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周末到安阳的短途出行
周末去了一趟安阳,送人。返程票没有买到当天的,要第二天上午才有车回来,于是在安阳市滞留一晚,顺便逛逛。一路来回得瑟无数,就有了这篇文字总结,算是浮生偷闲,心路历程。
记得第一次去安阳,那时没有高铁、动车,甚至没有普铁快车,坐的还是最老式的绿皮,车窗都能打开的那种。十来个小时才能到,快进站时先在城市外缓行排队,几乎就是停着,一帮小贩围着车厢打转,买卖土产,热热闹闹。后来铁路提速,绿皮换成空调车型,全封闭,不停留,但是也要七个小时才能进城里。现在有了高速铁路,和谐动车是站站停,北京-涿州-高碑店-定州-保定-正定-石家庄-高邑-邢台-邯郸-安阳。中间停车时间差不多俩小时,一路上拖拖拉拉,到安阳也只需要四个小时而已。300公里的车速,果然牛逼。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快速的交通,才能将不怎么出门的老人从北京跨省全程陪护送回家,古人送君千里的感慨之词,在今天完全成为现实,妥妥的无压力。
沿线车站除了石家庄用的还是老车站外,都是专为高铁准备的新站;安阳也是,名曰“安阳东站”,远离老车站的地点。我是第一次从安阳东站进入安阳,周边环境完全陌生。从远处看新建的东站,颇有几分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的外部特征,不是中国公共建筑常见的那种东方古典歇山顶建筑症候群也不是用烂了的伪包豪斯形式。看来中国第一都的文化底蕴确实与众不同,大商朝的文化特点本来也应该更倾向于上三千年文明的共性而非后来东方文化日趋一致的专属风格。
因为是新建的车站,周边配套尚未形成,送完人才下午5点,到第二天返程车次还有十几个小时,需要找地方过夜。我对安阳唯一还算熟悉的地区是安阳老站和它边上的文峰区,以往路过时都在车站附近找个旅馆住了,这次还得按照老经验来。从手机地图上查到的数据,两个车站之间跨了三个城区,12公里以上,不算远,自信满满接受挑战。在东站边上是公交车站,38路,从东站到老站两点一线,不错,就是它了。整个车程约40分钟,我算算时间,明天早上这么回来也行,当然我失算了;小地方的工业气质不能跟大城市比,很多细节不是那么按部就班的运作,这个后面再说。
住店手续办完就出去逛街。安阳是一个低调的城市,尽管安阳有着相当古老而骄傲的城市历史和小地方难得的显性古迹。不说世界闻名的殷墟遗址,那玩意考古学意义大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影响力,尽管建成了博物馆形式也一样,我去过几次,人很少,利于历史爱好者一个人的深沉,不大容易被一帮风风火火的旅游团式的人群打扰。喜欢的人可以翻翻本文作者在豆瓣以前的文章,有专文描述。文峰区是我在安阳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车站旁边不远,溜达着就能过去。文峰区的地标是一座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宝塔,当地人多讹传是唐代的建设,其实一看风格就知道不是。这塔很有意思,上边大底下小,造型独特,中国仅此一座。当地人也引以为傲,喜欢对着外来者侃侃而谈,各种忽悠。文峰塔周围是商业区,有一座完整的城堡式钟楼,楼下是林林总总的店铺,晚上开夜市,地摊门店交汇在一起,算是个符合现代消费主义的好玩热点。
