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二:阿格拉
![]() |
泰姬陵,就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已然成为印度的国家名片,虽然各种影像图片已经欣赏无数,但当真的站在它脚下,还是会被它的气势震慑。
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被提及,16世纪初,德里苏丹的罗第王朝末期,都城由Sikandar Lodī从德里迁至阿格拉,之后就被席卷而来的巴布尔和他的莫卧儿王朝占领并成为国都。
在巴布尔的回忆录中,他刚占领阿格拉,和当地人有很深的隔阂,许多当地人因为敌对和恐惧情绪远走他方。他和他的部将也不喜欢印度的作物和气候,不喜欢印度人的宗教、礼仪、性格和习惯,带着对当地人的蔑视统治了这片广大的地域,很多手下甚至不能忍受这个地方而硬是离开巴布尔回到北部阿富汗地区。但有些地方是被他称道的,其中就是印度无穷无尽的工匠和艺人。回忆录中说“有一个固定的等级(jami)来做一切工作和任何事情,他们做某种工作和某种事情,乃是从祖辈实习下来的........仅在阿格拉一地,就有阿格拉的石匠六百八十人每天在我的建筑工地干活。而在阿格拉、西克里、伯亚纳、托尔布尔、瓜廖尔、戈埃尔,则有以前四百九十一名石匠每天为我从事建筑工作。在印度,其他各种手艺人和工匠之多,也是不计其数和无穷无尽的。”
为什么印度最恢弘的建筑大多出现在莫卧儿帝国,我想也是统治者很好地发现和利用了印度的能工巧匠和大量人力资源。
我没在德里过夜,当晚直接乘火车到了阿格拉。坐我这班车的游客很少,这个车厢只有我一个从阿格拉下车。印度的火车都没有报站,一切凭感觉,还好没下错站。。。
Agra Catt火车站,算不错的了:
![]() |
当晚在泰姬陵南门附近找了家有顶楼餐厅的旅馆,比较高的价格,750Rs,第二天没有赶日出,露台餐厅吃早餐的时候,远远望着晨光中的泰姬陵,早已心驰神往。7点多到门口,人还不多,不用排队就进去了。泰姬陵的外国人门票在印度远远超出其他任何景点,750Rs,别的基本250Rs顶天了,这样的价格当然有它的理由。
泰姬陵四周的城门已如此宏伟:
![]() |
![]() |
沙贾汗为了他死去的爱妃泰姬,耗尽了国库,用时22年,每天2万名工匠的劳动,造就了这座建筑学上的奇迹。沙贾汗的痴情的举动也直接导致莫卧儿帝国国力衰竭,直走下坡,但你说这是值还是不值?所有的文明辉煌后同样要走向下坡,有的甚至灰飞烟灭,但沙贾汗至少在泰姬陵凝聚了他的权力、他的爱情,这样一座千古奇迹供万世欣赏。就像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二世,他偏执无常,耗费国库巨资不顾反对打造了童话般的新天鹅堡,但后世的德国人原谅了他,因为这是19世纪最美丽的看得见的梦。同样的,泰姬陵是莫卧儿帝皇最浪漫的梦。
![]() |
金顶上空盘旋着飞鸟 |
据说一日内不同的时辰,泰姬陵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此时她给我展现的是晨光下美丽的粉红色。
![]() |
在泰姬陵边,不禁倒吸凉气 |
![]() |
陵墓内的老者 |
![]() |
这是泰姬陵游客们最俗套的pose,很抱歉其实我也俗套了下 |
印度神牛神猴满街跑,清早就是被屋顶造反的一帮神猴吵醒,打开窗户,甚至有一只就坐在窗台。泰姬陵边,看到这只大神,想给它留个纪念,但神猴不领情,冲我扑来,还好反应及时,只抓到了我的裤子,NND,没带长焦还是不太方便,都得靠短兵相接。
![]() |
从泰姬陵出来时间还早,才9点多,于是决定到西南边40公里的Fatehpur Sikri胜利之城。
先叫了三轮到公交车站。
街道上阿格拉风格的暖色调:
![]() |
色彩斑斓的神牛:
![]() |
公交车站,30分钟发一班车到胜利之城,还是挺快的,票价才37Rs。
![]() |
胜利之城的来由很神奇,1571年,阿克巴大帝将都城从阿格拉搬到这里,建立这座城池,阿克巴大帝有三个妻子,分别来自拉贾斯坦的印度教徒、来自土耳其的穆斯林、来自果阿的天主教徒,但生育能力不强,多年无子,后来在西格里遇见一位苏菲派穆斯林先知Salim Chisti,先知说只要您把妻子送过来住,就会顺利得子继承帝位,事实果然灵验,印度教的那个妻子给他生了个宝贝儿子,就是后来的贾汉·吉尔,大帝欣喜若狂,直接把都城建到这里,后来喜事成双,阿克巴西征得胜,就把这里命名为胜利之城。可惜这里不像阿格拉,远离亚穆纳河,由于缺乏水源,十多年后就废弃不用了,看来一时兴起的举动常常还是缺乏统筹考量啊。
