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比较文学》选录:论法国象征主义
《当代比较文学》
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5月出版
选录自《当代比较文学》第279-289页 论法国象征主义
人们往往认为象征主义是一个文学艺术运动,V. 塞伽楞(Victor Segalen)《联觉和象征主义流派》(Les synesthesies et l'ecole symbolist, 1981)却把法国象征主义看作是一个流派。法国象征主义主要发生在1880–1900年间,它是一场文学危机下的革新运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文艺探索。
1879年共和党执政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一切进行着变革,年轻的文艺作家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颤栗情绪,一种把法国衰老的文明看透了的懒散的感情,这只是颓废派的现象(un décadentisme ou un décadisme)。金丝燕博士指出:酒吧,咖啡吧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塞纳河左岸活跃着一批出入吧间的年轻作家,他们与一些文学期刊紧密关联着,结成了松散的文学团体,如1881年 “刺毛”(Hirsutes)团体,包括古多(Emile Goudeau)、特莱哲尼克(Léo Trézenik)、莫里斯(Charles Morice)、莫雷亚斯(Jean Moréas)、魏尔伦、戈贝(François Edouard Joachim Coppée)、莫利罗(Jean Morio)、沙曼(Albert Samain)、雷尼埃(Henri-François-Joseph de Régnier)等,他们发行期刊《新左岸》(La Nouvelle Rive Gauche),而后特莱哲尼克主持,更名为《律戴斯》(Lutèce),这是一群以魏尔伦为新的文学大师,并追随魏尔伦的愤世嫉俗,落拓不羁的年轻的文学人,这些人被称为颓废派(l'école décadente)。需要提及1883年达祯(Rodolphe Darzens)、奎拉尔(Pierre Quillard)、吉尔(René Ghil)、梅耶(Stuart Merrill)创办的《疯狂》杂志(Le Fou) ,他们也接近魏尔伦,是将来象征主义的魏尔伦团体的基本成员。1884年魏尔伦出版《被诅咒的诗人》(Les Poetes Maudits)表达了对文学危机的不满,向人们介绍了马拉美、兰波等被忽视的诗人,1884年于伊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出版《反向》(À rebours),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文学的革新已经达到象征主义运动的起点。
1884–1885年人们热切的关心着意识形态和美学方面的新的事物,1884年《律戴斯》肯定了马奈(Manet)创作的马拉美画像,同年巴莱士在其创办的《墨痕》(Taches d'encre,1884)杂志上发表马拉美的诗歌批评,青年的作家们在于伊斯曼(Georges Huysmans,)的小说《反向》(À Rebours, 1884)人物的光环中发现马拉美,于是马拉美成为了文学的伟大人物,塞纳河右岸的罗马街马拉美的家成为纯诗的布道的殿堂,每个星期二都会聚集众多的年轻一代,以及马拉美的老朋友,如马奈(Édouard Manet)、巴莱士(Maurice Barres)、杜雅丹(Edouard Du Jardin)、乌泽瓦(Theodor Wyzewa)、吉尔(René Ghill)、维莱–格瑞芬(Francis Vielé-Griffin)、雷尼埃、卡纳(Gustave Kahn,1859-1936)、梅耶、莫里斯、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德奥菲尔(Léo d'Orfer),其中吉尔、乌泽瓦在理论上阐发马拉美的讲话,象征主义的马拉美团体基本形成了。
1886年9月18日莫里亚斯(Jean Moréas,vrai nom Ioannis Papadiamantopoulos)在《费加罗》报发表《文学宣言》被人们称为象征主义宣言②,卡纳、果尔蒙(Rémy de Gourmont, 1858–1915)为象征主义作出了理论阐释。最初塞纳河两岸的文学群体中,魏尔伦、莫里斯、维尔哈仑(Emile Verhaeren,1855–1916),和一些评论者如勒特(Adolphe Retté)、曼泽尔(Heri Menzel)对象征主义的标签表示惊讶,而后是不休止的争吵,人们还是接受了象征主义这个词语,而且一直努力回答什么是象征主义(Qu’est ce que le symbolisme),至今法国文学批评界普遍认为象征主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象征主义运动是一场根植于传统中的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1885年莫里亚斯提出过象征派(l'école symbolique et harmoniste),1886年的宣言提出了象征主义的完整定义。
莫里亚斯所宣称的象征主义是要把雨果解放诗歌的革命进行到底,而不是作为雨果及浪漫主义的奴隶,“用象征主义作为目前这一种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的新的倾向的定名”,而它暗示的反对目标是流行的,“教诲、朗读技巧、不真实的感受力和客观的描述”的文学传统,浪漫主义、帕尔纳斯派、自然主义,这一方面,几乎成为后来所有批评者的方向,如卡纳、圣–塞拉克(Saint-Serac)、米肖(Guy Michaud)、曼泽尔等。更为重要的是莫里亚斯提出了象征主义的文学先驱,或者说,新的文学传统谱系,而这新的谱系意味着象征主义的发现与创新的根本倾向,莫里亚斯把邦维尔(Théodore de Banville,1823–1891)不恰当地当作它的理论家,
国外渊源 法国渊源 先驱(précurseur) 大师
品达 吕特勃夫 波德莱尔 马拉美
但丁 维庸 魏尔伦
莎士比亚 拉伯雷 (邦维尔)
歌德 康米纳
(中世纪)神秘主义 维尼
(雨果)
福楼拜
