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想
清明节快到了,一家人又开始张罗着扫墓的事情。外公外婆葬在扁担山,每年必去。
赶在墓区实行交通管制之前扫墓确实方便得多,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人也不多。顺着管理员的指挥沿环形路向南开,祭扫完后可以顺着下来,以免堵车。
山南一面临湖,有山有水,坐北朝南,一定是传说中的好风水,墓碑顺着山势齐整整排列,几乎是清一色的黑大理石,从路边山脚蔓延到山顶上,抬眼一看,密匝匝,黑压压,看着都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妈说:“这都满了,到时候我来了都没有地方埋了。。。”
不宽的路边早停满了车,哥哥一边小心穿过人群,一边寻找停车位。外婆的墓在北区,所以,我们实际上得先绕山一周,正担心没有车位呢,车刚一转过东区,路边的车忽然减少了,到了北区,道路通畅,情况和拥挤的南区大不相同。一直专注开车的哥哥忽然笑起来说:“我知道了,南边风水好,地价肯定高些,埋的都是有钱人家的,所以小车塞满了。这边位置差,便宜些,所以来的车都少。”他很为自己的发现得意。
外婆是老红军,年轻的时候惯使双枪,一定是英姿飒爽,现在我只记得她给我们唱战争歌曲的模样了,歌词听不清楚,但我能感觉到唱歌的时候,老人昏暗的眼里亮起的光彩。现在她安静地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子女年年都来,墓碑有人洒扫,也还干净整洁,去年在小狮子上系的红锻带已经褪色,得换上新的了。妈带着我们一家摆好供品点燃香烛,报上我们所有人的名字,开始了喃喃的祷告。
每次来我都会注意到前面一排那三座残破的墓碑,样式比其它的墓碑更老旧简陋,水泥座上仅剩半截石碑,今年那半截也碎断了,掩在草丛里,字迹残破,难以拼接。
他们是谁?他们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后人在哪里?无从得知。而清明节带给我的最大感触,正是来自于这三座无名的荒墓。面对漫山遍野的墓碑,我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会在哪里?在历经一段或漫长或短促的苦痛之后,人最终走上相同的目的地,连程序都是约定俗成的雷同,微小的区别就在于山南的拥挤和山北的清净,但这区别也是活人能体会和刻意要营造的。死去的人应该是不需要再比了。但是,再往后呢?一代人两代人以后呢?墓旁的杂草还会有人来除吗?黯淡了的题字还会有人来描金吗?谁知道呢?
以前曾对老公说过,我要是死了,就把灰洒到江里,千万不要有墓碑。如果想我了,就到随便哪处江边站站。《红楼梦》里贾宝玉找到一个井去祭奠金钏,黛玉后来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面前的一碗水,一样可以传递生者的哀思,一番话竟说得宝玉发了痴。黄永玉曾描述过自己设想的葬礼,一帮最好的老友积聚在洗手间面对他的骨灰盒,默哀完毕后倒入马桶,一冲了之。竟和《红楼梦》里那段话不谋而和。艺术家的洒脱令人景仰,但曲高,得有相和的。普通人解不开生死的结。我说那些话,是出自真心,但以后的事,谁能知道?我只是不愿意想象,一座孤独的坟墓,渐渐消失成无名的粉末,而这些粉末本来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全世界的水,都是相通的,一个自由的魂灵可以逐水漂泊,也是一件快事。一座小山丘,无疑过于狭隘。希望我的话有人能当真。
赶在墓区实行交通管制之前扫墓确实方便得多,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人也不多。顺着管理员的指挥沿环形路向南开,祭扫完后可以顺着下来,以免堵车。
山南一面临湖,有山有水,坐北朝南,一定是传说中的好风水,墓碑顺着山势齐整整排列,几乎是清一色的黑大理石,从路边山脚蔓延到山顶上,抬眼一看,密匝匝,黑压压,看着都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妈说:“这都满了,到时候我来了都没有地方埋了。。。”
不宽的路边早停满了车,哥哥一边小心穿过人群,一边寻找停车位。外婆的墓在北区,所以,我们实际上得先绕山一周,正担心没有车位呢,车刚一转过东区,路边的车忽然减少了,到了北区,道路通畅,情况和拥挤的南区大不相同。一直专注开车的哥哥忽然笑起来说:“我知道了,南边风水好,地价肯定高些,埋的都是有钱人家的,所以小车塞满了。这边位置差,便宜些,所以来的车都少。”他很为自己的发现得意。
外婆是老红军,年轻的时候惯使双枪,一定是英姿飒爽,现在我只记得她给我们唱战争歌曲的模样了,歌词听不清楚,但我能感觉到唱歌的时候,老人昏暗的眼里亮起的光彩。现在她安静地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子女年年都来,墓碑有人洒扫,也还干净整洁,去年在小狮子上系的红锻带已经褪色,得换上新的了。妈带着我们一家摆好供品点燃香烛,报上我们所有人的名字,开始了喃喃的祷告。
每次来我都会注意到前面一排那三座残破的墓碑,样式比其它的墓碑更老旧简陋,水泥座上仅剩半截石碑,今年那半截也碎断了,掩在草丛里,字迹残破,难以拼接。
他们是谁?他们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后人在哪里?无从得知。而清明节带给我的最大感触,正是来自于这三座无名的荒墓。面对漫山遍野的墓碑,我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会在哪里?在历经一段或漫长或短促的苦痛之后,人最终走上相同的目的地,连程序都是约定俗成的雷同,微小的区别就在于山南的拥挤和山北的清净,但这区别也是活人能体会和刻意要营造的。死去的人应该是不需要再比了。但是,再往后呢?一代人两代人以后呢?墓旁的杂草还会有人来除吗?黯淡了的题字还会有人来描金吗?谁知道呢?
以前曾对老公说过,我要是死了,就把灰洒到江里,千万不要有墓碑。如果想我了,就到随便哪处江边站站。《红楼梦》里贾宝玉找到一个井去祭奠金钏,黛玉后来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面前的一碗水,一样可以传递生者的哀思,一番话竟说得宝玉发了痴。黄永玉曾描述过自己设想的葬礼,一帮最好的老友积聚在洗手间面对他的骨灰盒,默哀完毕后倒入马桶,一冲了之。竟和《红楼梦》里那段话不谋而和。艺术家的洒脱令人景仰,但曲高,得有相和的。普通人解不开生死的结。我说那些话,是出自真心,但以后的事,谁能知道?我只是不愿意想象,一座孤独的坟墓,渐渐消失成无名的粉末,而这些粉末本来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全世界的水,都是相通的,一个自由的魂灵可以逐水漂泊,也是一件快事。一座小山丘,无疑过于狭隘。希望我的话有人能当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