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板块轮动的规律
1. 板块的轮动都会按照最新的国家和行业发展情况,新的社会现象,新的国家政策,板块新题材,以及主力对市场和政策等预测上涨或下跌,不会出现排队轮动的现象。如重大国家政策如4万亿投资会带动基建、通信等板块的活跃。行业的重大政策或者明显复苏也会造成板块的活跃,如产业振兴规划或者行业拐点的确立。
2. 不同时间启动的板块,其持续能力不一。一般来说,率先启动的板块,其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弹能力也会比较大,而后启动的板块持续时间和力度会比较弱,尤其到后期,某个突然启动的热点可能是盘中一现。
3. 行情启动初期,确定热点板块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热点板块先于大盘见底,拉动大盘见底上涨。
4. 当行情处于涨升阶段,市场的热点会比较集中,增量资金也多汇集在几个重点板块,从而带动市场人气,吸引更多资金,推动行情进一步发展。
5. 行情涨升阶段捕捉龙头板块,可以通过盘面和成交量捕捉热点板块。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在大盘涨幅榜前列,出现某一板块有三只以上股票或者当天三只以上股票底部放量上攻,可能成为热点板块。
6. 板块轮动的传导现象。热点板块轮动尤其是在涨升阶段会出现明显的传导现象,带动其他板块活跃。例如房地产板块的持续升温会带动建材、钢铁等板块的活跃。
7. 当各板块轮番活跃过后,会有一次再度轮回的过程,但是此时的持续力度和时间都会减弱,轮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8. 在板块轮动的后期,轮动将加大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影响资金的参与热情,对大盘的反弹形成负面效应。
不同经济周期对板块轮动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不同个股板块的轮动规律
缩量震荡——小盘股
大盘稳健但能量不足时是小盘股的活跃期,因大盘能量不能满足规模性热点的施展,所以个股行情“星星点火”,其中又以小能量下小盘股行情更为靓丽。由于小能量难以满足行情的持续性,故小盘股行情往往涨势较迅捷,持续周期较短,适于短线操作。
突发利好——次新股
无论大盘处于什么状态,若遇突发性重大利好公布,往往是价低次新股的活跃期。因为老股中往往有老资金进驻或者受困,新资金即不愿为老资金抬轿,更不愿为老资金解套。所以,重大利好公布后,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群往往成为新资金“先入为主”的攻击对象。
调整时期——庄股
大盘调整时是庄股的活跃周期。由于市场热点早已湮灭,庄股则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潜在题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仓……疲弱市道中的庄股犹如夜幕中的一盏盏 “豆油灯”,虽不能照亮整个市场,也能使投资大众不至于绝望。
波段急跌——指标股
大盘波段性急跌后是大盘指标股的活跃期。
调整尾声——超跌低价股
大波段调整进入尾声后是超跌低价股的活跃期。因为前期跌幅最大的超跌低价股风险释放最干净,技术性反弹要求最强烈。由于大势进入调整的尾声,尚未反转,新的热点难以形成,便给了超跌低价股的表现机会。
牛市确立——高价股
牛市行情确立是高价股的活跃期。高价股是市场的“贵族阶层”,位居市场最顶层,在大盘进入牛市阶段后,需要它们打开上档空间,为市场创造牛市空间,给中低价股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休整时期——题材股
大盘休整性整理是题材股的活跃期。因为休整期市场热点分散,个股行情开始涨跌无序,增量资金望而却步,只能运用题材或概念来聚拢市场的视线,聚集有限的资金,吸引市场开始分散的动量。
报表时期——“双高”股
年(中)报公布期及前夕是高公积金、高净资产值股票的活跃周期。因为这样的公司有股本扩张的需求和条件,有通过高分红来降低每股净资产值的需要。在股市开始崇尚资本利得和低风险稳定收益后,高分红也已经成为市场保值性大资金的宠爱。
中报又称半年报,中期业绩报告的披露时间一般来说是排队刊登,时间从7.1到9.30共3个月内哪天均可。所以说2010年中报集中在2010年7、8、9月集中公布,从经验总结来看,预约公布中报通常是业绩好的会申请先公布,业绩不好的通常都是拖到最后才公布,所以如果您手中的股票中报预约披露时间比较早的话,一般来说业绩应该是不错的。
板块轮动的三大影响因素:
1. 国家政策因素与股市板块轮动的关联影响。
2. 公司自身运行状况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3. 科技进步与行业成长周期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板块轮动特征内在分析:
1.板块的构成和发展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中国股市从无到有, 从蹒跚起步到茁壮成长, 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 各种板块创新层出不穷, 交相辉映; 板块轮动此起彼伏,交错涨落。中国股市将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 成为国家经济形势名副其实的“晴雨表”, 股市中各个板块的构成和发展也将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之中。
