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口语课就感慨不已
今儿跟好友聊到爱好。我说有时候觉得国人其实挺悲哀的,老外的爱好都成了下围棋、练书法了,咱国人喜欢这些的却很少。她说,你也可以去学嘛。突然顿悟,是啊,其实我也可以学,嘛,我不喜欢呀!!不喜欢你要我肿么学的进去呢?
看来是我的想法太偏激了。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文化特色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就像国人喜欢西方建筑、品尝各国美食、热衷于西洋乐器一样,人老外热爱中国古典建筑、川菜粤菜嚼的嘎嘣脆、对中国传统乐器情有独钟一样,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话说回来,感觉中国传统风俗文化却在慢慢消失殆尽了。
上口语课,有人问美国佬怎么不用爱疯,美国佬说爱疯很不错,但他用的是安卓手机,为了编程用的。他跟朋友用不同牌子的安卓手机,这样能更好的了解它的构造得以编程。顿时我对他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赶脚程序员神马的都特别牛掰,虽然他们也特别容易沦为“秃顶一族”,抬头看了下他头顶,木有几根毛,噗。好啦,别个是黑人,表介样好咩?!童鞋又问为啥不编爱疯的程序呢?他提到“proprietory”,所有权。应该就是类似专利之类的东西,估计是很难搞到专利啥的吧。后来一个新童鞋说,为嘛上课不是围绕课前给的话题谈的,老外说他们没给课表,再就是觉得这样没有话题的free talk会更自然些。对着事先写好的文章念跟两人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相比,当然还是后者更为轻松自由。想想也是,之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赶脚老外喜欢出其不意,他们不会按照条条框框走,反而喜欢另辟蹊径,不给话题,让你天南海边的侃。这才是练口语的目的吧。语言,特别是口语,本来就应该是很轻松愉悦地聊天,而不是做演讲那般严肃准确。点头,点头。
好奇老外的专业,结果居然不是编程,而是雕塑。尼玛啊是雕塑,编程则是他的爱好。一个感性,一个理性,完全不沾边的俩玩意。又开始崇拜了。
兴趣爱好真是个神奇的玩意。
它可以与你的专业、职业生涯毫无关系,但你就是死心眼般喜欢。
如果说,拥有一份喜爱的事业跟乐此不疲的爱好,加在一起,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所以说,维持生计与培养爱好是两码事,但要能合二为一,想必甚是妙哉。
最近很喜欢张震岳的《走慢一点点》。快节奏的生活,马不停蹄的脚步,让我们渐渐遗忘了最初最淳朴的信仰。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简简单单?好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求得某个结果而去实施的,那有没有什么是发自内心,是因为喜欢因为乐于享受而做的呢?我想那还是兴趣吧。最初的最初,兴趣是你打从心底喜欢并愿意无条件有所行动有所付出的。渐渐地,有些东西似乎变质了,我们不再愿意全身心毫无顾虑地继续下去了,貌似有更多“更重要”的等着我们。然后,兴趣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少年啊,请别丢掉你最初的喜好。或许它不能让你发财致富,不能让你跻身上流社会,但是啊,它却有种无形的力量支撑你走过最穷困潦倒灰心失意的岁月。
人在不同时期的心境是截然不同得。当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会思量每月能拿多少钱,又该如何分配。当一无所有,即便路灯下秋叶的剪影也如此美好。只愿在物欲横流中,不让贪婪与浮华淹没了最初最淳朴的信仰便好。
最后,附上《走慢一点点》的歌词,共勉。
催促的引擎声回荡着街边
斑马线的行人 低头走向前
多少空虚的灵魂
塞在车阵里面
想着午餐要吃拉面
八卦流言像病毒一样蔓延
明星开着跑车到处去把妹
赚大钱就是大爷
玉兰却不买
没人同情卖花的阿伯
专家学者说这是M形社会
小孩肚子饿大人挥霍洒钱
速食新闻充满着
看完就消化
曾几何时变成粪便
似乎每个人都走的好前面
难道不曾想过要休息一会
回家路总是红灯
绿灯一点点
回到家不知要到几点
就是会忘记停下来
就是会睡到起不来
就是一直转台却不知要看哪一台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看你也说不出口
一辈子也只有盲从
就是会忘记停下来
就是会睡到起不来
就是一直转台却不知要看哪一台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看你也说不出口
一辈子也只有盲从
希望每个人都走慢一点点
不要冲过头才知道不对
