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inter story-寄往天国的信(电影《情书》)
A Winter Story~
最初的那段旋律,“曾经的曾经~”,有一个关于冬天与夏天的爱情故事,钢琴总是一种让人哀伤的乐器,不管是气势磅礴的,还是温婉细腻的,总是带着泪的乐符。
第一次看《情书》的时候是在大学,大几记不太清楚了,电影里的情节也很模糊,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很清楚的记得了树在对博子的信中说她带有罗曼蒂克的幻想,罗曼蒂克,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romantic原来是这样翻译的,然后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对于这些片段的记忆,或许是基于常常反反复复的看到,不管是在各种电影里还是书里,藤井站在图书馆的窗户边,飘起的窗帘和阳光将他的面容变成梦幻;女主角在雪地里对着远处的高山喊:“你好吗?我很好。”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个让万千人动容的场景中,是树,还是博子。
看过了,我只能在某一天在某本电影杂志上看到那个熟悉的封面时,这样对自己说。
多年以后,我允许自己用这个词,不是想表达那种多年以后恍然大悟的领悟到什么的心情,毕竟,我似乎没有那种“多年以后”的遗憾,只是一种很纯粹的多年以后,十八九岁到二十四的这段时间的多年,我突然想起高中时看的一部柏原崇出演的日剧,然后,我顺带想起了这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的电影。
Love Letter-《情书》
我似乎更喜欢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
电影的一开始,一身黑衣的女人,躺在雪地,只有风和雪的声音,但又空灵的仿佛山涧中孤寂的泉水,很安静,她抖了抖长的睫毛,张开眼睛,开始大口大口的呼吸,起身,急促的拍打着身上的雪粒,然后,仰头,镜头给到了她手的特写-她有一双很漂亮的手。然后她闭上了眼睛,感受着什么,再次睁开的时候,满是怀念与哀伤,我喜欢那个轻微流转的目光和神情,音乐响起的时候,我觉得,她哭了。
接着是一个长长的镜头,白茫茫的雪地里,伫立不动的树和房子,只有偶尔闪过的微小的雪粒和那个渐行渐远的黑色的身影,在记录着。
安静的故事的开头。
然后是我看不懂的不太喜欢的片段,“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种感觉,就像是于师傅讲的那样“突然觉得很难过”。本应是很悲伤的情景,却充满了像是亲戚朋友过节重逢团聚的小小欣喜与热闹。
“吊唁的人们顿时热闹起来,一面用酒杯取暖,一面开始东家长西家短地拉起家常来。他们大多是阿树的亲戚,也是一群已对阿树印象不太深刻的家伙-在他的墓前,却几乎决口不提他的事情。阿树平时不爱说话,算得上很难接近的人。他们这样对他,倒也在情理之中。
太年轻了啊-对他们而言,他也就是这样一个再无其他话题的逝者。”
小说中如是描写了这段,突然觉得很难过。
博子是一个太过于温柔羞涩的女孩儿,从她开口说话,及在藤井的母亲面前腼腆的举动,在我看来,就像那种碰一下,全身都会紧张的缩起来的害羞草-但又似乎乐于接受这种惊吓,以示它的柔弱。
我不喜欢。但是我总觉得,博子像国中一开始的树,总是带着微微瑟瑟的目光,想开口却又说不出话的犹犹豫豫。
“小樽市钱函二丁目二十四番地”
博子看到这个地址的时候,像是响起了什么似的明白,且然响的音乐声中有种小小的像是恶作剧的偷偷的喜悦。
“博子从他的桌上找了支笔,伸出手掌,忽然转念,又卷起袖子,把住址抄在雪白的手腕上。”
音乐变得舒缓,带着过往回忆和将来希冀的温暖,树从屋里跑出来取信,格子的睡衣和毛衣,整个人,或是整个屋子都是淡淡的咖啡的颜色,像是从某个记忆里刚刚走出来的一样。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渡边博子”
这是寄往天国的一封信,在博子看来。
我喜欢小说里描写的这一段“博子把这封信连夜投进附近的邮筒。这盏特殊的河灯在邮筒底部发出了微弱的沙的一声,结束得意犹未尽。”
树在床上辗转反侧,最后忍不住爬起来开始给博子回信。
“渡边博子小姐:
你好。
我也很好,只是有些感冒。
藤井树”
一边咳嗽一边带着顽皮的小小的窃喜。
与博子的大家闺秀的羞涩比起来,树就是那种还没长大的略微任性的小孩,带着不谙世事的纯净,就像在图书馆有些生气的树拖着大井去见藤井,就像最后抱着书站在门口偷笑着看着藤井离去时候的表情。