白天忙着赶路,没正经吃饭,这会儿饥肠辘辘。我本来打算到钟楼夜市去吃当地小吃,半路上看见一家烤肉自助,立码动摇了我循规蹈矩吃晚饭的决心。不光是因为自助餐这个形式一向符合我的饮食心态,主要是价格太吸引人了,39元一位,于是我很没出息的就投降了。餐厅在一个KTV的四楼,我冲上去,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先耐着性子考察了下环境,烧烤涮一体,品种丰富,主菜外小吃零嘴甜品也很多,居然还有巧克力火锅,真心不错。在众目睽睽之下胡吃海塞一通后,我按照老习惯用冰激凌作为最后的用餐冲刺。我端了一大碗冰激凌,这才发现,没有小勺子。服务员说小勺子本身就少,没有就没有了。我问那冰激凌怎么吃啊,服务员笑着说可以用筷子,我看着她们哪笑出花来的甜美面容,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油然而生——餐厅里外都有号召光盘的广告,我每次看见这种广告都想骂人——手里端着的冰激凌显得沉重起来。天无绝人之路,我看到取餐台上那些放调料的碗里有小勺,都是中国式的那种,只有一碗绿芥末糊里插了一只金属长柄搅拌勺,你不仁我不义,就是它了。
我对服务员说,那我用这个吧。我以为会有人阻止我,那样我或许可以逼她们给我另找一把勺来。但是我错了,她们提醒我说,那可是芥末啊;我说没关系,没勺嘛就凑合用了,然后不无认真的问什么地方可以把勺子洗一洗。服务员给我拿来了餐巾纸,没地方洗,你擦擦吧~~~我~~我勒个去!我用餐巾纸和自带的湿纸巾把勺子擦干净,认真仔细,服务员的提醒是非常好心的,我必须接受。然后慢慢的,一点点把冰激凌吃完,在这段时间中,由于盛冰激凌的碗放得离烤炉很近,冰激凌化得一塌糊涂。临走,服务员们微笑着请我“欢迎再来”,一定一定,只要下次来时你们这还没涨价就行。
我一定是吃多了,走了几百步还是撑得慌。钟楼地面上算是常来常往,没有新鲜感,而且吃饱后既定计划也取消不用施行了。所以草草转了转,觉得不是那么撑肠柱肚的感觉就回去睡觉,没有亮点。微博上有人挪揄我的吃相,我反唇相讥,外地人涌入北京,炒高房价,把老北京从四九城撵到了远郊区县,我来占占地方上廉价美食的便宜怎么了,代表北京人民吃回点本来无可厚非吧。我一人肚子能装多少,影响不了当地饮食业的平衡。看那些服务员们笑的那么开心,我想他们“欢迎再来”的话多少也是发自内心,不全是是单纯的行业服务惯性。
第二天早上起来,退房吃罢早点。宾馆楼下就是公交总站,我为自己的计划觉得满意,这不踏踏实实回家了么。等了有二十多分钟,心虚了。总站车很多,两辆38路公交车趴在一堆其他路公交里,稳如泰山,看不见司机。我问车站调度,那辆38路先开啊?调度一脸不屑:“就是那辆”。我腆着脸又问:“是在这里上吧?”,“没错,是”。那好吧,我再等等。
突然之间,其中一辆38路扬长而去,没上乘客,我甚至都没看见司机是什么时候上的车。我有危机感了,先前的计划估计不行。我抱着试试的心情又去问调度,调度看都没看我,“那就坐另外一辆呗”。似乎是为了印证调度的话,一个司机抽着烟走到车前,此时车门已经打开,一个保洁正在麻利儿的打扫卫生。我问司机啥时开车啊,司机抬着头看着天说现在不能上。我感觉怪怪的,仿佛周围的人在盯着我看,不像是心理上的主观吧……又坚持了一会儿,司机貌似已经开始抽第二颗或者第三颗烟了。保洁还在进进出出的忙活着,司机还是看着天,我感觉更怪了。算了,你们赢了,我还是打车走人吧。
上了出租,司机很专业,看着前面的路对我说到高铁站35。哦,不用打表的吗?到那都不打表。明白明白。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背包上的拉链已经被拉开了。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时间不算长,我居然就认不出站上那许多人的职业背景,形象气质都差不多,大城市的生活体验在这儿就算个屁,亏我还自认走南闯北经验丰富呢。幸而被拉开的夹层里只放了两瓶水,人家看不上,多谢手下留情。然后~~~然后我发现裤子后兜的扣子也少了一颗~~~~尼玛,我是有多麻木多好欺负啊?!
