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之轶事
包之轶事
2013-06-14 18:40
冯唐在他的《大包》一文里历数家珍。我自然是没见过他的包的。但是按他在文章里的说法,装了那么多的东西,那包的规模,绝对堪比我姐的“抛尸袋”。
“抛尸袋”名字不好听,甚而恐怖,但是绝对形象。我大概是大一那年期末,在桂苑三楼的食堂晚自习,着实被前来吃夜宵的我姐的大包惊着了一把。当时我撒娇:“姐姐,我走不动了,你把我装进去你拎着我走吧!”旁人一概:“!!!”“抛尸袋”之名由此得来!
我姐的抛尸袋我翻过好几次——好奇驱使——里头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才需要这么大的包呢?我从里面翻出了一大串钥匙(姐姐吃在自己家,住在外婆家,再加寝室,工作以后办公室钥匙什么的,钥匙多可以理解),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钥匙已经够沉重的了,为什么上面还要挂个比钥匙还大的挂偶;手机一个——上面还挂一个比手机还大的玩偶(那时还在用诺基亚的年代,现在手机上没了);三包清风、三包心相印、三包妮飘(姐姐对此的解释是,分别用来擦嘴,擦桌子和上厕所);三包湿巾;药盒一个(润喉、维生素);钱包;卡包(内含N张会员卡);MP3;耳麦(有时是巨型的);通讯簿;女性用品;笔;U盘……凡此林林总总,余不一一。
我咨询过姐姐:“你那抛尸袋,又没隔层;你钥匙找得到么?”
姐姐很干脆:“是啊!那天我在寝室门口掏了半天都找不到我钥匙!老娘我半个人都埋进去了!!”
这也是姐姐为何往钥匙啊U盘啊手机上挂超大挂件的原因——方便寻找么!
拎我姐姐的包,那时肩胛骨脱臼的!
所以我喜欢小包。而且包包一定要有隔层,方便分类存放和寻找。
为了不早日患上肩周炎,我包包里的物件也是简而又简。
一般情况下,手机、钥匙、钱包和零钱包是必备品。可我现在觉得,我平日里家和学校两点一线,钱包零钱包也是可以省了的。我压根就没时间花钱啊!若是逛街,当然除了钱包零钱包之外,还得加上个卡包(为了减负,平时卡包躺在家里的抽屉中睡大觉)。餐巾纸固定在2~4包不等。当然,在易感冒易出汗的冬夏两季,餐巾纸的数量得维持在6包左右。夏天我更喜欢带块小毛巾,毕竟毛巾的质感比餐巾纸好多了。钥匙虽说是免不了的,但是对于钥匙的数量,也是严格控制的——家门钥匙两个(原本应该是三个,但是本着少一钱是一钱的原则,我开单元门都是按密码,而不用钥匙),办公室钥匙一把(办公桌里没啥值钱东西,都是书,学生成绩之类,小偷从来不感兴趣,所以办公桌的钥匙都是直接插桌子上的);外加已出租的老屋家门钥匙两把(这个似乎也是可以省略的,但是我的钥匙环太紧,取下不易,就作罢了)。钥匙也有忘带的时候。但也不用太过担心,家中有妈妈,办公室有同事,若是到单位早了,去教室带着即可。夏天时加遮阳伞一把。
别的女人包里总还有化妆包。不幸的是,我连擦防晒霜都觉得皮肤闷得难受,别说往脸上一层层地刷东西了。化妆品这玩意儿,连我家门都没进过,更别说进我的包了。到了冬天,倒是会因为干燥,带个小包内装润唇膏护手霜,但也经常因为利用率太低而忘了带,或是带了压根就不用。
工作后,皮夹里又多了一份学生联系单;遇上工作忙的日子,得加U盘一个,课本,教参(不常带),备课笔记本等等。
还有更精简的。一般情况下,手机和钱包、零钱包是必备品。但若是打球或游泳,那都是可以省略了的。健身馆里都有钟,时间的问题不用担心。就健身的那两个小时里,我一个小小的普通教师,也不怕错过啥重大业务,不会有人急着找。至于钱的问题,就更简单了。那上一个手掌大小的三层小布包,一层健身卡加50来块钱(够租储物箱打车买水之类的应急事件即可),中间一层是餐巾纸,再最后一层防钥匙,就可轻装上阵也。
可是可是,我这人,一向推崇穷家富路。在家在校再没供给,总有好心的妈妈和同事帮你。出门在外就不一样了,一出门我就担心要啥没啥,可劲儿地往行李箱里塞东西,宁可原封不动的再背回家。下个月我就要去丽江玩上5天,这几天正筹划着买行李箱呢。你们说,是买个20寸的呢还是22寸的呢还是24寸的呢?纠结啊~~!
