者,后来做网站的图片编辑。
李政德: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去处啊,我下月一号去那边拍从资江到长江。
一路拍:武汉比较像码头,大而乱。我推荐你去一个叫古德寺的地方,建筑很漂亮。
李政德:搜到过,一定要去的。
一路拍:从资江到长江,你已经走过一遍了吗?
李政德:没有啊,哪有那么多钱和时间啊,一段一段的。我出生在安化的江南镇,在资江水里泡大的。
一路拍:为什么要从资江拍到长江? 小时候,应该对资江通往的世界充满想象吧?
李政德:是啊,因为是山区嘛,一直想象外面的世界。那时候经常爬山,在山顶望过去,一山一山又一山。没有互联网对外面的想象除了阅读,就是一星点电视和电影,好在家里订了不少刊物。我会想象顺流而下,去看大海,去北方看沙漠、草原、雪山。
一路拍:可是你没有怎么拍自然,一直在拍人哦。
李政德:也有啊,不过一般都是有人的痕迹的。(比如李政德的《看不见的世界》系列——编者注)
《看不见的世界》系列,夜色下的无人景观,很有科幻气质。
我在隔岸观火,大家是深陷其中
一路拍:你觉得《新国人》里这种看人的方式,和你的经历有关系吗?
李政德:有吧,哈哈,尤其是和我是水瓶座有关系吧。
一路拍:概括一下?
李政德:理性感性并行,不着实地,多想法少实践,未来感,喜欢科幻片,崇拜科学家,好奇心严重,虚无感常有,不喜欢人多,喝酒抽烟对身心有益。
一路拍:不喜欢人多,但《新国人》里,很多都是很多人在聚会,你怎么会在场的?
李政德:以前做过记者,后来又和一家公关公司合作。06年的时候,在《周末画报》的做了一年的专职记者,时尚刊物,经常会采访拍摄活动,大多数时候就用一两张照片,你也知道要用的是什么样的,其他时间就很无聊。仔细观察,从另一个旁观的角度看,就会有很多好玩的事儿了。
一路拍:有没有觉得,你在拍这些的时候,你的情绪,其实和现场的人完全不一样。
李政德:我是隔岸观火啊,大家是深陷其中。
一路拍:你喜欢这两份工作吗?我是说在周末画报和公关摄影。
李政德:不喜欢,不过拍到自己的照片,也就可以平衡了。
一路拍:《新国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刘铮的《国人》,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受到了他的照片的影响?
李政德:名字是来自刘铮前辈的,也很喜欢他的《国人》,但要说影响,倒是没觉得,因为都没看过完整的《国人》。刚拍的时候是叫《仪式与人》,后来觉得有名作《国人》,我这个是新的,所以就改名。
一路拍:我看到了一些元素的呼应,比如直接正面打闪光灯,比如参加party的老板,这些是有意的呼应吗?
李政德:不算啊,阿勃丝,不就是这么拍么,用闪光灯直射的拍摄 太多摄影师用了,英国的那个老爷子,马丁帕尔,也是啊。
一路拍:我刚想说,你一定很喜欢马丁帕尔。马丁帕尔对你的启发,是哪方面的?
李政德:应该是后来看到他的照片,对自己肯定了吧。他在平淡的世界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事物没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路拍:《新国人》里,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经历过,或者能看到的场景,但是拍出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味道。
李政德:嗯,你不觉得中国年轻一点的摄影师,几乎都看到了这个国度的荒诞吗?
一路拍:“年轻一点的摄影师”,你喜欢谁?
李政德:最喜欢张晓和游莉,还有孙彦初。他们是诗人。
一路拍:关于你用的相机,你好像总在不停的切换各种方式?
李政德:嗯,这样比较好玩一点。我用三台相机:哈苏,尼康FM2 ,佳能5d2。
不希望也不可能
一路拍:你希望《新国人》这样的照片,能给现实来改变吗?
李政德:不希望也不可能,我不是抱着改变世界来拍的,那是卢广那样NB的人干的事。摄影已经不是当年《生活》的黄金时代了。因为讲具体故事和更纪实的工具 是纪录片。现在的摄影师更应该是个图片写作者。或者干脆说,就是个比较纯粹的艺术家了。
一路拍:图片写作者?
李政德:嗯,就像作家用文字写作一样。图片写作者不是把力气花在客观纪实上,是从个人角度对世界发出理性或者感性的书写。
一路拍:你的照片给家人看过吗?他们怎么表示的?