于是我把气撒在执勤的女交警身上,在微博上狠狠吐槽了一番她们的衣着。反正官方对于公务制服的品味很烂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么多年也未见改观。虽然不是江河日下,但肯定没跟上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这种蒸蒸日上的小城市,领导的恶趣味在城市管理者身穿的制服上尤为突出。
司机人不错,不绕道,反正也是咬死的收费,开远了亏的是他。路上又跟我扯了些家长里短,骂了骂安阳东站选址是多么多么操蛋,害的大家都不愿意去。我还得反过来安慰他,结合这些年来我所看到的安阳城市面貌变化,从长远角度诠释行政的善意,国家正走在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人民的前途一片光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贫了许多句,果然是正能量,等到了车站,心情开朗了许多~~~人真特么贱。
安检过程没啥不愉快的,一个携带双节棍的中年男子被安检员拦住了,没工夫围观。以我对恐怖分子的理解,外国的应该是穿长袍长大胡子的那种,国内的应该是穿身中山装、踏双绿胶鞋、拿个人造革包包、里面装满了打印纸。在候车座椅的边上是洗手间,我进去洗手,水龙头是感应式,长长的洗手池上方贴了不止一个“节约用水”的标签,标配。我感应了半天,出来几滴,不由得感慨,你们节水的细节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还他妈贴这个玩意干嘛,多此一举嘛。
车站里有个小超市,在里面看到一些不错的纪念品。殷墟是安阳的城市名片,这里有不少跟殷墟出土文物有关的商品。价格厚道,品质一流。殷墟博物苑我去了不止一次,合意的纪念品罕有买到,虽然有一大堆纪念照以资回味,但还是诸多遗憾感。时间不多没法特别专心的挑选,就买了一个小比例的司母戊鼎和一小片复刻的卜辞甲骨,古色古香。司母戊鼎出土于安阳,出土地点就在今天殷墟博物苑的王陵区,原型陈列于国家博物馆。所以有资格将它做成工艺品的也只有国博和殷墟博物苑,绝对正宗,别地儿做的都没有这个气氛感觉。在国家博物馆也有见过这类礼品,但一是高高在上的价格二是把“司母戊”鼎研究成“后妈戊”鼎让我不舒服,于是顿有收获颇丰的得意洋洋。拎着重重的袋子,想着到家后怎么跟老婆大人交代,排队去了。
回家路上毋庸细表,刷刷微博杀杀无聊,看看车窗外飞速晃过的风景,还是蛮有趣味的一次短途旅行。中国进步真块,快速交通将广大地域上孤立的城市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虽然还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细节处的不尽人意,但是各个地区距离感已经大不如前。总有那么一天,中国所有城市、乡村都会有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到位的细节服务体验,顶多有点由于历史遗留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惯差异。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再有远离家乡、亲人的负面情绪,而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哪种酣畅淋漓的舒展意境。
——东站颇有几分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的外部特征,不是中国公共建筑常见的那种东方古典歇山顶建筑症候群也不是用烂了的伪包豪斯形式。看来中国第一都的文化底蕴确实与众不同,大商朝的文化特点本来也应该更倾向于上三千年文明的共性而非后来东方文化日趋一致的专属风格——