中间那些片段,博子到秋叶的工作间和树在图书馆和主讨论樱花的恐怖故事的那段,秋叶冒充博子写信问树要证据证明她就是藤井树的那段,树和妈妈伯父去看房子然后被骗去医院的那段,是故事的链接却不是我看的重点。(呵呵,丰田悦司的秋叶总是让我想起苏永康),但是秋叶与博子在玻璃工作间的那个长长的吻,却缓解了我对博子的歉意。博子活在对藤井的思念中,所以她不会像树那样,所以博子即使笑,也带着隐忍。我始终觉得藤井应该属于树,但是博子的思念让我这种想法带着歉意。“抱歉,我是个寡情寡义的女人啊。”博子在藤井墓前这样想,我可以把它用在电影里她和秋叶接吻的场景里,没有恶意,仅仅是个人的恶作剧。
树在医院的那个梦很奇异。
急促的脚步声,焦急的呼唤,长廊的尽头,开门忽来的光芒,抬眼男孩干净的面庞。“藤井树~”同时举手的两人,短暂的对望和互不理睬的倔强。
“许多事,并不会被忘记,只不过是深藏心中,等待机会潜滋暗长,以至于让你忘记了自己记得罢了~”
树和博子的相遇和奇妙,博子就站在路的这头,远远地看着树骑着自行车过来,在邮箱中投下寄给她的信,看不到她心里的表情,但是她的背影僵硬的立在那里。
树的路线也很奇妙,她穿过吉田和秋叶的中间,然后路过博子。
“藤井小姐~”
自行车刹车的声音突然显得有些悠远,树回头,我以为她看到了博子,两人对望的短暂里,我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温情的灵异故事。
然而人群很快淹没了博子温柔的声音,树没有看见博子,博子却看到了树,看到了埋在藤井心里的树的自己。
树仰头看那幢楼的时候,我以为她看的是博子离开小樽的班机。
博子指着照片里国中时候的树,小心翼翼的问:“这个照片和我很像吗?”尽管她心里已经很确定答案了,可是她还是那样怯怯的问-这应该是每个女孩都会有的反应。
“如果是这样,我就不能原谅。他曾经对我说,对我是一见钟情。”博子哽咽的说。
“在乘车到千岁机场的途中,在飞机上,博子一直心不在焉。那骑自行车的女孩,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博子!’
‘怎么了?’
博子转头一看,秋叶以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她。
‘嗯,怎么了?’
‘发什么呆呢?’
‘什么,嗯…’
‘你看,和地图的形状一摸一样。’
秋叶手指窗外。
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北半岛极具特征的海岸线。”
是不是更像不是有意的留下的那道残忍的伤口。
最初的那段旋律,“曾经的曾经~”,有一个关于冬天与夏天的爱情故事,钢琴总是一种让人哀伤的乐器,不管是气势磅礴的,还是温婉细腻的,总是带着泪的乐符。
第一次看《情书》的时候是在大学,大几记不太清楚了,电影里的情节也很模糊,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很清楚的记得了树在对博子的信中说她带有罗曼蒂克的幻想,罗曼蒂克,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romantic原来是这样翻译的,然后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对于这些片段的记忆,或许是基于常常反反复复的看到,不管是在各种电影里还是书里,藤井站在图书馆的窗户边,飘起的窗帘和阳光将他的面容变成梦幻;女主角在雪地里对着远处的高山喊:“你好吗?我很好。”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个让万千人动容的场景中,是树,还是博子。
看过了,我只能在某一天在某本电影杂志上看到那个熟悉的封面时,这样对自己说。
多年以后,我允许自己用这个词,不是想表达那种多年以后恍然大悟的领悟到什么的心情,毕竟,我似乎没有那种“多年以后”的遗憾,只是一种很纯粹的多年以后,十八九岁到二十四的这段时间的多年,我突然想起高中时看的一部柏原崇出演的日剧,然后,我顺带想起了这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的电影。
![]() |
Love Letter-《情书》
我似乎更喜欢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
电影的一开始,一身黑衣的女人,躺在雪地,只有风和雪的声音,但又空灵的仿佛山涧中孤寂的泉水,很安静,她抖了抖长的睫毛,张开眼睛,开始大口大口的呼吸,起身,急促的拍打着身上的雪粒,然后,仰头,镜头给到了她手的特写-她有一双很漂亮的手。然后她闭上了眼睛,感受着什么,再次睁开的时候,满是怀念与哀伤,我喜欢那个轻微流转的目光和神情,音乐响起的时候,我觉得,她哭了。
接着是一个长长的镜头,白茫茫的雪地里,伫立不动的树和房子,只有偶尔闪过的微小的雪粒和那个渐行渐远的黑色的身影,在记录着。
![]() |
安静的故事的开头。