2.板块轮动日趋成为中国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股市运行情况变化的本质原因虽然是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总体概况, 但市场走势也需要领涨板块的带领和推动。以1996 年以来我国股市的走牛为例,根本原因虽然是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抑制, 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但也不能忽略以深发展为代表的金融板块飚升的引领作用。另外, 每个板块都有独立表现的机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市场或区域背景,当板块投资背景发生变化时, 往往会成为市场投资的热点,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同时,在各个板块内部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联动效应, 板块行情通常由某些龙头企业率先发起, 进而引领板块内其他企业相继跟随, 最终演变成整个板块的集体走强形势。因此, 可以说板块轮动已经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基本规律。
3.板块投资的理念日益鲜明且不断深入人心。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投资者投资心理的逐渐成熟, 受市场舆论导向及流言蜚语影响而导致股市齐涨齐跌、同升同落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 代之而起的是板块间的交错轮动趋势。随着中国股市市场容量的日益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板块的炒作将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 板块投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4.板块轮动的频率渐次加快使走势预测更具不确定性。在早些年股市的每一轮行情中, 领涨板块持续时间较长、涨幅较大,一年中由哪几个板块领涨也相对比较稳定, 如绩优板块、科技板块、重组板块等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过股市的上涨势头。而近年来, 每一轮行情中的板块切换明显加快, 持续时间很短, 甚至一两天便轮换, 且每次上涨或反弹行情的领涨板块也均不同。这一特点固然与监管部门打击庄家操纵炒作和基金不坐庄有关, 但也相应地加大了市场操作的难度, 助长了短线操作风气, 使板块的市场走势预测更加困难和具有不确定性。
5.板块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引导板块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板块,无论其目前的形势如何高涨或是恶化, 都不足以衡量一个板块长期的市场趋势, 其最根本的核心还在于这一板块本身的发展前景以及板块中起龙头作用的上市公司的区域和行业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市场对某一板块的一时炒作并不一定是理性行为,真正的投资行为必须针对该板块或板块内上市公司比较明朗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前景。板块的发展前景是板块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如果某一板块内的各个上市公司前景普遍看跌,则该板块将难以在股市上有所表现,无法形成联动效应,最终将成为被投资者遗忘的角落。
A股的行业投资时钟,是研究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行业轮动规律,为资产配置提供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以期获得超越市场的投资回报。
对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进行正确的阶段划分是研究投资时钟的基础。我们一般可以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收缩、复苏、扩张、滞胀四个阶段。并且我们建议采用可跟踪性较好、月度发布的我国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和CPI当月同比增速这两个指标作为划分经济四个阶段的主要依据。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可以近似地划分为从复苏到收缩两个轮次。投资与货币信贷冲击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和判断经济拐点的决定性因素,也是A股投资时钟轮转的根本推动力。
通过统计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沪深300指数表现,我们发现,A股市场表现基本符合经典投资时钟规律:经济增长向上的复苏与扩张阶段的股票市场表现要显著的好于滞胀与收缩期。
通过统计沪深300及其行业指数在各阶段下的表现,可以发现之前的板块轮动规律。总的来说,四阶段下,大类行业的板块轮动规律基本符合投资时钟的内在逻辑。金融、能源、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材料行业轮动的效果比较显著,而工业、电信服务、信息技术的轮动效果不是很明显。
另外,行业市场表现轮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中行业景气的变换。由于我国经济体高速增长运行特征和资本市场的新兴转轨特征,使得经济周期分析下的A股行业轮动规律,还有待于持续跟踪和完善
压抑太久,周期性行业近来总算扬眉吐气。
以上结论是由统计所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经济景气周期下,国家采用的不同的政策调控手段,会对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行业的景气度也出现了不同的繁荣景象。这恰恰为选择行业和个股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思路。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不同行业间的利益关系和传导过程。
