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转自《十堰周刊》37期泽元:以山河壮心 用人文励志 ——探险家、作家税晓洁的精神
转载自 苍狼老爹 http://user.qzone.qq.com/410332785#!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9219520 转自《十堰周刊》37期泽元:以山河壮心用人文励志 ——探险家、作家税晓洁的精神生活影像
税晓洁在当曲漂流放生著名的高原冷水鱼——重唇鱼
在中国古代,文人有学游,官宦有官游,多去一些佳丽清秀之地,多数写一些秀美的小品文与辞赋。只有地理学家徐霞客对山水有一种知识兴趣,使他高于其他达官贵人。而选择人迹罕至、奇险磅礴的江河去探险者,却十分鲜见。倒是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人的壮举,可与西方的鲁滨逊、五月花号登上美洲相媲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探险家和旅行者。他们以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结,探寻在中华的高山峡谷、江河激流中,一种奇侠与硬汉的风骨,给世俗的生活吹进了一股硬朗的新风。税晓洁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
因毅然出走徒步长江,使税晓洁成为十堰很多人都知道的青年个性人物。
但事隔18年后,要说税晓洁是地理探险家、地理人文作家,中国旅行界、探险界的明星人物,恐怕十堰人知道的不算多。
图片
当曲漂流途中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常常关注的是远方的、地域外的有影响人物,但对我们身边的、非凡的、传奇的、有文化个性与异常才华的人物,因为他与你平静相处在一个时空,反而使你重视不够。直到有一天,你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才发现他与你已经久久相差异于人生的特质与高度。
十八年来,税晓洁参加过徒步长江、徒步汉江考察、秦巴神农架“野人”考察、雅砻江流域综合考察,雅鲁藏布江科考流域探险、汉江生态文化漂流考察、秦岭古栈道考察、南水北调西线考察、怒江源、印度河源测绘探险考察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地理地质探险考察活动。因而,他得过“当代徐霞客”提名奖、成为”中国十大徒步人物“。
图片图片
今年43岁了,直到四年前,他才结婚生子。在家的温暖中小憩了片刻。他曾是《中国摄影》美能达摄影师、《华夏人文地理》、《风景名胜》的特约摄影师,他是十几家国家级传媒的特约记者。他是《中国国家地理》基金项目的特约记者,曾多次承担其专题项目的拍摄、撰稿。他获得过省级新闻奖、国家级新闻奖。他这个在十堰有些玩世不恭的游侠,墙内像根犟藤子,到墙外开起花来,还就是有些奇香、芬芳四溢。
同时,十几年来,他白天走路,晚上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了十几种旅游探险文化著作,他成为出版界抢手的写作人物。
图片
2007年冬季我们陷车在格拉丹东冰河中差点冻死
人生有些志向的形成,是在本性中埋下的宿命,是上帝对命运的一种超前暗示。税晓洁这个陕西周至人,高中一年级就骑车穿秦岭游湖北。高中没毕业就闯深圳、到海南。他的灵魂是飞翔与跃动的。1995年,他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记者工作,但他却要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出行,徒步考察长江。无论多少人反对,无论有多大压力,他都特立独行、义无反顾。徒步长江,走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毅然独行,他仍然一走到底。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为一个男人留下永生的遗憾。男人热血里燃烧的应该是荣誉与尊严。他说徒步长江,“这是我至今为止,最自豪的一件事!”
