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来跑去第一天
回学校第一天,跑来跑去的,说不上好或者不好,反正就是和在家里不一样吧。
到达虹桥。总是感觉虹桥火车站是个高端的地方。特别晚上去的时候,里面灯光和缓优雅而闪亮,大理石地板着反射着一样虚幻而真实的光。在车站看到一些外国人,西装笔挺,领带笔直,就连他们的手提箱都擦的闪着亮光。看他们矫健的前进,看虹桥火车站流光璀璨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本离我那么远,可能以后也会很远,可是现在,却这么近。接触到它的时候让我有一点不适。因为他是在我考入大学以后,在十八岁后的某一瞬,跳跃进我的生命。
上海这座城市也是一样。去过一些城市,上海可能是这之中最“异类”的一个。所谓的异类,大概就是“异中国化”,当然这座城市身在中国还是浸透着众多的中华元素,但是举手投足间经常瞥到的确实很多西式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经常在这种地方走,国内和国外的感觉就并不分明。有一次在徐汇的时候,细雨滴答,转身过马路的刹那,深秋里看到对面一排深深梧桐的时候,是多像电影里巴黎的某个黄昏。
不光是上海这座城市吧。上海人也是一样。我一直觉得上海人可能是中国人中办事最公正最规范的吧。因为在我的感觉中,他们的一切都在制度规范的条条框框里,完全异乎于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所以坐公交的时候看到司机师傅让熟人在路上随意上来的时候就心想,真是好生奇怪啊。
这次回来又深化了这种感觉,或者说有找回了这种感觉,一种特有的城市属性吧。这种属性可能与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无关,但是又多少相关。总之这样一种属性让我感到很特殊,很异样。至于这种异样是让我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我很难讲出。只是确实觉得这种环境里很难做到打心眼里的放松,更多的是好奇、警觉还有激动。
昨天回到寝室看到寝室一片狼藉的时候真是想死的心都要有了。舍友笑笑又自顾自的去玩桌游去了,当时愤恨的心情真想把他从桌子揪出来,但是想想还是算了。环境是大家的,是你的也是我的,你做不好我也横眉冷对的话,苦的只能是自己。忙活了很久打扫的差不多,累得要命本来想和小伙伴抱怨,后来想想什么好抱怨的,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抱怨不就是继续消耗着自己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吗。事情过去了做完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在意,没必要记心上,还是洗洗睡吧。
今天去看牙。早早起来到医院的时间还是不早了,医院门口已排起长龙,虽然自己第一次去省略了挂号的流程,那些排队叫号都和自己无关,但是还是深深感受到了看病难的深深压力。在大城市里出门看个病,哪有方便的时候呢?
给医生讲了自己中间可能要出国的事情,医生说那就没办法不能看了。说出来的时候自己有点解脱,不能看了就再等着嘛。何况医生说又要先洗牙再去拔牙实在麻烦。谁不是有畏难心理、抵触情绪的呢?给爸妈说,他们却觉得因为一个不确定的事情影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这理我也认同,你把不确定的事情老摆着,还有什么合适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呢?不过医生是真真切切的说不能做啊,自己也确确实实极有可能要出国。所以也只能把两件事错开办了。争取早些日子出去吧。明明这件事情谁都没什么错,自己却有点不开心。可能是长长的队伍和地铁和早起和预约和那么麻烦的过程还有不舒服触碰到了自己。
还去了天主教堂。按原来来到市区肯定还会好好逛逛的。今天没有,也是累,回去了。
下午去办护照,过程算是顺利愉快的多。看到我们这个区的时候觉得其实比市区要更舒服更自然一些。可能这样的城市是我觉得最宜居的吧。这样的环境宜居,市区那样的环境可能更宜游。新兴的城市,干净宽敞的街道,不错的绿化,有广场也有湖面,有山水,也有老城区,有最最中式清净和市侩。我觉得很舒服。前提是不考虑上海这座城市本身。
晚上去骑车。上次觉得很有意思,这次却一般。可能因为有些累了,又是第二次去失去了新鲜感,又没有人陪。但是车子呢,车子又还想买。是真的想通过骑车,找到些新的友情,也找到些快乐吧。想尝试些新的方式,想走的与众不同。
还有就是回来以后真的是感觉没什么知心朋友,这几天这边同学又少。所以总觉得闷闷的。可是又总看见各种女生还有各种小情侣,所以愈加觉得想谈恋爱。在地铁上看到女生小鸟依人的偎在男生身边然后缓缓闭上眼的时候,真是要崩溃了,就甚至觉得为什么这么久没有个女生这般的靠在我身边听我缓缓诉说呢。自是一个人的路有一个人的乐处,两个人的生活有两个人的烦恼,但是突然就觉得自己这般走的好孤单。但是也不能随便从大街上扯一个吧,所以还是看机缘看机缘吧。所谓的因为寂寞才相爱,是这么回事么。
最后说一点,想过要回去以后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就可以放下,有些闲言碎语就全当屁话笑笑就无视飘过。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舍弃掉那些不必要的努力和纠结吧。好像是方向性更清楚了一些,也获得更快和一些。但是真的说起来,却还是应该多多发展自己的,慢慢弥补不足,多多珍惜机会才是真。毕竟就算以后回去了,回去了也只是个起点,而远远不是那个终点。
