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和芭蕾舞(3)
(五)
我們公司在整個歐美地區只有兩名東亞裔女性雇員,一位是個日本女孩,另一個就是我,現在兩人都在巴黎。
日本女孩在芬蘭用英語上的大學,然後回國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爲原公司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對業務熟悉所以被挖到我們公司來。她剛來的時候不會說法語,到現在水平也有限,所以我們之間一般說英語。
今年四月回到巴黎的第二天我和她第一次見面,當時公司安排我進她們小組而她們的頭兒正在休假,所以由她和同組的同事跟我進行面試。面試後我和紐約的上司(他比我晚一天到巴黎,當時剛下飛機)在茶水間聊天,恰逢公司下午咖啡時間,日本女孩也來了,在閒談中我很快得知她有個業餘愛好:salsa舞。
後來沒有進她們小組(她們需要長期留在巴黎的人而我已經申請了回美國的簽證),我在巴黎繼續為紐約分部工作。雖然樓層不同,還是和她熟了起來。原來salsa舞對她來説不是業餘愛好那麼簡單:那是她的熱情所在,是她真正的志業,而在日間工作不過是用來養活自己和資助salsa舞的學習。毫無意外地,每次我們的談話都圍繞著她的舞蹈課展開。
她的夢想是成爲職業舞者,爲了進一步提高水平從今年開始加上芭蕾舞和floor barre(法語barre au sol)的課。她還一臉嚮往地跟我打聽紐約的舞蹈學校,因爲她認爲那裏的舞蹈水平世界第一,巴黎有所不及。我半開玩笑地說:“要不你去紐約工作吧。”她說:“如果有機會的話,為了跳舞我肯定會去!”
除了星期一,每晚下班她都去上舞蹈課,週六週日也上課,用她自己的話來説就是雙重生活,白天規規矩矩地上班,晚上充滿激情地學舞。我感嘆道:“你真瘋狂。”她高興地點頭表示贊同。但這樣雖然快樂也有苦惱:時間永遠不夠用,到家已經是深夜,洗漱完畢就要上牀睡覺,因爲明天還要一早起來上班。所以學舞這幾年來她幾乎沒有個人生活,連男朋友都沒時間交。我說:“應該一天給你72小時才對。”
她還跟我說曾有職業男性舞者到班上給她們做示範,那身材比例、那骨骼和肌肉的配比就像夢幻一樣。“我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體格了!”她無比惆悵。事實上我心裏懷疑,她25歲才開始學舞,身材比例也不很理想,真的能如願成爲職業舞者麼?她自己卻從來不曾動搖:“有這樣一個目標總是好的!”我試圖用一個18歲才開始學芭蕾舞、後來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芭蕾舞演員的美國朋友的事跡鼓勵她,她說:“18歲,還是teenager好不好!”
我們天天談跳舞,後來有一天她跟我說:“你要不要趁新學年伊始和我一起去上課?現在再不開始以後要跟上課程進度就更難了。”我當時論文還沒寫完,晚上幹點甚麼別的總會有負疚感,於是說:“寫完論文可能會跟你去。”
論文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樣總有完結的一天,然後每次見面她都問我去不去。我其實挺感興趣的,就是幹甚麼事情都要下很久決心。上個星期突然開竅,決定跟她去上floor barre課。
上課地點是巴士底歌劇院附近一個舞蹈中心,上課的人很多。老師法國人,是前職業芭蕾舞演員,先在西班牙國家芭蕾舞團然後在巴黎歌劇院接受訓練,然後在巴黎歌劇院擔任獨舞,還和Sylvie Guillem還有Nureyev等人合作過。學生清一色女性,年齡跨度比較大,有真正的舞蹈演員也有像我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日本女孩再三警告我:小心第二天肌肉酸痛!
Floor barre練習大部分動作躺在地上完成,有地板承托所以難度比站姿使用扶杆要低,但對矯正姿勢以至形體非常有幫助。我第一次上課甚麼經驗都沒有,所以除了聼老師指令以外還不住東張西望看別人怎麼做。開始感覺挺容易,結果仰臥的第一套動作結束後改成俯臥做相同動作時我一下子拐不過彎來,屈膝雙腳合攏膝蓋外張的動作做成了膝蓋合攏兩腳外翻。這時候老師過來了,問我叫甚麼名字,指出我的下身是歪的全身不在一條直綫上,把我按在地上掰直了,問我:“現在你覺得自己是彎的吧?”“是的。”“其實現在你是直的!”然後繼續摁著我讓我做腿部動作,告訴我屈腿時應該打開雙膝而不是合攏,我卻還是不時出錯。她一邊糾正我,一邊說出一句令我深感意外的話:“你很有天賦!”