莫里亚斯所创立的谱系,与魏尔伦的倾向大致相近,被其后的批评者部分接受,从而得到了它的合法性。重要的事实是,象征主义的存在时间和空间被暗示是1880年代的巴黎,它没有延伸到1870年代或者更早的魏尔伦的文学活动范围,显然不包括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在谈到散文时,莫里亚斯不恰当地把象征主义认同于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e),不恰当地称埃德蒙·德·龚古尔为印象主义,莫里亚斯还把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埃德蒙·龚古尔、左拉(而不是自然主义)作为促进创新的小说家。魏尔伦也深受波德莱尔影响,颓废派中有很多波德莱尔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们愿意把波德莱尔划归到象征主义运动,而当运动发生的时候,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已经去世。
莫里亚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象征主义将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赋予思想一种敏感的形式……因为象征艺术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从来不深入到思想观念的本质……这些富于感受力的表象是要体现它们与初发的思想之间的秘密的亲缘关系。”③ 即象征主义选择了心理主义的立场,把目光聚焦到现象与思想的秘密的亲缘关系,而不是深入到思想观念的本质。象征作为最高的手法和文学观念从宗教中复兴,曼泽尔、魏尔哈仑、果尔蒙、巴尔(André Barre)都积极阐释了象征本身。魏尔伦、马拉美从波德莱尔发现了不少的启示,他们对欧洲传统盛行的象征理论作出抽象的,心理主义的揭示,德国叔本华(Schopenhauer)的意志–表现学说在一些象征主义作家(如果尔蒙)发挥了影响。
这同时也意味着古代和新大陆的神话,古代传说(légendes)被投射迷离的光彩,作为被魔力召来的神奇幻影,维尔哈伦,梅特林克的神仙题材的作品,马拉美的神秘,克洛岱尔德宗教情绪,都透出或浓或淡的神秘主义色彩。莫里亚斯明确指出象征主义源头必须“追溯到神秘主义,甚或更远更早”④。曼泽尔在《什么是象征主义》中写道:“总之,就其词的确切含义而言,象征主义乃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具双重性即神话或离讽的作品为特征。就其广义而言,它是一个时期,在那儿,艺术出于对始终关心精确与现实的旧时代的反抗,一头扎进梦与传说题材之中,竭力通过哲学或神学思想的启示,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更深的意义。”⑤
在莫里亚斯的任务中,为受到指责的象征主义辩护是不可忽视的,批评家称这个年轻的文学团体为颓废派,莫里亚斯描述了他们指责的观点,其一因为违背了优良的性格与真,象征主义的作品夸张与混乱难懂,“他们的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⑥ 其一破坏了诗歌的节奏顿挫韵律的(古典主义)传统;其一关于雨果与浪漫主义革命,这表明批评者的基本立场。
事实上,象征主义团体的参与者,其中一些人士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居易·米肖(Guy Michaud)就描述了众多象征主义者的面孔,他指出魏尔伦等极少人是颓废的,也就是说,莫里亚斯相信批评界对年轻的文学团体以恶劣的情绪称之为颓废,是急躁的,不公正的。莫里亚斯反而以大胆的方式界定颓废,“所有颓废文学基本上是艰涩冗长、怯懦而又卑下的,例如伏尔泰的悲剧都烙有这种颓废的印记。”⑦ 于是莫里亚斯把颓废的标签贴回到这些批评者身上,暗示他们的道德说教是令人生厌的。
关于诗歌的节奏韵律的论述几乎是魏尔伦的观点的鼓吹,莫里亚斯是明显推崇魏尔伦的,“保尔·魏尔伦先生荣幸地从诗句中搬开了在泰奥多尔·德·邦维尔神奇的手指下虽不那么坚硬、但却使人作难的绊脚石”⑧,魏尔伦的《诗的艺术》(l' Art poétique ,1882年11月10日)最初阐发了这些思想,人们不得不承认魏尔伦在他的时代对法语诗歌韵律,如采用奇数音数的诗行,雨果式的自由诗的顿挫与用韵,等方面探索的成就,以及“一种原始典范及复合的文笔:纯净的未被污染的词,词义充实与词义浮华交替出现,有意识的同义迭用,神奇的省略,令人生出悬念的错格,一切大胆的与多种形式的转喻,总之是一种独创的、现代化的优美语言”⑨。
在文献上,没有必要夸大莫里亚斯的宣言的重要地位,在为象征主义辩护的事实上,莫里亚斯似乎获得了成功。象征是魏尔伦团体热烈谈论的话题。作为魏尔伦的追随者,莫里亚斯相信,这个群体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准确地命名为象征主义。莫里亚斯在1885, 1886年坚决地反对加在年轻的诗人上面的颓废的标签,德奥菲尔也发表论文反对颓废派的称呼,赞同象征主义的名字,表明后来的怀着同情的批评者都误解了这场革新运动本身。中国的象征主义传播者和批评者在20世纪的前半期不恰当的运用颓废的标签批评象征主义,不理解和中国式的道德说教该是如何的显赫登场。
1891年马拉美答儒勒·于莱(Jules Huret)的《文学的演进》(l’évolution littéraire)指出,象征主义产生于一个不稳定、不统一、不健全的社会之时期,社会对个性发展产生了严酷的要求,而这些年轻的作者有过焦虑不安,他们对正统诗体感到厌倦,而在内容上,新的(象征主义)诗人提出了象征和暗示,表现智慧及精神的诗歌理想,“文学的目的在于召唤事物,而不能有其他目的”。也就是说,1885–1900年间的象征主义运动一直萦绕着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不构成称为颓废的理由,也不是米肖式的乐观主义的,智性阶段的理由。
象征主义运动的盛会。象征主义运动中,魏尔伦是最有开放精神,最有凝聚力量的、永久的大师,他吸引了众多文学艺术的热心人进入象征主义运动,包括反对过他的年轻作者,如莫里斯、维凯尔、波克莱尔(Déliquescences d'Adoré Floupette, 1885)。是魏尔伦发现了马拉美、兰波、科比耶等,虽然魏尔伦并不是年轻一代的好榜样。魏尔伦式的感伤(哀歌)的遐思,精美的自由诗,更让年轻的诗人心向追随。马拉美一时成为象征主义的导师和灵魂,对诗歌的语言,音乐性,象征作了很多布道,而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则宣扬着理想主义,引导着年轻的作家关注未来和绝对,果尔蒙称之为“理想世界的看门人”,为年轻一代树立一个乐观主义路标。
