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敬明与韩寒看国人的现实与美好
近日在某知名网站上看到一段名为《郭敬明为何能秒杀韩寒的电影》的视频短片。起初我以为这又是一段论述郭敬明是如何英明神武才华横溢而韩寒是多么惨白无力黯淡无光的口水仗,看完以后才发现这又是一部高级黑郭敬明的视频短片。
韩寒与郭敬明的恩怨由来已久且没有任何缘由。众所周知,两人均是从《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这也就难怪两人没来由的结下梁子。我们都能理解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只公一只母的道理。两人的粉丝都千万不止,两人的每次骂战,都不单纯仅仅是两人的口舌之争,都会引起群体性的互骂事件。我们的国人,对事不关己的热闹是抱有极其浓厚兴趣的,于是他们的每次冲突都会迅速引发围观。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需求吧,也是二人长期活跃于公共视野的一个秘诀。
总结这么多年两人的斗争,我们可以看出,韩寒攻击郭敬明的,无外乎两点——一是四娘身高不达标,长相太娘。二是作品毫无内涵,浮夸浮华没营养。郭敬明回应韩寒的就只有一点——韩寒是个粗人,不跟他一般见识。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四娘每次都说韩寒很粗,难道是他亲身体会?我不知道每次都是谁赢了,但是从自身的经历和感觉来说,早些年支持韩寒的人多一点,近几年郭敬明的粉丝势力大增。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逆转?我想有人的因素,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
倒退二十年或者十年,大家心目中的男人,是姜文那种纯爷们。或许不高,但是必须霸气,盛气凌人。或许不帅,但是必须有胡子,不修边幅或者整齐利落。而如今,尤其是大部分少男少女,他们心目中的男人已变成了宛转蛾眉式的温柔萌娘。还是可以不高,但是必须会卖萌,恶心不恶心都行。还是可以不帅,但是必须要美,像花儿一样盛开。总结起来就是没有男人样的就行。这样的变态审美观的发展变化是造成韩寒越来越受现在年轻人唾弃而郭敬明越来越受喜爱的直接原因之一。
韩寒说郭敬明的作品无内涵,究竟对不对?我不看郭敬明已许多年,不知其详。就我早期看过的《幻城》,《爱与痛得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等作品来说,我觉得韩寒说的是对的。光看这些书的书名就知道,这些书都是给那些从小生长在小资家庭,不理解或者尚不能理解生活的懵懂少年们看的。其他不管,先用一些也许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华丽辞藻搞得小读者们晕头转向。众所周知,国人对于我们搞不懂而又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都是无限崇拜的,这一点毋庸赘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四娘编织的一些意淫式生活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每看四年的一本书就会无限制的进行角色代入,觉得每本书都在写自己。此类读者甚是危险,如果读完四娘所有的书,极有可能换上精神分裂一类的疾病。而韩寒呢?他所有的东西都太过于现实。也许你会说我在胡说八道。犹如《长安乱》,《一座城池》等等的内容,现实中怎么能会有?那我只能说,你不懂韩寒,也不懂这个社会。他只不过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表现一些现实中的不和谐现象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也可以回归我们的主题了。众所周知,韩寒是一个刺头儿。他总是喜欢不断挑这个社会的毛病,不断给别人制造别扭。所写的东西都是一些悲剧。而四娘恰恰相反。他更像一个现实美好社会的忠实拥护者。我们的国人,一向不喜欢现实而憧憬美好。这一点从当年的《泰囧》大卖,而同期上映的《一九四二》票房惨淡就能略见一二。所以,能容忍韩寒这样一个刺头儿存在已经是莫大的宽容。我们的国人不是不能够看清现实,只是不愿意相信事实,是一种鸵鸟式的存在。我们总会编造不同的理由来解释各种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而盲目相信生活的美好。这与多年以来,我们的政府和党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别说大众难以接受韩寒,有关部门也是不能容忍韩寒的。
我始终觉得郭敬明是比韩寒略高一筹的。这些年,韩寒越来越穷,关注度越来越低。尽管他写书,赛车,出唱片,卖版权拍电影等等一样不落,辛苦经营,却始终不及郭敬明的收入十分之一。郭敬明这些年虽然饱受韩寒欺负,粉丝却越来越多,各项事业都风生水起。我们的国人评判一个人并不是这个人多么富有正义感,多么懂得民间疾苦,多么嫉恶如仇。我们的标准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有钱。会赚钱在这个社会成了能力的唯一体现。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重要。是啊,怎么才能体现出能力呢?这就是最简单的方式。这是个韩寒败给郭敬明的时代因素。如今我们已经不比贡献。,只能财富。
很多人始终不能理解韩寒在我们的公共知识领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他像一个不愿意融入污河的孤独者,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众人昭昭,他独昏昏。这两年,他的不和谐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也许是他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了吧。郭敬明们请谨记,纵然再奢华再浮夸,你们终究有一日会被历史遗忘。韩寒们也请谨记,我们的国人虽然不愿意相信现实而宁愿沉浸在意淫的美好之中,但当我们幡然醒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曾经的伤疤曾经的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痊愈。
