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
2014年十月份,大四第一学期,周遭的同学都开始买正装,写简历,拍证件照,扎进各所高校的招聘会和宣讲会。而我却连简历都还没整理好,更糟糕的是,到目前为止,连一次面试的经验还没有。当别人已经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我还在宿舍里翻着书桌上的那几本小说和散文,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我总是对别人说,找工作这事不用急,我们学院90%的就业率,还有10%找不到工作的都是因为挂科没能拿到毕业证。事实上,我也是在安慰自己。我总是摆出一副清高、自傲、无忧的架势,好像已经胸有成竹之余还十分不屑别人的奔波。其实,我反而是最无底最迷茫的一个。 我是一个又懒惰又缺乏勇气的人。我不跑招聘会,因为我实在太嫌麻烦了。我实在提不起干劲整理自己那份不体面的简历,也没有耐心在人潮中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伍轮候面试。其次,找工作要面试,在面对别人之前,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自己惨淡经营的人生现实了。我的简历里,没有在校实践,也没有获奖情况,除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几乎就是一片空白。我用什么与别人竞争,在与别人竞争之前,或许,我就已经自惭形秽,打起退堂鼓了。 既然没有勇气面对现实,那就逃避现实吧。死皮赖脸的赖在宿舍,赖在家中,双脚像扎了根似的足不出户。可是,你以为这样就能安稳地睡个懒觉,或者安心地看书写字吗?我还是不得安宁。 因为,你身边的同学总是提起,某某高校要搞招聘会了,某某大型企业要找实习生了。有时他们还会出于好心提醒你一句,或者邀请你结伴而行。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逃避和懦弱而发作,狠狠抛出一句“关我X事”,我也不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者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表现出十分想去的样子。我自卑,但仍要表现出平淡似水的态度,谦虚地对他们说“地产公司我实在高攀不起”。 身边的人都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你就被这种无形的压力逼着去做同一件事。而最痛苦的是,你自己对这件事有着抵触情绪。你对抗着这件事,表面上你是对抗着整个世界,实际上是你对自己的认同对抗着你对这个世界的认同。因为过去的相似性已经表明,我的未来包含在这个世界的未来里,我无法否认这个世界。可是,我也无法抛弃自己,我无法抛弃自己的自卑和懦弱,或者说我无法被它们所弃。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人即地狱”。像我这样处于世界中被忽略的角落里的人,实在深有同感。但“他人即地狱”还不是让我最绝望的地方,最让我绝望的是天堂无处可寻。我曾经妄想以自己的内心跟他人去对抗,他人如果是地狱,那么我内心里就会有一个天堂。到了路遥马亡的时候,我发现,天堂只是一潭死水里的倒影而已。其实我跟他人也是不相伯仲,一潭死水实在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他人即地狱”,除了他人的压迫外,还有他人的约束。 找一份工作大概不难吧,再难也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只是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很令我烦恼。我想要的工作,说到底,除了为了我自己,就是为了别人。在别人的约束里,有关爱的约束往往成为“为了我自己”和“为了别人”之间的矛盾。 你会为了一个你喜欢她而她不喜欢你的人放弃前途留在故地,又或者说白费四年的大学,找一份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与自己的学历不相称的工作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那么最后你得不到她的爱,岂不得不偿失,你岂会甘心,你又岂会不后悔?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是不是说明你不够爱她呢,又或者说,因为你否定的抉择,而错失了你爱的那个人,你何尝又不会后悔? 我们永远因为未知的结果,被他人约束着。不抛弃一些东西,就不会获得任何东西,任何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任何懂这个道理的人,仍会困扰于“我抛弃了这些东西,我最终会不会一无所获”这个问题。我在拒绝抛弃的时候,虽然也在拒绝拥有,但同时也在保留所有。 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的"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他人即地狱,这地狱里尽是无尽的压迫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