那么,在当前通胀预期下,行业和行业,个股与个股之间,这种景气循环是如何进行传导的呢?有人做过研究,请看下面分析:(以下是引用)(作者:理财周报记者:江勋)
《—→—→通胀到底如何传导的呢?因为资本市场对通胀的反应相当之敏感,这涉及到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
我们选取2002年以来,中国融入全球之后的通胀历史(可比性强),从曲线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两轮通胀的肌理和步伐基本都是相似的:每一次都是从输入型开始(全球化以后,通胀就再也不存在纯粹的需求型),也就是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开始。比如:2002年2月,①全球商品价格指数触底反弹,②推动了中国PPI加速,并且在2002年12月③带动CPI的转正,从而在2003年11月,④CPI加速上涨,这时人们才看到了所谓的“通胀”。
资源、能源—→中游周期行业—→消费品、制造业—→重工业—→资源、能源
第一步:有色金属迅速反弹,带动上游的资源和能源板块反弹(①资源、能源)。CPI的稳定也刺激了消费板块在弱市中的稳定。但很多资源行业的产能依旧是过剩的,因为整个产业链的需求端口尚未被打开。而对中国来说,打开需求的产业端口通常都是这三个:房地产、汽车和基建,每一轮都莫不如此。所以我们看到,2003年和2006年,房地产板块和有色金属、煤炭等板块一直是表现最好的板块。(PPI反弹,CPI稳定)
第二步:资源和能源经过反弹已经积累大量风险,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上升空间不大。于是PPI将在冲高后发生一段时间的横盘,在这一段时间,CPI经过缓慢的积累和流动性的转移,逐渐超过PPI(PPI横盘,CPI逐渐启动)。这一段时间,资源和能源板块常在初期出现冲高回落,从而带动整个大盘的调整。但是房地产、汽车和基建的需求周期开始发酵,因而中游的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农业等周期性行业表现不俗(②中游周期行业)。这在2007年5?30之前的行情中表现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因为市场的转好,投资类的板块投资收益增加,保险以及参股证券公司的板块也接着受益。中信证券就是从那时起踏入牛市,辽宁成大、吉林敖东都有很好表现,其中辽宁成大在2007年5月达到了77.42元的史上最高价。
第三步:CPI加速,而中游重工业加速消化库存(CPI加速超过PPI),尤其是钢铁和有色金属部门。此时,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开始全面启动,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因而消费、出口、轻工制造业(③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表现出色。
第四步:中游重工业经过库存消化,开始进入扩张阶段(④重工业)。这是整个通胀的高潮阶段,PPI重新走上前台,超过CPI(PPI再次加速,通胀终结),乐观的情绪鼓励着人们重新把新周期中的财富投入到虚拟资产之中,这反过来加强了资源、能源和金融行业的泡沫,并最终崩溃。
2. 不同时间启动的板块,其持续能力不一。一般来说,率先启动的板块,其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弹能力也会比较大,而后启动的板块持续时间和力度会比较弱,尤其到后期,某个突然启动的热点可能是盘中一现。
3. 行情启动初期,确定热点板块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热点板块先于大盘见底,拉动大盘见底上涨。
4. 当行情处于涨升阶段,市场的热点会比较集中,增量资金也多汇集在几个重点板块,从而带动市场人气,吸引更多资金,推动行情进一步发展。
5. 行情涨升阶段捕捉龙头板块,可以通过盘面和成交量捕捉热点板块。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在大盘涨幅榜前列,出现某一板块有三只以上股票或者当天三只以上股票底部放量上攻,可能成为热点板块。
6. 板块轮动的传导现象。热点板块轮动尤其是在涨升阶段会出现明显的传导现象,带动其他板块活跃。例如房地产板块的持续升温会带动建材、钢铁等板块的活跃。
7. 当各板块轮番活跃过后,会有一次再度轮回的过程,但是此时的持续力度和时间都会减弱,轮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8. 在板块轮动的后期,轮动将加大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影响资金的参与热情,对大盘的反弹形成负面效应。
不同经济周期对板块轮动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不同个股板块的轮动规律
缩量震荡——小盘股
大盘稳健但能量不足时是小盘股的活跃期,因大盘能量不能满足规模性热点的施展,所以个股行情“星星点火”,其中又以小能量下小盘股行情更为靓丽。由于小能量难以满足行情的持续性,故小盘股行情往往涨势较迅捷,持续周期较短,适于短线操作。
突发利好——次新股
无论大盘处于什么状态,若遇突发性重大利好公布,往往是价低次新股的活跃期。因为老股中往往有老资金进驻或者受困,新资金即不愿为老资金抬轿,更不愿为老资金解套。所以,重大利好公布后,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群往往成为新资金“先入为主”的攻击对象。
调整时期——庄股
大盘调整时是庄股的活跃周期。由于市场热点早已湮灭,庄股则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潜在题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仓……疲弱市道中的庄股犹如夜幕中的一盏盏 “豆油灯”,虽不能照亮整个市场,也能使投资大众不至于绝望。
波段急跌——指标股
大盘波段性急跌后是大盘指标股的活跃期。
调整尾声——超跌低价股