李政德:基本上不给家里人看自己的东西,家人就是用来爱的吧,不需要被理解。我会告诉他们获奖的消息,哈哈。
一路拍:今天打电话说了吧。
李政德:我家有个QQ群,叫江南之家。嘿嘿,大家庭。
一路拍:哈哈,这个有意思。说一下这两年做自由摄影师的情况吧?
李政德:是七年哦,但是真正开始投入拍自己的东西是09年。
一路拍:你有自己想拍的东西,无法带来最直接的收入,如何平衡商业和创作的关系?
李政德:商业是用来赚钱的,但是经常在赚钱的时候我也能更多接触烟火啊,很多照片在工作的时候拍的,不只是《新国人》。不过我倒是想靠做当代艺术养活拍照。
一路拍:做自由摄影师,有没有寒冷的时候?
李政德:深圳只有一个月很冷。
一路拍:正在一步步接近梦想。
李政德:嗯,尽量吧,太职业化也不是好事,会有腔调吧。职业艺术家,哪有生活艺术家好玩。就是创作是生活,不是职业,这样感觉好,我喜欢无所事事。
一路拍:接下来去实现什么梦想?除了从资江拍到长江。
李政德:《三角洲》、《鹏城》,其实我开始的项目很多,不想拍的时候就当结束吧。
一路拍:应该有很多故事。
李政德:也许是没有故事的人上路去找故事哦。
(完)
访谈:花花
李政德的豆瓣空间
李政德的flickr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关于李政德的视频,你一定要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JJYivkxW5A/?phd=1
(奥比的作业http://www.douban.com/people/orbit/)
李政德的《新国人》在8月20日获得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他将获得5万元奖金,用于完成这个项目。
少年李政德梦想有一艘大船,从连绵的山脉出发,可以到达大海,到达沙漠。高一的时候,李政德因病休学,他得以跳上大表哥的大货船,从安化的资江出发,过洞庭,入长江,最后到了武汉。
获奖没有打乱“少年德”的节奏。“奔四”路上的他还在继续年少的梦。9月,他准备去武汉,在自述中,他写道:“我知道,当年的少年并未死去。没有走到海边的旅程,始终是心头难以释怀的遗憾。不论如何,我会重新走完这一程。”
这次获奖之前,李政德没有参加过任何摄影比赛,他自嘲拍照其实是有点“狼狈”状态。他在广州做过影楼摄影,在北京做过大学老师,后来又回到南方,做过媒体的摄影师。七年前开始做自由摄影,也“不稳定”。
在李政德的豆瓣空间上,你可以看到他有近十个项目正在进行,你可以看到他拍照的勤奋程度。李政德的新浪微博名叫“外星德”,他以外星人般的视角观察在各种仪式上的中国人。在这些热闹的、也最为平常的现场,李政德也是一个参与者,他被邀请去记录种种“盛会”,无聊之余,他开始跳出来观察。
获奖当晚,李政德在QQ上接受一路拍采访,我们的访谈是从“外星德”的提问开始的。
从资江到长江到大海
李政德:在哪读书呢?做记者多久了?
一路拍:在武汉,在报社做了两年多的摄影记者,后来做网站的图片编辑。
李政德: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去处啊,我下月一号去那边拍从资江到长江。
一路拍:武汉比较像码头,大而乱。我推荐你去一个叫古德寺的地方,建筑很漂亮。
李政德:搜到过,一定要去的。
一路拍:从资江到长江,你已经走过一遍了吗?
李政德:没有啊,哪有那么多钱和时间啊,一段一段的。我出生在安化的江南镇,在资江水里泡大的。
一路拍:为什么要从资江拍到长江? 小时候,应该对资江通往的世界充满想象吧?
李政德:是啊,因为是山区嘛,一直想象外面的世界。那时候经常爬山,在山顶望过去,一山一山又一山。没有互联网对外面的想象除了阅读,就是一星点电视和电影,好在家里订了不少刊物。我会想象顺流而下,去看大海,去北方看沙漠、草原、雪山。
一路拍:可是你没有怎么拍自然,一直在拍人哦。
李政德:也有啊,不过一般都是有人的痕迹的。(比如李政德的《看不见的世界》系列——编者注)
《看不见的世界》系列,夜色下的无人景观,很有科幻气质。
我在隔岸观火,大家是深陷其中
一路拍:你觉得《新国人》里这种看人的方式,和你的经历有关系吗?
李政德:有吧,哈哈,尤其是和我是水瓶座有关系吧。
一路拍:概括一下?
