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群龙无首,吉
——为天涯社区七周年作
早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来纪念——并不仅仅为天涯,一直延宕至今。
上网始于1999年,起初流连于网易,第一次来天涯的原因,是追逐朋友脚步踏入“诗词比兴”。当年,写旧体诗词,非但不是一种时尚,简直是一桩羞于启齿的异癖,平日涂鸦,断不敢泄漏于人前,忽而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一个所在,竟是大得古人结社吟诗之遗意,其欣喜之何如。
但我对比兴的兴趣迅速沉寂下去——嫌它未免太热闹了点,而诗词是二三知己赏玩的乐事,于热闹不宜——而掉头跑向关天茶社潜水去了。
天涯彼时虽然远不如今日影响力,但已经是人气很旺的社区了。比起网易版面分割过细与繁琐花哨,天涯简洁的页面,回帖浮起的形式,都很适合群聚讨论。当时见到一个点击过2000的帖子,真是惊奇得不得了了。
但是关天的热烈之中,自有一种清肃气氛。“吾侪所学关天命”,看见当时关天斑竹老冷帖子中摘引的陈寅恪先生这句诗时,竟是心中一凛。
我恍若悄然立于一隅,注视着铁屋子中央那些高谈阔论的身影,心头顿时浮起许多想象。那是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想象,那是关于雅典学院之想象,那是关于未来中国之想象——虽然,那被证明是过分华丽之想象。
《易》之《乾》卦,始于“潜龙勿用”,迄于“亢龙有悔”,严尊卑,讲势位。然而,乾独有之“用九”一爻,乃是“见群龙无首,吉”。在彼时的想象中,以关天为代表的网络,庶几群龙无首的大同世界。在网络之上,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独一无二的声音,没有不可冒犯不可挑战的教条,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抒发见解。当web2.0时代到来之后,钳制与禁锢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孟子用以形容圣人之学说,我愿意奉献于网络之精神。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很多在今日视为理所应当的一切,回想起来如此震撼。当时激动着我、使我隐约感到网络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如果从前有人怀疑“舆论”的力量,更不必说“网络舆论”的力量,只要看看这七年之间,有多少话题在天涯被广泛的议论,汇聚成响亮的声音,最终改变了事件原本可能的走向,就可以相信,改变仍然在继续,并且一定会继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亦愿意给“天”以新的诠释。
其实我基本忘光了当时令我赞叹瞩目的那些帖子和他们的主人。他们的“启蒙”作用,到后来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启蒙者的职责不过如此:他们是渡河的舟楫,当你抵达彼岸新世界的时候,船也就被搁在岸边,断然没有继续背在肩膀上走的道理。
但正是他们,使彼时眼界未开的我,知晓了从其余渠道无从知晓的信息,打破了很多“理所应当”的理念,而开启了我固有的怀疑精神。
当加入网络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也把现实社会之种种搬运上来,穷形尽相,乃至变本加厉。天涯变得比从前有百倍影响力,付出的必然代价是比从前百倍嘈杂。我从关天撤退到书话,而又从书话撤退到八卦。如今觉得与其和人争论,不如在开心网种种菜偷偷花。
10年之间,有人前进,有人退缩,有人堕落。我亦亲眼见证当时得到我由衷钦佩的某些人,那些我以为是大写的“人”,那些令我为之自傲的同辈人,迫不及待地掉头成为帝王师、“意见领袖”与“主流精英”,他们的言论不仅使我厌憎,更使我羞愧。
猴子进化成人,需要漫长的岁月,人而变妖,却是再快不过。
对那些依然坚守理想,绕着铁蒺藜小心翼翼前进的人们,我保留着我的敬意。
对曾经给过我憧憬的天涯,我亦将永远保留初始之美好记忆,并盼望它不惮于前行,虽然我更难以揣摩它未来的模样。
早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来纪念——并不仅仅为天涯,一直延宕至今。
上网始于1999年,起初流连于网易,第一次来天涯的原因,是追逐朋友脚步踏入“诗词比兴”。当年,写旧体诗词,非但不是一种时尚,简直是一桩羞于启齿的异癖,平日涂鸦,断不敢泄漏于人前,忽而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一个所在,竟是大得古人结社吟诗之遗意,其欣喜之何如。
但我对比兴的兴趣迅速沉寂下去——嫌它未免太热闹了点,而诗词是二三知己赏玩的乐事,于热闹不宜——而掉头跑向关天茶社潜水去了。
天涯彼时虽然远不如今日影响力,但已经是人气很旺的社区了。比起网易版面分割过细与繁琐花哨,天涯简洁的页面,回帖浮起的形式,都很适合群聚讨论。当时见到一个点击过2000的帖子,真是惊奇得不得了了。
但是关天的热烈之中,自有一种清肃气氛。“吾侪所学关天命”,看见当时关天斑竹老冷帖子中摘引的陈寅恪先生这句诗时,竟是心中一凛。
我恍若悄然立于一隅,注视着铁屋子中央那些高谈阔论的身影,心头顿时浮起许多想象。那是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想象,那是关于雅典学院之想象,那是关于未来中国之想象——虽然,那被证明是过分华丽之想象。
《易》之《乾》卦,始于“潜龙勿用”,迄于“亢龙有悔”,严尊卑,讲势位。然而,乾独有之“用九”一爻,乃是“见群龙无首,吉”。在彼时的想象中,以关天为代表的网络,庶几群龙无首的大同世界。在网络之上,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独一无二的声音,没有不可冒犯不可挑战的教条,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抒发见解。当web2.0时代到来之后,钳制与禁锢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孟子用以形容圣人之学说,我愿意奉献于网络之精神。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很多在今日视为理所应当的一切,回想起来如此震撼。当时激动着我、使我隐约感到网络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如果从前有人怀疑“舆论”的力量,更不必说“网络舆论”的力量,只要看看这七年之间,有多少话题在天涯被广泛的议论,汇聚成响亮的声音,最终改变了事件原本可能的走向,就可以相信,改变仍然在继续,并且一定会继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亦愿意给“天”以新的诠释。
其实我基本忘光了当时令我赞叹瞩目的那些帖子和他们的主人。他们的“启蒙”作用,到后来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启蒙者的职责不过如此:他们是渡河的舟楫,当你抵达彼岸新世界的时候,船也就被搁在岸边,断然没有继续背在肩膀上走的道理。
但正是他们,使彼时眼界未开的我,知晓了从其余渠道无从知晓的信息,打破了很多“理所应当”的理念,而开启了我固有的怀疑精神。
当加入网络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也把现实社会之种种搬运上来,穷形尽相,乃至变本加厉。天涯变得比从前有百倍影响力,付出的必然代价是比从前百倍嘈杂。我从关天撤退到书话,而又从书话撤退到八卦。如今觉得与其和人争论,不如在开心网种种菜偷偷花。
10年之间,有人前进,有人退缩,有人堕落。我亦亲眼见证当时得到我由衷钦佩的某些人,那些我以为是大写的“人”,那些令我为之自傲的同辈人,迫不及待地掉头成为帝王师、“意见领袖”与“主流精英”,他们的言论不仅使我厌憎,更使我羞愧。
猴子进化成人,需要漫长的岁月,人而变妖,却是再快不过。
对那些依然坚守理想,绕着铁蒺藜小心翼翼前进的人们,我保留着我的敬意。
对曾经给过我憧憬的天涯,我亦将永远保留初始之美好记忆,并盼望它不惮于前行,虽然我更难以揣摩它未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