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其实我是个胆小鬼
最近感情很困扰我,因为这次的情况和过去多少有些差异,原本准备立刻就把感情故事写出来的,但无奈遇到了一些阻力,仍在这些事情里无法自拔。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不知道等这些时间过去再回头来看是个什么样子。
前几天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正能量,特意选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动画来看。有关对这部片子的爱我就不多说了,不过豆瓣上有一篇影评讲得很出色,虽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但却很合我的精神处境。这篇影评将哈尔解读为一名自由主义者,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宫崎骏的这部长篇动画中,哈尔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魔法师,不过他不愿融入主流,将自己的这种天赋效力于国王,所以他四处躲避国王御用魔法师萨莉曼的追捕,带着移动城堡到处游走,因为他渴望自由自在。“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他们拥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他们宁可付出代价,即使流血牺牲,也绝不能充当等级社会卑微的一份子”。“他[哈尔]不想融入社会,不想受压制,也不想压制别人。他不愿意来王宫,是因为他要维护自由和尊严,但是专制的统治者却认为他‘非常危险’”。
其实在我们常人眼中,这种自由主义者令人钦佩。我觉得说些自以为是的话,周围那些朋友对我的欣赏,主要便是源于我对自由主义的这种追求。而且他们非常羡慕,因为我总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想做的就不做。——当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总需要付出代价,那些迫于社会压力的人应该也知道是怎样的代价。
原本,我对这些信条相当信奉,所以我过得自由自在,比需要行走于“社会”的人幸福许多。不过宫崎骏在这部影片中对这种“自由主义”进行了反思。哈尔躺在床上的时候对苏菲说:“其实我是个胆小鬼。”我并不理解哈尔所说胆小鬼的意思,因为奉行自由主义其实才是真正的需要勇气吧——当然你也可将此看作自吹自擂。
我所提及的影评中谈到:“理想主义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孩子用任性的心灵固执地追逐梦想,如果他一直拒绝向现实作任何妥协,长此以往,迟早变成疯子。所谓成长,就是对现实不断妥协的过程;所谓成熟,就是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变。世上本没有绝对的自由,如同世上没有永久的专制。一个人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沉浸太久,终将消沉颓废,或者恣意妄为,无论肉体还是心灵都被吞噬。”
在这段话背后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去年这个时间,我给上海的一家科技媒体投了简历,因为我热爱科技编辑这个行当。而且相当幸运的是,我也进入了这家媒体。但在仅工作一周以后我就辞职了,而且一周之后,我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决定不再去上班,直到睡了一整天才起床上QQ对这家媒体的主编说我不想干了。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不过再回想时发现,只不过是因为我对在做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压力,导致我的退却。在小学老师的字典里,这些东西叫做“拦路虎”,我在面对这些拦路虎时并未想过将其战胜,并且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而是以逃避的方式远离它。因为我被“自由主义”控制了太久,以至于我总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所有的决定,连工作上这些可能造成压力的状态都在让我感觉不适的情况下,被我轻易丢弃。所以其实我和哈尔一样,也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
哈尔对苏菲说,他把自己锁在这个房间里,房里的每一样事物其实都是为了躲避荒野女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害怕自己被发现,所以其实自己就是个胆小鬼而已。于是我多少理解了影评人所说有关理想主义和成长相悖而又不该偏执于一方的道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拒绝“成长”,更讨厌大人们眼中所谓的“成熟”,那些对我而言是社会俗人才乐于接受,并自认为是从小孩过渡到大人的依据,太可笑了。
以宫崎骏在影片中的反思,其实我从那家科技媒体的退出大抵上是种任性妄为,又胆小怕事的作为。所以忽而我有所警觉,就是是否在这样的事情上需要寻求自由主义和走向成熟的契合点。因为就连媒体编辑这么让我喜欢的职业,都在我感觉到哪怕一点点压力后被我放弃,那么如果继续如此任性妄为,究竟还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做成功的呢?
最近这些日子,除了感情上的麻烦,就是被父母强迫着去学车,并且已经到了上车的课程阶段。或许开车对大部分人而言都不过是小事一桩,或起码应当掌握的社会技能,但我本身就不喜欢汽车,也不愿意开车。近期的这些课程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感觉我的生活从未如此糟糕——或者说如果是我自己生活以及做决定,我绝不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这样的处境,也绝不会去动手转动方向盘。
所以此刻,我好想逃开。每当我想起隔天我就要去一次驾校,我就甚至会头皮发麻,还有想吐的感觉。在上周去完上海,算是略放小假之后,我甚至在脑中浮现再一次离家出走的情景,询问自己为何要让自己遭受如此煎熬。
有朋友说我似乎少了些过去的锐气,我说其实我近两年从不曾改变,但已经没了2008年时的冲动。所谓的成熟是否是指我需要熬过这段上驾校的时间,并且最终在痛苦中习得一种为别人而学的技能,拿到一本我根本就不想要的驾照。——这太扯了,如苏菲所说:我宁愿哈尔就当个胆小鬼。我像哈尔一样,会仅是因为头发变成其他颜色而哭闹...