车驶进西克里镇,老远就看到山上宏伟的红色建筑,公交车在闹哄哄的车站停下,下了车,一如既往的混乱,我一点也没有头绪城堡要往哪里走。好在车上还有两个韩国mm,其中一个以前来过这里,我跟着她们穿过闹市,从一条小径拐上山,先到了城堡的清真寺,这个清真寺也叫Jama Masjid,可以容纳上万人祈祷。从这里上去的大门就是南面的Buland Darwaza大门,阿克巴征服古吉拉特的象征。
![]() |
从里面看Buland Darwaza大门:
![]() |
![]() |
地上长长的一条是地毯,因为清真寺内不能穿鞋,怕你被大理石烫着 |
清真寺不需要门票,中间白色大理石建筑内就是圣人先知的庙,始终有穆斯林坐在地上演奏歌颂。
![]() |
很多女性会来这里系上一根丝带来祈求得子。进庙的游客都要带上穆斯林的帽子,不过我把棒球帽反戴就OK了。。。
![]() |
先知的墓如今依然很多人供奉 |
莫卧儿帝国对大理石建筑情有独钟,一面墙上不同的石块不远万里从各个地方运来。
![]() |
屋顶的雨水会随着石柱上的花纹流到孔里,然后再精准地泻入地下的这个洞,这个洞有通道到清真寺内的蓄水池,这里果然是个缺水的地方。
![]() |
Nawab Islam Khan's Tomb后面有地下通道一直通到阿格拉堡,天哪,40多公里的地道。这是地道的门,现在被政府封锁。
![]() |
从清真寺出来,碰到两个比利时学生John和Sebastien,一起到宫殿。先去泰姬陵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拿着泰姬陵的票,胜利之城和阿格拉堡可以分别打折10Rs和50Rs,他们还没去过泰姬陵,纵使学生证也要全价。穿过沧桑的石墙,华丽的大宫殿展现在眼前,丝毫没有任何废弃的气象,赞叹印度人对古迹的保护力度。
城堡里每处地区每个建筑都有精细规划的功能。
![]() |
![]() |
![]() |
John拿着法语旅游书一处一处念着历史介绍,Sebastien接着给我翻译大概的意思。旅游期间,感叹国外的旅游书一把一把,日本人、欧洲人,各类全球旅游指导书比比皆是,而国内旅游信息资源依旧贫乏,像样的指导书没几本,对于印度,甚至连中文版的Lonely Planet都没有,市面上大多旅游书籍快餐式地出版,用插图充数,而真正优秀的指导书是不需要图片的,介绍的是旅游信息和历史知识,一切景点由你自己发掘。
![]() |
阿克巴大帝卓越的文治武功不仅体现在扩展广阔的疆土,莫卧儿时期的文化也繁荣发展,他自己不想爷爷巴布尔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精通波斯文和突厥文,他自己甚至几乎是文盲,但是文盲不等于不热爱文化啊,各类文学艺术宗教菁英经常成为胜利之城宫殿的座上宾,值得称道的是阿克巴对宗教的宽容,这点不仅体现在他三个不同宗教的妻子,连胜利之城的宫殿都汇聚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建筑(当然也是照顾妻子们),特别是Diwan-i-Khas私人会客厅,一座建筑中就巧妙融合了三个宗教的风格。不同宗教间的包容应该是今天这个世界应该学学的。
城堡里,每个妻子都有自己宗教风格的寝宫,当年宫殿中的墙上镶满了珍玉宝石,现在只剩空空的墙体和依然精美的石雕花纹格子。
这是阿克巴大帝的土耳其妻子的伊斯兰风格寝宫,也是最精致的:
![]() |
当时阿克巴大帝从这里俯视着自己的疆土和臣民,何等意气风发。
![]() |
在Diwan-i-khas私人会客厅,阿克巴大帝在石柱上与菁英们辩论商讨。这个精细雕琢的石柱象征着世界中心。
![]() |
Diwan-i-Khas私人会客厅象征世界中心的石柱 |
这个五层楼的Panch Mahal是阿克巴和妻妾们的娱乐场所,总共176根石柱,最下面一层84根,雕刻风格各异。阿克巴夜间呆在顶层的凉亭,或沉思、或纳凉、或欣赏后面水池中的表演。
![]() |
从胜利之城出来,我们的行程一样,都准备去阿格拉堡,还是乘公交车回去,巧的是,又碰到那两个韩国mm。
回到阿格拉的公交车站,要佩服的是比利时哥俩的砍价能力,从这个Idgah车站到阿格拉堡路程大约4公里,俩哥特别是John,硬是要把tuktuk车的价格坎到40Rs,高于这个价格的说什么也不干,折腾了好一阵,败退N多竞争对手,终于锁定了接受这个价格的tuktuk车师傅,于是我们三个人+5、6个大包,心满意足坐上这辆tuktuk,从公交车站晃悠到阿格拉堡,至少合算了10Rs,平均每个人赚了约3毛钱RMB,OH YEAH!