魏尔伦的美学思想(如诗歌音乐性)深入到年轻一代的心中,拉福格、维莱–格里芬、莫里斯的自由诗理论,莫里亚斯的诗歌韵律的主张,显然源于魏尔伦。魏尔伦的色调(nuance)美学对法国诗歌美学而言是革命性的,情绪和情绪的节奏成为诗歌自身的目的。魏尔伦的纯诗观念深深触及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杜雅丹有意请马拉美去听瓦格纳的音乐会,促成1885年8月马拉美《理查尔德·瓦格纳:一个法国诗人的梦》(Richard Wagner,Revèrie d'un Poète Français)在《瓦格纳评论》杂志上的发表,1886年4月16日《时尚》杂志以“给诗歌定义”为题的采访,以及为吉尔《文字的协约》(Traité du Verbe)写作的序言,1891年于莱《谈文学运动》的采访,构成了马拉美重要的诗学文献,在这些文献里,马拉美阐释了诗学的观点,整体的艺术(l’art total),对神秘的、未知和绝对的追求以及暗示表达,纯诗和形而上的理想(理念和梦想),象征与诗的音乐性,连通现实与理念,魔力的诗歌语言。参加罗马街星期二聚会的年轻一代懂得了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到艺术是不与外界沟通的,每个诗人在自己的角落,用笛子吹奏自己喜爱的曲调,并听到马拉美式的严格的诗歌规则。
1885年一份布鲁塞尔杂志以象征的定义和诗歌音乐的暗示性为题采访吉尔,同年5–10月吉尔写了系列评论《在我的印记下》(Sous mon cachet),1886年则以《文字的协约》(Traité du Verbe)为题修订出版。包括序言,诗的音乐,整体(unité),象征,瓦格纳主义,乐器法,结束语,显然与罗马街星期二聚会的马拉美的布道紧密相关,可以作为它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报告,引起了激烈反响,标志着新文学的美学思想的完整出场,被评论界认为是象征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导致了莫里亚斯《文学宣言》的写作,而后象征主义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1888年莫里斯(Charles Morice)发表《明天,美学问题》(Demain,Questions d’esthetique),1889年莫里斯出版《近期文学》(La Littérature de tout à l'heure),被文学批评界视为象征主义的纲领文献,包括论真与美,已有的形式,新影响,新形式,一部未来的书的注解,把文学的象征同天主教连接起来,艺术被赋于宗教式的神圣性质,以对比法则和应和的福音书为基础,阐释了绝对的美与真的理想,1888年布吕纳蒂耶(Brunetière)在《两世界评论》(la Revue des Deux Mondes)发表《象征主义者和颓废者》( Symbolistes et décadents ),1889年莫里亚斯出版论文集《象征主义最初的武器》(Les premières armes du symbolisme),1889年范诺(Georges Vanor)出版《象征主义的艺术》(L'art symbolist),1891年纪德出版《纳尔西斯的协约》(Le Traité du Narcisse)在象征主义内部发起神话题材的创作热情,1893年果尔蒙出版《理想主义》(L'Idéalisme)宣扬了维耶尔式的理想主义和自由诗学说,果尔蒙曾经说过,象征主义是艺术方面的个人主义的表达(le symbolisme est l'expression même de l'individualisme dans l'art. ––Le Livre des masques ),而1891年于莱(Jules Huret)出版《文学演化的探索》(l'évolution littéraire)激化了象征主义内部关于自由诗的争论,1899年亚瑟·西蒙斯(Arthur William Symons)出版《象征主义文学运动》(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对运动作了有益的总结。奥里埃(Gabriel-Albert Aurier, 1865–1892)在《法兰西信使》(Le Mercure de France)发表了系列美术评论,以及分散在各期刊上的评论,为新文学进行理论上建构,象征主义完成了体系(système littéraire)的形式化,成为一时显赫的文学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象征主义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杜雅丹(Édouard Dujardin, Les lauriers sont coupés , 1887, premier roman en monologue intérieur),巴雷斯(Maurice Barrès, Sous l'œil des barbares , 1888, premier roman du Culte du moi ,),果尔蒙的小说,还有别的(On ne veut pas ici parler seulement des tentatives curieuses, de Thé chez Miranda (Jean Moréas et Paul Adam, 1887) ni même des Lauriers sont coupés de Dujardin, mais des romans de Maurice Barrès (Sous l'œil des barbares, Le Jardin de Bérénice ) ou de L'Écornifleur de Jules Renard et des nouvelles de Schwob.)。福尔(Paul Fort)创建了艺术剧场(le théâtre d'Art, 1890–1893),吕尼坡(Lugné-Poe)创建了作品剧场(le théâtre de l'Œuvre, 1893–1897),维耶尔的《亚克赛尔》在作者死后出版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梅特林克、杜雅丹、圣–保尔鲁、克洛岱尔等在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不谈象征主义超出法国的传播的事实。
