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火车的终点站-------犍为
犍为是四川乐山市的一个县城,我的国庆旅行的第一阶段就在它的周围。
一生钟情古镇-------罗城
古镇罗城其实很小,小到只有一条街,但这一条街就足以打动我。说实话,能够去罗城还真不容易……二十九号凌晨一点二十从自贡火车站走出,陌生的地方,孤单一个人将何去何从?我沿着街道茫然的飘荡着,就这样,我来到一家名“火车站宾馆”的宾馆里。经过和老板娘一番简单的讨价还价后,我住了一间三十元的房间。原本打算在早上七点坐“自贡——犍为”的汽车。可无奈,身子太乏,一直睡到七点四十才起床,尔后匆匆坐着公交车直奔自贡客运中心,没有赶上那班直达,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坐到荣县再转。就这样,坐一个多小时到荣县,再坐一个多小时到罗城,到达时已是十一点多。跟着路标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一叶山顶上的“孤舟”。据说,发现罗城的人是在天空飞机上航拍时看到的,因罗城街两头窄,中间宽,所以赐以“船型“美誉。
罗城船型街虽是一条古街,却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上中间大两头小,就足以使它从众多古街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而古街中的光景,也足以使人震撼,街道的两边是做买卖的门市,而门市上方却是巨大的屋篷,青瓦盖在木梁上,通过メメ结构将屋篷的重量传到边沿的木柱上,大屋篷连成一片,使得整条街只留得中间一条缝得以见天日。这样,赶集的人,既不怕风吹又可避免日晒。而屋篷下,南北两条街上摆满了用竹木做成的桌椅,桌椅中几乎没有空席,男女老少相聚一堂,喝茶﹑聊天、打牌、吹牛、卖狗皮膏药……好不热闹!
在街上逛了一会儿,便觉腹中空空,饥饿来袭,我随便在一家店里坐下,花六元钱吃了一碗豆花。罗城的豆花跟家里的略有不同,它不是一个整体,就像是煮的豆腐般,一大块一大块的,但味道又不同于豆腐。说实话,蘸上调料,味道还挺不错,连汤喝起来就像是喝豆浆。
世界绝版蒸汽火车--------嘉阳
告别罗城,我坐车到犍为,继而转车到三井,感受那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老爷火车。
汽车到达三井已是下午三点,下车不远就看到了那条只有普通轨道一半宽的嘉阳小火车专用轨道。看着那轨道,那简略的月台,
我已开始走神……路边卖纪念品的大姐告诉我,五点钟有一班去芭沟的列车,但是没有观光车厢。我暗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就在三井周围转了一会儿。大概在四点左右,从山里的小火车出来了,带了点儿煤,还有两列观光车厢,看到车厢,我已开始激动,甚至都开始不自觉地抖动。跃进站只是第二站,想坐小火车,还得耐心等大概一小时,小火车开到起点站后再返回三井。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有幸跟当地一位大妈交谈上,大妈说,嘉阳小火车开始引起外人注意是在两三年前,这两三年里,每逢节假日,便会有外地人前来观光,尤其是在二三月间,菜籽花开时,广场上停满了车,慕名前来者中还有不少是外国人,带着各种“长枪短炮”,捕捉小火车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旅游业的开发,嘉阳集团新添了几节观光车厢,观光车厢里有空调,环境也不错,只是票价由三、五元徒然涨到五十、一百等。聊着聊着就听到一声巨大的鸣笛声,接着远处便缓缓出现了那辆绝版小火车,带着喷出的烟雾笼罩周围。火车停在站台边,大家便鱼贯而入。我上了一节最普通的车厢,只消五元就坐到芭沟,车厢里只有几个座位,大部分人都站着,人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传说中那般拥挤,而且车厢里也有窗户,只是没有玻璃。车厢由铁皮制作,油漆脱得已所剩无几。我站在窗边,窗户有点矮,我只有弯着腰、撅起屁股才能欣赏到窗外的风景。在激动中,小火车缓缓启动,驶向前方。
车厢里只有我一个是来旅游的,其他人都是当地人,这两地之间没有公路,所以山里的人只能靠这辆小火车出山,来这儿旅行的不止我一个,只是他们都坐到了后面的那节观光车厢里。车厢里人们唧唧歪歪,聊得很欢,但是火车“哐哐﹑哐哐”声音太大,我一句也没听明白,火车每隔几十秒就要鸣一声,火车头里燃着煤,烟雾无孔不出,把个车头笼罩在一片烟雾蒙蒙中。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小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一双小手扒在窗框上,大部分头伸出窗外,不哭、不闹,安静的看着前方,时而又转过头来看看后面的车厢,还略皱着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愁的样子。火车停靠的第一个站名叫蜜蜂岩,在那儿,火车来了一次调头,形成一个人字形,和小学课本里詹天佑设计的人字雷同。虽说这里只有一列小火车,可这个站的规模却不算小,并行排列着数条轨道,
