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雙鞋 - 劉若英
阿春住在中國南方,無錫鄉下的女孩,跟母親以製作手工布鞋為業。純手工製作的布鞋很受老人家歡迎,外表並不突出,但是穿起來很舒服、也很耐用,老一輩的人往往一雙可以穿很多年。阿春從小也是穿那樣的布鞋長大。做鞋時媽媽常告訴她:「一雙鞋子能夠耐看,耐久,不需要花俏,這也是做人的道理」。
阿春的親生父親很早就過世了,母親帶着她與繼父住在一起。繼父很現實,覺得家裏有個女孩子就是要嫁給有錢人,好讓他可以得到一大筆養老金。幾年來,繼父總想盡辦法要把阿春賣給大戶人家,但聰明的阿春總是可以在每一次,用她的機靈和執着,順利逃脫。
個性開朗直爽的她,甚麼都不往心裏去。對於繼父屢屢想要把她送走,當然是難過的,但卻從沒想到要責怪誰。每天辛勤地跟着母親做鞋,幾乎沒有時間交朋友,心裏的喜悅哀愁,也都在日復一日製作鞋子的時間裏悄悄被掩蓋。
阿春最好的朋友,是住家後山上的一棵桂冠樹,它總散發出一種讓人安靜下來的香味。每一次她被繼父送走,又逃回來時,第一件事都是跑到大樹面前,用力捶它堅硬的身軀,瘋狂捶過一陣、又盡情對它大吼一陣之後,阿春就會冷靜下來,對着大樹說:「好了,我原諒你了!」她用這樣率直而無害的方式,原諒了一切這個世界所加諸她的不公平。
親生父親有個遠房嫁到香港,她很關心阿春的生活,每年過年都會寄禮物和卡片到無錫鄉下給阿春。禮物常常是阿春這輩子見也沒見過的漂亮衣服,她從來沒敢穿上,總是藏在衣櫥裏,像是在衣櫥裏藏着一個遙不可及的希望;卡片上的字阿春也常常看不完全,因為她認識的字不太多。但她感受得到姑姑的關心,每年過年所捎來的溫暖,都讓她覺得那是來自天堂的問候。
就這樣,日以繼夜,阿春與繼父「鬥智」無數次,直到有一次繼父騙她說,要讓她去香港拜訪從未謀面的遠房姑姑(實際上又是把她賣了),阿春終於受不了誘惑而去了香港。阿春到了香港之後,發現這是繼父的另一次陷阱,她運用機警再一次逃脫,過程中丟了為數不多的行李,手上卻還緊緊抓着寫着姑姑地址的卡片。
在擁擠的香港街頭闖蕩,處處鬧笑話,最後,靠着勇敢問路,跟一副儍大姊的討喜模樣,阿春終於找到位於山坡上的姑姑家門前。映入眼簾的那巍峨宅院,讓阿春目瞪口呆,她站在那鐵灰色的大門前不知所措,甚至不曉得可以按電鈴來請人開門。直到開着銀白色賓士車的姑姑回到家,見到蹲坐在大門口一旁發呆的阿春,才將她「撿」進了家裏。
從此,阿春就在這大宅院裏住了下來。姑姑有個兒子是香港的大明星,每天的工作很忙碌,姑姑自己也不常在家,傭人需要打理整個家,也常分身乏術,因此姑姑希望能幹的阿春能幫忙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阿春在這宅院裏,一邊適應及學習新穎的家電、現代化的便利生活,一邊觀察着這位大明星男孩的一切。
男孩名叫阿成,整天神秘兮兮,在奇怪的時間出門,又總在奇怪的時間回家。回到家就鑽進房間裏不出來,彷彿他的人生只有電腦,床和車子,彷彿家是他的旅館。他出門必須要戴口罩,穿着幾乎天天不一樣的衣服,身旁總是圍繞着好幾個所謂的助手,簇擁着他出家門、上車,簇擁着他到任何地方。阿春不知道那叫做排場,只是訝異有些人居然需要那麼緊密地生活在一起。
