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奈保尔
查看话题 >游移在虚构与现实间的奈保尔

2004年小说《魔种》在印度举行新书首发式,奈保尔接受采访时言到:“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书。”后来媒体等各方也把此书称为奈保尔的小说封笔之作。事实上,在随后的日子里,奈保尔又陆续创作了《作家看人》和《非洲的假面剧》两本非虚构类作品,但是确实再无虚构作品进帐,对此,奈保尔本人也有过解释,一则是随着年龄渐增,逐渐失去了写作小说的精力。想起前不久阅读的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亦很可能是封笔之作的《我的父亲母亲》,一部糅合虚构与非虚构的混合之作,在泾渭分明中清晰地看出小说创作上的力不从心。以此也可以佐证,在文学的多种题材中,小说文体的构思,确实需要更多的精力。而奈保尔不再创作小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说:“我对小说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抱希望。它差不多已经死了。世界变了,人们拿不出一本书所要求的时间。”显然,这是对读者发出的声音,自诩为“谨慎而严肃”的奈保尔坦言“写书需要巨大的精力。书不仅仅是纸页,还有思想、观察、一行又一行的叙述……一本书里要包含许多东西。”可是在快餐文化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中,严肃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正在快速地失去阅读领地,在中国,这一点尤其明显,比较起诸如奈保尔之类的文学大师在国际上享有的盛誉,其作品的阅读人群却呈现出明显的反差。

从1957年至2010年,奈保尔先后创作出版了近三十余部作品,虚构类与非虚构类基本持平。中国读者有幸接触了大多数作品,但是即使如此,奈保尔依然没有被广泛地阅读,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曾得到过这样的信息,奈保尔的书是具有阅读难度的。果真如此吗?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却觉得奈保尔实属诺奖作家里相对易读的。他的作品以文体来分,大致包括小说体、旅行记录体、自传体三部分。在虚构类作品中,虽然奈保尔在文本结构上也有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但是他的大部分小说还是以情节为主,并没有让结构凌驾于内容之上。 一般来说,从一位作家的处女作家,基本可以窥见其创作上的野心和大致的文风。一部在出版上被称之为处女作的《通灵的按摩师》和一本在写作上具有真正处女作意味的《米格尔街》相得益彰地映射出奈保尔在小说创作上的风格。阅读奈保尔,一定会被提及其后殖民身份在文本上的鲜明痕迹性,而这种多重身份的复杂性也确实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就被彰显出来,并且一直延续于其后的所有作品中。

奈保尔出生于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其祖父隶属印度婆罗门,以契约劳工的身份来到此地,所以他们一家的生活里还大量保留着印度的习俗。18岁时奈保尔远赴牛津大学求学,从此定居英国,知名的《米格尔街》即是带有强烈自传性的特立尼达之忆。小说由十七篇即关联又碎裂的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生活在西班牙港米格尔街的形形色色之人,小说讲述者与奈保尔自身经历的重合,让人很难不想到作者本人。我们可以把《米格尔街》看成瞳孔的反射,通过奈保尔眼中的人共同构建出特立尼达这一独特地理位置的政治与文化。而《通灵的按摩师》同样存在第三方叙述者,只不过这次故事的主人公聚集在一个人身上,即从医生到按摩师再到政治家的格涅沙。作为印度后裔,还没有真正到过印度的奈保尔,为同样身份的格涅沙设定了很多性格特质,然后通过夸张、反讽、戏谑等手法逐步揭示出特立尼达的“印度痕迹”。事实上,奈保尔对印度的冷漠与矛盾的态度,在其后真正踏足印度后写就的印度三部曲里表现得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自我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和文化与政治上的无根状态,成为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所在,而其跨界生存与多重叙事的风格也更集中的体现在他更为优秀的非虚构类作品中。

在我看来,正是这些非虚构类的游记类作品为奈保尔奠定了文学大师的地位。近代以来,当先锋派、实验主义、新小说等流派几乎已经穷尽小说文体的创作结构时,在游记类作品中,不要说革新,即使碰触者也较为稀少,当然,这首先取决于生活的经历,而这也正是奈保尔较为独到之处。他的多重身份性赋予了他更多的感知力,造就了他客观冷静的观察视角。而无根性使他游离于国家属性之外,游走在世界各个角落。从最早的《幽暗国度》之于印度,到《信徒的国度》之于伊斯兰国家,再到最新的《非洲的假面剧》之于非洲,奈尔保笔触的深邃性和广袤性在当代作家中,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 无疑,以《幽暗国度》为代表的印度三部曲,是作家情感介入最浓烈的一次。无法割舍的脐带,身份的错位,思想与情感的相悖造成奈保尔对印度兼具同情与批判的复杂态度。关于印度,我看到许多亚洲作家会以“混沌”来形容,而带有同源性,但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奈保尔却选择了“幽暗”一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印度的桎梏、宗主国的束缚其实始终缠绕着奈保尔,并且使之蔓延成为对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偏见。在其晚年创作的最新作品《非洲的假面剧》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读出此种态度。