前几天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正能量,特意选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动画来看。有关对这部片子的爱我就不多说了,不过豆瓣上有一篇影评讲得很出色,虽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但却很合我的精神处境。这篇影评将哈尔解读为一名自由主义者,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 |
宫崎骏的这部长篇动画中,哈尔是一名非常有天赋的魔法师,不过他不愿融入主流,将自己的这种天赋效力于国王,所以他四处躲避国王御用魔法师萨莉曼的追捕,带着移动城堡到处游走,因为他渴望自由自在。“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他们拥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他们宁可付出代价,即使流血牺牲,也绝不能充当等级社会卑微的一份子”。“他[哈尔]不想融入社会,不想受压制,也不想压制别人。他不愿意来王宫,是因为他要维护自由和尊严,但是专制的统治者却认为他‘非常危险’”。
其实在我们常人眼中,这种自由主义者令人钦佩。我觉得说些自以为是的话,周围那些朋友对我的欣赏,主要便是源于我对自由主义的这种追求。而且他们非常羡慕,因为我总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想做的就不做。——当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总需要付出代价,那些迫于社会压力的人应该也知道是怎样的代价。
原本,我对这些信条相当信奉,所以我过得自由自在,比需要行走于“社会”的人幸福许多。不过宫崎骏在这部影片中对这种“自由主义”进行了反思。哈尔躺在床上的时候对苏菲说:“其实我是个胆小鬼。”我并不理解哈尔所说胆小鬼的意思,因为奉行自由主义其实才是真正的需要勇气吧——当然你也可将此看作自吹自擂。
我所提及的影评中谈到:“理想主义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孩子用任性的心灵固执地追逐梦想,如果他一直拒绝向现实作任何妥协,长此以往,迟早变成疯子。所谓成长,就是对现实不断妥协的过程;所谓成熟,就是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变。世上本没有绝对的自由,如同世上没有永久的专制。一个人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沉浸太久,终将消沉颓废,或者恣意妄为,无论肉体还是心灵都被吞噬。”
在这段话背后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去年这个时间,我给上海的一家科技媒体投了简历,因为我热爱科技编辑这个行当。而且相当幸运的是,我也进入了这家媒体。但在仅工作一周以后我就辞职了,而且一周之后,我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决定不再去上班,直到睡了一整天才起床上QQ对这家媒体的主编说我不想干了。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不过再回想时发现,只不过是因为我对在做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压力,导致我的退却。在小学老师的字典里,这些东西叫做“拦路虎”,我在面对这些拦路虎时并未想过将其战胜,并且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而是以逃避的方式远离它。因为我被“自由主义”控制了太久,以至于我总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所有的决定,连工作上这些可能造成压力的状态都在让我感觉不适的情况下,被我轻易丢弃。所以其实我和哈尔一样,也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
哈尔对苏菲说,他把自己锁在这个房间里,房里的每一样事物其实都是为了躲避荒野女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害怕自己被发现,所以其实自己就是个胆小鬼而已。于是我多少理解了影评人所说有关理想主义和成长相悖而又不该偏执于一方的道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拒绝“成长”,更讨厌大人们眼中所谓的“成熟”,那些对我而言是社会俗人才乐于接受,并自认为是从小孩过渡到大人的依据,太可笑了。
以宫崎骏在影片中的反思,其实我从那家科技媒体的退出大抵上是种任性妄为,又胆小怕事的作为。所以忽而我有所警觉,就是是否在这样的事情上需要寻求自由主义和走向成熟的契合点。因为就连媒体编辑这么让我喜欢的职业,都在我感觉到哪怕一点点压力后被我放弃,那么如果继续如此任性妄为,究竟还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做成功的呢?
![]() |
最近这些日子,除了感情上的麻烦,就是被父母强迫着去学车,并且已经到了上车的课程阶段。或许开车对大部分人而言都不过是小事一桩,或起码应当掌握的社会技能,但我本身就不喜欢汽车,也不愿意开车。近期的这些课程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感觉我的生活从未如此糟糕——或者说如果是我自己生活以及做决定,我绝不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这样的处境,也绝不会去动手转动方向盘。
所以此刻,我好想逃开。每当我想起隔天我就要去一次驾校,我就甚至会头皮发麻,还有想吐的感觉。在上周去完上海,算是略放小假之后,我甚至在脑中浮现再一次离家出走的情景,询问自己为何要让自己遭受如此煎熬。
有朋友说我似乎少了些过去的锐气,我说其实我近两年从不曾改变,但已经没了2008年时的冲动。所谓的成熟是否是指我需要熬过这段上驾校的时间,并且最终在痛苦中习得一种为别人而学的技能,拿到一本我根本就不想要的驾照。——这太扯了,如苏菲所说:我宁愿哈尔就当个胆小鬼。我像哈尔一样,会仅是因为头发变成其他颜色而哭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