在阿格拉堡,我用泰姬陵的门票依然有优惠,从300Rs打折到250Rs。
阿格拉堡城墙外的马车,恍惚回到几百年前,不要以为这是观光的马车,这是阿格拉最普通的交通工具,满大街都是牛车马车。
![]() |
![]() |
阿格拉堡长长的入口,热心的Sebastien看到斜坡上推车的当地人,上去帮其中一个推到坡顶,完了跟那个推车的用印度口音喊:Fifty Rubees!哈哈
![]() |
阿格拉堡,最早是拉杰普特人建的砖堡,后来被德里苏丹占据,到了莫卧儿帝国时期,巴布尔占据了这个城堡和罗第王朝的无数珍宝,后几经苏尔帝国和胡马雍争夺,最终由阿克巴大帝1556年夺下,阿克巴时期开始在砖墙基础上用砂岩重建,历时8年,1573年在贾汉·吉尔时期建成了的壮观大气的阿格拉堡,可惜当年堡内500多座建筑如今所剩不多。
![]() |
阿格拉堡既是固若金汤的城堡也是宫殿,沙贾汗又把它做了奢华的升级,动用充盈的国库修建了珠光宝气的皇宫。
沙贾汗偏爱白色大理石,皇宫部分,尽是耀眼的白色。
![]() |
到阿格拉堡轮到Sebastien念攻略 |
这就是堡内最大的建筑:阿克巴大帝为自己的儿子贾汉·吉尔修建的豪华宫殿,可叹贾汉·吉尔却几次意图谋害父亲,而他自己继任后也差点被自己的儿子胡斯劳谋反,于是一怒之下弄瞎胡斯劳,而胡斯劳最终被沙贾汗杀害夺位,世界各地的宫廷戏都差不太多,父子兄弟残杀,令人唏嘘。
![]() |
庞大的贾汉吉尔宫殿 |
沙贾汗最后也难逃此命运,被儿子奥朗则布夺位后,囚禁在这里,每天隔着亚穆纳河遥望终日思念的泰姬陵墓。最后孤独地死在这里。
想必沙贾汗被囚禁的最后几年也这么悲哀地望着泰姬陵,传说他最后死在这个八角塔Musamman Burj。
![]() |
Musamman Burj眺望一河之隔的泰姬陵 |
阿格拉堡也见证了莫卧儿帝国的终结,1857年在这里发生的印度民族起义被镇压,英国人结束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模式,将印度直接置于殖民统治之下。
逛完阿格拉堡,我们也累了,在公共议事厅前面的大草坪上躺了半个多小时,看着古堡看着月光看着飞鸟。
![]() |
躺在公共议事厅前面的大草坪 |
夜色下的古堡:
![]() |
![]() |
阿格拉堡的门票还是他们帮我垫的,因为在德里丢了几百卢比,我的现金花完了,回去的路上叫tuktuk车师傅经过兑换点的时候停下,都快到旅馆了,tuktuk车师傅想起还要换钱,又把我们往回驼到一个小店,想过去司机肯定要抽成的,他们几个在外面车上等,我进去讨价还价了老半天,终于把美元和卢比的汇率从1:59要到1:62,最后要换钱的时候,店老板却指着玻璃门上的一张兑换税费表,说50美元以下要交200Rs税,50-100美元要交400Rs税,妈的太坑人了,直接掉头走人,浪费了20分钟。回头在旅馆附近,我们自己找到了一家1:62.25汇率的兑换店。。。
回南门旅馆的路上,车塞在一群发HIGH的阿三中间,音响的乐曲噪杂刺耳,所有人身上蓝一块红一块黄一块,被各种颜料喷得五颜六色,围着中间的游行花车兴高采烈跳着舞,不知道是什么仪式。我们正看着,一个花脸阿三走到我们的tuktuk车跟前,对着我们撒了一身黄色粉末,瞬间又气愤又好笑,眼睛都睁不开了,正在拍视频的相机镜头也被粉末厚厚地盖上,靠!