象征主义的分歧。象征主义内部存在着多种倾向,众多观点和分歧,评论界普遍认为象征主义运动只是一个时期的,针对共同的文学危机而出现的联合行动(Cohérence de la littérature symboliste),或者新文学觉醒的联合群体,而不像一个紧密联系的流派(Cela vient sans doute du fait que le symbolisme n'est pas une école, mais le nom qu'a pris un système littéraire très dense et très cohérent.)。从文学的代(générations littéraires)的观念上看,1880–1900年象征主义运动包括三代人,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魏尔伦、马拉美是运动的导师,在1884年之前,魏尔伦已经出版了五个诗集,魏尔伦无可争议地被年轻的作家视为文学的大师。第一代作家还包括科若(Charles Cros)。出生于1855–1865年间的象征主义作家有维尔哈伦(Émile Verhaeren)、茹登巴赫(Georges Rodenbach)、洛阑(Jean Lorrain)、莫里亚斯(Jean Moréas)、莫拉(Charles Maurras)、果尔蒙(Rémy de Gourmont)、萨曼(Albert Samain)、佩拉丹(Joséphin Péladan)、卡纳(Gustave Kahn)、拉福格(Jules Laforgue,1860–1887)、莫里斯(Charles Morice)、菲那翁(Félix Fénéon)、圣–珀尔茹(Saint-Pol-Roux)、勒伯格(Van Lerberghe)、罗瓦伊(Grégoire Le Roy)、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俄尔斯坎(Max Elskamp)、吉尔(Ghil)、巴惹斯(Barrès)、阿丹(Paul Adam)、科日森斯卡(Marie Krysinska)、奎亚尔(Pierre Quillard)、雷尼埃(Henri de Régnier)、维莱–格瑞芬(Francis Vielé-Griffin)、封台纳(André Fontainas)、梅里尔(Stuart Merril)。接着是1870年代或者更迟出生的作家,其中大多数没有参加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运动,西沃布(Marcel Schwob)、道得(Léon Daudet)、克洛岱尔(Paul Claudel)、詹姆斯(Francis Jammes)、纪德(André Gide)、瓦雷里(Paul Valéry)、路易(Pierre Louÿs)、罗耶尔(Jean Royère)、福尔(Paul Fort)、莫克莱尔(Camille Mauclair)、雅里(Alfred Jarry)。然而,1880年代科比耶尔(Tristan Corbière)、兰波(Arthur Rimbaud)是不属于象征主义的。
这些作家出现在一些期刊周围,其中一些人还创办文学期刊。维尔哈伦、梅特林克创办的《新社会》(La Société nouvelle, 1884),莫克尔(Albert Mockel)创办的《文学潮》(l'Élan littéraire)、《独立评论》(la Revue indépendante, 1884)、《当代评论》(la Revue contemporaine,1885);巴惹斯创办的《墨痕》(Les Taches d'encre, 1884),1885年2月杜雅丹领导的《瓦格纳评论》(La Revue wagnérienne, 1885-1888),吉尔(Réne Ghil)、杜布莱希(Du Plessys)、塔雅特(Laurent Tailhade)、莱诺(Ernest Raynaud)创办《颓废者》(Le Décadent,La Décadence, 1886-1889),达祯(Darzens)创办的《七星诗社》(La Pléiade, 1886),德奥尔菲(Léo d'Orfer)和卡纳(Gustave Kahn)创办的《时尚》(La Vogue, 1886),卡纳和拉福格创办的《象征主义者》(Le Symboliste,1886)、《斯卡潘》(Scapin, 1886),由此人们往往混淆颓废派和象征主义。此外还有《写作》(La Plume, 1890)、《白色评论》(La Revue blanche, 1890)、《法兰西信使》(le Mercure de France, 1890),象征主义一时成为锐意创新的潮流。
既然象征主义由不同的代组成,年轻的象征主义参与者有复杂多样的文化背景,法国的、希腊的、意大利的、德国的、英国的、美洲的,运动内部区分为众多的小团体,在意识形态、诗歌美学、价值观念,人事关系上存在着分歧。拉福格、福尔、萨曼、果尔蒙一开始就与魏尔伦、马拉美团体有着距离,运动中他们是较早转向的作家,而荷兰的茹登巴赫、维尔哈伦、梅特林克,一直保持日耳曼的文学传统,与运动的法国姿态有差异。象征主义运动一直在两个张力的维度之间摆动,卡纳、拉福格主张从形式中解脱,从文字中放松(Le besoin d'affranchir les formes, de desserrer le vers),而马拉美主张将一切意象凝缩到少数的符号中(une raréfaction des images en quelques signes comptés , lettre à E. de Roberty);维莱–格瑞芬主张诗句是自由的,他成功地探索自由诗的形式,而马拉美主张精细的完美诗行;吉尔主张蜕变的梦,或者在物质中分解的恶梦(Rêve de transmutation en or, cauchemar de dissolution dans la matière.),暂时缓解的情感(Affectation de l'anodin), 通过文字协约的野心实现平衡(contrebalancée par l'ambition d'un Traité du verbe),而马拉美主张大地的奥尔菲式的(神秘)解释(une explication orphique de la Terre )。
象征主义的结束。1889年吉尔离开马拉美团体,着手建立诗歌韵律的乐器法理论,梅耶赞赏这一理论。1891年5月莫雷亚斯答儒勒·于莱的文学谈话,宣称与象征主义的魏尔伦,马拉美决裂,同年9月14日,莫里亚斯在《费加罗》报发表一封信,宣布新罗曼诗派(l'école Romane)的诞生,主要成员是马拉美星期二聚会的年轻作家,如夏尔·莫拉(Charles Maurras),雷蒙·德·拉·达莱得(Raymond de la Tailhede),象征主义运动出现大的分裂,1892年,莫里亚斯加入意大利隐逸派(l’hermétisme),1895年勒特(Adolphe Retté)正式反对马拉美,而梅耶、雷尼耶在创作上明显转向,至此象征主义运动已经落潮。[ 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 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14-15.]