如此高齡第一次上課,得到資深老師這樣一句評語,真是喜出望外。然後老師指導其他學生去了,我繼續東張西望。漸漸發現有些動作我做得輕鬆別人卻做得吃力。比如這個:俯臥,雙腿像青蛙一樣打開兩腳往上提,從足弓内沿到踝骨内側到膝蓋内側再到盆骨完全貼地,很多人膝蓋以下無法貼地,腳半擧起,而我做這個動作輕而易舉,因爲這就是我平時入睡的姿勢,只不過現在從仰臥改成俯臥而已。老師對大家說:“這個動作你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都會做!”還有一個動作是仰臥屈膝,雙腳盡量靠近身體,雙手經雙腿内側抓腳將雙膝壓向身體兩側地面。她們的手臂都是綳直的,因爲腳實在離身體太遠膝蓋也壓不下去,而我手臂是放鬆彎曲的,因爲腳已經很貼近身體了。還有其它種種不一而足,比如某些動作她們需要以手撐地保持平衡時我凴腰部力量就可以將上身立起然後雙手放鬆或搭在膝蓋上或擧過頭頂。日本女孩在我旁邊,小聲説道:“你柔韌性真好!”
課後我們走出舞蹈中心,日本女孩又說我柔韌性好,還說她自己就做不到。我說:“這是時間問題,慢慢練就會了。”“我都練了六個月了!”(潛臺詞可能是:而你才第一次來上課,這不科學)
次日她提醒過的肌肉酸痛的可能情況沒有出現,接近下課時沒有理解一個動作的情況下蠻幹導致小腿抽了一下筋也沒有留下後遺症,也許因爲如日本女孩下課時跟我所說強度比平時低了一點罷。
這次經歷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一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有些事情我怎麼努力也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別人輕輕鬆鬆就做到了還奇怪為甚麼我做不到。原來我也可以處在“別人”這個位置上,但這個發現更加令人絕望。
我們公司在整個歐美地區只有兩名東亞裔女性雇員,一位是個日本女孩,另一個就是我,現在兩人都在巴黎。
日本女孩在芬蘭用英語上的大學,然後回國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爲原公司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對業務熟悉所以被挖到我們公司來。她剛來的時候不會說法語,到現在水平也有限,所以我們之間一般說英語。
今年四月回到巴黎的第二天我和她第一次見面,當時公司安排我進她們小組而她們的頭兒正在休假,所以由她和同組的同事跟我進行面試。面試後我和紐約的上司(他比我晚一天到巴黎,當時剛下飛機)在茶水間聊天,恰逢公司下午咖啡時間,日本女孩也來了,在閒談中我很快得知她有個業餘愛好:salsa舞。
後來沒有進她們小組(她們需要長期留在巴黎的人而我已經申請了回美國的簽證),我在巴黎繼續為紐約分部工作。雖然樓層不同,還是和她熟了起來。原來salsa舞對她來説不是業餘愛好那麼簡單:那是她的熱情所在,是她真正的志業,而在日間工作不過是用來養活自己和資助salsa舞的學習。毫無意外地,每次我們的談話都圍繞著她的舞蹈課展開。
她的夢想是成爲職業舞者,爲了進一步提高水平從今年開始加上芭蕾舞和floor barre(法語barre au sol)的課。她還一臉嚮往地跟我打聽紐約的舞蹈學校,因爲她認爲那裏的舞蹈水平世界第一,巴黎有所不及。我半開玩笑地說:“要不你去紐約工作吧。”她說:“如果有機會的話,為了跳舞我肯定會去!”
除了星期一,每晚下班她都去上舞蹈課,週六週日也上課,用她自己的話來説就是雙重生活,白天規規矩矩地上班,晚上充滿激情地學舞。我感嘆道:“你真瘋狂。”她高興地點頭表示贊同。但這樣雖然快樂也有苦惱:時間永遠不夠用,到家已經是深夜,洗漱完畢就要上牀睡覺,因爲明天還要一早起來上班。所以學舞這幾年來她幾乎沒有個人生活,連男朋友都沒時間交。我說:“應該一天給你72小時才對。”
她還跟我說曾有職業男性舞者到班上給她們做示範,那身材比例、那骨骼和肌肉的配比就像夢幻一樣。“我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體格了!”她無比惆悵。事實上我心裏懷疑,她25歲才開始學舞,身材比例也不很理想,真的能如願成爲職業舞者麼?她自己卻從來不曾動搖:“有這樣一個目標總是好的!”我試圖用一個18歲才開始學芭蕾舞、後來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芭蕾舞演員的美國朋友的事跡鼓勵她,她說:“18歲,還是teenager好不好!”