阿成有許多在阿春看來相當詭異的習慣。就拿「叫他起床」這件事來說吧。姑姑叮嚀阿春說,如果阿成需要在六點起床,那麼阿春就得在四點就開始在床邊叫他。起初阿春不明就裏,當她第一次試着叫喚阿成起床時,才發現原來阿成有「五分鐘」習慣,阿春每叫一次,他就迷迷糊糊地說「再五分鐘」,從四點一直拖延到六點,他才能完全清醒。此外,阿春也不了解為甚麼阿成在家的生活,除了上網,就是看完八卦雜誌生氣。在外,永遠笑臉迎人,在家永遠悶悶不樂。
最開始,阿春對阿成來說,就像是家裏請來的另一個女傭罷了。雖然母親一直叮嚀阿成要對阿春客氣些,但阿成還是不屑地說:「阿春?我看是阿蠢吧!連微波爐都不會用!」後來他實在受不了家裏有個這種土名字的女孩,於是堅持把阿春取名叫Debbie。「這樣聽起來有格調多了!」阿成如此認為。阿春也沒有表示太多意見,任由阿成如此呼喚她──雖然阿成呼喚她名字的次數也並不多。
阿春的個性直爽,阿成怎麼看她,都不放在心上,只是用心聽從姑姑的囑咐,盡力把阿成照顧好。順應着阿成的作息,配合他拍戲、通告的時間叫他起床,打理出門需要的物品,並為他精心準備餐點──阿成從未吃過的江南小吃──讓他感受到另一種口味的美好。慢慢的,阿成也不再笑阿春不會使用微波爐了,因為他發現很多食物不使用微波爐會更好吃。但儘管如此,阿成嘴上還是不願意多給阿春一句讚美,只是每次都默默地把飯菜吃光。
阿成的心地其實很善良,只是因為殘酷的演藝圈生涯,讓他年紀輕輕就學會保護自己,對許多人與事情產生戒心。偏偏他遇到的是胸無城府的阿春,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沒有算計的成份,使得阿成對她的所有防備都顯得多餘。在兩人相處磨合的過程裏,阿成常為阿春的一些無心話語想破頭,到最後發現她根本只是隨口說說,沒有其他意思。可是在阿成所工作的圈子裏,人們的每一句話都是有「很深的含意」的,他分不清楚讚美或者責備都是真心或者假意,就常常乾脆都當成客套話,但後來他發現,阿春說的每一句話,真的都是誠實的。那是阿成早就遺忘了的人性裏的真誠。
阿春的照顧讓姑姑很滿意,姑姑後來就乾脆請阿春跟着阿成出去工作,讓細心的阿春更可以就近幫忙阿成的瑣事。阿春開始進入香港演藝圈的生態,也開始有機會更深入認識這個城市。阿春不太識字,尤其是雜誌上的一些「香港字」她更是看不懂。所以她不看八卦雜誌,也沒有時間和習慣去看電視,她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香港。她發現這裏的人生活步調很快,很急迫地走在路上面無表情,可是他們見到彼此卻會超乎想像地熱情打招呼,好像許久未見面。餐館非常多,商店非常多,當然,櫥窗內鞋子的五花八門也讓她眼花繚亂。樓房很多、車很多、漂亮的霓虹燈很多。平常走在路上必須遵循許多規範:紅綠燈、行人穿越道、排隊……等等……。當然,街上還是可以看見很多大樹,「香港人會跟大樹說話嗎?」她常常這樣問自己。她想念家鄉的媽媽和那棵「好朋友」。雖然有些苦處她依然只跟大樹說,因為不想讓母親擔心;可是她很懷念那些跟母親過着簡單生活、坦誠相對的日子。
阿成因為工作忙碌,很少跟自己的母親交談,而他平常也過着習慣性地百般戒備的生活。出門除了戴口罩,戴墨鏡、戴棒球帽,不讓人近他三尺。他連與人說話都小心翼翼,謹慎措辭,就像是家裏的宅院那樣,用一堵厚厚的牆把自己圍起來。阿春無法理解這一切,她越來越喜歡阿成,就越來越希望阿成能夠改變。她希望阿成能過着像她在家鄉一樣,開放自在的生活。