对于有理想、有激情、有血性的男人,他们会选择一种生存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尊严。为了自由与自立,他们往往会毅然决然地拒绝平庸与安然。他们要逆风飞扬,要阳刚蓬勃。也许他的举动经常有徒劳的风险、巨大的付出会被世俗嗤之以鼻,但不追寻,勿宁死。也许追寻不会带来真理与光明,但他们的追寻会成为进一步被追寻的理由与可能。世界与自己的命运不能被主宰,但不能放弃发现与描述的权利。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用生命的热情把自然与人生的精神唤醒,让世界多一份诗意的存在。
对于探索者来说,每一次极限科考,都可能是不归路。因而在壮行时,要宣誓、要写遗书。
图片
税晓洁在冬季的格拉丹东
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考察是税晓洁终生难忘的悲壮行程。作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一直是人类极少涉足的秘境。而且在几年之前,长江漂流就付出了十几条强壮鲜活的生命。而且这次漂流,没有得到赞助与支持,物质与资金极度匮乏,没有先进的户外保障装备。但全体队员无一退缩,在海拔4000的雅江源头下水开漂。他们忍着高原复杂多变气候带来的狂风暴雨,忍着烤裂皮肤的强烈日照,为了节约资源,每天只吃两顿饭,用执着热情、坚毅与勇敢行进在汹涌澎湃的江面上。在萨嘎到拉兹的江面上,“敢死队员”们面对林立的怪石、腾卷的巨浪,以无畏的勇气与稳健的操作得以安全通过。税晓洁的第三分队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以惊人的勇气与耐力、用限量进食与门巴人施舍的方式,在无人区穿行,考察了大峡谷中神秘的藏布东巴大瀑布与绒扎大瀑布。在穿越峡谷考察中,他险些坠崖身亡。但这些“精神英雄”感动了天神,天神将全程漂流的成功赐给了他们。
在历经西部雪山、冰川、高原,走过莽林、瀑布、湿地之后,一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审美与现代科学眼光的审美的复眼,逐渐在心中形成。震撼、艰辛、跋涉,极限生存转化成了一种审美体验,超越游山玩水的传统情趣之后,产生的是一种近乎宗教情绪的对大自然与造物主的敬畏之心。
图片
税晓洁酷爱读书,尚博闻强记,哪怕在3900米的通天河废墟之间
他与同事经过艰苦深入的考察,写出的民族文化学著作《发现山岩父系部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民族学权威专家评价说:由于原始公社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父系氏族公社的一系列研究,一直是历史学、民族学、政治经济学和考古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这种研究不仅将丰富人们对人类初始阶段的认识,而且也将大大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
在《三江源生死之旅》这部探险考察专著中,探险家王方辰高度肯定了此次考察的国家价值意义。他说:本次独立民间科学考察是为了呼应全社会维护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原始生态系统及其完整性、保护“中华水塔”不再增加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伤害、尽量避免中华民族出现巨大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悲剧工程。考察队员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四处“化缘”,自掏腰包,悲壮地写好遗书、安排后事,怀着七尺男儿对国家、对社会的满腔热血、携带着简陋的装备在冬夏两次闯进了广袤的三江源地区,对无人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考察,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舍命为国、探寻科学真理的英雄壮举,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么?
在艰难的探险考察生涯中,税晓洁经常用诗意的情绪来消解疲惫与紧张。他在回忆中写道:躺在草地上,无名的野花掩面,苍老的山岩和稳重的浮云扑面而来,我只好有点压抑地想:大约就是这些很男人的东西吧!好一个“很男人的东西”,那是什么东西?是一种男人为永久价值付出的坚韧探索,是一种为揭示隐蔽的自然与文明而付出的顽强人生。
图片
通天河最后的村庄来涌村女人见了男人就躲连税这样的蟀哥也不例外
地理探险者兼作家,以行走与攀登的实践,穿梭在地理地质、文学艺术、民族民间、考古与文化人类学之间,那是靠一种激情与良知的智性倾向,引导着他的价值归宿感。也许他浪荡不羁、也许他率性固执、也许他以情犯忌、无视世俗的条条框框,狂野地放纵自己的灵魂,但他敢闯敢冒,不怕艰难困苦,无惧死亡的威胁,能不顾一切地去用生命向世界说出自然的秘密与奇绝的风景,其人生便大节不夺,其文章便惊世不俗。
探险者面向荒原大泽、悬崖莽林的遗世独立中,一种原始的哲学会使他想到什么?工业经济社会给世界带来多少良性文明,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反使人在自然面前失去了惊异与敬畏。物质化技术化的生活相反使人失去了很多本性快乐。情感和理性从人格中被分离解构,缠绕人的是世俗的享乐与精神的苍白无聊。人类拥有的核能量可以几十次毁灭地球,农作物、水源、空气等生态资源被污染,许多人靠药物维持生命。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渐渐远遁。不废江河万古流,哪一寸土地不在呼唤着拯救!不知道我们出发多久了,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归来。
现在,拂去一次次艰辛与疲惫之后,税晓洁还在走,还在写,还在对山河与人文深入探寻的路上。
在他第一故乡与第二故乡交汇的秦巴之间,他考察完古栈道、楚长城、汉江老人洞、秦岭等项目之后,他又如醉如痴地在深入探寻“野人”与华南虎的踪迹。
图片
在神农架拍摄野生动物的税晓洁
