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童话————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我的第一本书大概跟很多小朋友一样,是《安徒生童话》。就是这本带着注音的故事书,推开了我走向阅读城堡的大门,让我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酸甜苦辣。现在接近成人的年纪,这时候写童话故事的读后感,会不会有点太迟了一些?不过我相信,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霜打磨依然散发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安徒生童话》不是《格林童话》,没有恶毒的继父母,身世悲惨的女主角;没有马车,午夜十二点;没有坏蛋完蛋,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的故事。只有备受歧视的丑小鸭,脆弱善良的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化成泡沫的小美人鱼,才是这个长相丑陋的丹麦作家带给我们的童话故事。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安徒生童话》,不喜欢安徒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美丽的小美人鱼会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能忍受像在针尖上跳舞的疼痛,最后甘心化为泡沫;我不知道为什么锡兵最后会被熔化了;我想知道为什么飞箱会着了火,使他的主人又重新变成了流浪汉。凭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惨死在街头,不穿衣服的皇帝被人耻笑却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我的主角们经历了磨难,痛苦,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为什么还不能得到好运与回报,为什么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不明白,我不喜欢。
直到现在,体会过含情脉脉地想亲吻理想,理想却头也不回走向远方;精神抖擞地想拥抱生活,生活却一口把我吞没的那种失望,难过。我突然懂得了,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奸诈狡猾的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喜欢也不一定能厮守终老。我开始去了解安徒生。发现安徒生的一生竟然是一个悲剧。童年苦难,少年艰辛,一生穷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写下了《安徒生童话》,难道这不是一个童话吗?
再读《安徒生童话》,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母亲的故事》中那个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母亲,《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那个老是在走下坡路,而老是感到快乐的老头;《枞树》中那棵经历了一夜辉煌而最后失落的小树……我开始喜欢有缺陷的人,我开始明白完美从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假设,但就是因为这些缺陷,不完美,生命才变得丰盛和美丽。
也许这就是成长。成长就是告别童话,面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真相,然后不退缩。所以安徒生,请原谅小时候对你的不喜欢。因为那个曾经讨厌你的孩子,已然长大。
《安徒生童话》不是《格林童话》,没有恶毒的继父母,身世悲惨的女主角;没有马车,午夜十二点;没有坏蛋完蛋,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的故事。只有备受歧视的丑小鸭,脆弱善良的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化成泡沫的小美人鱼,才是这个长相丑陋的丹麦作家带给我们的童话故事。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安徒生童话》,不喜欢安徒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美丽的小美人鱼会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能忍受像在针尖上跳舞的疼痛,最后甘心化为泡沫;我不知道为什么锡兵最后会被熔化了;我想知道为什么飞箱会着了火,使他的主人又重新变成了流浪汉。凭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惨死在街头,不穿衣服的皇帝被人耻笑却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我的主角们经历了磨难,痛苦,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为什么还不能得到好运与回报,为什么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不明白,我不喜欢。
直到现在,体会过含情脉脉地想亲吻理想,理想却头也不回走向远方;精神抖擞地想拥抱生活,生活却一口把我吞没的那种失望,难过。我突然懂得了,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奸诈狡猾的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喜欢也不一定能厮守终老。我开始去了解安徒生。发现安徒生的一生竟然是一个悲剧。童年苦难,少年艰辛,一生穷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写下了《安徒生童话》,难道这不是一个童话吗?
再读《安徒生童话》,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母亲的故事》中那个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母亲,《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那个老是在走下坡路,而老是感到快乐的老头;《枞树》中那棵经历了一夜辉煌而最后失落的小树……我开始喜欢有缺陷的人,我开始明白完美从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假设,但就是因为这些缺陷,不完美,生命才变得丰盛和美丽。
也许这就是成长。成长就是告别童话,面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真相,然后不退缩。所以安徒生,请原谅小时候对你的不喜欢。因为那个曾经讨厌你的孩子,已然长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