简单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学会
就像小孩满足很随便
看来是我的想法太偏激了。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文化特色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就像国人喜欢西方建筑、品尝各国美食、热衷于西洋乐器一样,人老外热爱中国古典建筑、川菜粤菜嚼的嘎嘣脆、对中国传统乐器情有独钟一样,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话说回来,感觉中国传统风俗文化却在慢慢消失殆尽了。
上口语课,有人问美国佬怎么不用爱疯,美国佬说爱疯很不错,但他用的是安卓手机,为了编程用的。他跟朋友用不同牌子的安卓手机,这样能更好的了解它的构造得以编程。顿时我对他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赶脚程序员神马的都特别牛掰,虽然他们也特别容易沦为“秃顶一族”,抬头看了下他头顶,木有几根毛,噗。好啦,别个是黑人,表介样好咩?!童鞋又问为啥不编爱疯的程序呢?他提到“proprietory”,所有权。应该就是类似专利之类的东西,估计是很难搞到专利啥的吧。后来一个新童鞋说,为嘛上课不是围绕课前给的话题谈的,老外说他们没给课表,再就是觉得这样没有话题的free talk会更自然些。对着事先写好的文章念跟两人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相比,当然还是后者更为轻松自由。想想也是,之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赶脚老外喜欢出其不意,他们不会按照条条框框走,反而喜欢另辟蹊径,不给话题,让你天南海边的侃。这才是练口语的目的吧。语言,特别是口语,本来就应该是很轻松愉悦地聊天,而不是做演讲那般严肃准确。点头,点头。
好奇老外的专业,结果居然不是编程,而是雕塑。尼玛啊是雕塑,编程则是他的爱好。一个感性,一个理性,完全不沾边的俩玩意。又开始崇拜了。
兴趣爱好真是个神奇的玩意。
它可以与你的专业、职业生涯毫无关系,但你就是死心眼般喜欢。
如果说,拥有一份喜爱的事业跟乐此不疲的爱好,加在一起,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所以说,维持生计与培养爱好是两码事,但要能合二为一,想必甚是妙哉。
最近很喜欢张震岳的《走慢一点点》。快节奏的生活,马不停蹄的脚步,让我们渐渐遗忘了最初最淳朴的信仰。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简简单单?好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求得某个结果而去实施的,那有没有什么是发自内心,是因为喜欢因为乐于享受而做的呢?我想那还是兴趣吧。最初的最初,兴趣是你打从心底喜欢并愿意无条件有所行动有所付出的。渐渐地,有些东西似乎变质了,我们不再愿意全身心毫无顾虑地继续下去了,貌似有更多“更重要”的等着我们。然后,兴趣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少年啊,请别丢掉你最初的喜好。或许它不能让你发财致富,不能让你跻身上流社会,但是啊,它却有种无形的力量支撑你走过最穷困潦倒灰心失意的岁月。
人在不同时期的心境是截然不同得。当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会思量每月能拿多少钱,又该如何分配。当一无所有,即便路灯下秋叶的剪影也如此美好。只愿在物欲横流中,不让贪婪与浮华淹没了最初最淳朴的信仰便好。
最后,附上《走慢一点点》的歌词,共勉。
催促的引擎声回荡着街边
斑马线的行人 低头走向前
多少空虚的灵魂
塞在车阵里面
想着午餐要吃拉面
八卦流言像病毒一样蔓延
明星开着跑车到处去把妹
赚大钱就是大爷
玉兰却不买
没人同情卖花的阿伯
专家学者说这是M形社会
小孩肚子饿大人挥霍洒钱
速食新闻充满着
看完就消化
曾几何时变成粪便
似乎每个人都走的好前面
难道不曾想过要休息一会
回家路总是红灯
绿灯一点点
回到家不知要到几点
就是会忘记停下来
就是会睡到起不来
就是一直转台却不知要看哪一台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看你也说不出口
一辈子也只有盲从
就是会忘记停下来
就是会睡到起不来
就是一直转台却不知要看哪一台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看你也说不出口
一辈子也只有盲从
希望每个人都走慢一点点
不要冲过头才知道不对
简单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学会
就像小孩满足很随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