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沙漠——重看《东邪西毒》
初。你看见山,想知道山那边究竟是什么,于是你开始出发,踏入江湖。
黄药师:
他说自己一开始就输了,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得不到的女人。于是他想知道被人爱的滋味,魅力迷人的他伤了很多女人。对于这种伤痛,他选择了忘记,“人家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他喝了那半坛醉生梦死,唯一记得的只有喜欢桃花。他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独孤求败:
他/她是病态的,很爱自己也很爱爱人。因为东邪想要知道被爱的滋味,所以伤害了她。为此她对东邪因爱生恨,同时又难以割舍对他的痴心。她一方面要杀死东邪最爱的女人,又不甘心自己不是,所以另一方面又认定自己为东邪最爱的女人。一方面她要杀死东邪,另一方面又要杀死自己去保护东邪。这是现代人爱与不爱的典型,一方面顾影自怜,一方面自我仇恨。她想要的其实只是有个人可以像她爱自己那样的去爱她,所以,她最终只能绝爱。
盲剑客:
自我放逐的悲剧英雄。妻子爱上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友情与爱情冲突矛盾。梁朝伟的忧郁气质将盲剑客的悲情演绎的很到位,这是一个无法原谅自己和世界的人,电影中终究冲向了全部的敌人,死在了刀下。
西毒大嫂:
这是一个孤寂凄婉的形象,红衣浓唇,那空洞的眼神,显得冷艳而又孤独可怜,满腹怨恨。因为一时冲动她嫁给了西毒的哥哥,偏又倔强固执的拒绝和西毒一起出走。为此,她饱尝苦果,因为她深爱西毒,对爱情看得过于美好,看得过重。“有些事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我觉得那句话很重要。”这是现代人的禁忌,情义极不确定又如何死守?终于西毒没有说出来。“现在想想,其实说不说也并不重要,有些事是会变的。”当她后悔的时候已经迟了。“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输了。在我最好的时光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从那段蜡烛被摔碎之后,就是她感情伤痛的开始。她对西毒的爱使她孤独一生,憔悴不已。她从东邪处探听西毒的消息,一方面不让东邪告诉西毒自己的住处,另一方面又期盼东邪说出来。在爱面前,这个痴情的女子又一次的矛盾,因为她的身份,她已经没有机会在爱了,最终病逝。她痴痴的看着儿子的那场戏绝妙的表现了她的孤独。“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我知道他总有一天回离开我。”说明她对孤独的恐惧,但是她本来就是孤独的。她痴痴的看着儿子的背影实际上是对西毒的爱的变相。在对这个孩子的描述中“明明想要却又不说,非要拿到他跟前,他才会要”,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在这里已经代表西毒(西毒对爱情不言而欲)。而这个儿子很可能是西毒的。张漫玉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这个冷艳孤独而又楚楚可怜的女子
西毒:
“这四十多年来,总有些时你不想再提,有些人你不想再见,因为他们对不起你……..”其实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的事。因为自幼丧父,与哥哥相依为命,“从小就懂得保护自己”,这是一个在感情旋涡中极易受伤的形象。他的现代文明的认指身份我不再多说。因为他对情义没有信心(因为多次受伤),所以没有对大嫂说那句话。致使大嫂一气之下嫁给了哥哥,使两个人痛苦一辈子。他也为此而自闭“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这也是感情的一种自卫尽管他出世来到冷清的沙漠,但是他心中难以忘却,对着陌生女人的背影,不由得想到大嫂,对于慕容焉的抚摩,他将之视为大嫂,在梦中也不断的梦到大嫂。和大嫂一样,“越是想知道自己是否忘记,反而会记得越清楚”这段伤痛反复折磨他,所以他变的冷漠,变的狠毒。“任何人都可以变的狠毒,只要他尝到什么是嫉妒”。他对哥哥嫉妒,对洪七幸福的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嫉妒。“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机会。这种嫉妒转为对世人的冷漠和报复。这里体现了都市人的冷漠的形象,似乎在解读这种冷漠提供一种模式。他不会为一个鸡蛋而得罪太尉府的刀客,又想要轻薄陌生女人,因为洪七不听他的话,他不会为他请大夫(这里代表了他对正统价值的愤恨,因为他没有得到正统价值所肯定的真爱)。冷漠背后是一颗已经受伤害怕再次受伤的心,都市社会中他不能相信天长地久(传统道德)。“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已经不想知道了。”可见他已心灰意冷。但同时他又说,“回过头看,发现这边会更好,但是我已经不能回头了。”又表现他对出走沙漠的悔意。这里“不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也代表他对已经已经拥有的珍惜,可惜没有机会了。当洪七带着妻子闯荡江湖时,他的价值观开始震动,“曾经我也有这样的机会”,羡慕同时也是肯定。当后来嫂嫂病逝,他决定“当一个人不能再拥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他的价值观开始变动。直至他捡起地上的鸡蛋(喻指对洪七和陌生女人的肯定),放火烧了客栈,返回白驼山,成就了霸业,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出世到入世,显示了一种归位,也是王家卫的一种暗示吧。张国容身上特有的颓废气质在这里表现的非常完美。因此,他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一贯饰演这种颓废的人物
洪七:
他是简单的,快乐的。因为他“不会留下骆驼不管”,“认为对就去做”,“为了一个鸡蛋去杀人”,“带着老婆闯江湖”。
谁告诉你打江山不能带着女人了,让我们做洪七吧,别再西毒了,“认为对就去做”。
