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试着下个决心。
活了21载,感觉没什么对不起自己的。除了总在体重问题上来来去去困扰纷繁, 我没什么来自于自身的烦心事。待人秉承以心交心的想法,竭尽所能表达真诚。常被冠以随和,善良到傻,烂好人的标签;但也总被说熊孩子死倔死倔的,想好的事儿就算明知会摔得头破血流,也一定要试一试才罢休。
21个年头里,自己不断在父辈的教训和成长的经验中形成所谓的三观,就算被人诟病以天真幼稚,不知深浅,也从没想过要改什么。比如我的完美主义倾向——不管100斤还是110斤还是更甚,永远都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甚至拒绝接纳自己——可是我又是那样爱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爱我的圆脸,也爱我笑起来的一排大牙(现在是小钢牙)。这些与主流审美格格不入的特质,构成了真实却又独一无二的我,让我安心。
可我也有这样那样的价值观不断让我质疑自己。比如一直把志趣相投看成选择朋友乃至选择人生伴侣的首要标准,可现在我觉得它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曾经以为自己和某个人志趣相投,后来发现不过是一些些最小的事情与巧合不断地被放大了,你对他的不了解远远超过你以为的真相;也曾经以为和某个人很有的聊就是志趣相投,就是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直到我发现,一个人兴趣广泛只不过是因为有颗永远旺盛的好奇心,想要了解未知的领域,对什么都感兴趣。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就算一开始两人能谈天说地也早晚会厌倦;都能带着好奇看世界,就算兴趣交集为零,也能培养出一支壮大的二人同好会。(说到这里就想到张佳玮夫妇,那真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伴侣模式)我曾说有趣也是重要的标准,现在觉得,是不是好奇心才是本质?一个对世界充满求知欲的人,怎能不有趣。
又比如,我曾坚信“爱应该是天雷地火飞蛾扑火” 。可现在我给这句出现在日记本首页的话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只是怀疑这句话的真伪,更是不知道该不该产生这样的怀疑。过去不断在证明着,太多的付出牺牲反而增加了敏感与脆弱,我愿意为之付出的人都是我的铠甲,也都是我的软肋。
所以脆弱的自尊心一次次被戳到,甚至知道自己是被利用了的时候,就总会想,这么多的爱是不是应该留一点给自己,有记得朋友喜恶的心,就应该也有意识,提醒自己大姨妈时不要总喝凉水。不做矫情缺爱的姑娘,但应该自己疼自己不是;
这么多的爱是不是也可以细水长流地给出去,不会呛死喝水的人,也不会担心泉眼会太快干涸;
这么多的爱是不是可以冷静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给出去,因为,也会有人,慢慢把你的真诚善良看做理所当然——你是朋友,是爱人,但不是保姆和老妈子。
再比如,我从不觉得人与人的随意相处中,第一印象是多麽重要的东西。我和朋友说日久见人心,有机会了解我的人总会看到骨子里的我;没机会了解我的人,只是一面之缘何苦伪善,只看心情与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近来那么多的事情让我也怀疑自己当时嚣张与不屑的论调——一个负面的第一印象要走多少弯路才能让人把它消除掉,也说不好什么时候会蹦出来加固一下人家对你的成见。有个好友,平时给人印象总是温柔可人活泼开朗真诚无邪,却鲜有人知道她本性里巨大的复杂和深沉,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只因见人便笑得灿烂,写满人畜无害,三言两语便能拉近心理距离,好评不断。只是相处久了会觉得那距离从此摆在那里,再也没能更贴近她多一些。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下一次有机会说“初次见面”的时候,放出真实的自己。热情,真诚,灿烂——这样可以少多少误解多少委屈。别因为受过伤就畏手畏脚,现在的自己就像精神分裂的怪胎,火红火红的内心罩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我想做个躺在向日葵上的姑娘,就算忧伤,也永远朝向太阳。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学会理性欣赏,而不是对爱习惯一时冲动。所谓的“直觉”有太多假象,一旦相信一个人是什么样,太容易把自己逼到偏执的极端。也别再说和谁“真的好像”,这世界谁都和谁有共同点,就像这世界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一样,冲动和所谓的感觉往往让人失望,而时间和经历才是最靠谱的筛选——两个人一起经历越多,越是有故事,越是能对感情有清晰的回答,也越是有坚不可摧的感情基础支撑未知的苦难。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永远不再把自己活丢了,自己做自己的精神支柱。这样就算爱一个人也不会失去重心,不会爱得自己心力交瘁,也不会爱得对方喘不过气。我想站在依恋与独立的平衡点上,学会在感情里从容不迫,站得不卑不亢。把自己活成自己的半边天,这样不管谁来谁去,自己的天永远不会塌。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再少一点点零食,再多一点点坚持。从小自知不是美女,却想要从芸芸众生中做一个独特的个体。于是我欣赏的那些艺人,永远是貌不惊人却韵味十足,像一本读不完的书。从莫文蔚,到苍井优,再到凯特布兰切特。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们身上带着我对于终极版自我的期待,她们不只是偶像,她们是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
