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远的功过(一):创始人为什么要离开雅虎?
2012年新年刚过,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就宣布辞去雅虎所有职务,并且没有讲明去向,已经很长时间不是IT 领域关注焦点的雅虎再次成为科技媒体和IT 行业的关注焦点。
消息出来的当天,腾讯科技请我上微博做了一次微访谈。大家关心的话题概括起来是这样一些。首先,他为什么要辞职,辞职后对雅虎有什么影响。第二,对杨致远的功过(如果有过的话)如何评价。第三,雅虎今后何去何从。
首先,作为创始人,杨致远为什么要离开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东方人看来,自己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除非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是难以割舍的。而雅虎还远远没有到这一步。杨致远从感情上对雅虎还是很难割舍的,否则几年前他就会同意将雅虎卖给微软。
但是在美国,创始人对公司的感情未必有那么深。一些职业创始人一生可能办了很多公司,每一个公司从一创办时目标就是给卖掉,成为他们将知识和见识变成资本的一些工具。这些公司一旦被收购,或者挂牌上市,创始人套现后会尽快退出,开始人生新的一章。当然,也有人是将公司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办的,比如乔布斯办苹果、盖茨办微软。
即使如此,创始人常常会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退居二线,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比如微软、思科、英特尔都是这样的例子,虽然创始人还在世,却已经不管事了,这些创始人基本上是割舍得下的。杨致远自己也几次试图退居二线,但是雅虎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将它引向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以至于杨致远自己不得不几次回到一线。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业绩不好,公司的第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要担当责任,这在美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这个负责人能力很强,没有大的错误。总体来讲,美国公司股东(股民)的容忍度要比中国公司差很多。一旦他们的投资不断亏损,他们就会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另找贤人来管理,甚至要求撤换整个董事会。
再有,雅虎目前是个烂摊子,如果公司还有一大群有影响力的老人在,没有人愿意来当这个新的CEO。通常,这种业绩不好的公司主要负责人辞职后,投资人多少又有点了点希望,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公司的股价上扬。所以杨致远辞职的当天,雅虎股价在盘后一度上涨了5%。但是因为大家对雅虎的前景不明,因此第二天没有能维持这个涨幅。
离开雅虎对杨致远本人来讲,或许是个解脱。今天40 岁左右的人当年了解互联网都是从雅虎开始的,杨致远执掌(有时是在二线)雅虎17 年,经历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两次经济危机。击败了IT 界的常胜军微软,却输给了三个厉害的小字辈人物(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应该讲他的身心已经非常疲惫了,他自己本人也从精力无限的博士生步入中年。我想,当杨致远宣布完自己的决定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一定有一种解脱感。
接下来,就涉及到杨致远的功过。对于这个事件,中国大部分媒体都将杨致远当作悲情的人物来看待,还有各种各样对他“失败”原因的分析。
最多的是试图分析他是否性格上有软弱的地方。如果单从雅虎和Google的竞争来看,杨致远似乎是个悲剧人物,何况他确实不是一个强人。但是,如果把雅虎公司和杨致远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看,就不能得到这个结论了。
首先,杨致远和雅虎都不能算失败。如我们在前面几节中介绍的,杨致远和菲罗当年确立了雅虎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今天依然是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他们推进了互联网用户免费享用其内容和服务,造福了广大的网民。这是非常大的成功。就如拿破仑所讲,他在奥斯特里茨的胜利虽然会过去,但是他(制定)的拿破仑法典将不朽。从某种程度上讲,杨致远和菲罗就是制定互联网法典的人,而他们击退微软的胜利,也堪称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奥斯特里茨。
至于杨致远为人相对软弱是否是雅虎走下坡路的原因,这一点不太好说。因为毕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换一个强势的CEO 在杨致远的位置上,也很难讲就能把雅虎办得更好。如果说雅虎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确实有很多。
首先在战略布局上,杨致远显然没有Google 的两个创始人有远见。Google 花了不算多的钱,收购的一些公司和技术今天都成为了全世界用户最喜欢的产品,包括Google 地图的前身Keyhole,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视频网站YouTube,在线广告网站双击公司(DoubleClick)。而雅虎除了在搜索和搜索广告上的收购尚可圈点外,实在找不出什么亮点。
其次,在技术和产品上,雅虎缺乏清晰的战略,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却没有一项做得很精。雅虎有世界上很多第二、第三名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在互联网领域乃至整个IT 领域,常常是赢者通吃的格局。10 个第二名未必抵得上一个第一名。雅虎第二、第三名的产品常常是用户的备选产品,时间一长,这个公司也就被人渐渐遗忘了。
编者按,Google科学家,前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一书自2011年问世以来,深受各个阶层、不同行业读者的普遍欢迎,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前后印刷十次之多,成为IT人士的必读之作。2012年夏天吴军博士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 补充和完善,于年底出版了《浪潮之巅》第二版。在第二版中, 作者补充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世界IT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公司的变化,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离职后CEO的不断更替,Facebook的上市等等。鉴于在云计算时代企业级软件的重要性,作者新增了对企业级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专门一章的介绍。第二版比第一版增加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内容。为了向广大读者,尤其是《浪潮之巅》第一版的读者介绍近年来世界IT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福布斯中文杂志和吴军博士一同开辟《 浪潮之巅》专栏,陆续刊登《浪潮之巅》第二版的新内容、以及他对最近科技动态的总结和评述。
本文选自《浪潮之巅》第九章第七节浪淘尽风流人物,讲述了后杨致远时代的雅虎和杨致远的历史功过。