两边挂着一些关于嘉阳火车的宣传和摄影作品。看得出来,这绝版火车已在屏幕上露脸多次。小男孩和其他几个人在这里下了车,箱内变得不再拥挤,随着“空空、空空”的吼叫,列车又出发了。列车在前进中左右摇摆着。列车钻了第一个洞,顿觉一股热气袭来,一片黑暗,好在洞不长。一会儿,便又重见天日了,火车一站一站的停靠,在大约六点半左右到达芭沟,虽说身上的煤灰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也有不少,大多数是在我探头到窗外时扑得我一身,扑得我一脸,芭沟站应该算是在一个半山腰的位置,于是它下面的村镇便一目了然。我拾级而下,边走边欣赏这些解放时期留下的杰作。
晚上,我留在一家旅馆里,老板是当地人,房间就在他们院内,环境还不错,二十元也不贵。
山里的天亮得很晚,总让人有种“时间还早”的错觉,已是早上八点多,才听得村里的几声鸡叫,我坐在展览馆前的石凳上,
刚好那列小火车进山里,由于这里是倒数第二站,不一会儿,它就又出来了,虽说只有“芭沟”一个站,但前前后后能听到好多声响,似乎是小火车在向村里的人儿诉说着它的老当益壮。
世界遗产在中国--------乐山大佛
一路换成汽车数次,终于能够到达乐山,网上一些网友的指点,观看大佛不用到景区,可以花一元钱坐轮渡从乐山港横跨大渡河到中间一个叫“太阳岛”的地方即可。我尤其喜欢这种方式,既可节约钱,还可感受坐船的乐趣。我一路狂奔到港口,才发现有很多莫名前来的游客都选择了这样一条“捷径”,在码头上等船,没有过多久,船就从对岸缓缓飘过来,边上的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上船,每人拿了一个浮漂。整条船由铁皮制作,摸上去凉凉的。船停在港口略等了一会儿。我坐在船边一个座位上,大渡河水流得很急,很凉,河里却有好几人在游泳。
待船上的渡客差不多后就启程朝对岸驶去。大概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大家便疯一般似的朝着面朝大佛的那一头涌去。大家似乎都已相约好,显然大家都比较激动,几乎是冲到前方。可不幸的是,岛的前一大半都被栏着,不让过去。我想肯定是这个观佛的绝佳位置影响了大佛门票的销量,或许也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拦着就只因为靠近水边不安全。站在岛上只能模糊地看到大佛的头部,扫兴是必须的,大家如约而至,又不约而同地叹气。就这样,我与“乐山大佛“也算得上有过一面之缘了。在岛上没啥玩的,就只能干巴巴地坐等大船过来。
岛上有许多芦苇,靠近水边的地方是一些浅滩,长着青草,其它滨河边除了鹅卵石就是沙子。
一生钟情古镇-------罗城
![]() |
古镇罗城其实很小,小到只有一条街,但这一条街就足以打动我。说实话,能够去罗城还真不容易……二十九号凌晨一点二十从自贡火车站走出,陌生的地方,孤单一个人将何去何从?我沿着街道茫然的飘荡着,就这样,我来到一家名“火车站宾馆”的宾馆里。经过和老板娘一番简单的讨价还价后,我住了一间三十元的房间。原本打算在早上七点坐“自贡——犍为”的汽车。可无奈,身子太乏,一直睡到七点四十才起床,尔后匆匆坐着公交车直奔自贡客运中心,没有赶上那班直达,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坐到荣县再转。就这样,坐一个多小时到荣县,再坐一个多小时到罗城,到达时已是十一点多。跟着路标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一叶山顶上的“孤舟”。据说,发现罗城的人是在天空飞机上航拍时看到的,因罗城街两头窄,中间宽,所以赐以“船型“美誉。
![]() |
罗城船型街虽是一条古街,却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上中间大两头小,就足以使它从众多古街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而古街中的光景,也足以使人震撼,街道的两边是做买卖的门市,而门市上方却是巨大的屋篷,青瓦盖在木梁上,通过メメ结构将屋篷的重量传到边沿的木柱上,大屋篷连成一片,使得整条街只留得中间一条缝得以见天日。这样,赶集的人,既不怕风吹又可避免日晒。而屋篷下,南北两条街上摆满了用竹木做成的桌椅,桌椅中几乎没有空席,男女老少相聚一堂,喝茶﹑聊天、打牌、吹牛、卖狗皮膏药……好不热闹!