李政德:理性感性并行,不着实地,多想法少实践,未来感,喜欢科幻片,崇拜科学家,好奇心严重,虚无感常有,不喜欢人多,喝酒抽烟对身心有益。
一路拍:不喜欢人多,但《新国人》里,很多都是很多人在聚会,你怎么会在场的?
李政德:以前做过记者,后来又和一家公关公司合作。06年的时候,在《周末画报》的做了一年的专职记者,时尚刊物,经常会采访拍摄活动,大多数时候就用一两张照片,你也知道要用的是什么样的,其他时间就很无聊。仔细观察,从另一个旁观的角度看,就会有很多好玩的事儿了。
一路拍:有没有觉得,你在拍这些的时候,你的情绪,其实和现场的人完全不一样。
李政德:我是隔岸观火啊,大家是深陷其中。
一路拍:你喜欢这两份工作吗?我是说在周末画报和公关摄影。
李政德:不喜欢,不过拍到自己的照片,也就可以平衡了。
一路拍:《新国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刘铮的《国人》,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受到了他的照片的影响?
李政德:名字是来自刘铮前辈的,也很喜欢他的《国人》,但要说影响,倒是没觉得,因为都没看过完整的《国人》。刚拍的时候是叫《仪式与人》,后来觉得有名作《国人》,我这个是新的,所以就改名。
一路拍:我看到了一些元素的呼应,比如直接正面打闪光灯,比如参加party的老板,这些是有意的呼应吗?
李政德:不算啊,阿勃丝,不就是这么拍么,用闪光灯直射的拍摄 太多摄影师用了,英国的那个老爷子,马丁帕尔,也是啊。
一路拍:我刚想说,你一定很喜欢马丁帕尔。马丁帕尔对你的启发,是哪方面的?
李政德:应该是后来看到他的照片,对自己肯定了吧。他在平淡的世界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事物没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路拍:《新国人》里,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经历过,或者能看到的场景,但是拍出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味道。
李政德:嗯,你不觉得中国年轻一点的摄影师,几乎都看到了这个国度的荒诞吗?
一路拍:“年轻一点的摄影师”,你喜欢谁?
李政德:最喜欢张晓和游莉,还有孙彦初。他们是诗人。
一路拍:关于你用的相机,你好像总在不停的切换各种方式?
李政德:嗯,这样比较好玩一点。我用三台相机:哈苏,尼康FM2 ,佳能5d2。
不希望也不可能
一路拍:你希望《新国人》这样的照片,能给现实来改变吗?
李政德:不希望也不可能,我不是抱着改变世界来拍的,那是卢广那样NB的人干的事。摄影已经不是当年《生活》的黄金时代了。因为讲具体故事和更纪实的工具 是纪录片。现在的摄影师更应该是个图片写作者。或者干脆说,就是个比较纯粹的艺术家了。
一路拍:图片写作者?
李政德:嗯,就像作家用文字写作一样。图片写作者不是把力气花在客观纪实上,是从个人角度对世界发出理性或者感性的书写。
一路拍:你的照片给家人看过吗?他们怎么表示的?
李政德:基本上不给家里人看自己的东西,家人就是用来爱的吧,不需要被理解。我会告诉他们获奖的消息,哈哈。
一路拍:今天打电话说了吧。
李政德:我家有个QQ群,叫江南之家。嘿嘿,大家庭。
一路拍:哈哈,这个有意思。说一下这两年做自由摄影师的情况吧?
李政德:是七年哦,但是真正开始投入拍自己的东西是09年。
一路拍:你有自己想拍的东西,无法带来最直接的收入,如何平衡商业和创作的关系?
李政德:商业是用来赚钱的,但是经常在赚钱的时候我也能更多接触烟火啊,很多照片在工作的时候拍的,不只是《新国人》。不过我倒是想靠做当代艺术养活拍照。
一路拍:做自由摄影师,有没有寒冷的时候?
李政德:深圳只有一个月很冷。
一路拍:正在一步步接近梦想。
李政德:嗯,尽量吧,太职业化也不是好事,会有腔调吧。职业艺术家,哪有生活艺术家好玩。就是创作是生活,不是职业,这样感觉好,我喜欢无所事事。
一路拍:接下来去实现什么梦想?除了从资江拍到长江。
李政德:《三角洲》、《鹏城》,其实我开始的项目很多,不想拍的时候就当结束吧。
一路拍:应该有很多故事。
李政德:也许是没有故事的人上路去找故事哦。
(完)
访谈:花花
李政德的豆瓣空间
李政德的flickr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