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黄金岁月
王小波的《黄金岁月》里面的女主角陈清扬和王二那些年的感情在外人看来不是感情,在外人眼里陈清扬就是一个破鞋,王二和陈清扬在借着伟大的友谊名义之下,两个人度过了黄金岁月。也许,在别人眼里,他们遭到质疑,但是在王二和陈清扬的心里,他们始终觉得那几年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黄金岁月。王小波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将王二和陈清扬心目中的苦闷以一种幽默至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王小波的厉害之处,即使受到他人唾骂,也要张口大笑并且还要加上一句:骂得好。不得不说王小波的逝世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他的黑色幽默可以让你捧腹大笑,但是也会让你暗自流泪。也只有王小波的文字,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如果我的人生拿来切割的话,我觉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幼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五个阶段里,我的感情曲线是简单、快乐、辉煌、疯狂、梦想。幼时就显出了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特点,作为肇事者带着一群小伙伴环游村庄,最后天黑竟然忘了回家的路,结果遭到小伙伴们家长的痛骂。小学,读学前班时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隔着三八分界线,和我们班里的一个双胞胎胞弟弟倒头就睡,吹着习习凉风,嘴巴还会流口水。二年级以前,经常和小朋友打架,各种打架,和女生打也和男生打,父母经常遭到人投诉。现在想想,我是多么混球的一小孩啊,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困扰。然后在读二年级的时候就遇上了启蒙老师,她把我带入正途,从此乖乖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年级里面的佼佼者。小学时候是我非常快乐的一段岁月,在学校是风云人物,文艺汇演是主角,还做了校园主持人好几年,还做了镇里举行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到了初中,情窦初开,自己有幸被男生喜欢。有个同学小学时候就很喜欢自己,还追到自己家里来,那时候自己心里有多惶恐啊,当时只是很讨厌那个男生,自己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喜欢我。他送我明星片,我还撕碎了,我撕了,他又送过。最后我叫朋友对他说:你死了心吧。现在想想挺幼稚的,好搞笑,他也挺执着的,一直喜欢到初中。感情终究是一件两厢情愿的事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自始自终都没有喜欢过他。这个道理,当时很懂很明白,可是到了长大后,自己却忘记了。
初中的岁月,觉得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文艺汇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就是:相声,那也是开创了女生讲相声的时代,好像之后就没有女生表演过相声了。初二以前很喜欢上音乐课,表现也很积极,自己当年还自告奋勇的报名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当时的曲目就是董文华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最后落选了,也许是当时对祖国感情不够深厚,所以没能打动评委老师。之后到了初二,青春期袭来,身边的男生女生都呈现着青春该有的样子,男生声音变得沉昂,女生声音变得尖锐,可是我终究没有成为尖锐的一份子,没有一些女生那种独有的娇滴滴的声音,我声音里欠缺着女生该有的娇嗔,反而夹杂着干脆豪爽,所以当时我就认为我是与众不同的,我应该自卑,那也是我人生里面唯一觉得自卑过的事情,自那以后我就一句也不唱了。音乐老师对我很生气,但是也拿我没办法。音乐老师很喜欢我,初一音乐考试给了我最高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那是我非常独特的声音。现在,我反而为我的声音感到骄傲,这是我初中最深的记忆。
高中,人突然就变得安静下来。结识了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好友,2年多的时光里,我们争吵、欢笑、奋斗,写了很多的书信,分分合合最后成为现在的挚友,在人生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不离不弃。高中还有两段难忘的岁月,其一就是疯狂的迷上乒乓球,每天中午、下午吃饱了就去打,打到上课,打到把球拍扔到对方(太累了)。其二就是到学校后山上去背书,喜欢在山里的那种清净不被打扰的感觉,喜欢山里草木的芳香。
最后是到了大学,大学自始至终都驻扎在图书馆,后来一师弟对我说:师姐,从我的图书馆的那天起认识你,到了毕业你还在图书馆。之后是参加各种社团,结识朋友,认识了大学的死党。也有过一段感情,也是唯一的一段感情。我曾以为那就是我和他心目中最美好的光景,因为那些年我们灌注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有共同的圈子,曾经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也曾编制过梦想蓝图,尽情的描绘着将来的美好。过程很美好,结果不容乐观。也许是情深缘浅,也许是缘深清浅。到了最后,我们变成了陌生人,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程度为:你以陌生人的身份和他交流,对方和你交流了一两句后,他便能从你的语气、措辞,能准确的猜到你就是那个人。我们太过相像,我们都远离了我们熟悉朋友的视角,躲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表达自己,我们都不愿意和大学的朋友再有联系,我们都讨厌我们的大学。我是有种想它却不敢想的感觉,那种欲罢不能的难受也唯有自己清楚,所以毕业后,我从来不提及任何关于大学的故事。听着别人讲大学的故事,我也只是笑而不语。也许我们都在逃避。大学几年的时光,是我拼劲全力的岁月,认真学习,认真的爱一个人。不管那段岁月里,遭到别人怎样的质疑,我想那都是我人生里面辉煌、无法复制的岁月,我认为是我人生里最光芒的岁月。