阿春不斷試圖讓阿成拿掉口罩、墨鏡、棒球帽,面對人群。她希望阿成不要一直都維持時尚的裝扮,穿着美麗卻會腳痛的鞋;她希望阿成多嘗試不同的食物,更能體會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阿成卻希望阿春能夠融入城市的生活,穿着要體面、說話要小心。阿春長年穿着一雙紅色的手工鞋,阿成老是嫌醜,但阿春說,那會讓她想到小時候。「但妳現在已經不是小時候了!」阿成說。他覺得阿春應該要長大,要在城市裏練就她面對現實社會的殘酷的本事;一味地懷念鄉下那些樸實美好,對她的未來並沒有幫助,因為當世界在往前走時,她就勢必要跟得上變化的腳步。「這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生存的本事。」阿成擔心,阿春的單純樸實,會讓她跌得遍體鱗傷。
兩人在這彼此的磨合之間卻慢慢的一日日增進感情。
一天早晨,阿成剛睜開眼睛,就看見阿春喜滋滋的站在他床前,然後揚起頭說:「跟我說四個字」。阿成說:「甚麼啊?Good Morning?早安?」阿春說:「不是啦!」阿成又很不耐煩的說:「恭喜發財?」阿春終於忍不住說:「生日快樂!今天是我的生日!」阿成突然恍然大悟尷尬的說:「那你想要甚麼生日禮物?我送你!」阿春說:「我想要你不戴口罩,自由自在的帶我去吃香港最好吃的路邊攤魚蛋。」阿成說:「這……我叫司機買回來給你吃好不好?」阿春失落的說:「路邊攤就是要在路邊吃,買回來全變味!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也很久沒有吃路邊攤了對不對?」阿春這個生日禮物其實是為了阿成,她心疼阿成無趣的生活,她希望阿成能夠過一個不一樣的生活。阿成看着阿春許久,他決定聽她的話,卸下他的防備。他拿下帽子、口罩、墨鏡,撤去身邊的保鑣,大膽的跟阿春吃一次路邊攤!
那晚混雜着人群與笑聲的魚蛋,是兩人吃過最好吃的路邊攤魚蛋。
當然,很快的,阿成的行蹤被狗仔盯上,記者將他與阿春的相處情形拍成很醜的照片,登上各大八卦雜誌封面。一夕之間,眾口紛紜,揣測他與阿春之間的關係。經紀人也嚴正出來干預。圈內人怪他沒有職業道德,影歌迷怪他失去身價,圈外人也議論紛紛。阿成面對了很大的壓力。
阿春這才知道,她所希望阿成做的改變,也許並不適合他。阿成之前的那些防衞、那些措施,都是他在這個社會裏生存的方式。「有些事情你不喜歡,可是你必須去做;有些環境你不能接受,但你必須去適應。」她想起阿成曾經這樣對她說,當時她不理解,但是現在她明白了:每個人、每個地方,都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她不能強迫誰去為了誰而改變。她覺得她害了阿成。
阿春決定離開。離開香港,輾轉回到無錫老家,像以前無數次逃離別人的掌握那樣。但這一次,她是自願離開。臨走前,阿春在阿成床邊留下一雙她親手為他製作的手工鞋。她不太會寫字,但是她堅信阿成能了解她的意思:這雙鞋有她留下的溫暖,阿成的路要好好走下去。
阿成早上醒來,看到這雙鞋,他拿起鞋,撫摸着上面每一寸精心縫製的絲綢,穿在腳上,又貼身又舒服。雖然那鞋的樣子看起來有點土,但在阿成眼中,卻是最珍貴的愛心。他坐在床邊想了想,突然換上簡單的T恤和牛仔褲,穿上阿春縫製的鞋,往機場而去。
一路上,身後有許多狗仔跟着他跑,阿成卻再也不關心。他搭上往無錫的飛機,來到阿春的老家。阿春不在家,他開始大喊:「Debbie,Debbie,Debbie你在哪裏?」許久都沒有反應,忽然,阿成在後山坡上看到了阿春常提到的那棵大樹。阿成明白了,他改口又喊:「阿春!我來了!阿春!妳在哪裏?」聲音停頓之後幾秒鐘,阿春就出現在他身後。阿成轉過身來看着她,一眼見到她腳上的紅色手工鞋,阿春也見到他腳上的黑色手工鞋,兩雙鞋的圖案剛好可以配成一對。於是,兩人對望着笑了。