除了内部的分歧,1890年代的社会转型也直接导致了运动的解体。1888年巴雷斯的小说《在野蛮人的眼光下》已经准备取悦新的、更年轻的读者(un public nouveau: celui des jeunes gens)。1889年以后更年轻的一代似乎并不热心,开始瓦解的象征主义的基本价值标准。心理主义小说家布尔热(Paul Bourget)《学生》(Le Disciple, 1889)引发的争议,表明新的美学带来的变革开始了。
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5月出版
![]() |
选录自《当代比较文学》第279-289页 论法国象征主义
人们往往认为象征主义是一个文学艺术运动,V. 塞伽楞(Victor Segalen)《联觉和象征主义流派》(Les synesthesies et l'ecole symbolist, 1981)却把法国象征主义看作是一个流派。法国象征主义主要发生在1880–1900年间,它是一场文学危机下的革新运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文艺探索。
1879年共和党执政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一切进行着变革,年轻的文艺作家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颤栗情绪,一种把法国衰老的文明看透了的懒散的感情,这只是颓废派的现象(un décadentisme ou un décadisme)。金丝燕博士指出:酒吧,咖啡吧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塞纳河左岸活跃着一批出入吧间的年轻作家,他们与一些文学期刊紧密关联着,结成了松散的文学团体,如1881年 “刺毛”(Hirsutes)团体,包括古多(Emile Goudeau)、特莱哲尼克(Léo Trézenik)、莫里斯(Charles Morice)、莫雷亚斯(Jean Moréas)、魏尔伦、戈贝(François Edouard Joachim Coppée)、莫利罗(Jean Morio)、沙曼(Albert Samain)、雷尼埃(Henri-François-Joseph de Régnier)等,他们发行期刊《新左岸》(La Nouvelle Rive Gauche),而后特莱哲尼克主持,更名为《律戴斯》(Lutèce),这是一群以魏尔伦为新的文学大师,并追随魏尔伦的愤世嫉俗,落拓不羁的年轻的文学人,这些人被称为颓废派(l'école décadente)。需要提及1883年达祯(Rodolphe Darzens)、奎拉尔(Pierre Quillard)、吉尔(René Ghil)、梅耶(Stuart Merrill)创办的《疯狂》杂志(Le Fou) ,他们也接近魏尔伦,是将来象征主义的魏尔伦团体的基本成员。1884年魏尔伦出版《被诅咒的诗人》(Les Poetes Maudits)表达了对文学危机的不满,向人们介绍了马拉美、兰波等被忽视的诗人,1884年于伊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出版《反向》(À rebours),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文学的革新已经达到象征主义运动的起点。
1884–1885年人们热切的关心着意识形态和美学方面的新的事物,1884年《律戴斯》肯定了马奈(Manet)创作的马拉美画像,同年巴莱士在其创办的《墨痕》(Taches d'encre,1884)杂志上发表马拉美的诗歌批评,青年的作家们在于伊斯曼(Georges Huysmans,)的小说《反向》(À Rebours, 1884)人物的光环中发现马拉美,于是马拉美成为了文学的伟大人物,塞纳河右岸的罗马街马拉美的家成为纯诗的布道的殿堂,每个星期二都会聚集众多的年轻一代,以及马拉美的老朋友,如马奈(Édouard Manet)、巴莱士(Maurice Barres)、杜雅丹(Edouard Du Jardin)、乌泽瓦(Theodor Wyzewa)、吉尔(René Ghill)、维莱–格瑞芬(Francis Vielé-Griffin)、雷尼埃、卡纳(Gustave Kahn,1859-1936)、梅耶、莫里斯、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德奥菲尔(Léo d'Orfer),其中吉尔、乌泽瓦在理论上阐发马拉美的讲话,象征主义的马拉美团体基本形成了。
1886年9月18日莫里亚斯(Jean Moréas,vrai nom Ioannis Papadiamantopoulos)在《费加罗》报发表《文学宣言》被人们称为象征主义宣言②,卡纳、果尔蒙(Rémy de Gourmont, 1858–1915)为象征主义作出了理论阐释。最初塞纳河两岸的文学群体中,魏尔伦、莫里斯、维尔哈仑(Emile Verhaeren,1855–1916),和一些评论者如勒特(Adolphe Retté)、曼泽尔(Heri Menzel)对象征主义的标签表示惊讶,而后是不休止的争吵,人们还是接受了象征主义这个词语,而且一直努力回答什么是象征主义(Qu’est ce que le symbolisme),至今法国文学批评界普遍认为象征主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象征主义运动是一场根植于传统中的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1885年莫里亚斯提出过象征派(l'école symbolique et harmoniste),1886年的宣言提出了象征主义的完整定义。
莫里亚斯所宣称的象征主义是要把雨果解放诗歌的革命进行到底,而不是作为雨果及浪漫主义的奴隶,“用象征主义作为目前这一种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精神的新的倾向的定名”,而它暗示的反对目标是流行的,“教诲、朗读技巧、不真实的感受力和客观的描述”的文学传统,浪漫主义、帕尔纳斯派、自然主义,这一方面,几乎成为后来所有批评者的方向,如卡纳、圣–塞拉克(Saint-Serac)、米肖(Guy Michaud)、曼泽尔等。更为重要的是莫里亚斯提出了象征主义的文学先驱,或者说,新的文学传统谱系,而这新的谱系意味着象征主义的发现与创新的根本倾向,莫里亚斯把邦维尔(Théodore de Banville,1823–1891)不恰当地当作它的理论家,
国外渊源 法国渊源 先驱(précurseur) 大师
品达 吕特勃夫 波德莱尔 马拉美
但丁 维庸 魏尔伦
莎士比亚 拉伯雷 (邦维尔)
歌德 康米纳
(中世纪)神秘主义 维尼
(雨果)
福楼拜