然后是我看不懂的不太喜欢的片段,“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种感觉,就像是于师傅讲的那样“突然觉得很难过”。本应是很悲伤的情景,却充满了像是亲戚朋友过节重逢团聚的小小欣喜与热闹。
“吊唁的人们顿时热闹起来,一面用酒杯取暖,一面开始东家长西家短地拉起家常来。他们大多是阿树的亲戚,也是一群已对阿树印象不太深刻的家伙-在他的墓前,却几乎决口不提他的事情。阿树平时不爱说话,算得上很难接近的人。他们这样对他,倒也在情理之中。
太年轻了啊-对他们而言,他也就是这样一个再无其他话题的逝者。”
小说中如是描写了这段,突然觉得很难过。
博子是一个太过于温柔羞涩的女孩儿,从她开口说话,及在藤井的母亲面前腼腆的举动,在我看来,就像那种碰一下,全身都会紧张的缩起来的害羞草-但又似乎乐于接受这种惊吓,以示它的柔弱。
我不喜欢。但是我总觉得,博子像国中一开始的树,总是带着微微瑟瑟的目光,想开口却又说不出话的犹犹豫豫。
“小樽市钱函二丁目二十四番地”
博子看到这个地址的时候,像是响起了什么似的明白,且然响的音乐声中有种小小的像是恶作剧的偷偷的喜悦。
“博子从他的桌上找了支笔,伸出手掌,忽然转念,又卷起袖子,把住址抄在雪白的手腕上。”
![]() |
音乐变得舒缓,带着过往回忆和将来希冀的温暖,树从屋里跑出来取信,格子的睡衣和毛衣,整个人,或是整个屋子都是淡淡的咖啡的颜色,像是从某个记忆里刚刚走出来的一样。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渡边博子”
这是寄往天国的一封信,在博子看来。
我喜欢小说里描写的这一段“博子把这封信连夜投进附近的邮筒。这盏特殊的河灯在邮筒底部发出了微弱的沙的一声,结束得意犹未尽。”
![]() |
树在床上辗转反侧,最后忍不住爬起来开始给博子回信。
“渡边博子小姐:
你好。
我也很好,只是有些感冒。
藤井树”
一边咳嗽一边带着顽皮的小小的窃喜。
与博子的大家闺秀的羞涩比起来,树就是那种还没长大的略微任性的小孩,带着不谙世事的纯净,就像在图书馆有些生气的树拖着大井去见藤井,就像最后抱着书站在门口偷笑着看着藤井离去时候的表情。
中间那些片段,博子到秋叶的工作间和树在图书馆和主讨论樱花的恐怖故事的那段,秋叶冒充博子写信问树要证据证明她就是藤井树的那段,树和妈妈伯父去看房子然后被骗去医院的那段,是故事的链接却不是我看的重点。(呵呵,丰田悦司的秋叶总是让我想起苏永康),但是秋叶与博子在玻璃工作间的那个长长的吻,却缓解了我对博子的歉意。博子活在对藤井的思念中,所以她不会像树那样,所以博子即使笑,也带着隐忍。我始终觉得藤井应该属于树,但是博子的思念让我这种想法带着歉意。“抱歉,我是个寡情寡义的女人啊。”博子在藤井墓前这样想,我可以把它用在电影里她和秋叶接吻的场景里,没有恶意,仅仅是个人的恶作剧。
树在医院的那个梦很奇异。
急促的脚步声,焦急的呼唤,长廊的尽头,开门忽来的光芒,抬眼男孩干净的面庞。“藤井树~”同时举手的两人,短暂的对望和互不理睬的倔强。
![]() |
“许多事,并不会被忘记,只不过是深藏心中,等待机会潜滋暗长,以至于让你忘记了自己记得罢了~”
树和博子的相遇和奇妙,博子就站在路的这头,远远地看着树骑着自行车过来,在邮箱中投下寄给她的信,看不到她心里的表情,但是她的背影僵硬的立在那里。
树的路线也很奇妙,她穿过吉田和秋叶的中间,然后路过博子。
“藤井小姐~”
自行车刹车的声音突然显得有些悠远,树回头,我以为她看到了博子,两人对望的短暂里,我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温情的灵异故事。
然而人群很快淹没了博子温柔的声音,树没有看见博子,博子却看到了树,看到了埋在藤井心里的树的自己。
树仰头看那幢楼的时候,我以为她看的是博子离开小樽的班机。
博子指着照片里国中时候的树,小心翼翼的问:“这个照片和我很像吗?”尽管她心里已经很确定答案了,可是她还是那样怯怯的问-这应该是每个女孩都会有的反应。
“如果是这样,我就不能原谅。他曾经对我说,对我是一见钟情。”博子哽咽的说。
![]() |
“在乘车到千岁机场的途中,在飞机上,博子一直心不在焉。那骑自行车的女孩,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博子!’
‘怎么了?’
博子转头一看,秋叶以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她。
‘嗯,怎么了?’
‘发什么呆呢?’
‘什么,嗯…’
‘你看,和地图的形状一摸一样。’
秋叶手指窗外。
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北半岛极具特征的海岸线。”
是不是更像不是有意的留下的那道残忍的伤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