阿春的親生父親很早就過世了,母親帶着她與繼父住在一起。繼父很現實,覺得家裏有個女孩子就是要嫁給有錢人,好讓他可以得到一大筆養老金。幾年來,繼父總想盡辦法要把阿春賣給大戶人家,但聰明的阿春總是可以在每一次,用她的機靈和執着,順利逃脫。
個性開朗直爽的她,甚麼都不往心裏去。對於繼父屢屢想要把她送走,當然是難過的,但卻從沒想到要責怪誰。每天辛勤地跟着母親做鞋,幾乎沒有時間交朋友,心裏的喜悅哀愁,也都在日復一日製作鞋子的時間裏悄悄被掩蓋。
阿春最好的朋友,是住家後山上的一棵桂冠樹,它總散發出一種讓人安靜下來的香味。每一次她被繼父送走,又逃回來時,第一件事都是跑到大樹面前,用力捶它堅硬的身軀,瘋狂捶過一陣、又盡情對它大吼一陣之後,阿春就會冷靜下來,對着大樹說:「好了,我原諒你了!」她用這樣率直而無害的方式,原諒了一切這個世界所加諸她的不公平。
親生父親有個遠房嫁到香港,她很關心阿春的生活,每年過年都會寄禮物和卡片到無錫鄉下給阿春。禮物常常是阿春這輩子見也沒見過的漂亮衣服,她從來沒敢穿上,總是藏在衣櫥裏,像是在衣櫥裏藏着一個遙不可及的希望;卡片上的字阿春也常常看不完全,因為她認識的字不太多。但她感受得到姑姑的關心,每年過年所捎來的溫暖,都讓她覺得那是來自天堂的問候。
就這樣,日以繼夜,阿春與繼父「鬥智」無數次,直到有一次繼父騙她說,要讓她去香港拜訪從未謀面的遠房姑姑(實際上又是把她賣了),阿春終於受不了誘惑而去了香港。阿春到了香港之後,發現這是繼父的另一次陷阱,她運用機警再一次逃脫,過程中丟了為數不多的行李,手上卻還緊緊抓着寫着姑姑地址的卡片。
在擁擠的香港街頭闖蕩,處處鬧笑話,最後,靠着勇敢問路,跟一副儍大姊的討喜模樣,阿春終於找到位於山坡上的姑姑家門前。映入眼簾的那巍峨宅院,讓阿春目瞪口呆,她站在那鐵灰色的大門前不知所措,甚至不曉得可以按電鈴來請人開門。直到開着銀白色賓士車的姑姑回到家,見到蹲坐在大門口一旁發呆的阿春,才將她「撿」進了家裏。
從此,阿春就在這大宅院裏住了下來。姑姑有個兒子是香港的大明星,每天的工作很忙碌,姑姑自己也不常在家,傭人需要打理整個家,也常分身乏術,因此姑姑希望能幹的阿春能幫忙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阿春在這宅院裏,一邊適應及學習新穎的家電、現代化的便利生活,一邊觀察着這位大明星男孩的一切。
男孩名叫阿成,整天神秘兮兮,在奇怪的時間出門,又總在奇怪的時間回家。回到家就鑽進房間裏不出來,彷彿他的人生只有電腦,床和車子,彷彿家是他的旅館。他出門必須要戴口罩,穿着幾乎天天不一樣的衣服,身旁總是圍繞着好幾個所謂的助手,簇擁着他出家門、上車,簇擁着他到任何地方。阿春不知道那叫做排場,只是訝異有些人居然需要那麼緊密地生活在一起。
阿成有許多在阿春看來相當詭異的習慣。就拿「叫他起床」這件事來說吧。姑姑叮嚀阿春說,如果阿成需要在六點起床,那麼阿春就得在四點就開始在床邊叫他。起初阿春不明就裏,當她第一次試着叫喚阿成起床時,才發現原來阿成有「五分鐘」習慣,阿春每叫一次,他就迷迷糊糊地說「再五分鐘」,從四點一直拖延到六點,他才能完全清醒。此外,阿春也不了解為甚麼阿成在家的生活,除了上網,就是看完八卦雜誌生氣。在外,永遠笑臉迎人,在家永遠悶悶不樂。