莫里亚斯所创立的谱系,与魏尔伦的倾向大致相近,被其后的批评者部分接受,从而得到了它的合法性。重要的事实是,象征主义的存在时间和空间被暗示是1880年代的巴黎,它没有延伸到1870年代或者更早的魏尔伦的文学活动范围,显然不包括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在谈到散文时,莫里亚斯不恰当地把象征主义认同于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e),不恰当地称埃德蒙·德·龚古尔为印象主义,莫里亚斯还把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埃德蒙·龚古尔、左拉(而不是自然主义)作为促进创新的小说家。魏尔伦也深受波德莱尔影响,颓废派中有很多波德莱尔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们愿意把波德莱尔划归到象征主义运动,而当运动发生的时候,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已经去世。
莫里亚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象征主义将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赋予思想一种敏感的形式……因为象征艺术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从来不深入到思想观念的本质……这些富于感受力的表象是要体现它们与初发的思想之间的秘密的亲缘关系。”③ 即象征主义选择了心理主义的立场,把目光聚焦到现象与思想的秘密的亲缘关系,而不是深入到思想观念的本质。象征作为最高的手法和文学观念从宗教中复兴,曼泽尔、魏尔哈仑、果尔蒙、巴尔(André Barre)都积极阐释了象征本身。魏尔伦、马拉美从波德莱尔发现了不少的启示,他们对欧洲传统盛行的象征理论作出抽象的,心理主义的揭示,德国叔本华(Schopenhauer)的意志–表现学说在一些象征主义作家(如果尔蒙)发挥了影响。
这同时也意味着古代和新大陆的神话,古代传说(légendes)被投射迷离的光彩,作为被魔力召来的神奇幻影,维尔哈伦,梅特林克的神仙题材的作品,马拉美的神秘,克洛岱尔德宗教情绪,都透出或浓或淡的神秘主义色彩。莫里亚斯明确指出象征主义源头必须“追溯到神秘主义,甚或更远更早”④。曼泽尔在《什么是象征主义》中写道:“总之,就其词的确切含义而言,象征主义乃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具双重性即神话或离讽的作品为特征。就其广义而言,它是一个时期,在那儿,艺术出于对始终关心精确与现实的旧时代的反抗,一头扎进梦与传说题材之中,竭力通过哲学或神学思想的启示,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更深的意义。”⑤
在莫里亚斯的任务中,为受到指责的象征主义辩护是不可忽视的,批评家称这个年轻的文学团体为颓废派,莫里亚斯描述了他们指责的观点,其一因为违背了优良的性格与真,象征主义的作品夸张与混乱难懂,“他们的过度的夸张,奇特的隐喻,颜色与线条配合和谐的崭新词汇。”⑥ 其一破坏了诗歌的节奏顿挫韵律的(古典主义)传统;其一关于雨果与浪漫主义革命,这表明批评者的基本立场。
事实上,象征主义团体的参与者,其中一些人士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居易·米肖(Guy Michaud)就描述了众多象征主义者的面孔,他指出魏尔伦等极少人是颓废的,也就是说,莫里亚斯相信批评界对年轻的文学团体以恶劣的情绪称之为颓废,是急躁的,不公正的。莫里亚斯反而以大胆的方式界定颓废,“所有颓废文学基本上是艰涩冗长、怯懦而又卑下的,例如伏尔泰的悲剧都烙有这种颓废的印记。”⑦ 于是莫里亚斯把颓废的标签贴回到这些批评者身上,暗示他们的道德说教是令人生厌的。
关于诗歌的节奏韵律的论述几乎是魏尔伦的观点的鼓吹,莫里亚斯是明显推崇魏尔伦的,“保尔·魏尔伦先生荣幸地从诗句中搬开了在泰奥多尔·德·邦维尔神奇的手指下虽不那么坚硬、但却使人作难的绊脚石”⑧,魏尔伦的《诗的艺术》(l' Art poétique ,1882年11月10日)最初阐发了这些思想,人们不得不承认魏尔伦在他的时代对法语诗歌韵律,如采用奇数音数的诗行,雨果式的自由诗的顿挫与用韵,等方面探索的成就,以及“一种原始典范及复合的文笔:纯净的未被污染的词,词义充实与词义浮华交替出现,有意识的同义迭用,神奇的省略,令人生出悬念的错格,一切大胆的与多种形式的转喻,总之是一种独创的、现代化的优美语言”⑨。
在文献上,没有必要夸大莫里亚斯的宣言的重要地位,在为象征主义辩护的事实上,莫里亚斯似乎获得了成功。象征是魏尔伦团体热烈谈论的话题。作为魏尔伦的追随者,莫里亚斯相信,这个群体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准确地命名为象征主义。莫里亚斯在1885, 1886年坚决地反对加在年轻的诗人上面的颓废的标签,德奥菲尔也发表论文反对颓废派的称呼,赞同象征主义的名字,表明后来的怀着同情的批评者都误解了这场革新运动本身。中国的象征主义传播者和批评者在20世纪的前半期不恰当的运用颓废的标签批评象征主义,不理解和中国式的道德说教该是如何的显赫登场。
1891年马拉美答儒勒·于莱(Jules Huret)的《文学的演进》(l’évolution littéraire)指出,象征主义产生于一个不稳定、不统一、不健全的社会之时期,社会对个性发展产生了严酷的要求,而这些年轻的作者有过焦虑不安,他们对正统诗体感到厌倦,而在内容上,新的(象征主义)诗人提出了象征和暗示,表现智慧及精神的诗歌理想,“文学的目的在于召唤事物,而不能有其他目的”。也就是说,1885–1900年间的象征主义运动一直萦绕着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不构成称为颓废的理由,也不是米肖式的乐观主义的,智性阶段的理由。
象征主义运动的盛会。象征主义运动中,魏尔伦是最有开放精神,最有凝聚力量的、永久的大师,他吸引了众多文学艺术的热心人进入象征主义运动,包括反对过他的年轻作者,如莫里斯、维凯尔、波克莱尔(Déliquescences d'Adoré Floupette, 1885)。是魏尔伦发现了马拉美、兰波、科比耶等,虽然魏尔伦并不是年轻一代的好榜样。魏尔伦式的感伤(哀歌)的遐思,精美的自由诗,更让年轻的诗人心向追随。马拉美一时成为象征主义的导师和灵魂,对诗歌的语言,音乐性,象征作了很多布道,而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则宣扬着理想主义,引导着年轻的作家关注未来和绝对,果尔蒙称之为“理想世界的看门人”,为年轻一代树立一个乐观主义路标。