大波段调整进入尾声后是超跌低价股的活跃期。因为前期跌幅最大的超跌低价股风险释放最干净,技术性反弹要求最强烈。由于大势进入调整的尾声,尚未反转,新的热点难以形成,便给了超跌低价股的表现机会。
牛市确立——高价股
牛市行情确立是高价股的活跃期。高价股是市场的“贵族阶层”,位居市场最顶层,在大盘进入牛市阶段后,需要它们打开上档空间,为市场创造牛市空间,给中低价股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休整时期——题材股
大盘休整性整理是题材股的活跃期。因为休整期市场热点分散,个股行情开始涨跌无序,增量资金望而却步,只能运用题材或概念来聚拢市场的视线,聚集有限的资金,吸引市场开始分散的动量。
报表时期——“双高”股
年(中)报公布期及前夕是高公积金、高净资产值股票的活跃周期。因为这样的公司有股本扩张的需求和条件,有通过高分红来降低每股净资产值的需要。在股市开始崇尚资本利得和低风险稳定收益后,高分红也已经成为市场保值性大资金的宠爱。
中报又称半年报,中期业绩报告的披露时间一般来说是排队刊登,时间从7.1到9.30共3个月内哪天均可。所以说2010年中报集中在2010年7、8、9月集中公布,从经验总结来看,预约公布中报通常是业绩好的会申请先公布,业绩不好的通常都是拖到最后才公布,所以如果您手中的股票中报预约披露时间比较早的话,一般来说业绩应该是不错的。
板块轮动的三大影响因素:
1. 国家政策因素与股市板块轮动的关联影响。
2. 公司自身运行状况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3. 科技进步与行业成长周期对股市板块轮动的影响。
板块轮动特征内在分析:
1.板块的构成和发展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中国股市从无到有, 从蹒跚起步到茁壮成长, 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 各种板块创新层出不穷, 交相辉映; 板块轮动此起彼伏,交错涨落。中国股市将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 成为国家经济形势名副其实的“晴雨表”, 股市中各个板块的构成和发展也将日渐融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之中。
2.板块轮动日趋成为中国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股市运行情况变化的本质原因虽然是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总体概况, 但市场走势也需要领涨板块的带领和推动。以1996 年以来我国股市的走牛为例,根本原因虽然是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抑制, 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但也不能忽略以深发展为代表的金融板块飚升的引领作用。另外, 每个板块都有独立表现的机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市场或区域背景,当板块投资背景发生变化时, 往往会成为市场投资的热点,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同时,在各个板块内部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联动效应, 板块行情通常由某些龙头企业率先发起, 进而引领板块内其他企业相继跟随, 最终演变成整个板块的集体走强形势。因此, 可以说板块轮动已经成为股市运行的一个基本规律。
3.板块投资的理念日益鲜明且不断深入人心。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投资者投资心理的逐渐成熟, 受市场舆论导向及流言蜚语影响而导致股市齐涨齐跌、同升同落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 代之而起的是板块间的交错轮动趋势。随着中国股市市场容量的日益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板块的炒作将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 板块投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4.板块轮动的频率渐次加快使走势预测更具不确定性。在早些年股市的每一轮行情中, 领涨板块持续时间较长、涨幅较大,一年中由哪几个板块领涨也相对比较稳定, 如绩优板块、科技板块、重组板块等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领过股市的上涨势头。而近年来, 每一轮行情中的板块切换明显加快, 持续时间很短, 甚至一两天便轮换, 且每次上涨或反弹行情的领涨板块也均不同。这一特点固然与监管部门打击庄家操纵炒作和基金不坐庄有关, 但也相应地加大了市场操作的难度, 助长了短线操作风气, 使板块的市场走势预测更加困难和具有不确定性。
5.板块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引导板块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板块,无论其目前的形势如何高涨或是恶化, 都不足以衡量一个板块长期的市场趋势, 其最根本的核心还在于这一板块本身的发展前景以及板块中起龙头作用的上市公司的区域和行业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市场对某一板块的一时炒作并不一定是理性行为,真正的投资行为必须针对该板块或板块内上市公司比较明朗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前景。板块的发展前景是板块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如果某一板块内的各个上市公司前景普遍看跌,则该板块将难以在股市上有所表现,无法形成联动效应,最终将成为被投资者遗忘的角落。
