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愿景与面对真相——读《第五项修炼》中《自我超越》章节有感
读完《自我超越》这一章,很想看完整本《第五项修炼》,想弄明白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想知道“第五项修炼”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和管理学都有相通之处,都是先从自身开始学习和实践,从每一个人做起,逐步扩展到周围的人,再到自己的家庭、团队、组织,最后扩展到社会与国家;而每个人的成长和超越,则是从态度出发,以精神和爱为名。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有着广阔宏远的胸襟和格局,他们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他们不以挫折和困难为敌,而把他们当做盟友;不将抗拒成功的力量当做绊脚石,而是想办法去运用和享受它们;他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和无知,但是反而更高度自信。这是我们终其一生向往和追究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过程,而他们自己仅仅看重结果。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不要以上一家公司的糟糕为跳槽理由,这样你只会跳到一家更糟糕的,而要以下一家公司更好为理由。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人生目标,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是一旦有一个自己很抗拒的事物摆在自己面前时,却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不要。这个时候,人是处于一种负面愿景的情况下,以摆脱、逃避、离开的思维模式去生活,那么生活中会越来越多充斥难以摆脱、难以逃避、难以离开的事情。不如变“我不要”为“我要”,化“挣脱”为“追求”,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主动与正面的愿景。
有崇高的愿景,就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严格执行,在别人认可的情况下还要找到自身的不足。愿景是推动进步和卓越的动力,即使失败了,也把失败当做过程的一部分,淡然置之,重新再来,一定会比上一次更好。也许,把对手、困难甚至时间都当做盟友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胸襟和气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但是这正是成为领袖的必备品质。
在追求每一个结果和愿景的的途中,都会遇到无数个“过程”。每个过程就是每一个关卡,每一个关卡都是把自己往回拉的皮筋。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有的操纵负面冲突、有的焦虑害怕、有的运用没有效率意志力。固有信念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伴随着自己,唯一可以打破它的就是不断的去面对它,审视它,诚实的对着它打招呼,这样能像镜子一样看清自己,也能像外人一样跳出自己的固有模式,解决自己结构性冲突的问题,跨越自己每一步的障碍。
记得高中老师说过,人的境界分三层:感性——理性——感性,最高的境界不是理性的,而是回归感性的。胡适先生曾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也是对直觉和思考的一种运用。但是人们往往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胆子不够大,想象力不够大。人大部分时候过度追求理性和思考的东西,而常常忽略了感性的,直觉的,或者无意识的存在。人们常常以科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以为科学已经高于一切,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不仅仅是因为科技的尚不发达,而是因为它是精神的、无意识的和感情的。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才会渐渐明白一些科学家为什么晚年会去信神佛,并不是他们抛弃了科学,而是他们明白了精神和直觉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不再完全用理性去包裹自己的脑袋的时候,他就懂得了用心,懂得了爱。爱家人,爱他人,爱自己,会更深层次地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医是讲究整体观念的,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也讲究人与人的相连。看清自身和目前状况的关联性,看清当前局面与自己有关,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受害者,不会再有那么多责备与怨怼,对他人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如我自己,作为一个医者,才能有一颗意济苍生、情牵天下的心胸与情怀。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有着广阔宏远的胸襟和格局,他们有着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他们不以挫折和困难为敌,而把他们当做盟友;不将抗拒成功的力量当做绊脚石,而是想办法去运用和享受它们;他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和无知,但是反而更高度自信。这是我们终其一生向往和追究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过程,而他们自己仅仅看重结果。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不要以上一家公司的糟糕为跳槽理由,这样你只会跳到一家更糟糕的,而要以下一家公司更好为理由。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人生目标,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是一旦有一个自己很抗拒的事物摆在自己面前时,却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不要。这个时候,人是处于一种负面愿景的情况下,以摆脱、逃避、离开的思维模式去生活,那么生活中会越来越多充斥难以摆脱、难以逃避、难以离开的事情。不如变“我不要”为“我要”,化“挣脱”为“追求”,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主动与正面的愿景。
有崇高的愿景,就是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严格执行,在别人认可的情况下还要找到自身的不足。愿景是推动进步和卓越的动力,即使失败了,也把失败当做过程的一部分,淡然置之,重新再来,一定会比上一次更好。也许,把对手、困难甚至时间都当做盟友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胸襟和气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但是这正是成为领袖的必备品质。
在追求每一个结果和愿景的的途中,都会遇到无数个“过程”。每个过程就是每一个关卡,每一个关卡都是把自己往回拉的皮筋。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有的操纵负面冲突、有的焦虑害怕、有的运用没有效率意志力。固有信念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伴随着自己,唯一可以打破它的就是不断的去面对它,审视它,诚实的对着它打招呼,这样能像镜子一样看清自己,也能像外人一样跳出自己的固有模式,解决自己结构性冲突的问题,跨越自己每一步的障碍。
记得高中老师说过,人的境界分三层:感性——理性——感性,最高的境界不是理性的,而是回归感性的。胡适先生曾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也是对直觉和思考的一种运用。但是人们往往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胆子不够大,想象力不够大。人大部分时候过度追求理性和思考的东西,而常常忽略了感性的,直觉的,或者无意识的存在。人们常常以科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以为科学已经高于一切,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不仅仅是因为科技的尚不发达,而是因为它是精神的、无意识的和感情的。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才会渐渐明白一些科学家为什么晚年会去信神佛,并不是他们抛弃了科学,而是他们明白了精神和直觉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不再完全用理性去包裹自己的脑袋的时候,他就懂得了用心,懂得了爱。爱家人,爱他人,爱自己,会更深层次地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医是讲究整体观念的,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也讲究人与人的相连。看清自身和目前状况的关联性,看清当前局面与自己有关,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受害者,不会再有那么多责备与怨怼,对他人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如我自己,作为一个医者,才能有一颗意济苍生、情牵天下的心胸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