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寺记
从灵山寺出来,中午已过,因饮了酒,头微醺,在吉普车上断断续续地瞌睡,窗外之事根本不挂怀。就听身边的人杂乱地喊:到了,到了。于是,一所大庙忽地就涌到跟前。
我们一下子来到寺庙的寮房,一排的鞋子,布的、胶的就戳在寮房的前台阶下,看着大小不一的鞋子,好像想起什么。二十几年前的学生宿舍,干净,爽快,求学和学佛有诸多相同之处,煞下心来,苦其心志是必需的。我们十几个人的到来,打扰清净佛地,居士们似乎未见我们,各人忙个人的事情,无其理会。好在有人与寺庙住持一干人等极相熟,早有沙弥作了通报,告知师傅不在,云游已有些时日。接着,出来一着灰色僧衣的执客僧,僧人干练,一看就知见过场面。道一声佛号,万福大家。然后领着众人,观瞻。
大庙依山而建,藏在一深山沟处,山势陡峭,顺着大殿顶处望上去,远山呈朵朵莲花,颇有气势。石重松古,莽莽苍苍,不知谁在后面道一声好,已做总括。余下的人,说什么都是苍白,但苍白,也有人在说。知客僧在前面领着大家,大家排成一排,鱼贯地穿院进殿,分别作了禁语,只听一个人滔滔不绝,当然是执客僧。执客僧口才好,比一般干部强,逻辑性强,语言利落干净。一问,敢情也做过领导。大家都是看寺观庙的常客,东望西瞧,大殿正在修建,还未完工,初具雏形,一卧佛。近前,才知全是木质。后面的一兄直呼:“木头,全是木头。”大家也不以为意。
后有人仔细观之,才觉出惊奇,木头不是普通木头,香樟。知客僧一脸的自豪,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之类。不说万里之遥,也有千里之外,迢迢运来,香樟有香气,熏些蚊虫。果然,殿内清爽,微风过处,有香薰意味。再看,整个卧佛,黄白的香樟木卯榫相扣,等着阴干,执客僧一路领着,绕着大殿观瞻,大家啧啧称奇。不知是僧人的渲染,还是实有其事,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一松一石上。松是古松,僧人说有六百年,北魏、南宋,众人都摇头,权不管它。再看那石,也有了古意,加上僧人附着石头上的故事,叫大家半信半疑,不辨真假。
大家的目光从石头处挪开,接着有两个塔矗立在眼前,高,僧人说是十三层。因为是在塔下,看到顶须仰视,仰着头又有点眩晕,再闭目。退后一点,仔细看,肉眼凡胎,也看不出什么来。于是随从僧人和众人,围着双塔转了三圈,说是精微之处,深藏大义。众人虔诚,有合十状的手放在胸前,亦步亦趋,都不苟言笑。三圈毕,大家重又放下身来,懒散的懒散,打望的打望。一干人等全是凡夫状态,佛陀的言行仿佛穿过大家的心田的风,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接着,大家下山,执客僧站在大客车后面,挥挥手作别。万丈红尘扑面而来,大家嬉闹如初,重新困顿在俗世生活中。
我们一下子来到寺庙的寮房,一排的鞋子,布的、胶的就戳在寮房的前台阶下,看着大小不一的鞋子,好像想起什么。二十几年前的学生宿舍,干净,爽快,求学和学佛有诸多相同之处,煞下心来,苦其心志是必需的。我们十几个人的到来,打扰清净佛地,居士们似乎未见我们,各人忙个人的事情,无其理会。好在有人与寺庙住持一干人等极相熟,早有沙弥作了通报,告知师傅不在,云游已有些时日。接着,出来一着灰色僧衣的执客僧,僧人干练,一看就知见过场面。道一声佛号,万福大家。然后领着众人,观瞻。
大庙依山而建,藏在一深山沟处,山势陡峭,顺着大殿顶处望上去,远山呈朵朵莲花,颇有气势。石重松古,莽莽苍苍,不知谁在后面道一声好,已做总括。余下的人,说什么都是苍白,但苍白,也有人在说。知客僧在前面领着大家,大家排成一排,鱼贯地穿院进殿,分别作了禁语,只听一个人滔滔不绝,当然是执客僧。执客僧口才好,比一般干部强,逻辑性强,语言利落干净。一问,敢情也做过领导。大家都是看寺观庙的常客,东望西瞧,大殿正在修建,还未完工,初具雏形,一卧佛。近前,才知全是木质。后面的一兄直呼:“木头,全是木头。”大家也不以为意。
后有人仔细观之,才觉出惊奇,木头不是普通木头,香樟。知客僧一脸的自豪,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之类。不说万里之遥,也有千里之外,迢迢运来,香樟有香气,熏些蚊虫。果然,殿内清爽,微风过处,有香薰意味。再看,整个卧佛,黄白的香樟木卯榫相扣,等着阴干,执客僧一路领着,绕着大殿观瞻,大家啧啧称奇。不知是僧人的渲染,还是实有其事,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一松一石上。松是古松,僧人说有六百年,北魏、南宋,众人都摇头,权不管它。再看那石,也有了古意,加上僧人附着石头上的故事,叫大家半信半疑,不辨真假。
大家的目光从石头处挪开,接着有两个塔矗立在眼前,高,僧人说是十三层。因为是在塔下,看到顶须仰视,仰着头又有点眩晕,再闭目。退后一点,仔细看,肉眼凡胎,也看不出什么来。于是随从僧人和众人,围着双塔转了三圈,说是精微之处,深藏大义。众人虔诚,有合十状的手放在胸前,亦步亦趋,都不苟言笑。三圈毕,大家重又放下身来,懒散的懒散,打望的打望。一干人等全是凡夫状态,佛陀的言行仿佛穿过大家的心田的风,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接着,大家下山,执客僧站在大客车后面,挥挥手作别。万丈红尘扑面而来,大家嬉闹如初,重新困顿在俗世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