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的安宁
Belem是里斯本临水的一个社区,红红的像金门大桥的425大桥直通对岸,而对岸有葡萄牙的大基督像,俯瞰众生。其他可看的景点也不少, Jeronimos修道院,曾作监狱关押政治犯的贝伦塔,纪念航海先驱恩里克王子、达伽马等人的大发现纪念碑,还有修道院对面久负盛名的蛋挞。
但说完了基本信息,关于贝伦我就有些词穷了。我不是航海和军事迷,也不了解葡萄牙历史,除了免费的修道院来回逛了几圈,另两个景点只是走近了看看,而蛋挞等得太久人太多,根本没有了享用的闲情。
我想贝伦打动我的,应该是在终于开阔的环境里,突显出安宁的生活。
去贝伦是在葡萄牙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在伊比利亚上唯一的阴天,甚至都有零星的雨拧下来,我一个人。
出门时里斯本又还没醒,一路都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公交车里和车站上挤满了游客。
地图上显示去贝伦有十几站,为了错开高峰站好坐着去贝伦,我还特地往回走了一点,结果却为了买车票而折腾,还是看着人群涌上来。这买车票倒也是有趣的,车票2.85欧,无人售票,自动找零,有英文和葡萄牙语两套提示系统供选择,说起来明白,但第一次摸还是研究了好久。
但买成了也很有成就感。
十几站路在里斯本这种小地方也不算长,其中在贝伦区内部就绕着好几站。人群渐渐散去,离开了老城区的起伏和迂回,电车终于在平路上行驶,逐渐靠近贝伦,眼前豁然开朗。
电车先经过一家蓝色的店铺和排队的人群,那就是卖蛋挞的百年老店,眼前开阔的场地旁,站着修道院,横向长长地拉开。稍远些靠水的地方,就是纪念碑和贝伦塔。
看完修道院,穿过马路和绿地来到水边,我挂着相机慢慢走慢慢拍照,拍纪念碑和远处的大桥、基督像,也拍岸边的水鸟和垂钓的人。回过头又可以看到修道院,视线翻过一层层地绿化和台阶,它是安静的稳固的样子,这三座都是米白色的建筑,我想在蓝天下一定很好看,可这阴天里的阴沉也别有风味。而白色的房子嵌在灰白色的背景里倒也和谐。
贝伦塔里外都更热闹些,游人更多,居民也更多,有开阔的草坪和大树,有年纪不同的人组成球队对攻,让我终于想起葡萄牙的足球还是很行的;有老夫妇牵着一对狗来溜,背影真是完美生活典范;树下竟然还有人在打太极,恍惚要觉得回到了中国,可这里热闹又各不打扰的安宁,和类似鲁迅公园里的扎堆是完全不同的。
往回走的时候,经过了修道院旁边、贝伦区更深处的美术馆,它方方的外形和透出的一点内部空间看起来都不错,但时间有限,我得赶紧走了。回来后再看,这是当地的文化中心,藏品颇牛,创始人是位屌丝奋斗翻身后的土豪,开始投资艺术与文化。冲着这故事和藏品,我希望能有机会再来看看。
最后赶着买好了蛋挞,却没有时间坐下来就着咖啡品尝,甚至没加上不可错过的肉桂粉。
在贝伦晃晃悠悠的过程里,我挑了些喜欢的纪念品和明信片。里斯本这么破,又这么精致,一切都得慢慢挑。我很高兴没有错过它,别人的贝伦区有大航海时代的荣光,或者是夕阳、特茹河与白塔的美景。我只有这半个阴天,好像还变成了自己的小清新。老城迷人,但破败;这里却开阔,平静,足球的弹跳和人的声音里好像可以听到生活的幸福感,让我想起以前去花木的图书馆,总要走长长一段路,但也喜欢这段平静的路。
一些向往已久而变俗气的形容在这里真的可以用上了:
面朝大海,岁月静好。
找去贝伦的车站的时候,我经过了一家阴郁的大杂货店问路,店主竟然是中国人。这么些天,除了和Joe聊天,一直都是说英文或者不开口,到这里还真有点见老乡的亲切。后来从贝伦回来,出门再去Alfama的时候小雨飘下来,想去靠近旅店的小杂货店买伞,店主还是中国人。
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葡萄牙的中国人不少,可却不明白这条移民路径是怎么来的。我已经忘记了是怎么跟他们开口、确认他们的身份,说的第一句是英语还是中文,但心中的好奇一直都在,想知道他们是什么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来到了这里?又在这里经历了些什么呢?