原稿成于2013年1月13日晚 湖州图书馆
修稿于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晚 23:35
2013-06-14 18:40
冯唐在他的《大包》一文里历数家珍。我自然是没见过他的包的。但是按他在文章里的说法,装了那么多的东西,那包的规模,绝对堪比我姐的“抛尸袋”。
“抛尸袋”名字不好听,甚而恐怖,但是绝对形象。我大概是大一那年期末,在桂苑三楼的食堂晚自习,着实被前来吃夜宵的我姐的大包惊着了一把。当时我撒娇:“姐姐,我走不动了,你把我装进去你拎着我走吧!”旁人一概:“!!!”“抛尸袋”之名由此得来!
我姐的抛尸袋我翻过好几次——好奇驱使——里头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才需要这么大的包呢?我从里面翻出了一大串钥匙(姐姐吃在自己家,住在外婆家,再加寝室,工作以后办公室钥匙什么的,钥匙多可以理解),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钥匙已经够沉重的了,为什么上面还要挂个比钥匙还大的挂偶;手机一个——上面还挂一个比手机还大的玩偶(那时还在用诺基亚的年代,现在手机上没了);三包清风、三包心相印、三包妮飘(姐姐对此的解释是,分别用来擦嘴,擦桌子和上厕所);三包湿巾;药盒一个(润喉、维生素);钱包;卡包(内含N张会员卡);MP3;耳麦(有时是巨型的);通讯簿;女性用品;笔;U盘……凡此林林总总,余不一一。
我咨询过姐姐:“你那抛尸袋,又没隔层;你钥匙找得到么?”
姐姐很干脆:“是啊!那天我在寝室门口掏了半天都找不到我钥匙!老娘我半个人都埋进去了!!”
这也是姐姐为何往钥匙啊U盘啊手机上挂超大挂件的原因——方便寻找么!
拎我姐姐的包,那时肩胛骨脱臼的!
所以我喜欢小包。而且包包一定要有隔层,方便分类存放和寻找。
为了不早日患上肩周炎,我包包里的物件也是简而又简。
一般情况下,手机、钥匙、钱包和零钱包是必备品。可我现在觉得,我平日里家和学校两点一线,钱包零钱包也是可以省了的。我压根就没时间花钱啊!若是逛街,当然除了钱包零钱包之外,还得加上个卡包(为了减负,平时卡包躺在家里的抽屉中睡大觉)。餐巾纸固定在2~4包不等。当然,在易感冒易出汗的冬夏两季,餐巾纸的数量得维持在6包左右。夏天我更喜欢带块小毛巾,毕竟毛巾的质感比餐巾纸好多了。钥匙虽说是免不了的,但是对于钥匙的数量,也是严格控制的——家门钥匙两个(原本应该是三个,但是本着少一钱是一钱的原则,我开单元门都是按密码,而不用钥匙),办公室钥匙一把(办公桌里没啥值钱东西,都是书,学生成绩之类,小偷从来不感兴趣,所以办公桌的钥匙都是直接插桌子上的);外加已出租的老屋家门钥匙两把(这个似乎也是可以省略的,但是我的钥匙环太紧,取下不易,就作罢了)。钥匙也有忘带的时候。但也不用太过担心,家中有妈妈,办公室有同事,若是到单位早了,去教室带着即可。夏天时加遮阳伞一把。
别的女人包里总还有化妆包。不幸的是,我连擦防晒霜都觉得皮肤闷得难受,别说往脸上一层层地刷东西了。化妆品这玩意儿,连我家门都没进过,更别说进我的包了。到了冬天,倒是会因为干燥,带个小包内装润唇膏护手霜,但也经常因为利用率太低而忘了带,或是带了压根就不用。
工作后,皮夹里又多了一份学生联系单;遇上工作忙的日子,得加U盘一个,课本,教参(不常带),备课笔记本等等。
还有更精简的。一般情况下,手机和钱包、零钱包是必备品。但若是打球或游泳,那都是可以省略了的。健身馆里都有钟,时间的问题不用担心。就健身的那两个小时里,我一个小小的普通教师,也不怕错过啥重大业务,不会有人急着找。至于钱的问题,就更简单了。那上一个手掌大小的三层小布包,一层健身卡加50来块钱(够租储物箱打车买水之类的应急事件即可),中间一层是餐巾纸,再最后一层防钥匙,就可轻装上阵也。
可是可是,我这人,一向推崇穷家富路。在家在校再没供给,总有好心的妈妈和同事帮你。出门在外就不一样了,一出门我就担心要啥没啥,可劲儿地往行李箱里塞东西,宁可原封不动的再背回家。下个月我就要去丽江玩上5天,这几天正筹划着买行李箱呢。你们说,是买个20寸的呢还是22寸的呢还是24寸的呢?纠结啊~~!
原稿成于2013年1月13日晚 湖州图书馆
修稿于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晚 23:35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