沙漠的那边也许还是沙漠,但我们终究要过去看看才会知道。
黄药师:
他说自己一开始就输了,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得不到的女人。于是他想知道被人爱的滋味,魅力迷人的他伤了很多女人。对于这种伤痛,他选择了忘记,“人家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他喝了那半坛醉生梦死,唯一记得的只有喜欢桃花。他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独孤求败:
他/她是病态的,很爱自己也很爱爱人。因为东邪想要知道被爱的滋味,所以伤害了她。为此她对东邪因爱生恨,同时又难以割舍对他的痴心。她一方面要杀死东邪最爱的女人,又不甘心自己不是,所以另一方面又认定自己为东邪最爱的女人。一方面她要杀死东邪,另一方面又要杀死自己去保护东邪。这是现代人爱与不爱的典型,一方面顾影自怜,一方面自我仇恨。她想要的其实只是有个人可以像她爱自己那样的去爱她,所以,她最终只能绝爱。
盲剑客:
自我放逐的悲剧英雄。妻子爱上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友情与爱情冲突矛盾。梁朝伟的忧郁气质将盲剑客的悲情演绎的很到位,这是一个无法原谅自己和世界的人,电影中终究冲向了全部的敌人,死在了刀下。
西毒大嫂:
这是一个孤寂凄婉的形象,红衣浓唇,那空洞的眼神,显得冷艳而又孤独可怜,满腹怨恨。因为一时冲动她嫁给了西毒的哥哥,偏又倔强固执的拒绝和西毒一起出走。为此,她饱尝苦果,因为她深爱西毒,对爱情看得过于美好,看得过重。“有些事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我觉得那句话很重要。”这是现代人的禁忌,情义极不确定又如何死守?终于西毒没有说出来。“现在想想,其实说不说也并不重要,有些事是会变的。”当她后悔的时候已经迟了。“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输了。在我最好的时光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从那段蜡烛被摔碎之后,就是她感情伤痛的开始。她对西毒的爱使她孤独一生,憔悴不已。她从东邪处探听西毒的消息,一方面不让东邪告诉西毒自己的住处,另一方面又期盼东邪说出来。在爱面前,这个痴情的女子又一次的矛盾,因为她的身份,她已经没有机会在爱了,最终病逝。她痴痴的看着儿子的那场戏绝妙的表现了她的孤独。“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我知道他总有一天回离开我。”说明她对孤独的恐惧,但是她本来就是孤独的。她痴痴的看着儿子的背影实际上是对西毒的爱的变相。在对这个孩子的描述中“明明想要却又不说,非要拿到他跟前,他才会要”,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在这里已经代表西毒(西毒对爱情不言而欲)。而这个儿子很可能是西毒的。张漫玉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这个冷艳孤独而又楚楚可怜的女子
西毒:
“这四十多年来,总有些时你不想再提,有些人你不想再见,因为他们对不起你……..”其实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的事。因为自幼丧父,与哥哥相依为命,“从小就懂得保护自己”,这是一个在感情旋涡中极易受伤的形象。他的现代文明的认指身份我不再多说。因为他对情义没有信心(因为多次受伤),所以没有对大嫂说那句话。致使大嫂一气之下嫁给了哥哥,使两个人痛苦一辈子。他也为此而自闭“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这也是感情的一种自卫尽管他出世来到冷清的沙漠,但是他心中难以忘却,对着陌生女人的背影,不由得想到大嫂,对于慕容焉的抚摩,他将之视为大嫂,在梦中也不断的梦到大嫂。和大嫂一样,“越是想知道自己是否忘记,反而会记得越清楚”这段伤痛反复折磨他,所以他变的冷漠,变的狠毒。“任何人都可以变的狠毒,只要他尝到什么是嫉妒”。他对哥哥嫉妒,对洪七幸福的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嫉妒。“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机会。这种嫉妒转为对世人的冷漠和报复。这里体现了都市人的冷漠的形象,似乎在解读这种冷漠提供一种模式。他不会为一个鸡蛋而得罪太尉府的刀客,又想要轻薄陌生女人,因为洪七不听他的话,他不会为他请大夫(这里代表了他对正统价值的愤恨,因为他没有得到正统价值所肯定的真爱)。冷漠背后是一颗已经受伤害怕再次受伤的心,都市社会中他不能相信天长地久(传统道德)。“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已经不想知道了。”可见他已心灰意冷。但同时他又说,“回过头看,发现这边会更好,但是我已经不能回头了。”又表现他对出走沙漠的悔意。这里“不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也代表他对已经已经拥有的珍惜,可惜没有机会了。当洪七带着妻子闯荡江湖时,他的价值观开始震动,“曾经我也有这样的机会”,羡慕同时也是肯定。当后来嫂嫂病逝,他决定“当一个人不能再拥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他的价值观开始变动。直至他捡起地上的鸡蛋(喻指对洪七和陌生女人的肯定),放火烧了客栈,返回白驼山,成就了霸业,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出世到入世,显示了一种归位,也是王家卫的一种暗示吧。张国容身上特有的颓废气质在这里表现的非常完美。因此,他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一贯饰演这种颓废的人物
洪七:
他是简单的,快乐的。因为他“不会留下骆驼不管”,“认为对就去做”,“为了一个鸡蛋去杀人”,“带着老婆闯江湖”。
谁告诉你打江山不能带着女人了,让我们做洪七吧,别再西毒了,“认为对就去做”。
沙漠的那边也许还是沙漠,但我们终究要过去看看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