--------------------------------好像还不是很长那不如来撸一撸葡萄牙美食--------------------------------
葡萄牙在吃上要胜过它小大个子的邻居西班牙。抵达里斯本的午餐是在这里的第一顿,当时饭点快过,勤劳勇敢的葡萄牙人民已经洗洗关门了,我们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即将关门的,老板娘一脸不情愿地把我们放了进去——也好在旅店周围饭店多。
点的烤鳕鱼很难讲出好在哪里,但确实比巴塞罗那的那条鱼更好。大概就是更嫩,更新鲜的海的味道吧。隔壁桌几个大个子在吃烤肉,看起来很像推荐菜Picanha,自烤自吃,滋滋有声。
这一天的晚饭是最好的一顿,在as Sagadeiras。点的Bacalhau a Braz(布拉斯式鳕鱼)和Lulas Recheadas(填塞鱿鱼),两道碎鱼菜。前者是把鳕鱼烤熟后切丝,再加上鸡蛋洋葱什么的一起炒,色相上可以看到清晰的丝状,舀一勺入口,新鲜的海的味道真的可以在嘴里炸开幸福感。后者的做法有些变态,是把鱿鱼须和其它佐料一起塞回鱿鱼里煮,我这边一份倒是真没吃出鱿鱼须来,而是有些别的鱼或肉的质感,整体的肉香更浓郁甜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的土豆泥,端上来时本以为是鱿鱼太少土豆泥凑数,结果吃到了目前为止最好吃的土豆泥,一大盆最后好像都吃光了o(╯□╰)o
有名的酒是波尔图白葡萄酒,当晚喝的挺好,但我也不懂品酒。当地的杂货店和小超市里有很多开架葡萄酒,1-5欧不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如果再呆久一点,那怎么也要买一瓶当水喝。
第一天过去后我们就不知道都在吃些什么了,有辛特拉的奇怪甜点,罗卡角的烤栗子,贝伦的千年蛋挞——可惜没撒肉桂没配咖啡(永恒の怨念)。不知道为什么,除了贝伦区,其他地方的蛋挞质感都和国内的葡式蛋挞不同,更凝固,味道当然和这里所有的甜品一样,奔着甜死人不要紧去。总之当地最好吃的还是鱼料理,“传说葡萄牙有365种鳕鱼的做法”,啧啧真诱人。
推荐餐厅:
【as Sagadeiras】 Rua das Salgadeiras, 18 (Bairo Alto), Bacalhau a Braz(布拉斯式鳕鱼)和Lulas Recheadas(填塞鱿鱼),记得给小费
【Restaurante Cabacas】 Rua das Gaveas 8-10 (Bairro Alto), 烤鳕鱼和自烤牛臀肉
但说完了基本信息,关于贝伦我就有些词穷了。我不是航海和军事迷,也不了解葡萄牙历史,除了免费的修道院来回逛了几圈,另两个景点只是走近了看看,而蛋挞等得太久人太多,根本没有了享用的闲情。
我想贝伦打动我的,应该是在终于开阔的环境里,突显出安宁的生活。
![]() |
这是别人的贝伦 |
![]() |
册这是我的 |
![]() |
出门快10点了,路上还是屁也没有 |
![]() |
买蛋挞 |
去贝伦是在葡萄牙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在伊比利亚上唯一的阴天,甚至都有零星的雨拧下来,我一个人。
出门时里斯本又还没醒,一路都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公交车里和车站上挤满了游客。
地图上显示去贝伦有十几站,为了错开高峰站好坐着去贝伦,我还特地往回走了一点,结果却为了买车票而折腾,还是看着人群涌上来。这买车票倒也是有趣的,车票2.85欧,无人售票,自动找零,有英文和葡萄牙语两套提示系统供选择,说起来明白,但第一次摸还是研究了好久。
但买成了也很有成就感。
十几站路在里斯本这种小地方也不算长,其中在贝伦区内部就绕着好几站。人群渐渐散去,离开了老城区的起伏和迂回,电车终于在平路上行驶,逐渐靠近贝伦,眼前豁然开朗。
电车先经过一家蓝色的店铺和排队的人群,那就是卖蛋挞的百年老店,眼前开阔的场地旁,站着修道院,横向长长地拉开。稍远些靠水的地方,就是纪念碑和贝伦塔。
看完修道院,穿过马路和绿地来到水边,我挂着相机慢慢走慢慢拍照,拍纪念碑和远处的大桥、基督像,也拍岸边的水鸟和垂钓的人。回过头又可以看到修道院,视线翻过一层层地绿化和台阶,它是安静的稳固的样子,这三座都是米白色的建筑,我想在蓝天下一定很好看,可这阴天里的阴沉也别有风味。而白色的房子嵌在灰白色的背景里倒也和谐。
![]() |
![]() |
修道院内里漂亮的庭院和柱廊 |
![]() |
![]() |
后来绕到修道院后,很喜欢这里 |
贝伦塔里外都更热闹些,游人更多,居民也更多,有开阔的草坪和大树,有年纪不同的人组成球队对攻,让我终于想起葡萄牙的足球还是很行的;有老夫妇牵着一对狗来溜,背影真是完美生活典范;树下竟然还有人在打太极,恍惚要觉得回到了中国,可这里热闹又各不打扰的安宁,和类似鲁迅公园里的扎堆是完全不同的。
