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语言学习的三观重建
学习拉丁语入门课程已经一个多月了,虽然时间不长,课时不多,但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甚至是一些醍醐灌顶的知识。
拉丁语作为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几乎可以说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在一些西方老派的中世纪系或历史系,通过拉丁语考试是获得学位的必要环节,更不要提古典系了。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掀起的古典热,一些源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叙利亚语等在中国也有了不少学习者。由于源语言的冷僻小众,其逼格比一般的小语种还要高许多,因此还大量吸引了一些并不从事相关研究的学习者。就拉丁语来说,在豆瓣、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都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小组、公共账号和主页来宣传拉丁语(实际上其中有不少误导性内容)。在一些高校,拉丁语课也办得有声有色(见雷立柏为《韦洛克拉丁语(第六版)》所作序)。就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自两年前在京东上买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韦洛克拉丁语》后,算是开始了自学的过程。语法层面基本停留在前两章的30页内容,因此可以说学了等于没学;词汇上倒是记了一些,主要是结合自己对词源的兴趣来记,算是记英语单词的辅助。从搜索网上资源,到上专业老师教授的拉丁语课,我的经历基本上可以概括国内大部分拉丁语半桶水学习者,或者是伪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现在来说有何收获。第一条收获是,作为半桶水,要小心使用和卖弄自己有限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初学阶段,在微博之类的地方秀一点外语装装逼是很可以理解的心态。在过去两年里,我除了在社交网络上时不时卖弄点词汇外,甚至还用过所谓的拉丁语网名。而我无比搞笑的罗马尼亚拉丁语老师Cristian在第一节课上就说,这种卖弄的原始冲动就像是一个恶魔在你耳边说悄悄话,诱惑你,而让你出洋相。
第二,之所以易出洋相,说明这个语言本身博大精深,并不简单。而拉丁语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很复杂甚至相对模糊的,从罗马早期到古典晚期再到中世纪,拼写习惯发音规则,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都有极大的不同。说学习拉丁语,是教会拉丁语还是古典拉丁语,都要区别对待。不少网络学习资源都没有很好的交代这一点。甚至某较有规模的拉丁语公共账号对Caesar这一基本人名的发音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人上来就说自己学的是拉丁语,但是没有目标阅读材料,学了也是白学。真正是死语言。
第三,自学基本是不可能的。除了上面资料不系统和错误百出这一原因之外,还因为理论和实际是存在差距的。如果靠韦洛克这样以古典式为基础的经典教材来学,是不错,但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基本的变格,是走古典式,还是中世纪,抑或是历史重建式,都不尽相同。还没有什么教材能彻底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变格都有问题更不用说发音了,虽然是僵尸语言(Zombie language,Crstian语录),但是发音还是不能忽视。重音的落脚、元音的长短,都是需要一个固定传统的教学环境来练习的。
第四,我从此不相信有35岁以下的中国人能够“精通”拉丁语。更不用说比拉丁语还要难上许多倍的古希腊语,更更不用说两者皆通后再买二送一来个梵语。但是常常能在媒体上看到这种奇才。要达到精通首先得通过多伦多大学搞的拉丁语版的托福考试,而就算在托福考了个单项满分甚至119,也不能说达到精通英语了,遑论拉丁语。就我观察到的事实是,基本上三年每天坚持两个小时最少的拉丁语或希腊语学习,才能达到中级或者高级的水平。这也是综合周围不同学习阶段同学的观点而得到的意见。而要想进阶到精通,就必须要大量阅读原始资料,如果说无障碍流利阅读就是精通了,那在最理想的计划中,也要五六年的时间。就国内目前的源语言教学环境来说,精通一门以上的源语言,真的没那么容易。
最后,语言是需要用的,就算抱着消遣好奇的目的来学习源语言,没有方向和坚持也是很难收获到什么的,就像过去两年中的我一样。
拉丁语作为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几乎可以说是一门必修的功课。在一些西方老派的中世纪系或历史系,通过拉丁语考试是获得学位的必要环节,更不要提古典系了。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掀起的古典热,一些源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叙利亚语等在中国也有了不少学习者。由于源语言的冷僻小众,其逼格比一般的小语种还要高许多,因此还大量吸引了一些并不从事相关研究的学习者。就拉丁语来说,在豆瓣、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都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小组、公共账号和主页来宣传拉丁语(实际上其中有不少误导性内容)。在一些高校,拉丁语课也办得有声有色(见雷立柏为《韦洛克拉丁语(第六版)》所作序)。就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自两年前在京东上买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韦洛克拉丁语》后,算是开始了自学的过程。语法层面基本停留在前两章的30页内容,因此可以说学了等于没学;词汇上倒是记了一些,主要是结合自己对词源的兴趣来记,算是记英语单词的辅助。从搜索网上资源,到上专业老师教授的拉丁语课,我的经历基本上可以概括国内大部分拉丁语半桶水学习者,或者是伪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现在来说有何收获。第一条收获是,作为半桶水,要小心使用和卖弄自己有限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初学阶段,在微博之类的地方秀一点外语装装逼是很可以理解的心态。在过去两年里,我除了在社交网络上时不时卖弄点词汇外,甚至还用过所谓的拉丁语网名。而我无比搞笑的罗马尼亚拉丁语老师Cristian在第一节课上就说,这种卖弄的原始冲动就像是一个恶魔在你耳边说悄悄话,诱惑你,而让你出洋相。
第二,之所以易出洋相,说明这个语言本身博大精深,并不简单。而拉丁语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很复杂甚至相对模糊的,从罗马早期到古典晚期再到中世纪,拼写习惯发音规则,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都有极大的不同。说学习拉丁语,是教会拉丁语还是古典拉丁语,都要区别对待。不少网络学习资源都没有很好的交代这一点。甚至某较有规模的拉丁语公共账号对Caesar这一基本人名的发音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人上来就说自己学的是拉丁语,但是没有目标阅读材料,学了也是白学。真正是死语言。
第三,自学基本是不可能的。除了上面资料不系统和错误百出这一原因之外,还因为理论和实际是存在差距的。如果靠韦洛克这样以古典式为基础的经典教材来学,是不错,但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基本的变格,是走古典式,还是中世纪,抑或是历史重建式,都不尽相同。还没有什么教材能彻底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变格都有问题更不用说发音了,虽然是僵尸语言(Zombie language,Crstian语录),但是发音还是不能忽视。重音的落脚、元音的长短,都是需要一个固定传统的教学环境来练习的。
第四,我从此不相信有35岁以下的中国人能够“精通”拉丁语。更不用说比拉丁语还要难上许多倍的古希腊语,更更不用说两者皆通后再买二送一来个梵语。但是常常能在媒体上看到这种奇才。要达到精通首先得通过多伦多大学搞的拉丁语版的托福考试,而就算在托福考了个单项满分甚至119,也不能说达到精通英语了,遑论拉丁语。就我观察到的事实是,基本上三年每天坚持两个小时最少的拉丁语或希腊语学习,才能达到中级或者高级的水平。这也是综合周围不同学习阶段同学的观点而得到的意见。而要想进阶到精通,就必须要大量阅读原始资料,如果说无障碍流利阅读就是精通了,那在最理想的计划中,也要五六年的时间。就国内目前的源语言教学环境来说,精通一门以上的源语言,真的没那么容易。
最后,语言是需要用的,就算抱着消遣好奇的目的来学习源语言,没有方向和坚持也是很难收获到什么的,就像过去两年中的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