人终有一死,这是任何人都躲避不了的命运,在将来埋进泥土的那一刻,我只愿埋进泥土里的是仅是我的躯体,而不包括我的记忆。因为,我想像刚来到这个世界那样纯净,没有爱恨情仇,那样我就能在下辈子活的开心、无忧。
如果我的人生拿来切割的话,我觉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幼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五个阶段里,我的感情曲线是简单、快乐、辉煌、疯狂、梦想。幼时就显出了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特点,作为肇事者带着一群小伙伴环游村庄,最后天黑竟然忘了回家的路,结果遭到小伙伴们家长的痛骂。小学,读学前班时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隔着三八分界线,和我们班里的一个双胞胎胞弟弟倒头就睡,吹着习习凉风,嘴巴还会流口水。二年级以前,经常和小朋友打架,各种打架,和女生打也和男生打,父母经常遭到人投诉。现在想想,我是多么混球的一小孩啊,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困扰。然后在读二年级的时候就遇上了启蒙老师,她把我带入正途,从此乖乖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年级里面的佼佼者。小学时候是我非常快乐的一段岁月,在学校是风云人物,文艺汇演是主角,还做了校园主持人好几年,还做了镇里举行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到了初中,情窦初开,自己有幸被男生喜欢。有个同学小学时候就很喜欢自己,还追到自己家里来,那时候自己心里有多惶恐啊,当时只是很讨厌那个男生,自己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喜欢我。他送我明星片,我还撕碎了,我撕了,他又送过。最后我叫朋友对他说:你死了心吧。现在想想挺幼稚的,好搞笑,他也挺执着的,一直喜欢到初中。感情终究是一件两厢情愿的事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自始自终都没有喜欢过他。这个道理,当时很懂很明白,可是到了长大后,自己却忘记了。
初中的岁月,觉得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文艺汇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就是:相声,那也是开创了女生讲相声的时代,好像之后就没有女生表演过相声了。初二以前很喜欢上音乐课,表现也很积极,自己当年还自告奋勇的报名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当时的曲目就是董文华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最后落选了,也许是当时对祖国感情不够深厚,所以没能打动评委老师。之后到了初二,青春期袭来,身边的男生女生都呈现着青春该有的样子,男生声音变得沉昂,女生声音变得尖锐,可是我终究没有成为尖锐的一份子,没有一些女生那种独有的娇滴滴的声音,我声音里欠缺着女生该有的娇嗔,反而夹杂着干脆豪爽,所以当时我就认为我是与众不同的,我应该自卑,那也是我人生里面唯一觉得自卑过的事情,自那以后我就一句也不唱了。音乐老师对我很生气,但是也拿我没办法。音乐老师很喜欢我,初一音乐考试给了我最高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那是我非常独特的声音。现在,我反而为我的声音感到骄傲,这是我初中最深的记忆。
高中,人突然就变得安静下来。结识了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好友,2年多的时光里,我们争吵、欢笑、奋斗,写了很多的书信,分分合合最后成为现在的挚友,在人生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不离不弃。高中还有两段难忘的岁月,其一就是疯狂的迷上乒乓球,每天中午、下午吃饱了就去打,打到上课,打到把球拍扔到对方(太累了)。其二就是到学校后山上去背书,喜欢在山里的那种清净不被打扰的感觉,喜欢山里草木的芳香。
最后是到了大学,大学自始至终都驻扎在图书馆,后来一师弟对我说:师姐,从我的图书馆的那天起认识你,到了毕业你还在图书馆。之后是参加各种社团,结识朋友,认识了大学的死党。也有过一段感情,也是唯一的一段感情。我曾以为那就是我和他心目中最美好的光景,因为那些年我们灌注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有共同的圈子,曾经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也曾编制过梦想蓝图,尽情的描绘着将来的美好。过程很美好,结果不容乐观。也许是情深缘浅,也许是缘深清浅。到了最后,我们变成了陌生人,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程度为:你以陌生人的身份和他交流,对方和你交流了一两句后,他便能从你的语气、措辞,能准确的猜到你就是那个人。我们太过相像,我们都远离了我们熟悉朋友的视角,躲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表达自己,我们都不愿意和大学的朋友再有联系,我们都讨厌我们的大学。我是有种想它却不敢想的感觉,那种欲罢不能的难受也唯有自己清楚,所以毕业后,我从来不提及任何关于大学的故事。听着别人讲大学的故事,我也只是笑而不语。也许我们都在逃避。大学几年的时光,是我拼劲全力的岁月,认真学习,认真的爱一个人。不管那段岁月里,遭到别人怎样的质疑,我想那都是我人生里面辉煌、无法复制的岁月,我认为是我人生里最光芒的岁月。
人终有一死,这是任何人都躲避不了的命运,在将来埋进泥土的那一刻,我只愿埋进泥土里的是仅是我的躯体,而不包括我的记忆。因为,我想像刚来到这个世界那样纯净,没有爱恨情仇,那样我就能在下辈子活的开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