A股的行业投资时钟,是研究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行业轮动规律,为资产配置提供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以期获得超越市场的投资回报。
对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进行正确的阶段划分是研究投资时钟的基础。我们一般可以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收缩、复苏、扩张、滞胀四个阶段。并且我们建议采用可跟踪性较好、月度发布的我国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和CPI当月同比增速这两个指标作为划分经济四个阶段的主要依据。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可以近似地划分为从复苏到收缩两个轮次。投资与货币信贷冲击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和判断经济拐点的决定性因素,也是A股投资时钟轮转的根本推动力。
通过统计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沪深300指数表现,我们发现,A股市场表现基本符合经典投资时钟规律:经济增长向上的复苏与扩张阶段的股票市场表现要显著的好于滞胀与收缩期。
通过统计沪深300及其行业指数在各阶段下的表现,可以发现之前的板块轮动规律。总的来说,四阶段下,大类行业的板块轮动规律基本符合投资时钟的内在逻辑。金融、能源、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材料行业轮动的效果比较显著,而工业、电信服务、信息技术的轮动效果不是很明显。
另外,行业市场表现轮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中行业景气的变换。由于我国经济体高速增长运行特征和资本市场的新兴转轨特征,使得经济周期分析下的A股行业轮动规律,还有待于持续跟踪和完善
压抑太久,周期性行业近来总算扬眉吐气。
以上结论是由统计所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经济景气周期下,国家采用的不同的政策调控手段,会对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行业的景气度也出现了不同的繁荣景象。这恰恰为选择行业和个股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思路。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不同行业间的利益关系和传导过程。
那么,在当前通胀预期下,行业和行业,个股与个股之间,这种景气循环是如何进行传导的呢?有人做过研究,请看下面分析:(以下是引用)(作者:理财周报记者:江勋)
《—→—→通胀到底如何传导的呢?因为资本市场对通胀的反应相当之敏感,这涉及到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
我们选取2002年以来,中国融入全球之后的通胀历史(可比性强),从曲线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两轮通胀的肌理和步伐基本都是相似的:每一次都是从输入型开始(全球化以后,通胀就再也不存在纯粹的需求型),也就是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开始。比如:2002年2月,①全球商品价格指数触底反弹,②推动了中国PPI加速,并且在2002年12月③带动CPI的转正,从而在2003年11月,④CPI加速上涨,这时人们才看到了所谓的“通胀”。
资源、能源—→中游周期行业—→消费品、制造业—→重工业—→资源、能源
第一步:有色金属迅速反弹,带动上游的资源和能源板块反弹(①资源、能源)。CPI的稳定也刺激了消费板块在弱市中的稳定。但很多资源行业的产能依旧是过剩的,因为整个产业链的需求端口尚未被打开。而对中国来说,打开需求的产业端口通常都是这三个:房地产、汽车和基建,每一轮都莫不如此。所以我们看到,2003年和2006年,房地产板块和有色金属、煤炭等板块一直是表现最好的板块。(PPI反弹,CPI稳定)
第二步:资源和能源经过反弹已经积累大量风险,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上升空间不大。于是PPI将在冲高后发生一段时间的横盘,在这一段时间,CPI经过缓慢的积累和流动性的转移,逐渐超过PPI(PPI横盘,CPI逐渐启动)。这一段时间,资源和能源板块常在初期出现冲高回落,从而带动整个大盘的调整。但是房地产、汽车和基建的需求周期开始发酵,因而中游的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农业等周期性行业表现不俗(②中游周期行业)。这在2007年5?30之前的行情中表现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因为市场的转好,投资类的板块投资收益增加,保险以及参股证券公司的板块也接着受益。中信证券就是从那时起踏入牛市,辽宁成大、吉林敖东都有很好表现,其中辽宁成大在2007年5月达到了77.42元的史上最高价。
第三步:CPI加速,而中游重工业加速消化库存(CPI加速超过PPI),尤其是钢铁和有色金属部门。此时,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开始全面启动,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因而消费、出口、轻工制造业(③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表现出色。
第四步:中游重工业经过库存消化,开始进入扩张阶段(④重工业)。这是整个通胀的高潮阶段,PPI重新走上前台,超过CPI(PPI再次加速,通胀终结),乐观的情绪鼓励着人们重新把新周期中的财富投入到虚拟资产之中,这反过来加强了资源、能源和金融行业的泡沫,并最终崩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