《非洲的假面剧》出版于2010年,已经夭折的由安妮宝贝主编的《大方》曾于次年收录其中部分内容,2013年中文简体版上市。该书记录了奈保尔2008年至2009年间非洲之行的见闻及感悟。奈保尔首次造访非洲是在1966年,非洲的印记在其随后创作的虚构类作品《自由国度》、《河湾》中都有所涉及,但是此番新作是其首次以游记的形式全面抒写他即熟悉又陌生的非洲。 熟悉是因为40多年前曾在东非待过的奈保尔甚至“把乌干达编到了一个故事(自由国度)里。”并且深信“身居一个我熟知(或多少粗浅了解)的国家,能使我更好地展开话题。”可现实却让他无比失望,“屋顶上那些闪亮簇新的瓦楞铁皮会让你觉得,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四十年内,此处的情势乱得一塌糊涂——先是草菅人命的暴政,然后是大大小小的战争——但在此时此刻,底下的人恐怕只忙着疯狂地拜金呢。”落后与蒙昧依旧,文化的冲撞、价值体系的重塑却成为了陌生的因素,奈保尔再次以乌干达为非洲的起始之地,却更加剧了失望之情。 从乌干达、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加蓬一路写到南非,奈保尔依然采用现实的刻画,历史的闪回,以叙带议的方式一点点揭示出非洲的面貌。他谈及宗教冲击的本质“其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吸引非洲人,原因很简单:都讲来世,为人提供死后永生的寄托。而非洲本土的宗教虚无缥缈,只讲些灵魂世界和祖先的故事。”也揭示宗教的真相 “在这里,宗教仿佛是一种营生,能满足所有层次顾客的渴求……山顶上的宗教建筑彼此争雄,各不相让,看得出,外来宗教几成瘟疫。它们无法治愈任何疾病,也提供不了任何终极答案。相反,它们使得人们心胸狭隘、歇斯底里、误动干戈。”他以细致地描述再现非洲的落后“在尼日利亚,长长的公路和路旁绵延的绿色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草丛中隐约可见锈迹斑斑的铰接式大货车,或是失控翻落,或是一头栽下,或是故意驶离柏油路后被废弃于此,任其自生自灭——因为,那是最省钱、最方便的方法。”他也表述非洲的荒蛮“加纳丛林里的野生动物几乎灭绝,这些人还在想方设法榨出最后一丁点儿。肥沃的土地却撂了荒,无人去耕作……我们谈到了加纳的野生动物。它们所剩无几,基本上都被吃光了。我们从野生动物转而谈到人们现在吃得正起劲的猫和狗。北方人爱吃狗肉,把狗叫‘红山羊。’南方人喜欢猫肉,猫几乎被消灭殆尽了,里查蒙就认识一个专门养猫吃猫的人”当然,他更用大量文字去探讨政治问题,文化与政治介入正是奈保尔作品里最强烈的诉求。 或许真的是年龄渐增的关系,即使牢骚与偏见依旧,但是晚年的奈保尔已经逐渐释放出难得的温情与宽容,他开始肯定神秘信仰的意志,也不再一味否定古老文明的存在。一路读下来,越发可以感受到客体的愤怒与激烈正慢慢被客观的理性所取代,也或许由于非洲对多数人来说太过于陌化,削弱了共鸣感,所以此作比不得其早期作品来得强烈,但是不可否认,由于身份迷失造成的混杂性反而成就了他的杂糅文体,而对第三方世界的考察与体悟在当下更是独树一帜,事实上,我们依然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部非虚构类作品,即使他已经八十余高龄。 原文载于2013.9.7《文汇报》 奈保尔作品:(链接的皆为新经典版本) 1957《通灵的按摩师》(《灵异推拿师》) 1959《全民选举》 1959《米格尔街》(《米格尔大街》) 1961《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1962《重访加勒比》 1963《斯通与骑士伙伴》 1964《幽暗国度》 1967《守夜人记事簿》 1967《模仿者》 1969《黄金国的没落》 1971《自由国度》 1975《游击队员》 1977《印度:受伤的文明》 1979《大河湾》 1981《信徒的国度》 1987《抵达之谜》 1989《南方的转折》 1990《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1994《世间之路》 1998《超越信仰》 1999《父子之间》 2001《半生》 2002《我们的普世文明》 2003《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2004《魔种》 2007《看,这个世界》 2010《非洲的假面剧》
-
白色的乌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15 23:32:31
-
荷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12 00:37:34
-
红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10 15:53:34
-
每天笑哈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10 14:40:52
-
盛夏夜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10 13:04:50
-
42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9:43:49
-
赤豆年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7:51:19
-
レゴ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7:45:38
-
yanguot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7:34:54
-
猫不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56:29
-
可农和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18:30
-
Irrevers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14:19
-
恋秋一族茶颜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11:48
-
乱看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08:19
-
祥瑞御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9-09 16: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