在期待他有石破天惊的好消息的同时,我们所有认识他的朋友,都想用一种祝福与关注,来温暖他艰难而辛苦的探寻跋涉之路。
狗尾续貂之博主按:
我和税晓洁相识在2003年的汉江漂流,06年我们一起在夏季漂流长江源的当曲河,差点热死在世界最高的河流上,07冬季陷车格拉丹东冰河,又差点冻死在那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后来一起在神农架、秦岭一带爬高上低,穿林海越荆棘,同喝一碗酒,同睡一顶帐,我们绝对算是患难生死之交。
图片
博主与税晓洁在黄河源
税晓洁中国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也是人形动物专家王方辰的得意弟子之一,在国内记者行当里像他那样对环境生态、江河地理以及科普知识掌握之深之广的记者,少有少见。
其人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先做了二汽的一个工人,后当过小贩,记者,为人洒脱坦荡,不修边幅,不问穿戴,不善理财(当然也没有什么财)但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拍得一手好片子。与佳能公司签约,为《中国国家地理》撰稿,徒步走过长江,漂流过雅鲁藏布江,上岸后完成了巨著《雅鲁藏布江历险记》,深入白玉山岩父系部落,和藏族县长举杯共醉,同哭同嚎,醉酒的时候居然说的都是催人泪下又无法反驳的道理。那次的藏区豪饮催生出一本可以做民族民俗研究范本的《山岩父系部落》,在神农架他和野考志愿者一起滚过山洞,爬过悬崖,挥就一本《神农架野人探秘》,是个真正行万里路又阅人无数还有仙人指路的人。
图片
图片
漂流途中的难兄难弟 ——博主
但这些光鲜的背面是一般人难以了解的,税晓洁一直在不停的行走,写作拍摄,40多岁才结婚生子,在这个物价昂贵的时代,一个记者的薪水令其捉襟见肘,一旦有了稿费,大多又往器材上添加,往自己的理想上浇水。税晓洁和他的伙伴几乎都是除了没有钱,什么都有的那种人。好奇心极强,具备探索热情但又十分理性的那类人,还常常拿自己很少的的钱干国家很大的事。此类事数不胜数。
图片
那年我们一起弹尽粮绝逃出柴达木盆地的暴风雪
为兄的我向财神爷祈祷,希望他和大家都富裕点,口袋里再暖和点,再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本博照片由博主提供
![]() |
税晓洁在当曲漂流放生著名的高原冷水鱼——重唇鱼 |
税晓洁在当曲漂流放生著名的高原冷水鱼——重唇鱼
在中国古代,文人有学游,官宦有官游,多去一些佳丽清秀之地,多数写一些秀美的小品文与辞赋。只有地理学家徐霞客对山水有一种知识兴趣,使他高于其他达官贵人。而选择人迹罕至、奇险磅礴的江河去探险者,却十分鲜见。倒是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人的壮举,可与西方的鲁滨逊、五月花号登上美洲相媲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探险家和旅行者。他们以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结,探寻在中华的高山峡谷、江河激流中,一种奇侠与硬汉的风骨,给世俗的生活吹进了一股硬朗的新风。税晓洁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
因毅然出走徒步长江,使税晓洁成为十堰很多人都知道的青年个性人物。
但事隔18年后,要说税晓洁是地理探险家、地理人文作家,中国旅行界、探险界的明星人物,恐怕十堰人知道的不算多。
图片
![]() |
税晓洁在当曲漂流放生著名的高原冷水鱼——重唇鱼 |
当曲漂流途中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常常关注的是远方的、地域外的有影响人物,但对我们身边的、非凡的、传奇的、有文化个性与异常才华的人物,因为他与你平静相处在一个时空,反而使你重视不够。直到有一天,你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才发现他与你已经久久相差异于人生的特质与高度。
十八年来,税晓洁参加过徒步长江、徒步汉江考察、秦巴神农架“野人”考察、雅砻江流域综合考察,雅鲁藏布江科考流域探险、汉江生态文化漂流考察、秦岭古栈道考察、南水北调西线考察、怒江源、印度河源测绘探险考察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地理地质探险考察活动。因而,他得过“当代徐霞客”提名奖、成为”中国十大徒步人物“。
图片图片
![]() |
当曲漂流虽然只有13天,其痛苦程度难以言说,每天的酷热高 |
![]() |
当曲漂流虽然只有13天,其痛苦程度难以言说,每天的酷热高 |
今年43岁了,直到四年前,他才结婚生子。在家的温暖中小憩了片刻。他曾是《中国摄影》美能达摄影师、《华夏人文地理》、《风景名胜》的特约摄影师,他是十几家国家级传媒的特约记者。他是《中国国家地理》基金项目的特约记者,曾多次承担其专题项目的拍摄、撰稿。他获得过省级新闻奖、国家级新闻奖。他这个在十堰有些玩世不恭的游侠,墙内像根犟藤子,到墙外开起花来,还就是有些奇香、芬芳四溢。
同时,十几年来,他白天走路,晚上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了十几种旅游探险文化著作,他成为出版界抢手的写作人物。
图片
![]() |
2007年冬季我们陷车在格拉丹东冰河中差点冻死 |
2007年冬季我们陷车在格拉丹东冰河中差点冻死
人生有些志向的形成,是在本性中埋下的宿命,是上帝对命运的一种超前暗示。税晓洁这个陕西周至人,高中一年级就骑车穿秦岭游湖北。高中没毕业就闯深圳、到海南。他的灵魂是飞翔与跃动的。1995年,他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记者工作,但他却要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出行,徒步考察长江。无论多少人反对,无论有多大压力,他都特立独行、义无反顾。徒步长江,走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毅然独行,他仍然一走到底。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为一个男人留下永生的遗憾。男人热血里燃烧的应该是荣誉与尊严。他说徒步长江,“这是我至今为止,最自豪的一件事!”
