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迟子建
![]() |
认识迟子建是从一个叫做石彦伟的作家开始的,那时候读石彦伟的《爷爷的河流奶奶的船》哭到不行,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才真正开始认识到读书的力量。一篇好的文章通常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字里行间,读来也会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在里面。也会感慨,因为有了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人的距离也就拉近好多。
石彦伟提到他最欣赏的女作家是迟子建,那个时候,正好也是迟子建的新书《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什么大奖而受到铺天盖地宣传的一段时间。从此,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便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记忆,但也仅仅是一个记忆。后来,在新闻学的课上,邸敬存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人物访谈的视频,或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访谈嘉宾是迟子建,主持人是马东,一个我很欣赏,很敬佩的主持人。记不得栏目的名字是什么了,或许是《大家》或许是《文化》,总之,可能是因了文化气息较浓而受不得太多关注的一个电视栏目。镜头里的迟子建端庄,大方,沉稳,也很漂亮。解说词也沾染上了迟子建文学的乡村风格的气息,温暖而平静,说她生活在中国最北方,那里气温很低,但是人民朴实,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世界简单而纯粹。《北极村童话》、《我的世界下雪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着月光的行板》······每一个名字都让人不禁想象文里的内容是什么,以至于,书或者文章的名字这么有意味,让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后来,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便有意的去寻找她的书,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终于没有读到她的书。但是,她的名字以及她的书便从此印在了脑子里。
来到北京后,迫不及待地找到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在首图里找来了迟子建的书《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然后,开始小心地欣赏它,读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