这是关于回来的日子。生活在继续。
到达虹桥。总是感觉虹桥火车站是个高端的地方。特别晚上去的时候,里面灯光和缓优雅而闪亮,大理石地板着反射着一样虚幻而真实的光。在车站看到一些外国人,西装笔挺,领带笔直,就连他们的手提箱都擦的闪着亮光。看他们矫健的前进,看虹桥火车站流光璀璨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本离我那么远,可能以后也会很远,可是现在,却这么近。接触到它的时候让我有一点不适。因为他是在我考入大学以后,在十八岁后的某一瞬,跳跃进我的生命。
上海这座城市也是一样。去过一些城市,上海可能是这之中最“异类”的一个。所谓的异类,大概就是“异中国化”,当然这座城市身在中国还是浸透着众多的中华元素,但是举手投足间经常瞥到的确实很多西式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经常在这种地方走,国内和国外的感觉就并不分明。有一次在徐汇的时候,细雨滴答,转身过马路的刹那,深秋里看到对面一排深深梧桐的时候,是多像电影里巴黎的某个黄昏。
不光是上海这座城市吧。上海人也是一样。我一直觉得上海人可能是中国人中办事最公正最规范的吧。因为在我的感觉中,他们的一切都在制度规范的条条框框里,完全异乎于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所以坐公交的时候看到司机师傅让熟人在路上随意上来的时候就心想,真是好生奇怪啊。
这次回来又深化了这种感觉,或者说有找回了这种感觉,一种特有的城市属性吧。这种属性可能与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无关,但是又多少相关。总之这样一种属性让我感到很特殊,很异样。至于这种异样是让我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我很难讲出。只是确实觉得这种环境里很难做到打心眼里的放松,更多的是好奇、警觉还有激动。
昨天回到寝室看到寝室一片狼藉的时候真是想死的心都要有了。舍友笑笑又自顾自的去玩桌游去了,当时愤恨的心情真想把他从桌子揪出来,但是想想还是算了。环境是大家的,是你的也是我的,你做不好我也横眉冷对的话,苦的只能是自己。忙活了很久打扫的差不多,累得要命本来想和小伙伴抱怨,后来想想什么好抱怨的,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抱怨不就是继续消耗着自己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吗。事情过去了做完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在意,没必要记心上,还是洗洗睡吧。
今天去看牙。早早起来到医院的时间还是不早了,医院门口已排起长龙,虽然自己第一次去省略了挂号的流程,那些排队叫号都和自己无关,但是还是深深感受到了看病难的深深压力。在大城市里出门看个病,哪有方便的时候呢?
给医生讲了自己中间可能要出国的事情,医生说那就没办法不能看了。说出来的时候自己有点解脱,不能看了就再等着嘛。何况医生说又要先洗牙再去拔牙实在麻烦。谁不是有畏难心理、抵触情绪的呢?给爸妈说,他们却觉得因为一个不确定的事情影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这理我也认同,你把不确定的事情老摆着,还有什么合适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呢?不过医生是真真切切的说不能做啊,自己也确确实实极有可能要出国。所以也只能把两件事错开办了。争取早些日子出去吧。明明这件事情谁都没什么错,自己却有点不开心。可能是长长的队伍和地铁和早起和预约和那么麻烦的过程还有不舒服触碰到了自己。
还去了天主教堂。按原来来到市区肯定还会好好逛逛的。今天没有,也是累,回去了。
下午去办护照,过程算是顺利愉快的多。看到我们这个区的时候觉得其实比市区要更舒服更自然一些。可能这样的城市是我觉得最宜居的吧。这样的环境宜居,市区那样的环境可能更宜游。新兴的城市,干净宽敞的街道,不错的绿化,有广场也有湖面,有山水,也有老城区,有最最中式清净和市侩。我觉得很舒服。前提是不考虑上海这座城市本身。
晚上去骑车。上次觉得很有意思,这次却一般。可能因为有些累了,又是第二次去失去了新鲜感,又没有人陪。但是车子呢,车子又还想买。是真的想通过骑车,找到些新的友情,也找到些快乐吧。想尝试些新的方式,想走的与众不同。
还有就是回来以后真的是感觉没什么知心朋友,这几天这边同学又少。所以总觉得闷闷的。可是又总看见各种女生还有各种小情侣,所以愈加觉得想谈恋爱。在地铁上看到女生小鸟依人的偎在男生身边然后缓缓闭上眼的时候,真是要崩溃了,就甚至觉得为什么这么久没有个女生这般的靠在我身边听我缓缓诉说呢。自是一个人的路有一个人的乐处,两个人的生活有两个人的烦恼,但是突然就觉得自己这般走的好孤单。但是也不能随便从大街上扯一个吧,所以还是看机缘看机缘吧。所谓的因为寂寞才相爱,是这么回事么。
最后说一点,想过要回去以后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就可以放下,有些闲言碎语就全当屁话笑笑就无视飘过。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舍弃掉那些不必要的努力和纠结吧。好像是方向性更清楚了一些,也获得更快和一些。但是真的说起来,却还是应该多多发展自己的,慢慢弥补不足,多多珍惜机会才是真。毕竟就算以后回去了,回去了也只是个起点,而远远不是那个终点。
这是关于回来的日子。生活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