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大提琴曲目里的No.1,无可争辩,是所有大提琴家混饭吃的老本,长期饭票。但是,你知道德沃夏克在此之前,还写过另一首大提琴协奏曲吗?
严格说来,那首应该叫德沃夏克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而我们熟知的那首,应该叫“b小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为什么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呢?说起来是挺有“教训”的。这部作品创作于1865年左右,当时德沃夏克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布拉格的一支乐团里拉中提琴。他和在乐团里拉大提琴的一位Ludvik Peer很要好,于是为他写了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当时的德沃夏克还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作曲家,所以伴奏部分只写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而没有谱写完整的乐队伴奏。作品写完后,德沃夏克把乐谱交给了Peer先生,结果 ......
结果Peer先生出国去了,随身带走了德沃夏克的乐谱。德沃夏克先生呢?自己竟然没有留下乐谱的底稿,所以在他后来成名后,回头想找自己的这部早年作品,找不到了。这部作品随着Peer先生而去,永远地离开了德沃夏克先生。
所以这个教训是:写好什么东西,要自留底稿!
当然,被大提琴家朋友带走的乐谱,所幸还是流传了下来,没有被弄丢。这位朋友还是对得起德沃夏克的!这部原稿现在静静地躺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这部只有钢琴伴奏稿的大提琴协奏曲,后来也有了一个乐队伴奏的配器版本,而且为它谱写乐队部分的,是一个德沃夏克权威、专家。这个不是“砖家”,而是绝对的德沃夏克权威。现在德沃夏克的作品,除了普通的Op编号外,还有一个字母B编号,比如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编号B.10。这个B,就代表Burghauser,一个捷克音乐学家的名字。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乐队版的配器,就是他根据德沃夏克的钢琴谱完成的。这个连德沃夏克本人也没有听过表演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于1930年3月29日获得了“世界首演”,独奏家Hans Munch-Holland,指挥是塞尔。之后也有过少数几个唱片录音。
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其实并没有进入大提琴的标准曲目,至今演奏的人很少。我只见过Supraphon录制的2个版本——新秀Tomas Jamnik的版本、老一代Milos Sadlo的版本。俩都是捷克大提琴家、捷克乐队、捷克唱片公司出版。可以说这部德沃夏克的早期作品,仍只有捷克音乐家没有忘记它。但其实这部三乐章的协奏曲还是蛮优美好听的,和德沃夏克早期的其他作品,如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一弦乐五重奏等颇为相似,可放在一起聆听。演奏时间约三十多分钟,规模也并不小,已是一部笔法成熟的器乐协奏曲,并非“习作”一类不成熟作品。把它和成熟时期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一起听也是很有意思的,会发觉两部作品之间存在不少性格上的类似。比如,首尾两个乐章篇幅都很长大,第一乐章的主题都带有某种“英雄性”的气质,末乐章都是主题性格果敢坚毅的回旋曲,等等。
冷门作品并不都值得反复听,但我个人觉得这部德沃夏克年轻时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值得一听、再听的。
严格说来,那首应该叫德沃夏克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而我们熟知的那首,应该叫“b小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为什么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呢?说起来是挺有“教训”的。这部作品创作于1865年左右,当时德沃夏克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布拉格的一支乐团里拉中提琴。他和在乐团里拉大提琴的一位Ludvik Peer很要好,于是为他写了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当时的德沃夏克还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作曲家,所以伴奏部分只写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而没有谱写完整的乐队伴奏。作品写完后,德沃夏克把乐谱交给了Peer先生,结果 ......
结果Peer先生出国去了,随身带走了德沃夏克的乐谱。德沃夏克先生呢?自己竟然没有留下乐谱的底稿,所以在他后来成名后,回头想找自己的这部早年作品,找不到了。这部作品随着Peer先生而去,永远地离开了德沃夏克先生。
所以这个教训是:写好什么东西,要自留底稿!
当然,被大提琴家朋友带走的乐谱,所幸还是流传了下来,没有被弄丢。这位朋友还是对得起德沃夏克的!这部原稿现在静静地躺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这部只有钢琴伴奏稿的大提琴协奏曲,后来也有了一个乐队伴奏的配器版本,而且为它谱写乐队部分的,是一个德沃夏克权威、专家。这个不是“砖家”,而是绝对的德沃夏克权威。现在德沃夏克的作品,除了普通的Op编号外,还有一个字母B编号,比如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编号B.10。这个B,就代表Burghauser,一个捷克音乐学家的名字。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乐队版的配器,就是他根据德沃夏克的钢琴谱完成的。这个连德沃夏克本人也没有听过表演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于1930年3月29日获得了“世界首演”,独奏家Hans Munch-Holland,指挥是塞尔。之后也有过少数几个唱片录音。
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其实并没有进入大提琴的标准曲目,至今演奏的人很少。我只见过Supraphon录制的2个版本——新秀Tomas Jamnik的版本、老一代Milos Sadlo的版本。俩都是捷克大提琴家、捷克乐队、捷克唱片公司出版。可以说这部德沃夏克的早期作品,仍只有捷克音乐家没有忘记它。但其实这部三乐章的协奏曲还是蛮优美好听的,和德沃夏克早期的其他作品,如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一弦乐五重奏等颇为相似,可放在一起聆听。演奏时间约三十多分钟,规模也并不小,已是一部笔法成熟的器乐协奏曲,并非“习作”一类不成熟作品。把它和成熟时期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一起听也是很有意思的,会发觉两部作品之间存在不少性格上的类似。比如,首尾两个乐章篇幅都很长大,第一乐章的主题都带有某种“英雄性”的气质,末乐章都是主题性格果敢坚毅的回旋曲,等等。
冷门作品并不都值得反复听,但我个人觉得这部德沃夏克年轻时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值得一听、再听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