——文峰塔很有意思,上边大底下小,造型独特,中国仅此一座——
——天黑以后,文峰塔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从我第一次来安阳,就有人跟我说,文峰塔晚上有照明,很好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回回见到的都是这幅德行——
——一座完整的城堡式钟楼,楼下是林林总总的店铺,晚上开夜市——
——见识见识神马叫土鳖,制服加非制式白色高跟半靴,领导足控把这是,貌似在不少城市都见过这种组合,中国精英对鞋子的品味还是农民啊——
——刷刷微博杀杀无聊,看看车窗外飞速晃过的风景,还是蛮有趣味的一次短途旅行——
记得第一次去安阳,那时没有高铁、动车,甚至没有普铁快车,坐的还是最老式的绿皮,车窗都能打开的那种。十来个小时才能到,快进站时先在城市外缓行排队,几乎就是停着,一帮小贩围着车厢打转,买卖土产,热热闹闹。后来铁路提速,绿皮换成空调车型,全封闭,不停留,但是也要七个小时才能进城里。现在有了高速铁路,和谐动车是站站停,北京-涿州-高碑店-定州-保定-正定-石家庄-高邑-邢台-邯郸-安阳。中间停车时间差不多俩小时,一路上拖拖拉拉,到安阳也只需要四个小时而已。300公里的车速,果然牛逼。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快速的交通,才能将不怎么出门的老人从北京跨省全程陪护送回家,古人送君千里的感慨之词,在今天完全成为现实,妥妥的无压力。
沿线车站除了石家庄用的还是老车站外,都是专为高铁准备的新站;安阳也是,名曰“安阳东站”,远离老车站的地点。我是第一次从安阳东站进入安阳,周边环境完全陌生。从远处看新建的东站,颇有几分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的外部特征,不是中国公共建筑常见的那种东方古典歇山顶建筑症候群也不是用烂了的伪包豪斯形式。看来中国第一都的文化底蕴确实与众不同,大商朝的文化特点本来也应该更倾向于上三千年文明的共性而非后来东方文化日趋一致的专属风格。
因为是新建的车站,周边配套尚未形成,送完人才下午5点,到第二天返程车次还有十几个小时,需要找地方过夜。我对安阳唯一还算熟悉的地区是安阳老站和它边上的文峰区,以往路过时都在车站附近找个旅馆住了,这次还得按照老经验来。从手机地图上查到的数据,两个车站之间跨了三个城区,12公里以上,不算远,自信满满接受挑战。在东站边上是公交车站,38路,从东站到老站两点一线,不错,就是它了。整个车程约40分钟,我算算时间,明天早上这么回来也行,当然我失算了;小地方的工业气质不能跟大城市比,很多细节不是那么按部就班的运作,这个后面再说。
住店手续办完就出去逛街。安阳是一个低调的城市,尽管安阳有着相当古老而骄傲的城市历史和小地方难得的显性古迹。不说世界闻名的殷墟遗址,那玩意考古学意义大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影响力,尽管建成了博物馆形式也一样,我去过几次,人很少,利于历史爱好者一个人的深沉,不大容易被一帮风风火火的旅游团式的人群打扰。喜欢的人可以翻翻本文作者在豆瓣以前的文章,有专文描述。文峰区是我在安阳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车站旁边不远,溜达着就能过去。文峰区的地标是一座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宝塔,当地人多讹传是唐代的建设,其实一看风格就知道不是。这塔很有意思,上边大底下小,造型独特,中国仅此一座。当地人也引以为傲,喜欢对着外来者侃侃而谈,各种忽悠。文峰塔周围是商业区,有一座完整的城堡式钟楼,楼下是林林总总的店铺,晚上开夜市,地摊门店交汇在一起,算是个符合现代消费主义的好玩热点。
