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奢华 品味人生】法国Ear Sonics SM3听感纪实
![]() |
印象
关于Ear Sonics这个厂牌的介绍,不妨先引用虱子在其大作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47357&fpage=2中的一段描述:歷史較久遠,但是建立時間未能查實。因部分產品指標與Westone產品類似,被疑是Westone的歐洲版,但同樣未能證實。該公司位於法國,產品十分多,還有完全是奢侈品的“鑲鉆版”“黃金版”耳機訂制。產品線較長,訂制產品有EM1(一單元)、EM1-dual(兩單元)、EM2-iFI(兩單元)、EM2-pro(兩單元)以及EM3-pro(三單元),非定制產品為SM2,此外有針對Shure的earmolds半模,以及號稱極為出色的EARPAD隔音耳模。
再说本文的主角Sm3,作为ES家的非定制3单元旗舰即EM3Pro的非定制版,SM3定位于监听,实际上,它的确是个极有特点的“监听塞”。拿到包装,一个印刷简洁的纸盒,符合欧式环保理念,看到内部配件,一个便携盒、2对双节2对comply的组合比较寒碜,塞子的做工中规中矩,虽说是um3x的模仿秀,但腔体还是比3x扁平工整,外型更加硬朗,外壳也更光滑没有毛刺或渗胶现象出现,线材和ES3线极其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绕耳处,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是柔软舒适,当然佩戴亦是如此…第一次听这个塞子时,给我留下的印象简单概括就是“IE8的低频+UM2的中频”….一旁的硬币兄说了一句:“这玩意儿是最像动圈的动铁塞”于是继续细品,确实,sm3的低频宽松感和异常丰富的泛音所营造出的混响味道极为接近IE8,而未煲的中频显得突兀粗壮甚至量感和厚度都有超越UM2的趋势,但其高频泛音的缺失仍是动铁较之于动圈的明显软肋,整体听感而言,初听sm3所透出的圈味确实多于铁味,至于“监听味”就浑然不知了….
![]() |
印象
关于Ear Sonics这个厂牌的介绍,不妨先引用虱子在其大作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47357&fpage=2中的一段描述:歷史較久遠,但是建立時間未能查實。因部分產品指標與Westone產品類似,被疑是Westone的歐洲版,但同樣未能證實。該公司位於法國,產品十分多,還有完全是奢侈品的“鑲鉆版”“黃金版”耳機訂制。產品線較長,訂制產品有EM1(一單元)、EM1-dual(兩單元)、EM2-iFI(兩單元)、EM2-pro(兩單元)以及EM3-pro(三單元),非定制產品為SM2,此外有針對Shure的earmolds半模,以及號稱極為出色的EARPAD隔音耳模。
再说本文的主角Sm3,作为ES家的非定制3单元旗舰即EM3Pro的非定制版,SM3定位于监听,实际上,它的确是个极有特点的“监听塞”。拿到包装,一个印刷简洁的纸盒,符合欧式环保理念,看到内部配件,一个便携盒、2对双节2对comply的组合比较寒碜,塞子的做工中规中矩,虽说是um3x的模仿秀,但腔体还是比3x扁平工整,外型更加硬朗,外壳也更光滑没有毛刺或渗胶现象出现,线材和ES3线极其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绕耳处,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是柔软舒适,当然佩戴亦是如此…第一次听这个塞子时,给我留下的印象简单概括就是“IE8的低频+UM2的中频”….一旁的硬币兄说了一句:“这玩意儿是最像动圈的动铁塞”于是继续细品,确实,sm3的低频宽松感和异常丰富的泛音所营造出的混响味道极为接近IE8,而未煲的中频显得突兀粗壮甚至量感和厚度都有超越UM2的趋势,但其高频泛音的缺失仍是动铁较之于动圈的明显软肋,整体听感而言,初听sm3所透出的圈味确实多于铁味,至于“监听味”就浑然不知了….
![]() |
接着是JPOP女声,选用的歌手都是细声线,而这三幅耳塞却均属于“厚声底”,在该类风格表现上无法达到极致,其中sm3的女声最厚,由于结象靠后以及中高频延伸不足,在听电音配乐较多的JPOP时sm3有朦胧感,无齿音也使歌曲本身丧失了些许味道,3x虽然人声质感略薄,显得有点散,但线条更为细腻,中频上段以及中高频、高频部分的解析都要稍好于sm3,女声毒性大于sm3,整体更为明亮一些,音色更有光泽度,配乐也更加饱满,而w3的风格最为细腻,结象略小,中频量感稍少一些,声音最为精致、温柔,中高频段比sm3质感更好,延伸更多,细节也丰富一些,但同样由于中高频、高频段解析不佳,在整体听感上略属于um3x,此回合um3x>w3>sm3
朋克和摇滚方面,sm3的鼓点表现优异,拳拳到肉的低频重现江湖,虽然低频解析度没有中频那样突出,但不拖沓的瞬态加之丰富的残响使其能轻松地挥洒出爆棚的气势,电音部分不够刺激,而人声情感的宣泄已足够给力,um3x的低频和中低频量远少于sm3,低频不够结实,下潜不充分使其鼓点声略假,瞬态比sm3稍快,低频解析不如sm3,w3的鼓点分离度最好,乐器定位更准确一些,低频量感比3x略多、不逊色于sm3,低频速度最快,但是低频偏硬而且稍散,气势和包围感与sm3相比差距明显,中频密度比sm3薄,听林肯公园依然有年轻化的趋势。本轮结果:sm3>um3x>w3。
小结
Sm3的整体厚度超越um3x换线版和w3没有问题,中频结象最为靠后,低频量感最为丰富,对欧美男声和摇滚的表现都是非定制中的翘楚,绝对堪称此方面的大毒器,实际评测过程中,我也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但是这三幅入耳的表现都不甚理想,动铁耳塞限于频响和构造,在声场和高频这两项着实令人头疼,要表现好这类音乐力不从心。因此把这三幅耳塞都定性为流行塞进行评测。
另外,Sm3需要改善的地方在于,其人声与乐器分离度不够,整体声场狭小,中高频以上频段量感过少缺乏延伸,主听弦乐、新世纪音乐的朋友并不推荐这款,而其中频厚度也不适宜听细声线女声,中低频的较多量感在演绎某些曲目时会有闷感,最终,sm3还是走厚重包围感而偏中下盘的路线,正如它外包装上的logo那样——这是副很MAN的塞子。
![]() |
后记
这3副塞子之间的差异其实不大,但既然是评测就需要将其中的区别进行适当放大,以提供较直观的描述。另外,由于本人手头器材有限,造成的搭配问题以及个人主观认识偏差所造成的听感差异一定存在,评测的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烧友见谅,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挑选到令自己满意的耳塞,早日忘却器材,安心享受音乐。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