魏尔伦的美学思想(如诗歌音乐性)深入到年轻一代的心中,拉福格、维莱–格里芬、莫里斯的自由诗理论,莫里亚斯的诗歌韵律的主张,显然源于魏尔伦。魏尔伦的色调(nuance)美学对法国诗歌美学而言是革命性的,情绪和情绪的节奏成为诗歌自身的目的。魏尔伦的纯诗观念深深触及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杜雅丹有意请马拉美去听瓦格纳的音乐会,促成1885年8月马拉美《理查尔德·瓦格纳:一个法国诗人的梦》(Richard Wagner,Revèrie d'un Poète Français)在《瓦格纳评论》杂志上的发表,1886年4月16日《时尚》杂志以“给诗歌定义”为题的采访,以及为吉尔《文字的协约》(Traité du Verbe)写作的序言,1891年于莱《谈文学运动》的采访,构成了马拉美重要的诗学文献,在这些文献里,马拉美阐释了诗学的观点,整体的艺术(l’art total),对神秘的、未知和绝对的追求以及暗示表达,纯诗和形而上的理想(理念和梦想),象征与诗的音乐性,连通现实与理念,魔力的诗歌语言。参加罗马街星期二聚会的年轻一代懂得了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到艺术是不与外界沟通的,每个诗人在自己的角落,用笛子吹奏自己喜爱的曲调,并听到马拉美式的严格的诗歌规则。
1885年一份布鲁塞尔杂志以象征的定义和诗歌音乐的暗示性为题采访吉尔,同年5–10月吉尔写了系列评论《在我的印记下》(Sous mon cachet),1886年则以《文字的协约》(Traité du Verbe)为题修订出版。包括序言,诗的音乐,整体(unité),象征,瓦格纳主义,乐器法,结束语,显然与罗马街星期二聚会的马拉美的布道紧密相关,可以作为它的一个系统的总结报告,引起了激烈反响,标志着新文学的美学思想的完整出场,被评论界认为是象征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导致了莫里亚斯《文学宣言》的写作,而后象征主义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1888年莫里斯(Charles Morice)发表《明天,美学问题》(Demain,Questions d’esthetique),1889年莫里斯出版《近期文学》(La Littérature de tout à l'heure),被文学批评界视为象征主义的纲领文献,包括论真与美,已有的形式,新影响,新形式,一部未来的书的注解,把文学的象征同天主教连接起来,艺术被赋于宗教式的神圣性质,以对比法则和应和的福音书为基础,阐释了绝对的美与真的理想,1888年布吕纳蒂耶(Brunetière)在《两世界评论》(la Revue des Deux Mondes)发表《象征主义者和颓废者》( Symbolistes et décadents ),1889年莫里亚斯出版论文集《象征主义最初的武器》(Les premières armes du symbolisme),1889年范诺(Georges Vanor)出版《象征主义的艺术》(L'art symbolist),1891年纪德出版《纳尔西斯的协约》(Le Traité du Narcisse)在象征主义内部发起神话题材的创作热情,1893年果尔蒙出版《理想主义》(L'Idéalisme)宣扬了维耶尔式的理想主义和自由诗学说,果尔蒙曾经说过,象征主义是艺术方面的个人主义的表达(le symbolisme est l'expression même de l'individualisme dans l'art. ––Le Livre des masques ),而1891年于莱(Jules Huret)出版《文学演化的探索》(l'évolution littéraire)激化了象征主义内部关于自由诗的争论,1899年亚瑟·西蒙斯(Arthur William Symons)出版《象征主义文学运动》(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对运动作了有益的总结。奥里埃(Gabriel-Albert Aurier, 1865–1892)在《法兰西信使》(Le Mercure de France)发表了系列美术评论,以及分散在各期刊上的评论,为新文学进行理论上建构,象征主义完成了体系(système littéraire)的形式化,成为一时显赫的文学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象征主义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杜雅丹(Édouard Dujardin, Les lauriers sont coupés , 1887, premier roman en monologue intérieur),巴雷斯(Maurice Barrès, Sous l'œil des barbares , 1888, premier roman du Culte du moi ,),果尔蒙的小说,还有别的(On ne veut pas ici parler seulement des tentatives curieuses, de Thé chez Miranda (Jean Moréas et Paul Adam, 1887) ni même des Lauriers sont coupés de Dujardin, mais des romans de Maurice Barrès (Sous l'œil des barbares, Le Jardin de Bérénice ) ou de L'Écornifleur de Jules Renard et des nouvelles de Schwob.)。福尔(Paul Fort)创建了艺术剧场(le théâtre d'Art, 1890–1893),吕尼坡(Lugné-Poe)创建了作品剧场(le théâtre de l'Œuvre, 1893–1897),维耶尔的《亚克赛尔》在作者死后出版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梅特林克、杜雅丹、圣–保尔鲁、克洛岱尔等在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不谈象征主义超出法国的传播的事实。