白天忙着赶路,没正经吃饭,这会儿饥肠辘辘。我本来打算到钟楼夜市去吃当地小吃,半路上看见一家烤肉自助,立码动摇了我循规蹈矩吃晚饭的决心。不光是因为自助餐这个形式一向符合我的饮食心态,主要是价格太吸引人了,39元一位,于是我很没出息的就投降了。餐厅在一个KTV的四楼,我冲上去,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先耐着性子考察了下环境,烧烤涮一体,品种丰富,主菜外小吃零嘴甜品也很多,居然还有巧克力火锅,真心不错。在众目睽睽之下胡吃海塞一通后,我按照老习惯用冰激凌作为最后的用餐冲刺。我端了一大碗冰激凌,这才发现,没有小勺子。服务员说小勺子本身就少,没有就没有了。我问那冰激凌怎么吃啊,服务员笑着说可以用筷子,我看着她们哪笑出花来的甜美面容,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油然而生——餐厅里外都有号召光盘的广告,我每次看见这种广告都想骂人——手里端着的冰激凌显得沉重起来。天无绝人之路,我看到取餐台上那些放调料的碗里有小勺,都是中国式的那种,只有一碗绿芥末糊里插了一只金属长柄搅拌勺,你不仁我不义,就是它了。
我对服务员说,那我用这个吧。我以为会有人阻止我,那样我或许可以逼她们给我另找一把勺来。但是我错了,她们提醒我说,那可是芥末啊;我说没关系,没勺嘛就凑合用了,然后不无认真的问什么地方可以把勺子洗一洗。服务员给我拿来了餐巾纸,没地方洗,你擦擦吧~~~我~~我勒个去!我用餐巾纸和自带的湿纸巾把勺子擦干净,认真仔细,服务员的提醒是非常好心的,我必须接受。然后慢慢的,一点点把冰激凌吃完,在这段时间中,由于盛冰激凌的碗放得离烤炉很近,冰激凌化得一塌糊涂。临走,服务员们微笑着请我“欢迎再来”,一定一定,只要下次来时你们这还没涨价就行。
我一定是吃多了,走了几百步还是撑得慌。钟楼地面上算是常来常往,没有新鲜感,而且吃饱后既定计划也取消不用施行了。所以草草转了转,觉得不是那么撑肠柱肚的感觉就回去睡觉,没有亮点。微博上有人挪揄我的吃相,我反唇相讥,外地人涌入北京,炒高房价,把老北京从四九城撵到了远郊区县,我来占占地方上廉价美食的便宜怎么了,代表北京人民吃回点本来无可厚非吧。我一人肚子能装多少,影响不了当地饮食业的平衡。看那些服务员们笑的那么开心,我想他们“欢迎再来”的话多少也是发自内心,不全是是单纯的行业服务惯性。
第二天早上起来,退房吃罢早点。宾馆楼下就是公交总站,我为自己的计划觉得满意,这不踏踏实实回家了么。等了有二十多分钟,心虚了。总站车很多,两辆38路公交车趴在一堆其他路公交里,稳如泰山,看不见司机。我问车站调度,那辆38路先开啊?调度一脸不屑:“就是那辆”。我腆着脸又问:“是在这里上吧?”,“没错,是”。那好吧,我再等等。
突然之间,其中一辆38路扬长而去,没上乘客,我甚至都没看见司机是什么时候上的车。我有危机感了,先前的计划估计不行。我抱着试试的心情又去问调度,调度看都没看我,“那就坐另外一辆呗”。似乎是为了印证调度的话,一个司机抽着烟走到车前,此时车门已经打开,一个保洁正在麻利儿的打扫卫生。我问司机啥时开车啊,司机抬着头看着天说现在不能上。我感觉怪怪的,仿佛周围的人在盯着我看,不像是心理上的主观吧……又坚持了一会儿,司机貌似已经开始抽第二颗或者第三颗烟了。保洁还在进进出出的忙活着,司机还是看着天,我感觉更怪了。算了,你们赢了,我还是打车走人吧。
上了出租,司机很专业,看着前面的路对我说到高铁站35。哦,不用打表的吗?到那都不打表。明白明白。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背包上的拉链已经被拉开了。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时间不算长,我居然就认不出站上那许多人的职业背景,形象气质都差不多,大城市的生活体验在这儿就算个屁,亏我还自认走南闯北经验丰富呢。幸而被拉开的夹层里只放了两瓶水,人家看不上,多谢手下留情。然后~~~然后我发现裤子后兜的扣子也少了一颗~~~~尼玛,我是有多麻木多好欺负啊?!