这篇碎碎念自己一次次删掉了很多东西,而多次之后留下来的,才是我不带情绪化的坚固想法。当初让自己写下这篇心情的那个人,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哭笑不得的谜,但是因他而思考的那么多问题,才慢慢塑造出了现在的自己。谢谢你。
21个年头里,自己不断在父辈的教训和成长的经验中形成所谓的三观,就算被人诟病以天真幼稚,不知深浅,也从没想过要改什么。比如我的完美主义倾向——不管100斤还是110斤还是更甚,永远都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甚至拒绝接纳自己——可是我又是那样爱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爱我的圆脸,也爱我笑起来的一排大牙(现在是小钢牙)。这些与主流审美格格不入的特质,构成了真实却又独一无二的我,让我安心。
可我也有这样那样的价值观不断让我质疑自己。比如一直把志趣相投看成选择朋友乃至选择人生伴侣的首要标准,可现在我觉得它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曾经以为自己和某个人志趣相投,后来发现不过是一些些最小的事情与巧合不断地被放大了,你对他的不了解远远超过你以为的真相;也曾经以为和某个人很有的聊就是志趣相投,就是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直到我发现,一个人兴趣广泛只不过是因为有颗永远旺盛的好奇心,想要了解未知的领域,对什么都感兴趣。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就算一开始两人能谈天说地也早晚会厌倦;都能带着好奇看世界,就算兴趣交集为零,也能培养出一支壮大的二人同好会。(说到这里就想到张佳玮夫妇,那真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伴侣模式)我曾说有趣也是重要的标准,现在觉得,是不是好奇心才是本质?一个对世界充满求知欲的人,怎能不有趣。
又比如,我曾坚信“爱应该是天雷地火飞蛾扑火” 。可现在我给这句出现在日记本首页的话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只是怀疑这句话的真伪,更是不知道该不该产生这样的怀疑。过去不断在证明着,太多的付出牺牲反而增加了敏感与脆弱,我愿意为之付出的人都是我的铠甲,也都是我的软肋。
所以脆弱的自尊心一次次被戳到,甚至知道自己是被利用了的时候,就总会想,这么多的爱是不是应该留一点给自己,有记得朋友喜恶的心,就应该也有意识,提醒自己大姨妈时不要总喝凉水。不做矫情缺爱的姑娘,但应该自己疼自己不是;
这么多的爱是不是也可以细水长流地给出去,不会呛死喝水的人,也不会担心泉眼会太快干涸;
这么多的爱是不是可以冷静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给出去,因为,也会有人,慢慢把你的真诚善良看做理所当然——你是朋友,是爱人,但不是保姆和老妈子。
再比如,我从不觉得人与人的随意相处中,第一印象是多麽重要的东西。我和朋友说日久见人心,有机会了解我的人总会看到骨子里的我;没机会了解我的人,只是一面之缘何苦伪善,只看心情与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近来那么多的事情让我也怀疑自己当时嚣张与不屑的论调——一个负面的第一印象要走多少弯路才能让人把它消除掉,也说不好什么时候会蹦出来加固一下人家对你的成见。有个好友,平时给人印象总是温柔可人活泼开朗真诚无邪,却鲜有人知道她本性里巨大的复杂和深沉,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只因见人便笑得灿烂,写满人畜无害,三言两语便能拉近心理距离,好评不断。只是相处久了会觉得那距离从此摆在那里,再也没能更贴近她多一些。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下一次有机会说“初次见面”的时候,放出真实的自己。热情,真诚,灿烂——这样可以少多少误解多少委屈。别因为受过伤就畏手畏脚,现在的自己就像精神分裂的怪胎,火红火红的内心罩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我想做个躺在向日葵上的姑娘,就算忧伤,也永远朝向太阳。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学会理性欣赏,而不是对爱习惯一时冲动。所谓的“直觉”有太多假象,一旦相信一个人是什么样,太容易把自己逼到偏执的极端。也别再说和谁“真的好像”,这世界谁都和谁有共同点,就像这世界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一样,冲动和所谓的感觉往往让人失望,而时间和经历才是最靠谱的筛选——两个人一起经历越多,越是有故事,越是能对感情有清晰的回答,也越是有坚不可摧的感情基础支撑未知的苦难。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永远不再把自己活丢了,自己做自己的精神支柱。这样就算爱一个人也不会失去重心,不会爱得自己心力交瘁,也不会爱得对方喘不过气。我想站在依恋与独立的平衡点上,学会在感情里从容不迫,站得不卑不亢。把自己活成自己的半边天,这样不管谁来谁去,自己的天永远不会塌。
我想,可不可以试着下个决心,再少一点点零食,再多一点点坚持。从小自知不是美女,却想要从芸芸众生中做一个独特的个体。于是我欣赏的那些艺人,永远是貌不惊人却韵味十足,像一本读不完的书。从莫文蔚,到苍井优,再到凯特布兰切特。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们身上带着我对于终极版自我的期待,她们不只是偶像,她们是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
这篇碎碎念自己一次次删掉了很多东西,而多次之后留下来的,才是我不带情绪化的坚固想法。当初让自己写下这篇心情的那个人,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哭笑不得的谜,但是因他而思考的那么多问题,才慢慢塑造出了现在的自己。谢谢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