我們天天談跳舞,後來有一天她跟我說:“你要不要趁新學年伊始和我一起去上課?現在再不開始以後要跟上課程進度就更難了。”我當時論文還沒寫完,晚上幹點甚麼別的總會有負疚感,於是說:“寫完論文可能會跟你去。”
論文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樣總有完結的一天,然後每次見面她都問我去不去。我其實挺感興趣的,就是幹甚麼事情都要下很久決心。上個星期突然開竅,決定跟她去上floor barre課。
上課地點是巴士底歌劇院附近一個舞蹈中心,上課的人很多。老師法國人,是前職業芭蕾舞演員,先在西班牙國家芭蕾舞團然後在巴黎歌劇院接受訓練,然後在巴黎歌劇院擔任獨舞,還和Sylvie Guillem還有Nureyev等人合作過。學生清一色女性,年齡跨度比較大,有真正的舞蹈演員也有像我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日本女孩再三警告我:小心第二天肌肉酸痛!
Floor barre練習大部分動作躺在地上完成,有地板承托所以難度比站姿使用扶杆要低,但對矯正姿勢以至形體非常有幫助。我第一次上課甚麼經驗都沒有,所以除了聼老師指令以外還不住東張西望看別人怎麼做。開始感覺挺容易,結果仰臥的第一套動作結束後改成俯臥做相同動作時我一下子拐不過彎來,屈膝雙腳合攏膝蓋外張的動作做成了膝蓋合攏兩腳外翻。這時候老師過來了,問我叫甚麼名字,指出我的下身是歪的全身不在一條直綫上,把我按在地上掰直了,問我:“現在你覺得自己是彎的吧?”“是的。”“其實現在你是直的!”然後繼續摁著我讓我做腿部動作,告訴我屈腿時應該打開雙膝而不是合攏,我卻還是不時出錯。她一邊糾正我,一邊說出一句令我深感意外的話:“你很有天賦!”
如此高齡第一次上課,得到資深老師這樣一句評語,真是喜出望外。然後老師指導其他學生去了,我繼續東張西望。漸漸發現有些動作我做得輕鬆別人卻做得吃力。比如這個:俯臥,雙腿像青蛙一樣打開兩腳往上提,從足弓内沿到踝骨内側到膝蓋内側再到盆骨完全貼地,很多人膝蓋以下無法貼地,腳半擧起,而我做這個動作輕而易舉,因爲這就是我平時入睡的姿勢,只不過現在從仰臥改成俯臥而已。老師對大家說:“這個動作你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都會做!”還有一個動作是仰臥屈膝,雙腳盡量靠近身體,雙手經雙腿内側抓腳將雙膝壓向身體兩側地面。她們的手臂都是綳直的,因爲腳實在離身體太遠膝蓋也壓不下去,而我手臂是放鬆彎曲的,因爲腳已經很貼近身體了。還有其它種種不一而足,比如某些動作她們需要以手撐地保持平衡時我凴腰部力量就可以將上身立起然後雙手放鬆或搭在膝蓋上或擧過頭頂。日本女孩在我旁邊,小聲説道:“你柔韌性真好!”
課後我們走出舞蹈中心,日本女孩又說我柔韌性好,還說她自己就做不到。我說:“這是時間問題,慢慢練就會了。”“我都練了六個月了!”(潛臺詞可能是:而你才第一次來上課,這不科學)
次日她提醒過的肌肉酸痛的可能情況沒有出現,接近下課時沒有理解一個動作的情況下蠻幹導致小腿抽了一下筋也沒有留下後遺症,也許因爲如日本女孩下課時跟我所說強度比平時低了一點罷。
這次經歷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一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有些事情我怎麼努力也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別人輕輕鬆鬆就做到了還奇怪為甚麼我做不到。原來我也可以處在“別人”這個位置上,但這個發現更加令人絕望。
Γαλήνη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Ont salué la vie, et ne sont point sorties... Et lorsqu’il n’y a...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