![]() |
在街上逛了一会儿,便觉腹中空空,饥饿来袭,我随便在一家店里坐下,花六元钱吃了一碗豆花。罗城的豆花跟家里的略有不同,它不是一个整体,就像是煮的豆腐般,一大块一大块的,但味道又不同于豆腐。说实话,蘸上调料,味道还挺不错,连汤喝起来就像是喝豆浆。
世界绝版蒸汽火车--------嘉阳
告别罗城,我坐车到犍为,继而转车到三井,感受那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老爷火车。
![]() |
汽车到达三井已是下午三点,下车不远就看到了那条只有普通轨道一半宽的嘉阳小火车专用轨道。看着那轨道,那简略的月台,
![]() |
我已开始走神……路边卖纪念品的大姐告诉我,五点钟有一班去芭沟的列车,但是没有观光车厢。我暗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就在三井周围转了一会儿。大概在四点左右,从山里的小火车出来了,带了点儿煤,还有两列观光车厢,看到车厢,我已开始激动,甚至都开始不自觉地抖动。跃进站只是第二站,想坐小火车,还得耐心等大概一小时,小火车开到起点站后再返回三井。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有幸跟当地一位大妈交谈上,大妈说,嘉阳小火车开始引起外人注意是在两三年前,这两三年里,每逢节假日,便会有外地人前来观光,尤其是在二三月间,菜籽花开时,广场上停满了车,慕名前来者中还有不少是外国人,带着各种“长枪短炮”,捕捉小火车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旅游业的开发,嘉阳集团新添了几节观光车厢,观光车厢里有空调,环境也不错,只是票价由三、五元徒然涨到五十、一百等。聊着聊着就听到一声巨大的鸣笛声,接着远处便缓缓出现了那辆绝版小火车,带着喷出的烟雾笼罩周围。火车停在站台边,大家便鱼贯而入。我上了一节最普通的车厢,只消五元就坐到芭沟,车厢里只有几个座位,大部分人都站着,人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传说中那般拥挤,而且车厢里也有窗户,只是没有玻璃。车厢由铁皮制作,油漆脱得已所剩无几。我站在窗边,窗户有点矮,我只有弯着腰、撅起屁股才能欣赏到窗外的风景。在激动中,小火车缓缓启动,驶向前方。
车厢里只有我一个是来旅游的,其他人都是当地人,这两地之间没有公路,所以山里的人只能靠这辆小火车出山,来这儿旅行的不止我一个,只是他们都坐到了后面的那节观光车厢里。车厢里人们唧唧歪歪,聊得很欢,但是火车“哐哐﹑哐哐”声音太大,我一句也没听明白,火车每隔几十秒就要鸣一声,火车头里燃着煤,烟雾无孔不出,把个车头笼罩在一片烟雾蒙蒙中。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小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一双小手扒在窗框上,大部分头伸出窗外,不哭、不闹,安静的看着前方,时而又转过头来看看后面的车厢,还略皱着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愁的样子。火车停靠的第一个站名叫蜜蜂岩,在那儿,火车来了一次调头,形成一个人字形,和小学课本里詹天佑设计的人字雷同。虽说这里只有一列小火车,可这个站的规模却不算小,并行排列着数条轨道,
![]() |
两边挂着一些关于嘉阳火车的宣传和摄影作品。看得出来,这绝版火车已在屏幕上露脸多次。小男孩和其他几个人在这里下了车,箱内变得不再拥挤,随着“空空、空空”的吼叫,列车又出发了。列车在前进中左右摇摆着。列车钻了第一个洞,顿觉一股热气袭来,一片黑暗,好在洞不长。一会儿,便又重见天日了,火车一站一站的停靠,在大约六点半左右到达芭沟,虽说身上的煤灰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也有不少,大多数是在我探头到窗外时扑得我一身,扑得我一脸,芭沟站应该算是在一个半山腰的位置,于是它下面的村镇便一目了然。我拾级而下,边走边欣赏这些解放时期留下的杰作。
![]() |
晚上,我留在一家旅馆里,老板是当地人,房间就在他们院内,环境还不错,二十元也不贵。
山里的天亮得很晚,总让人有种“时间还早”的错觉,已是早上八点多,才听得村里的几声鸡叫,我坐在展览馆前的石凳上,
![]() |
刚好那列小火车进山里,由于这里是倒数第二站,不一会儿,它就又出来了,虽说只有“芭沟”一个站,但前前后后能听到好多声响,似乎是小火车在向村里的人儿诉说着它的老当益壮。
世界遗产在中国--------乐山大佛
一路换成汽车数次,终于能够到达乐山,网上一些网友的指点,观看大佛不用到景区,可以花一元钱坐轮渡从乐山港横跨大渡河到中间一个叫“太阳岛”的地方即可。我尤其喜欢这种方式,既可节约钱,还可感受坐船的乐趣。我一路狂奔到港口,才发现有很多莫名前来的游客都选择了这样一条“捷径”,在码头上等船,没有过多久,船就从对岸缓缓飘过来,边上的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上船,每人拿了一个浮漂。整条船由铁皮制作,摸上去凉凉的。船停在港口略等了一会儿。我坐在船边一个座位上,大渡河水流得很急,很凉,河里却有好几人在游泳。
待船上的渡客差不多后就启程朝对岸驶去。大概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大家便疯一般似的朝着面朝大佛的那一头涌去。大家似乎都已相约好,显然大家都比较激动,几乎是冲到前方。可不幸的是,岛的前一大半都被栏着,不让过去。我想肯定是这个观佛的绝佳位置影响了大佛门票的销量,或许也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拦着就只因为靠近水边不安全。站在岛上只能模糊地看到大佛的头部,扫兴是必须的,大家如约而至,又不约而同地叹气。就这样,我与“乐山大佛“也算得上有过一面之缘了。在岛上没啥玩的,就只能干巴巴地坐等大船过来。
![]() |
岛上有许多芦苇,靠近水边的地方是一些浅滩,长着青草,其它滨河边除了鹅卵石就是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