往回走的时候,经过了修道院旁边、贝伦区更深处的美术馆,它方方的外形和透出的一点内部空间看起来都不错,但时间有限,我得赶紧走了。回来后再看,这是当地的文化中心,藏品颇牛,创始人是位屌丝奋斗翻身后的土豪,开始投资艺术与文化。冲着这故事和藏品,我希望能有机会再来看看。
最后赶着买好了蛋挞,却没有时间坐下来就着咖啡品尝,甚至没加上不可错过的肉桂粉。
在贝伦晃晃悠悠的过程里,我挑了些喜欢的纪念品和明信片。里斯本这么破,又这么精致,一切都得慢慢挑。我很高兴没有错过它,别人的贝伦区有大航海时代的荣光,或者是夕阳、特茹河与白塔的美景。我只有这半个阴天,好像还变成了自己的小清新。老城迷人,但破败;这里却开阔,平静,足球的弹跳和人的声音里好像可以听到生活的幸福感,让我想起以前去花木的图书馆,总要走长长一段路,但也喜欢这段平静的路。
一些向往已久而变俗气的形容在这里真的可以用上了:
面朝大海,岁月静好。
找去贝伦的车站的时候,我经过了一家阴郁的大杂货店问路,店主竟然是中国人。这么些天,除了和Joe聊天,一直都是说英文或者不开口,到这里还真有点见老乡的亲切。后来从贝伦回来,出门再去Alfama的时候小雨飘下来,想去靠近旅店的小杂货店买伞,店主还是中国人。
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葡萄牙的中国人不少,可却不明白这条移民路径是怎么来的。我已经忘记了是怎么跟他们开口、确认他们的身份,说的第一句是英语还是中文,但心中的好奇一直都在,想知道他们是什么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来到了这里?又在这里经历了些什么呢?
![]() |
![]() |
![]() |
![]() |
![]() |
![]() |
也还是有破破的地方 |
![]() |
临走在过街天桥上拍一张 |
![]() |
离开的公交车上再看一眼425大桥 |
--------------------------------好像还不是很长那不如来撸一撸葡萄牙美食--------------------------------
葡萄牙在吃上要胜过它小大个子的邻居西班牙。抵达里斯本的午餐是在这里的第一顿,当时饭点快过,勤劳勇敢的葡萄牙人民已经洗洗关门了,我们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即将关门的,老板娘一脸不情愿地把我们放了进去——也好在旅店周围饭店多。
点的烤鳕鱼很难讲出好在哪里,但确实比巴塞罗那的那条鱼更好。大概就是更嫩,更新鲜的海的味道吧。隔壁桌几个大个子在吃烤肉,看起来很像推荐菜Picanha,自烤自吃,滋滋有声。
这一天的晚饭是最好的一顿,在as Sagadeiras。点的Bacalhau a Braz(布拉斯式鳕鱼)和Lulas Recheadas(填塞鱿鱼),两道碎鱼菜。前者是把鳕鱼烤熟后切丝,再加上鸡蛋洋葱什么的一起炒,色相上可以看到清晰的丝状,舀一勺入口,新鲜的海的味道真的可以在嘴里炸开幸福感。后者的做法有些变态,是把鱿鱼须和其它佐料一起塞回鱿鱼里煮,我这边一份倒是真没吃出鱿鱼须来,而是有些别的鱼或肉的质感,整体的肉香更浓郁甜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的土豆泥,端上来时本以为是鱿鱼太少土豆泥凑数,结果吃到了目前为止最好吃的土豆泥,一大盆最后好像都吃光了o(╯□╰)o
有名的酒是波尔图白葡萄酒,当晚喝的挺好,但我也不懂品酒。当地的杂货店和小超市里有很多开架葡萄酒,1-5欧不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如果再呆久一点,那怎么也要买一瓶当水喝。
![]() |
第一天过去后我们就不知道都在吃些什么了,有辛特拉的奇怪甜点,罗卡角的烤栗子,贝伦的千年蛋挞——可惜没撒肉桂没配咖啡(永恒の怨念)。不知道为什么,除了贝伦区,其他地方的蛋挞质感都和国内的葡式蛋挞不同,更凝固,味道当然和这里所有的甜品一样,奔着甜死人不要紧去。总之当地最好吃的还是鱼料理,“传说葡萄牙有365种鳕鱼的做法”,啧啧真诱人。
推荐餐厅:
【as Sagadeiras】 Rua das Salgadeiras, 18 (Bairo Alto), Bacalhau a Braz(布拉斯式鳕鱼)和Lulas Recheadas(填塞鱿鱼),记得给小费
【Restaurante Cabacas】 Rua das Gaveas 8-10 (Bairro Alto), 烤鳕鱼和自烤牛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