象征主义的分歧。象征主义内部存在着多种倾向,众多观点和分歧,评论界普遍认为象征主义运动只是一个时期的,针对共同的文学危机而出现的联合行动(Cohérence de la littérature symboliste),或者新文学觉醒的联合群体,而不像一个紧密联系的流派(Cela vient sans doute du fait que le symbolisme n'est pas une école, mais le nom qu'a pris un système littéraire très dense et très cohérent.)。从文学的代(générations littéraires)的观念上看,1880–1900年象征主义运动包括三代人,维耶尔(Villiers de l'Isle-Adam)、魏尔伦、马拉美是运动的导师,在1884年之前,魏尔伦已经出版了五个诗集,魏尔伦无可争议地被年轻的作家视为文学的大师。第一代作家还包括科若(Charles Cros)。出生于1855–1865年间的象征主义作家有维尔哈伦(Émile Verhaeren)、茹登巴赫(Georges Rodenbach)、洛阑(Jean Lorrain)、莫里亚斯(Jean Moréas)、莫拉(Charles Maurras)、果尔蒙(Rémy de Gourmont)、萨曼(Albert Samain)、佩拉丹(Joséphin Péladan)、卡纳(Gustave Kahn)、拉福格(Jules Laforgue,1860–1887)、莫里斯(Charles Morice)、菲那翁(Félix Fénéon)、圣–珀尔茹(Saint-Pol-Roux)、勒伯格(Van Lerberghe)、罗瓦伊(Grégoire Le Roy)、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俄尔斯坎(Max Elskamp)、吉尔(Ghil)、巴惹斯(Barrès)、阿丹(Paul Adam)、科日森斯卡(Marie Krysinska)、奎亚尔(Pierre Quillard)、雷尼埃(Henri de Régnier)、维莱–格瑞芬(Francis Vielé-Griffin)、封台纳(André Fontainas)、梅里尔(Stuart Merril)。接着是1870年代或者更迟出生的作家,其中大多数没有参加世纪末的象征主义运动,西沃布(Marcel Schwob)、道得(Léon Daudet)、克洛岱尔(Paul Claudel)、詹姆斯(Francis Jammes)、纪德(André Gide)、瓦雷里(Paul Valéry)、路易(Pierre Louÿs)、罗耶尔(Jean Royère)、福尔(Paul Fort)、莫克莱尔(Camille Mauclair)、雅里(Alfred Jarry)。然而,1880年代科比耶尔(Tristan Corbière)、兰波(Arthur Rimbaud)是不属于象征主义的。
这些作家出现在一些期刊周围,其中一些人还创办文学期刊。维尔哈伦、梅特林克创办的《新社会》(La Société nouvelle, 1884),莫克尔(Albert Mockel)创办的《文学潮》(l'Élan littéraire)、《独立评论》(la Revue indépendante, 1884)、《当代评论》(la Revue contemporaine,1885);巴惹斯创办的《墨痕》(Les Taches d'encre, 1884),1885年2月杜雅丹领导的《瓦格纳评论》(La Revue wagnérienne, 1885-1888),吉尔(Réne Ghil)、杜布莱希(Du Plessys)、塔雅特(Laurent Tailhade)、莱诺(Ernest Raynaud)创办《颓废者》(Le Décadent,La Décadence, 1886-1889),达祯(Darzens)创办的《七星诗社》(La Pléiade, 1886),德奥尔菲(Léo d'Orfer)和卡纳(Gustave Kahn)创办的《时尚》(La Vogue, 1886),卡纳和拉福格创办的《象征主义者》(Le Symboliste,1886)、《斯卡潘》(Scapin, 1886),由此人们往往混淆颓废派和象征主义。此外还有《写作》(La Plume, 1890)、《白色评论》(La Revue blanche, 1890)、《法兰西信使》(le Mercure de France, 1890),象征主义一时成为锐意创新的潮流。
既然象征主义由不同的代组成,年轻的象征主义参与者有复杂多样的文化背景,法国的、希腊的、意大利的、德国的、英国的、美洲的,运动内部区分为众多的小团体,在意识形态、诗歌美学、价值观念,人事关系上存在着分歧。拉福格、福尔、萨曼、果尔蒙一开始就与魏尔伦、马拉美团体有着距离,运动中他们是较早转向的作家,而荷兰的茹登巴赫、维尔哈伦、梅特林克,一直保持日耳曼的文学传统,与运动的法国姿态有差异。象征主义运动一直在两个张力的维度之间摆动,卡纳、拉福格主张从形式中解脱,从文字中放松(Le besoin d'affranchir les formes, de desserrer le vers),而马拉美主张将一切意象凝缩到少数的符号中(une raréfaction des images en quelques signes comptés , lettre à E. de Roberty);维莱–格瑞芬主张诗句是自由的,他成功地探索自由诗的形式,而马拉美主张精细的完美诗行;吉尔主张蜕变的梦,或者在物质中分解的恶梦(Rêve de transmutation en or, cauchemar de dissolution dans la matière.),暂时缓解的情感(Affectation de l'anodin), 通过文字协约的野心实现平衡(contrebalancée par l'ambition d'un Traité du verbe),而马拉美主张大地的奥尔菲式的(神秘)解释(une explication orphique de la Terre )。
象征主义的结束。1889年吉尔离开马拉美团体,着手建立诗歌韵律的乐器法理论,梅耶赞赏这一理论。1891年5月莫雷亚斯答儒勒·于莱的文学谈话,宣称与象征主义的魏尔伦,马拉美决裂,同年9月14日,莫里亚斯在《费加罗》报发表一封信,宣布新罗曼诗派(l'école Romane)的诞生,主要成员是马拉美星期二聚会的年轻作家,如夏尔·莫拉(Charles Maurras),雷蒙·德·拉·达莱得(Raymond de la Tailhede),象征主义运动出现大的分裂,1892年,莫里亚斯加入意大利隐逸派(l’hermétisme),1895年勒特(Adolphe Retté)正式反对马拉美,而梅耶、雷尼耶在创作上明显转向,至此象征主义运动已经落潮。[ 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 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14-15.]
除了内部的分歧,1890年代的社会转型也直接导致了运动的解体。1888年巴雷斯的小说《在野蛮人的眼光下》已经准备取悦新的、更年轻的读者(un public nouveau: celui des jeunes gens)。1889年以后更年轻的一代似乎并不热心,开始瓦解的象征主义的基本价值标准。心理主义小说家布尔热(Paul Bourget)《学生》(Le Disciple, 1889)引发的争议,表明新的美学带来的变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