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塔
今天看了肥叔相册里的东京都厅的照片,很漂亮,设计人是丹下健三,不愧是安藤忠雄的偶像。mark一下。
东京都厅(The New Tokyo City Hall,Japan,1986-1991年),位于东京新宿新区,厅舍的设计主要为後现代主义路线,被认为是引用了歌德式教堂的设计作为蓝本,采用了和巴黎圣母院相似的横三段和竖三段式立面。
该建筑高达48层,由3处建筑组成。在第33层之处分成两个对称的摩天层,并延伸至高达243米处。对外开放的展望台设在第45层,乘电梯仅55秒即可到达。它取代了东京塔成为眺望东京全景的主要场所的。尤其是在晴天的冬季,在瞭望塔上可使你饱览从横滨到富士山。
东京都厅在日本泡沫经济最高峰时策划兴建,是当时日本最高的大厦,近年被讽刺为「泡沫之塔」。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高达40亿日圆,内设的豪华被批评「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来源 维基百科+++++++++++++++++++++++++++++++++++++++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87年获第9届普利兹克奖,当时他已74岁,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亚洲得奖人。
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第二阶段是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他提出“都市轴”理论,对此后的城市设计影响深远;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最为著名;而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他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等。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主要作品: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它不仅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东京都厅(The New Tokyo City Hall,Japan,1986-1991年),位于东京新宿新区,厅舍的设计主要为後现代主义路线,被认为是引用了歌德式教堂的设计作为蓝本,采用了和巴黎圣母院相似的横三段和竖三段式立面。
![]() |
源自肥比思相册 列位高人若能告诉楼顶那些小圆点的用途跟含义 不胜感激 |
![]() |
该建筑高达48层,由3处建筑组成。在第33层之处分成两个对称的摩天层,并延伸至高达243米处。对外开放的展望台设在第45层,乘电梯仅55秒即可到达。它取代了东京塔成为眺望东京全景的主要场所的。尤其是在晴天的冬季,在瞭望塔上可使你饱览从横滨到富士山。
![]() |
东京都厅在日本泡沫经济最高峰时策划兴建,是当时日本最高的大厦,近年被讽刺为「泡沫之塔」。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高达40亿日圆,内设的豪华被批评「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来源 维基百科+++++++++++++++++++++++++++++++++++++++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87年获第9届普利兹克奖,当时他已74岁,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亚洲得奖人。
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第二阶段是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他提出“都市轴”理论,对此后的城市设计影响深远;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最为著名;而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他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等。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主要作品:
![]() |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
![]() |
東京1964奥运会代代木体育馆 |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它不仅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
P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0 22: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