于是我把气撒在执勤的女交警身上,在微博上狠狠吐槽了一番她们的衣着。反正官方对于公务制服的品味很烂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么多年也未见改观。虽然不是江河日下,但肯定没跟上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这种蒸蒸日上的小城市,领导的恶趣味在城市管理者身穿的制服上尤为突出。
司机人不错,不绕道,反正也是咬死的收费,开远了亏的是他。路上又跟我扯了些家长里短,骂了骂安阳东站选址是多么多么操蛋,害的大家都不愿意去。我还得反过来安慰他,结合这些年来我所看到的安阳城市面貌变化,从长远角度诠释行政的善意,国家正走在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人民的前途一片光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贫了许多句,果然是正能量,等到了车站,心情开朗了许多~~~人真特么贱。
安检过程没啥不愉快的,一个携带双节棍的中年男子被安检员拦住了,没工夫围观。以我对恐怖分子的理解,外国的应该是穿长袍长大胡子的那种,国内的应该是穿身中山装、踏双绿胶鞋、拿个人造革包包、里面装满了打印纸。在候车座椅的边上是洗手间,我进去洗手,水龙头是感应式,长长的洗手池上方贴了不止一个“节约用水”的标签,标配。我感应了半天,出来几滴,不由得感慨,你们节水的细节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还他妈贴这个玩意干嘛,多此一举嘛。
车站里有个小超市,在里面看到一些不错的纪念品。殷墟是安阳的城市名片,这里有不少跟殷墟出土文物有关的商品。价格厚道,品质一流。殷墟博物苑我去了不止一次,合意的纪念品罕有买到,虽然有一大堆纪念照以资回味,但还是诸多遗憾感。时间不多没法特别专心的挑选,就买了一个小比例的司母戊鼎和一小片复刻的卜辞甲骨,古色古香。司母戊鼎出土于安阳,出土地点就在今天殷墟博物苑的王陵区,原型陈列于国家博物馆。所以有资格将它做成工艺品的也只有国博和殷墟博物苑,绝对正宗,别地儿做的都没有这个气氛感觉。在国家博物馆也有见过这类礼品,但一是高高在上的价格二是把“司母戊”鼎研究成“后妈戊”鼎让我不舒服,于是顿有收获颇丰的得意洋洋。拎着重重的袋子,想着到家后怎么跟老婆大人交代,排队去了。
回家路上毋庸细表,刷刷微博杀杀无聊,看看车窗外飞速晃过的风景,还是蛮有趣味的一次短途旅行。中国进步真块,快速交通将广大地域上孤立的城市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虽然还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细节处的不尽人意,但是各个地区距离感已经大不如前。总有那么一天,中国所有城市、乡村都会有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到位的细节服务体验,顶多有点由于历史遗留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惯差异。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再有远离家乡、亲人的负面情绪,而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哪种酣畅淋漓的舒展意境。
——东站颇有几分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的外部特征,不是中国公共建筑常见的那种东方古典歇山顶建筑症候群也不是用烂了的伪包豪斯形式。看来中国第一都的文化底蕴确实与众不同,大商朝的文化特点本来也应该更倾向于上三千年文明的共性而非后来东方文化日趋一致的专属风格——
![]() |
![]() |
![]() |
——文峰塔很有意思,上边大底下小,造型独特,中国仅此一座——
![]() |
——天黑以后,文峰塔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从我第一次来安阳,就有人跟我说,文峰塔晚上有照明,很好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回回见到的都是这幅德行——
![]() |
![]() |
——一座完整的城堡式钟楼,楼下是林林总总的店铺,晚上开夜市——
![]() |
![]() |
——见识见识神马叫土鳖,制服加非制式白色高跟半靴,领导足控把这是,貌似在不少城市都见过这种组合,中国精英对鞋子的品味还是农民啊——
![]() |
——刷刷微博杀杀无聊,看看车窗外飞速晃过的风景,还是蛮有趣味的一次短途旅行——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