对于有理想、有激情、有血性的男人,他们会选择一种生存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尊严。为了自由与自立,他们往往会毅然决然地拒绝平庸与安然。他们要逆风飞扬,要阳刚蓬勃。也许他的举动经常有徒劳的风险、巨大的付出会被世俗嗤之以鼻,但不追寻,勿宁死。也许追寻不会带来真理与光明,但他们的追寻会成为进一步被追寻的理由与可能。世界与自己的命运不能被主宰,但不能放弃发现与描述的权利。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用生命的热情把自然与人生的精神唤醒,让世界多一份诗意的存在。
对于探索者来说,每一次极限科考,都可能是不归路。因而在壮行时,要宣誓、要写遗书。
图片
![]() |
税晓洁在冬季的格拉丹东 |
税晓洁在冬季的格拉丹东
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考察是税晓洁终生难忘的悲壮行程。作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一直是人类极少涉足的秘境。而且在几年之前,长江漂流就付出了十几条强壮鲜活的生命。而且这次漂流,没有得到赞助与支持,物质与资金极度匮乏,没有先进的户外保障装备。但全体队员无一退缩,在海拔4000的雅江源头下水开漂。他们忍着高原复杂多变气候带来的狂风暴雨,忍着烤裂皮肤的强烈日照,为了节约资源,每天只吃两顿饭,用执着热情、坚毅与勇敢行进在汹涌澎湃的江面上。在萨嘎到拉兹的江面上,“敢死队员”们面对林立的怪石、腾卷的巨浪,以无畏的勇气与稳健的操作得以安全通过。税晓洁的第三分队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以惊人的勇气与耐力、用限量进食与门巴人施舍的方式,在无人区穿行,考察了大峡谷中神秘的藏布东巴大瀑布与绒扎大瀑布。在穿越峡谷考察中,他险些坠崖身亡。但这些“精神英雄”感动了天神,天神将全程漂流的成功赐给了他们。
在历经西部雪山、冰川、高原,走过莽林、瀑布、湿地之后,一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审美与现代科学眼光的审美的复眼,逐渐在心中形成。震撼、艰辛、跋涉,极限生存转化成了一种审美体验,超越游山玩水的传统情趣之后,产生的是一种近乎宗教情绪的对大自然与造物主的敬畏之心。
图片
![]() |
税晓洁酷爱读书,尚博闻强记,哪怕在3900米的通天河废墟之间 |
税晓洁酷爱读书,尚博闻强记,哪怕在3900米的通天河废墟之间
他与同事经过艰苦深入的考察,写出的民族文化学著作《发现山岩父系部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民族学权威专家评价说:由于原始公社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父系氏族公社的一系列研究,一直是历史学、民族学、政治经济学和考古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这种研究不仅将丰富人们对人类初始阶段的认识,而且也将大大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
在《三江源生死之旅》这部探险考察专著中,探险家王方辰高度肯定了此次考察的国家价值意义。他说:本次独立民间科学考察是为了呼应全社会维护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原始生态系统及其完整性、保护“中华水塔”不再增加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伤害、尽量避免中华民族出现巨大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悲剧工程。考察队员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四处“化缘”,自掏腰包,悲壮地写好遗书、安排后事,怀着七尺男儿对国家、对社会的满腔热血、携带着简陋的装备在冬夏两次闯进了广袤的三江源地区,对无人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考察,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舍命为国、探寻科学真理的英雄壮举,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么?