最開始,阿春對阿成來說,就像是家裏請來的另一個女傭罷了。雖然母親一直叮嚀阿成要對阿春客氣些,但阿成還是不屑地說:「阿春?我看是阿蠢吧!連微波爐都不會用!」後來他實在受不了家裏有個這種土名字的女孩,於是堅持把阿春取名叫Debbie。「這樣聽起來有格調多了!」阿成如此認為。阿春也沒有表示太多意見,任由阿成如此呼喚她──雖然阿成呼喚她名字的次數也並不多。
阿春的個性直爽,阿成怎麼看她,都不放在心上,只是用心聽從姑姑的囑咐,盡力把阿成照顧好。順應着阿成的作息,配合他拍戲、通告的時間叫他起床,打理出門需要的物品,並為他精心準備餐點──阿成從未吃過的江南小吃──讓他感受到另一種口味的美好。慢慢的,阿成也不再笑阿春不會使用微波爐了,因為他發現很多食物不使用微波爐會更好吃。但儘管如此,阿成嘴上還是不願意多給阿春一句讚美,只是每次都默默地把飯菜吃光。
阿成的心地其實很善良,只是因為殘酷的演藝圈生涯,讓他年紀輕輕就學會保護自己,對許多人與事情產生戒心。偏偏他遇到的是胸無城府的阿春,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沒有算計的成份,使得阿成對她的所有防備都顯得多餘。在兩人相處磨合的過程裏,阿成常為阿春的一些無心話語想破頭,到最後發現她根本只是隨口說說,沒有其他意思。可是在阿成所工作的圈子裏,人們的每一句話都是有「很深的含意」的,他分不清楚讚美或者責備都是真心或者假意,就常常乾脆都當成客套話,但後來他發現,阿春說的每一句話,真的都是誠實的。那是阿成早就遺忘了的人性裏的真誠。
阿春的照顧讓姑姑很滿意,姑姑後來就乾脆請阿春跟着阿成出去工作,讓細心的阿春更可以就近幫忙阿成的瑣事。阿春開始進入香港演藝圈的生態,也開始有機會更深入認識這個城市。阿春不太識字,尤其是雜誌上的一些「香港字」她更是看不懂。所以她不看八卦雜誌,也沒有時間和習慣去看電視,她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香港。她發現這裏的人生活步調很快,很急迫地走在路上面無表情,可是他們見到彼此卻會超乎想像地熱情打招呼,好像許久未見面。餐館非常多,商店非常多,當然,櫥窗內鞋子的五花八門也讓她眼花繚亂。樓房很多、車很多、漂亮的霓虹燈很多。平常走在路上必須遵循許多規範:紅綠燈、行人穿越道、排隊……等等……。當然,街上還是可以看見很多大樹,「香港人會跟大樹說話嗎?」她常常這樣問自己。她想念家鄉的媽媽和那棵「好朋友」。雖然有些苦處她依然只跟大樹說,因為不想讓母親擔心;可是她很懷念那些跟母親過着簡單生活、坦誠相對的日子。
阿成因為工作忙碌,很少跟自己的母親交談,而他平常也過着習慣性地百般戒備的生活。出門除了戴口罩,戴墨鏡、戴棒球帽,不讓人近他三尺。他連與人說話都小心翼翼,謹慎措辭,就像是家裏的宅院那樣,用一堵厚厚的牆把自己圍起來。阿春無法理解這一切,她越來越喜歡阿成,就越來越希望阿成能夠改變。她希望阿成能過着像她在家鄉一樣,開放自在的生活。
阿春不斷試圖讓阿成拿掉口罩、墨鏡、棒球帽,面對人群。她希望阿成不要一直都維持時尚的裝扮,穿着美麗卻會腳痛的鞋;她希望阿成多嘗試不同的食物,更能體會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阿成卻希望阿春能夠融入城市的生活,穿着要體面、說話要小心。阿春長年穿着一雙紅色的手工鞋,阿成老是嫌醜,但阿春說,那會讓她想到小時候。「但妳現在已經不是小時候了!」阿成說。他覺得阿春應該要長大,要在城市裏練就她面對現實社會的殘酷的本事;一味地懷念鄉下那些樸實美好,對她的未來並沒有幫助,因為當世界在往前走時,她就勢必要跟得上變化的腳步。「這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生存的本事。」阿成擔心,阿春的單純樸實,會讓她跌得遍體鱗傷。
