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
本科毕业三月有余,本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读了硕士,本科是在哈尔滨的一个二流大学的末端院校(今年刚由学院转成大学),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们专业一百多人,算上我就两个同学读研了,剩下的都在私企工作,或许是今年经济形势不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主要这么几类,第一类是家里有点背景的,大学毕业以后,家里直接给安排工作了,一般都是国企或者银行之类的好单位,工作地点视家庭实力而定,有在市里的,也有在地方的,也不怎么为生计奔波,有房有车,当然这类的同学还是很少的,也就是几个人。
第二类,独自留在哈尔滨工作的,这一类同学多是家里是下面县市的,家庭条件一般,在哈尔滨这个城市找的工作,一般都是月薪1700~2300左右,除去房租水电,吃穿用度,基本没有余钱了,住的是特别老的那种小区,一般是顶楼,因为顶楼的房租会便宜些,当然也是和别人合租,这样的生活成本能低一些,大概七八百的样子,但是小区真心脏乱差呀,有的楼道甚至都没有灯,住的地方,除了床,简易衣柜,热水器都不一定都有,总之,不算好。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不在少数。
第三类,去北上广的,我并没有接触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基本上都是三千左右,我们班学习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在上海的一个工业园做车间管理,住在工厂里,我们寝室有去北京干软件开发的,有去深圳的当教育机构班主任的,还有去上海当快消服装品牌店长的···就有一个去青岛干物流的室友能用点我们专业所学的。
还有第四类的,很简单,也很好总结,就是大学读完回家待业的,而且也不在少数······
这让我感到很绝望,一方面我在庆幸自己还好读研了,另一方面,我在感慨,中国的教育怎么能贬值到如此程度,回想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涯,真心没有什么收获,老师上课也不认真讲,我们也不认真听,期末快要考试了老师还会给出范围,看我们班第一和倒数第一在一个车间就知道,学习无用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怎样讲我们考大学那年也是二表的中等分数,怎么大学四年读完,自身的价值和当年考大学时的分值竟然如此悬殊。找工作的时候,一提到自己的学校,和和国资挂边或者百强挂边单位直接说我们不要这个学校的学生,丝毫不讲情面,最后只能去私企,家族企业,挣得不多,麻烦还多。也不能怪私企给的少,大学四年,我们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白纸一张,什么都不会,又不是名校,也不能称之为人才,最多算是个人力,市场就是这个行情。从事的工作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认字就能干的工作。
总结来讲就是,一方面,学生在大学里也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很多工作也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就能从事,那我不禁的要问,为什么要开设那么多无用的大学,无用的专业?意义何在呢?四年的时间,学生家长十多万的人民币,只是为了培养一个要经验没经验,要学识没学识的菜鸟吗?
又是一年开学时,我读了一所二流上等大学的重点专业,深刻体会到了,并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之前自己没有站在相应的高度上,踌躇满志的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一个远房的小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今年考大学,考的我本科的那个院校,读的和我本科一样的国贸专业,曾经糊弄我的老师正在忽悠她,当她问我这个大学这个专业怎么样时,我考虑都没考虑直接回复她,别念了,收拾东西回家复读吧····
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主要这么几类,第一类是家里有点背景的,大学毕业以后,家里直接给安排工作了,一般都是国企或者银行之类的好单位,工作地点视家庭实力而定,有在市里的,也有在地方的,也不怎么为生计奔波,有房有车,当然这类的同学还是很少的,也就是几个人。
第二类,独自留在哈尔滨工作的,这一类同学多是家里是下面县市的,家庭条件一般,在哈尔滨这个城市找的工作,一般都是月薪1700~2300左右,除去房租水电,吃穿用度,基本没有余钱了,住的是特别老的那种小区,一般是顶楼,因为顶楼的房租会便宜些,当然也是和别人合租,这样的生活成本能低一些,大概七八百的样子,但是小区真心脏乱差呀,有的楼道甚至都没有灯,住的地方,除了床,简易衣柜,热水器都不一定都有,总之,不算好。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不在少数。
第三类,去北上广的,我并没有接触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基本上都是三千左右,我们班学习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在上海的一个工业园做车间管理,住在工厂里,我们寝室有去北京干软件开发的,有去深圳的当教育机构班主任的,还有去上海当快消服装品牌店长的···就有一个去青岛干物流的室友能用点我们专业所学的。
还有第四类的,很简单,也很好总结,就是大学读完回家待业的,而且也不在少数······
这让我感到很绝望,一方面我在庆幸自己还好读研了,另一方面,我在感慨,中国的教育怎么能贬值到如此程度,回想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涯,真心没有什么收获,老师上课也不认真讲,我们也不认真听,期末快要考试了老师还会给出范围,看我们班第一和倒数第一在一个车间就知道,学习无用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怎样讲我们考大学那年也是二表的中等分数,怎么大学四年读完,自身的价值和当年考大学时的分值竟然如此悬殊。找工作的时候,一提到自己的学校,和和国资挂边或者百强挂边单位直接说我们不要这个学校的学生,丝毫不讲情面,最后只能去私企,家族企业,挣得不多,麻烦还多。也不能怪私企给的少,大学四年,我们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白纸一张,什么都不会,又不是名校,也不能称之为人才,最多算是个人力,市场就是这个行情。从事的工作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认字就能干的工作。
总结来讲就是,一方面,学生在大学里也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很多工作也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就能从事,那我不禁的要问,为什么要开设那么多无用的大学,无用的专业?意义何在呢?四年的时间,学生家长十多万的人民币,只是为了培养一个要经验没经验,要学识没学识的菜鸟吗?
又是一年开学时,我读了一所二流上等大学的重点专业,深刻体会到了,并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之前自己没有站在相应的高度上,踌躇满志的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一个远房的小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今年考大学,考的我本科的那个院校,读的和我本科一样的国贸专业,曾经糊弄我的老师正在忽悠她,当她问我这个大学这个专业怎么样时,我考虑都没考虑直接回复她,别念了,收拾东西回家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