![]() |
游行花车上的小朋友们 |
![]() |
包上的粉末,已经拍抖过好几遍了。。。 |
回到旅馆,到楼顶餐厅和几个新西兰、德国的朋友一起吃饭,我说我从早上到现在就吃了两根香蕉,然后新西兰女孩说她一天就吃了根冰淇淋。。。这是我真正第一次享用的印度正餐,之后几天就把各种Masala吃腻了。饭后他们推荐的Mango Lassi味道真不错。
PS:他们也是浑身粉末。。。
![]() |
吃完饭在楼顶上上网,一个同样灰头土脸的黄种人走上来乘凉(怎么都中招了),一问果然是中国人,这云南哥们叫来宾,辞职和一个广东人一起到南亚做几个月的旅游,从斯里兰卡过来,刚逛完拉贾斯坦邦四色城,在印度由于签证受限,只能呆一个月,想方设法压缩了行程,计划10月去尼泊尔,悲剧的是,我回国后,他发信息跟我说他看错了,签证官其实给了他两个月。。。。
碰到中国人真亲切,和他在楼顶聊了很久,巧的是他也是个网球迷。
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起来昏昏沉沉,一脚踩空撞到卫生间的墙壁,膝盖破了,到正好住在隔壁的来宾那儿弄了个创可贴。这天早上没什么计划,和他们聊到9点多还是决定出门逛逛,宝贵时间浪费在房间里可不大好。
于是到了Tomb of I'timād-ud-Daulah,俗称为小泰姬陵,这里冷清很多,小泰姬陵是阿克巴和贾汗吉尔时期一个重要的波斯大臣Mirza Ghiyas Beg和他妻子的陵墓,建得比泰姬陵早几年,也是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精致华丽。
![]() |
精致的小泰姬陵 |
又到Mehtab Bagh月光花园去逛了下,花园很大,对称的树木整齐排列,中间是一个蓄水池。巴布尔的回忆录中,他到一个地方就喜欢建花园,来改善环境,特别在这飞沙走石的炎热印度,首先建的肯定是花园。这座花园也是巴布尔开始建的,它和后来建的泰姬陵隔河对称,成了很多人清晨黄昏欣赏泰姬陵日出日落的地方。
![]() |
从月光花园看泰姬陵 |
阿格拉街拍
![]() |
![]() |
![]() |
逛完月光花园我直接到机场,下一站是克久拉霍,机票才约100RMB。因为不知道印度国内的机场登机程序,提早了一个多小时过来,后来证明完全没必要,这么小的机场,预留半个小时足以。
![]() |
阿格拉的机场原是空军基地,后来部分民用,但还是在军队控制范围内。
过了军事基地门口的安检,到民用机场大厅还有2公里的路程,警卫不让我走进去,要我等客车来,我问多少钱,他说100Rs,靠这不坑人么?没办法,卖方市场。我一个人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任何客车经过,这时一个老夫慢悠悠骑着人力三轮往机场里面行使,估计是运送货物的,我在门口拦下他,请他驼我进去,一问价格只要10Rs,太好了!但正要上车,警卫就要制止,和老夫用印度语严肃地说了什么,我不管那么多了,直接上了车,跟老夫说走吧!我又没犯法,只是想省点钱。警卫最后也无奈放我们进去了。
到机场的路上有几处军营,军人持枪把守,部分路段窄得像乡间小道。
![]() |
这像去机场的路吗? |
到了机场,估计只有这个航班,我来的太早了,里面只有两个西班牙大姐比我更傻逼。
机场大厅内环保倒是很好,鸽子肆无忌惮到处飞。
![]() |
机场大厅内自由的鸽子们。 |
![]() |
登机的是其中一个西班牙大姐,巴塞罗那人,在英国工作,现在是她悠闲的超长假期。 |
用飞机杂志上的这句话作为阿格拉的结束语: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