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生活的艺术》
国庆放假,没有回小大田,呆在福州的小屋里看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由于较生涩难懂,如果囫囵吞枣,必然是看不进去的,因而看的速度着实是慢,但也因为如此,细细品读,才发现一些好玩的文字。现摘录下来,供大家观赏。
1.人类似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
2.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了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结的还是泥土本身,不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
(关于人性,我还没见过有人这样比喻的。这句话其实是衔接第一句的,后文还有一大段的阐述,说的关键点就是人性这东西,不是单一的,他是多种特性的组合。我们现在经常说环境造就一个人的情感、心性,其实也应该是同理的)
3.“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
(这是林语堂自创的一些机构公式,前面还有好几句。他的意图是想把人类进步和历史变迁明确的表示出来。很多人可能反对,所以他也说了,这只是做为他自己在作文和研究的依据,而且还会一直变化。只是,我比较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这里用的是“幽默”,在文中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说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幽默”。其实在他的《吾国与吾民》中确实提到了幽默,但是以我现在的见识,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欧美人的幽默,这一点从看欧美大片或者电视剧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在写摘录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也在好好寻思中国人的幽默感,从之前看过的书,比如《笑林广记》,但感觉还是很平庸。到时家乡里的一些俗语倒是让我觉得有点儿意思,只是方言就是方言,翻译成汉语就少了一些压韵什么的。)
4.关于人类的观念,世上有好几种:即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希腊的异教徒观念和中国人的道教和孔教的观念(因为佛教的观念太悲观了,所以我不把它包括进去)。
(其实,这段文字主要观点是在括号里面,特别是想给龚小峰学长探讨的,是这样的吗?我是不了解的,我不管是什么教,都只是信仰他们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东西都是十全十美的。你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学会判断,不断的从生活中总结,才能得到自己最终的信仰。)
5.所谓痛苦,主要的是由于:(一)男人方面的流汗工作;(二)女人方面的生男生女的疼痛。
(如果单纯看这段话,那么就过于片面了。其实他是说在正统基督教观念里关于痛苦的解释。如果苛刻点儿,是不是还有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在后文,他说道:为要显示人类的缺点起见,基督教又引进一种人类的新成分,和原来的天真完美相对照。这种新成分就是魔鬼。)
(这里得补充一段话:希腊的异教世界是一个绝对不同的世界,所以他们对于人类的观念亦异。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希腊人要他们的神成为凡人一般,而基督教徒则反之,要使凡人跟神一样。)
6.一切男女都有热烈的感情,自然的欲望,高尚的意志,以及良知;他们也有性欲、愤怒,并且受着疾病、疼痛、苦恼和死亡的支配。文化的用处,便在怎样使这些热情和欲望能够和谐地表现。
(文化的用处?)
7.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热情、欲望和这种精神(从智能转化过来的,不知道理解有没有错误)。这些在幼年、壮年、老年和死亡各时期中循着不同的路线流行。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反过来讲,就是说少年爱色,壮年好斗,老年嗜财。
(最后一句精辟。)
8.正如皮鞋匠以皮革为荣一样。有时他们连“精神”一词也还觉得不够飘渺抽象,更拿什么“精粹”“灵魂”或“观念”一类的词字,冠冕堂皇地写出来,想拿它恐吓我们。
(这真的说到心坎里去了!尤其是对于做广告的人来说。)
9.我有时候想,以为鬼魂或天使,如没有肉体,真等于一种可怕的刑罚:……
(后面至于是怎么样的一种刑罚,我就不展开的,有点儿长,打字很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很有意思。)
10.一个人由牙医生处出来后,便不再轻视他的牙齿,反而增加对它们的尊敬——因为他对于啃嚼苹果和鸡骨等,将要感到更大的乐趣。
(你感谢吗?感谢这个世界吗?)
2013/10/3
于福州
1.人类似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
2.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了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结的还是泥土本身,不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
(关于人性,我还没见过有人这样比喻的。这句话其实是衔接第一句的,后文还有一大段的阐述,说的关键点就是人性这东西,不是单一的,他是多种特性的组合。我们现在经常说环境造就一个人的情感、心性,其实也应该是同理的)
3.“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
(这是林语堂自创的一些机构公式,前面还有好几句。他的意图是想把人类进步和历史变迁明确的表示出来。很多人可能反对,所以他也说了,这只是做为他自己在作文和研究的依据,而且还会一直变化。只是,我比较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这里用的是“幽默”,在文中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说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幽默”。其实在他的《吾国与吾民》中确实提到了幽默,但是以我现在的见识,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欧美人的幽默,这一点从看欧美大片或者电视剧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在写摘录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也在好好寻思中国人的幽默感,从之前看过的书,比如《笑林广记》,但感觉还是很平庸。到时家乡里的一些俗语倒是让我觉得有点儿意思,只是方言就是方言,翻译成汉语就少了一些压韵什么的。)
4.关于人类的观念,世上有好几种:即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希腊的异教徒观念和中国人的道教和孔教的观念(因为佛教的观念太悲观了,所以我不把它包括进去)。
(其实,这段文字主要观点是在括号里面,特别是想给龚小峰学长探讨的,是这样的吗?我是不了解的,我不管是什么教,都只是信仰他们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东西都是十全十美的。你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学会判断,不断的从生活中总结,才能得到自己最终的信仰。)
5.所谓痛苦,主要的是由于:(一)男人方面的流汗工作;(二)女人方面的生男生女的疼痛。
(如果单纯看这段话,那么就过于片面了。其实他是说在正统基督教观念里关于痛苦的解释。如果苛刻点儿,是不是还有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在后文,他说道:为要显示人类的缺点起见,基督教又引进一种人类的新成分,和原来的天真完美相对照。这种新成分就是魔鬼。)
(这里得补充一段话:希腊的异教世界是一个绝对不同的世界,所以他们对于人类的观念亦异。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希腊人要他们的神成为凡人一般,而基督教徒则反之,要使凡人跟神一样。)
6.一切男女都有热烈的感情,自然的欲望,高尚的意志,以及良知;他们也有性欲、愤怒,并且受着疾病、疼痛、苦恼和死亡的支配。文化的用处,便在怎样使这些热情和欲望能够和谐地表现。
(文化的用处?)
7.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热情、欲望和这种精神(从智能转化过来的,不知道理解有没有错误)。这些在幼年、壮年、老年和死亡各时期中循着不同的路线流行。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反过来讲,就是说少年爱色,壮年好斗,老年嗜财。
(最后一句精辟。)
8.正如皮鞋匠以皮革为荣一样。有时他们连“精神”一词也还觉得不够飘渺抽象,更拿什么“精粹”“灵魂”或“观念”一类的词字,冠冕堂皇地写出来,想拿它恐吓我们。
(这真的说到心坎里去了!尤其是对于做广告的人来说。)
9.我有时候想,以为鬼魂或天使,如没有肉体,真等于一种可怕的刑罚:……
(后面至于是怎么样的一种刑罚,我就不展开的,有点儿长,打字很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很有意思。)
10.一个人由牙医生处出来后,便不再轻视他的牙齿,反而增加对它们的尊敬——因为他对于啃嚼苹果和鸡骨等,将要感到更大的乐趣。
(你感谢吗?感谢这个世界吗?)
2013/10/3
于福州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