在艰难的探险考察生涯中,税晓洁经常用诗意的情绪来消解疲惫与紧张。他在回忆中写道:躺在草地上,无名的野花掩面,苍老的山岩和稳重的浮云扑面而来,我只好有点压抑地想:大约就是这些很男人的东西吧!好一个“很男人的东西”,那是什么东西?是一种男人为永久价值付出的坚韧探索,是一种为揭示隐蔽的自然与文明而付出的顽强人生。
图片
![]() |
通天河最后的村庄来涌村女人见了男人就躲连税这样的蟀哥也不例外 |
通天河最后的村庄来涌村女人见了男人就躲连税这样的蟀哥也不例外
地理探险者兼作家,以行走与攀登的实践,穿梭在地理地质、文学艺术、民族民间、考古与文化人类学之间,那是靠一种激情与良知的智性倾向,引导着他的价值归宿感。也许他浪荡不羁、也许他率性固执、也许他以情犯忌、无视世俗的条条框框,狂野地放纵自己的灵魂,但他敢闯敢冒,不怕艰难困苦,无惧死亡的威胁,能不顾一切地去用生命向世界说出自然的秘密与奇绝的风景,其人生便大节不夺,其文章便惊世不俗。
探险者面向荒原大泽、悬崖莽林的遗世独立中,一种原始的哲学会使他想到什么?工业经济社会给世界带来多少良性文明,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反使人在自然面前失去了惊异与敬畏。物质化技术化的生活相反使人失去了很多本性快乐。情感和理性从人格中被分离解构,缠绕人的是世俗的享乐与精神的苍白无聊。人类拥有的核能量可以几十次毁灭地球,农作物、水源、空气等生态资源被污染,许多人靠药物维持生命。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渐渐远遁。不废江河万古流,哪一寸土地不在呼唤着拯救!不知道我们出发多久了,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归来。
现在,拂去一次次艰辛与疲惫之后,税晓洁还在走,还在写,还在对山河与人文深入探寻的路上。
在他第一故乡与第二故乡交汇的秦巴之间,他考察完古栈道、楚长城、汉江老人洞、秦岭等项目之后,他又如醉如痴地在深入探寻“野人”与华南虎的踪迹。
图片
![]() |
在神农架拍摄野生动物的税晓洁 |
在神农架拍摄野生动物的税晓洁
在期待他有石破天惊的好消息的同时,我们所有认识他的朋友,都想用一种祝福与关注,来温暖他艰难而辛苦的探寻跋涉之路。
狗尾续貂之博主按:
我和税晓洁相识在2003年的汉江漂流,06年我们一起在夏季漂流长江源的当曲河,差点热死在世界最高的河流上,07冬季陷车格拉丹东冰河,又差点冻死在那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后来一起在神农架、秦岭一带爬高上低,穿林海越荆棘,同喝一碗酒,同睡一顶帐,我们绝对算是患难生死之交。
图片
![]() |
博主与税晓洁在黄河源 |
博主与税晓洁在黄河源
税晓洁中国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也是人形动物专家王方辰的得意弟子之一,在国内记者行当里像他那样对环境生态、江河地理以及科普知识掌握之深之广的记者,少有少见。
其人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先做了二汽的一个工人,后当过小贩,记者,为人洒脱坦荡,不修边幅,不问穿戴,不善理财(当然也没有什么财)但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拍得一手好片子。与佳能公司签约,为《中国国家地理》撰稿,徒步走过长江,漂流过雅鲁藏布江,上岸后完成了巨著《雅鲁藏布江历险记》,深入白玉山岩父系部落,和藏族县长举杯共醉,同哭同嚎,醉酒的时候居然说的都是催人泪下又无法反驳的道理。那次的藏区豪饮催生出一本可以做民族民俗研究范本的《山岩父系部落》,在神农架他和野考志愿者一起滚过山洞,爬过悬崖,挥就一本《神农架野人探秘》,是个真正行万里路又阅人无数还有仙人指路的人。
图片
![]() |
一起漂过当曲 |
图片
![]() |
漂流途中的难兄难弟 ——博主 |
漂流途中的难兄难弟 ——博主
但这些光鲜的背面是一般人难以了解的,税晓洁一直在不停的行走,写作拍摄,40多岁才结婚生子,在这个物价昂贵的时代,一个记者的薪水令其捉襟见肘,一旦有了稿费,大多又往器材上添加,往自己的理想上浇水。税晓洁和他的伙伴几乎都是除了没有钱,什么都有的那种人。好奇心极强,具备探索热情但又十分理性的那类人,还常常拿自己很少的的钱干国家很大的事。此类事数不胜数。
图片
![]() |
那年我们一起弹尽粮绝逃出柴达木盆地的暴风雪 |
那年我们一起弹尽粮绝逃出柴达木盆地的暴风雪
为兄的我向财神爷祈祷,希望他和大家都富裕点,口袋里再暖和点,再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本博照片由博主提供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