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是一种态度
《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做了一辈子寿司,到85岁还没有退休。他说,退休了无事可干了,他一定会闷死。寿司是他这一辈子的事业,他也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他几乎不休息,每天都在店里,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吃过他做的寿司的人,都说好。看着别人吃完寿司后愉快满意的表情,是他这一辈子最得意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看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厉害的人就是一辈子重复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天才不只需要天赋,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付出努力,不勇敢坚持,永远达不到高境界。二郎如此,影片中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首先说说二郎的那些食材供应商们。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只做自己懂得的食材。懂章鱼的不会去卖龙虾,懂龙虾的不会去卖大米,懂大米的从不把真正的好米卖给不会做的人。他说,这些米我只卖给二郎。简单,质朴,在镜头面前甚至有点羞羞答答,可是,你就是会喜欢上他们。
卖章鱼的大叔说:“我到这个年纪还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艺,一旦你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欺骗你自己。”这和乔帮主的stay foolish, stay hungry是多么的如出一辙。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才会懂得更多。不懂装懂,就再也不会懂了。
还有那个卖虾的老爷爷,他说:“现在的人只想要轻松的工作,然后要有许多空闲时间,还要很有钱,但他们都没有想到要培养自己的技能。听听,有没有一语中的的感觉?反正我是直接中枪了。”
再来说说二郎。二郎先生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他说出了,也做到了。一直到85岁,他还没有退休,每天还在捏寿司,在创造新的点子,在改进寿司的提供次序,融合新时代的食物理念,不破坏节奏。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永远在追寻完美的路上,这就是二郎的人生态度。
再来说说二郎的这些徒弟们。做徒弟的很辛苦,十年时间才能出师,辛苦自不必说。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都会烫伤手,这种训练很辛苦,日本就是这样。你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你要学会用刀和料理鱼。十年之后,他们才会让你煎蛋。 这和中国古代的学徒差不多,少则三五年,多则八九十年,才能自己出师,其实出来时也是大师了。他们要学的不仅仅是技能,更要学师傅的人生态度,行事哲学。只要看看他们做事时的认真表情,就知道他们内心神圣的态度。
“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他们一直说‘不行,不够好’。”十年过后,这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成品;当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终于承认这名学徒为“职人”时,他高兴得哭了。“我想挥拳庆祝,但我很努力的不动声色。” 看到这里时,我觉得这名学徒真是可爱,努力压制内心的狂喜。相信他在那一刻,肯定觉得世界瞬间亮了1000倍。
制作寿司的过程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食材的选择,加工的过程,制作的步骤,最终的呈现,都在致力于让顾客身心灵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米的温度要刚好达到人体的温度;肉可以切的再薄点;女士的寿司要相对小一点,不然会破坏进餐的节奏;每种食物都有一个时刻,味道刚刚好;环境一定要整洁,器具一定要干净。每次,小野二郎都要亲自品尝食物,每次都要比上次好,才会开门迎客。“我们要给客人惊喜”。
兴趣很多,却总是浅尝辄止,犹如猴子掰玉米,掰一路,扔一路,到头来一无所获。有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因为你有兴趣才做成了某件事,而是因为你做成了某件事才变得有兴趣。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那么不妨挑一个你稍稍感兴趣的,认真地去对待它,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有接连不断的惊喜。
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人生本就该有这样的态度。 套用一句流行语,如果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