Via 福布斯中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yseeker.com/archives/9817.html
消息出来的当天,腾讯科技请我上微博做了一次微访谈。大家关心的话题概括起来是这样一些。首先,他为什么要辞职,辞职后对雅虎有什么影响。第二,对杨致远的功过(如果有过的话)如何评价。第三,雅虎今后何去何从。
首先,作为创始人,杨致远为什么要离开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东方人看来,自己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除非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是难以割舍的。而雅虎还远远没有到这一步。杨致远从感情上对雅虎还是很难割舍的,否则几年前他就会同意将雅虎卖给微软。
但是在美国,创始人对公司的感情未必有那么深。一些职业创始人一生可能办了很多公司,每一个公司从一创办时目标就是给卖掉,成为他们将知识和见识变成资本的一些工具。这些公司一旦被收购,或者挂牌上市,创始人套现后会尽快退出,开始人生新的一章。当然,也有人是将公司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办的,比如乔布斯办苹果、盖茨办微软。
即使如此,创始人常常会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退居二线,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比如微软、思科、英特尔都是这样的例子,虽然创始人还在世,却已经不管事了,这些创始人基本上是割舍得下的。杨致远自己也几次试图退居二线,但是雅虎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将它引向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以至于杨致远自己不得不几次回到一线。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业绩不好,公司的第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要担当责任,这在美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这个负责人能力很强,没有大的错误。总体来讲,美国公司股东(股民)的容忍度要比中国公司差很多。一旦他们的投资不断亏损,他们就会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另找贤人来管理,甚至要求撤换整个董事会。
再有,雅虎目前是个烂摊子,如果公司还有一大群有影响力的老人在,没有人愿意来当这个新的CEO。通常,这种业绩不好的公司主要负责人辞职后,投资人多少又有点了点希望,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公司的股价上扬。所以杨致远辞职的当天,雅虎股价在盘后一度上涨了5%。但是因为大家对雅虎的前景不明,因此第二天没有能维持这个涨幅。
离开雅虎对杨致远本人来讲,或许是个解脱。今天40 岁左右的人当年了解互联网都是从雅虎开始的,杨致远执掌(有时是在二线)雅虎17 年,经历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两次经济危机。击败了IT 界的常胜军微软,却输给了三个厉害的小字辈人物(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应该讲他的身心已经非常疲惫了,他自己本人也从精力无限的博士生步入中年。我想,当杨致远宣布完自己的决定时,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一定有一种解脱感。
接下来,就涉及到杨致远的功过。对于这个事件,中国大部分媒体都将杨致远当作悲情的人物来看待,还有各种各样对他“失败”原因的分析。
最多的是试图分析他是否性格上有软弱的地方。如果单从雅虎和Google的竞争来看,杨致远似乎是个悲剧人物,何况他确实不是一个强人。但是,如果把雅虎公司和杨致远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看,就不能得到这个结论了。
首先,杨致远和雅虎都不能算失败。如我们在前面几节中介绍的,杨致远和菲罗当年确立了雅虎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今天依然是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他们推进了互联网用户免费享用其内容和服务,造福了广大的网民。这是非常大的成功。就如拿破仑所讲,他在奥斯特里茨的胜利虽然会过去,但是他(制定)的拿破仑法典将不朽。从某种程度上讲,杨致远和菲罗就是制定互联网法典的人,而他们击退微软的胜利,也堪称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奥斯特里茨。
至于杨致远为人相对软弱是否是雅虎走下坡路的原因,这一点不太好说。因为毕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换一个强势的CEO 在杨致远的位置上,也很难讲就能把雅虎办得更好。如果说雅虎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确实有很多。
首先在战略布局上,杨致远显然没有Google 的两个创始人有远见。Google 花了不算多的钱,收购的一些公司和技术今天都成为了全世界用户最喜欢的产品,包括Google 地图的前身Keyhole,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视频网站YouTube,在线广告网站双击公司(DoubleClick)。而雅虎除了在搜索和搜索广告上的收购尚可圈点外,实在找不出什么亮点。
其次,在技术和产品上,雅虎缺乏清晰的战略,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却没有一项做得很精。雅虎有世界上很多第二、第三名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在互联网领域乃至整个IT 领域,常常是赢者通吃的格局。10 个第二名未必抵得上一个第一名。雅虎第二、第三名的产品常常是用户的备选产品,时间一长,这个公司也就被人渐渐遗忘了。
编者按,Google科学家,前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一书自2011年问世以来,深受各个阶层、不同行业读者的普遍欢迎,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前后印刷十次之多,成为IT人士的必读之作。2012年夏天吴军博士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更新、 补充和完善,于年底出版了《浪潮之巅》第二版。在第二版中, 作者补充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世界IT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公司的变化,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离职后CEO的不断更替,Facebook的上市等等。鉴于在云计算时代企业级软件的重要性,作者新增了对企业级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专门一章的介绍。第二版比第一版增加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内容。为了向广大读者,尤其是《浪潮之巅》第一版的读者介绍近年来世界IT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福布斯中文杂志和吴军博士一同开辟《 浪潮之巅》专栏,陆续刊登《浪潮之巅》第二版的新内容、以及他对最近科技动态的总结和评述。
本文选自《浪潮之巅》第九章第七节浪淘尽风流人物,讲述了后杨致远时代的雅虎和杨致远的历史功过。
Via 福布斯中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yseeker.com/archives/9817.htm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