韩寒与郭敬明的恩怨由来已久且没有任何缘由。众所周知,两人均是从《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这也就难怪两人没来由的结下梁子。我们都能理解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只公一只母的道理。两人的粉丝都千万不止,两人的每次骂战,都不单纯仅仅是两人的口舌之争,都会引起群体性的互骂事件。我们的国人,对事不关己的热闹是抱有极其浓厚兴趣的,于是他们的每次冲突都会迅速引发围观。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需求吧,也是二人长期活跃于公共视野的一个秘诀。
总结这么多年两人的斗争,我们可以看出,韩寒攻击郭敬明的,无外乎两点——一是四娘身高不达标,长相太娘。二是作品毫无内涵,浮夸浮华没营养。郭敬明回应韩寒的就只有一点——韩寒是个粗人,不跟他一般见识。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四娘每次都说韩寒很粗,难道是他亲身体会?我不知道每次都是谁赢了,但是从自身的经历和感觉来说,早些年支持韩寒的人多一点,近几年郭敬明的粉丝势力大增。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逆转?我想有人的因素,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
倒退二十年或者十年,大家心目中的男人,是姜文那种纯爷们。或许不高,但是必须霸气,盛气凌人。或许不帅,但是必须有胡子,不修边幅或者整齐利落。而如今,尤其是大部分少男少女,他们心目中的男人已变成了宛转蛾眉式的温柔萌娘。还是可以不高,但是必须会卖萌,恶心不恶心都行。还是可以不帅,但是必须要美,像花儿一样盛开。总结起来就是没有男人样的就行。这样的变态审美观的发展变化是造成韩寒越来越受现在年轻人唾弃而郭敬明越来越受喜爱的直接原因之一。
韩寒说郭敬明的作品无内涵,究竟对不对?我不看郭敬明已许多年,不知其详。就我早期看过的《幻城》,《爱与痛得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等作品来说,我觉得韩寒说的是对的。光看这些书的书名就知道,这些书都是给那些从小生长在小资家庭,不理解或者尚不能理解生活的懵懂少年们看的。其他不管,先用一些也许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华丽辞藻搞得小读者们晕头转向。众所周知,国人对于我们搞不懂而又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都是无限崇拜的,这一点毋庸赘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四娘编织的一些意淫式生活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每看四年的一本书就会无限制的进行角色代入,觉得每本书都在写自己。此类读者甚是危险,如果读完四娘所有的书,极有可能换上精神分裂一类的疾病。而韩寒呢?他所有的东西都太过于现实。也许你会说我在胡说八道。犹如《长安乱》,《一座城池》等等的内容,现实中怎么能会有?那我只能说,你不懂韩寒,也不懂这个社会。他只不过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表现一些现实中的不和谐现象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也可以回归我们的主题了。众所周知,韩寒是一个刺头儿。他总是喜欢不断挑这个社会的毛病,不断给别人制造别扭。所写的东西都是一些悲剧。而四娘恰恰相反。他更像一个现实美好社会的忠实拥护者。我们的国人,一向不喜欢现实而憧憬美好。这一点从当年的《泰囧》大卖,而同期上映的《一九四二》票房惨淡就能略见一二。所以,能容忍韩寒这样一个刺头儿存在已经是莫大的宽容。我们的国人不是不能够看清现实,只是不愿意相信事实,是一种鸵鸟式的存在。我们总会编造不同的理由来解释各种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而盲目相信生活的美好。这与多年以来,我们的政府和党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别说大众难以接受韩寒,有关部门也是不能容忍韩寒的。
我始终觉得郭敬明是比韩寒略高一筹的。这些年,韩寒越来越穷,关注度越来越低。尽管他写书,赛车,出唱片,卖版权拍电影等等一样不落,辛苦经营,却始终不及郭敬明的收入十分之一。郭敬明这些年虽然饱受韩寒欺负,粉丝却越来越多,各项事业都风生水起。我们的国人评判一个人并不是这个人多么富有正义感,多么懂得民间疾苦,多么嫉恶如仇。我们的标准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有钱。会赚钱在这个社会成了能力的唯一体现。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重要。是啊,怎么才能体现出能力呢?这就是最简单的方式。这是个韩寒败给郭敬明的时代因素。如今我们已经不比贡献。,只能财富。
很多人始终不能理解韩寒在我们的公共知识领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他像一个不愿意融入污河的孤独者,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众人昭昭,他独昏昏。这两年,他的不和谐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也许是他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了吧。郭敬明们请谨记,纵然再奢华再浮夸,你们终究有一日会被历史遗忘。韩寒们也请谨记,我们的国人虽然不愿意相信现实而宁愿沉浸在意淫的美好之中,但当我们幡然醒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曾经的伤疤曾经的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