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和你说话就是恩赐
上周在咖啡馆看书,Matthijs(一个荷兰小伙)找不到座位就过来和我拼桌坐。我捧着一本《情爱的崇拜》看了才刚五页,他就问我“Is it about art?”他说得那么快,我本身听力就差,脑子反应半天才回答一个“yes”。我想这就完事儿了吧,他又继续问了一句“Can you speak English?”好吧,难得有外国小伙伴和我说话,于是就开始聊天了。我蹩脚的口语以及匮乏的词汇还有糟糕的听力,让整个会话过程变得艰难而妙趣横生,比如他说了“panda bear”不下三遍我愣是没明白,却在他拿出铅笔准备画的时候恍然大悟;比如他讲他买了一辆捷安特被偷了,然后有朋友对他说文艺路卖二手自行车,他到文艺路之后发现了他的自行车,对老板说“This is my bike”,但是老板肯定不鸟他啊,最后他讲“I bought my bike twice!”的时候莫名戳中笑点。其他一些常规的问话比如“Where are you from?”“What do you do?”我自己问出来都觉得so stupid,但还是问了,这是个来自荷兰在西安教英语的小伙子。我们谈到国外水果不便宜,想到L对我讲在荷兰西瓜好贵,于是对Matthijs讲了,他说“Yep,it's expensive in Holland.But I can eat it everyday now.”走的时候,约好“next Thursday”再见,虽然他说他平常不用电话,但还是互留了电话号码。
今天我一样下班就去了约定的地点,并没有那种在等谁的心情,也没有发短信打电话给他问“你到哪儿啦”这种话,不来也不要紧似乎。想到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拿着手机不断地刷微博刷人人刷豆瓣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但这次只是拿了上次的那本《情爱的崇拜》开始读,我本来以为这本书是讲something about sex,结果它一直在说君主专制的历史,有几段关于顺民的句子我还做了笔记。读到将近一百页的时候,Matthijs出现了。他第一句话就是“I'm happy you're here”,坐下来之后开始解释他上课去了,然后忘了带记着我电话号码的笔记本,没有给我发短信,但是看到我还是来了,他觉得很开心。这次的聊天说到了关于电子产品的弊端,谈到了那种几个人坐在一起但是互相不说话,每个人都在玩手机的情景。It's ridiculous.想起来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如果你看不惯在你参与的社交聚会低头玩手机的人,请自问:’我真的关心他们吗?我比他们手机里的世界有趣吗?我想听他们说些什么?我又能说些什么让他们觉得有趣?'如果你不关心也不有趣,就让他们继续滑吧。”
现在的生活中,说话对我来说变得很重要。我总结我喜欢过的男孩子们共同的特点:我很喜欢和他们说话。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想和有趣的人说话。我原来几乎从不主动找人聊天,但是现在我学会了打电话给朋友,或者主动微信她们。说话让我变得愉悦,可能我只是闲扯,谝逼侃蛋(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蹦出这个词),也没有倾诉衷肠,但是扯上一两个小时,整个人都好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天常常想起L的原因。
现在觉得,花费二十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频繁与人互动各种刷存在感,终究比不上两个小时的线下交流。前段时间狗蛋做的采访记录和反思让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内心体验,互联网作为媒介让分享信息变得便捷,但是大量信息的接收是不是会让你变得更焦虑呢?其实off the internet,花两个小时读会儿书,或者走出门散个步,看场演出,和朋友见个面都别玩手机的状态下聊个天,这些都会让你感觉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对了,最后我送给Matthijs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名字——铁蛋。是的,iron eggs。还告诉他我的外号叫fire girl,火妞。他给我想的英文名字Sophiea真是太普通了。下次我要重新想一个。
今天我一样下班就去了约定的地点,并没有那种在等谁的心情,也没有发短信打电话给他问“你到哪儿啦”这种话,不来也不要紧似乎。想到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拿着手机不断地刷微博刷人人刷豆瓣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但这次只是拿了上次的那本《情爱的崇拜》开始读,我本来以为这本书是讲something about sex,结果它一直在说君主专制的历史,有几段关于顺民的句子我还做了笔记。读到将近一百页的时候,Matthijs出现了。他第一句话就是“I'm happy you're here”,坐下来之后开始解释他上课去了,然后忘了带记着我电话号码的笔记本,没有给我发短信,但是看到我还是来了,他觉得很开心。这次的聊天说到了关于电子产品的弊端,谈到了那种几个人坐在一起但是互相不说话,每个人都在玩手机的情景。It's ridiculous.想起来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如果你看不惯在你参与的社交聚会低头玩手机的人,请自问:’我真的关心他们吗?我比他们手机里的世界有趣吗?我想听他们说些什么?我又能说些什么让他们觉得有趣?'如果你不关心也不有趣,就让他们继续滑吧。”
现在的生活中,说话对我来说变得很重要。我总结我喜欢过的男孩子们共同的特点:我很喜欢和他们说话。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想和有趣的人说话。我原来几乎从不主动找人聊天,但是现在我学会了打电话给朋友,或者主动微信她们。说话让我变得愉悦,可能我只是闲扯,谝逼侃蛋(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蹦出这个词),也没有倾诉衷肠,但是扯上一两个小时,整个人都好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天常常想起L的原因。
现在觉得,花费二十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频繁与人互动各种刷存在感,终究比不上两个小时的线下交流。前段时间狗蛋做的采访记录和反思让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内心体验,互联网作为媒介让分享信息变得便捷,但是大量信息的接收是不是会让你变得更焦虑呢?其实off the internet,花两个小时读会儿书,或者走出门散个步,看场演出,和朋友见个面都别玩手机的状态下聊个天,这些都会让你感觉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对了,最后我送给Matthijs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名字——铁蛋。是的,iron eggs。还告诉他我的外号叫fire girl,火妞。他给我想的英文名字Sophiea真是太普通了。下次我要重新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