兩人在這彼此的磨合之間卻慢慢的一日日增進感情。
一天早晨,阿成剛睜開眼睛,就看見阿春喜滋滋的站在他床前,然後揚起頭說:「跟我說四個字」。阿成說:「甚麼啊?Good Morning?早安?」阿春說:「不是啦!」阿成又很不耐煩的說:「恭喜發財?」阿春終於忍不住說:「生日快樂!今天是我的生日!」阿成突然恍然大悟尷尬的說:「那你想要甚麼生日禮物?我送你!」阿春說:「我想要你不戴口罩,自由自在的帶我去吃香港最好吃的路邊攤魚蛋。」阿成說:「這……我叫司機買回來給你吃好不好?」阿春失落的說:「路邊攤就是要在路邊吃,買回來全變味!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也很久沒有吃路邊攤了對不對?」阿春這個生日禮物其實是為了阿成,她心疼阿成無趣的生活,她希望阿成能夠過一個不一樣的生活。阿成看着阿春許久,他決定聽她的話,卸下他的防備。他拿下帽子、口罩、墨鏡,撤去身邊的保鑣,大膽的跟阿春吃一次路邊攤!
那晚混雜着人群與笑聲的魚蛋,是兩人吃過最好吃的路邊攤魚蛋。
當然,很快的,阿成的行蹤被狗仔盯上,記者將他與阿春的相處情形拍成很醜的照片,登上各大八卦雜誌封面。一夕之間,眾口紛紜,揣測他與阿春之間的關係。經紀人也嚴正出來干預。圈內人怪他沒有職業道德,影歌迷怪他失去身價,圈外人也議論紛紛。阿成面對了很大的壓力。
阿春這才知道,她所希望阿成做的改變,也許並不適合他。阿成之前的那些防衞、那些措施,都是他在這個社會裏生存的方式。「有些事情你不喜歡,可是你必須去做;有些環境你不能接受,但你必須去適應。」她想起阿成曾經這樣對她說,當時她不理解,但是現在她明白了:每個人、每個地方,都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她不能強迫誰去為了誰而改變。她覺得她害了阿成。
阿春決定離開。離開香港,輾轉回到無錫老家,像以前無數次逃離別人的掌握那樣。但這一次,她是自願離開。臨走前,阿春在阿成床邊留下一雙她親手為他製作的手工鞋。她不太會寫字,但是她堅信阿成能了解她的意思:這雙鞋有她留下的溫暖,阿成的路要好好走下去。
阿成早上醒來,看到這雙鞋,他拿起鞋,撫摸着上面每一寸精心縫製的絲綢,穿在腳上,又貼身又舒服。雖然那鞋的樣子看起來有點土,但在阿成眼中,卻是最珍貴的愛心。他坐在床邊想了想,突然換上簡單的T恤和牛仔褲,穿上阿春縫製的鞋,往機場而去。
一路上,身後有許多狗仔跟着他跑,阿成卻再也不關心。他搭上往無錫的飛機,來到阿春的老家。阿春不在家,他開始大喊:「Debbie,Debbie,Debbie你在哪裏?」許久都沒有反應,忽然,阿成在後山坡上看到了阿春常提到的那棵大樹。阿成明白了,他改口又喊:「阿春!我來了!阿春!妳在哪裏?」聲音停頓之後幾秒鐘,阿春就出現在他身後。阿成轉過身來看着她,一眼見到她腳上的紅色手工鞋,阿春也見到他腳上的黑色手工鞋,兩雙鞋的圖案剛好可以配成一對。於是,兩人對望着笑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