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国家的思考
在澳洲的两周时间和这个位于地球南端的国家一起迎来了春天。由于在墨尔本只待了短短一天所以没能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但这第一次的印象是很好的。这座城市新老建筑比邻而立,所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都已历经百年且都还在使用,我惊讶于它们如此和谐的共存着。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一个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可以因为人的设计很好的共存时,它才是连续的,可以追寻的。它是一张面孔,一本写在城市上方的历史书。悉尼的现代建筑更多一些,但老的建筑也依然好好的站在那里。所以在这里做一名建筑师应该是幸福的。
网上说墨尔本的城市绿化率是百分之四十,北京是百分之五十多。哈哈,看来只有两种可能,不是一个城市在谦虚,就是一个城市在吹嘘。墨尔本和悉尼的物价都要比北京贵很多,只有房子好像和北京还是有一定差距。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有个永恒的理论,住房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但我得说话不是这样说的,人们只有对健康的饮食,宜居的住房,美好的环境,合理的物价的需求才是刚性的。如果不是这样,所有的需求都只能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更好的条件去更好的地方是第一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无论通过什么手段积累到财富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想移民,都在移民。若不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家乡的刚性需求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刚性需求是痛苦的,是随时可以被物质条件改变的。而真正的刚性需求是那种对家乡的热爱,是愿意世世代代扎根于此的情怀。
一个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家庭式的,是温暖与舒适的,是每日洗去铅华后可以安睡的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存在一个问题,城市的风格更像是酒店式的。这两种风格的城市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给自己住的,后者是给别人看的。而这种看却还是经不起端详,多看几下山寨层出,真的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出了城市驱车在沿海的公路上,这一路的风景大体相同。于我来说比较特别的是澳洲的海洋和草原是这样的近。海的旁边是著名的大洋路,而路的旁边就是草原。祖国的西北也是草原风貌,只是要看草原或海洋得分开去看,草原在大陆的里面,海洋在陆地的边际。南澳州的海洋和草原可以兼得,确实也是一望无际的大美。
通过沿途的所见,澳洲的畜牧业应该是它的主要产业。出门之前刚刚读完《庄子》,也一直在想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这次一路观察从事畜牧业的澳洲人的生活,感觉他们离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接近。他们头顶着湛蓝的天,脚下是无边的绿草,牛羊就那样散布着。湖还是湖,天是天,一切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这让来自祖国的我有种很大的反差,心里真真的拧巴,因为我们短短的十多年什么都不是什么了。澳洲资源丰富,人口又少的可怜,所以澳洲人也都很懒。也是因为懒,人也就不爱折腾。世事变迁,日复一日后经得起检验的却还是纯粹。我们牺牲了那么多最后要用很高的价格来买这里纯粹的东西,然而他们贵在何处呢,还不就是牛奶依旧是牛奶罢了。
周末,无论是城市还是小镇,沙滩和公园都是孩子们的天下。而这个时候北京的孩子们都在从一个特长班赶往另一个特长班。也许我们的孩子八九岁时就十八般武艺了,但只是感觉孩子不像是孩子。自由不需要创造,它与生俱来,只要不去毁灭。北京的路边有很多大幅的广告牌写着偌大的几个字——少年强,中国强。可是,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的少年是越来越不强了,所以中国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呢。不如把属于他们的年代还给他们吧。
资源可以使一个民族富足,但并不能使其永远富足。真正能使之富足的是一个民族的勤于思考。思考是着眼于大事,时间单位也是大跨度的。算计是紧盯着小事,时间上也是眼前的。你看一个城市的规划,新旧建筑能这样和谐的相处必然是用心设计与规划的。这是把一个城市当做一个生命来对待,它有过去也有将来。从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华民族的勤劳是无人能及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澳洲的人可以这样享受生活和国人的不辞辛苦是分不开的。
优秀的民族思考走在行动之前。做事之前多想想,搞清楚了再大干特干并不迟。就像畜牧业,牛奶企业胡作非为,几年下来市场很大看上去很美。但百姓可以有更多选择时你慢慢就要被淘汰,大家要求不高,牛奶是牛奶就行。中国的企业家们大都希望创建的企业地久天长,但大多都逃不掉短命的,或是短暂辉煌后就长期惨淡的命运。做地久天长的公司需要站的高高的,望的远远的,不贪恋短暂的荣华,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这也是最难的。
这个南半球的国家有个很美的性格——宁静,宁静可以致远。中国的这二三十年是缺少思考的,或者说从鸦片战争以来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时间条件。一切都发生的太快,而思考需要时间。如今我们具备了一些物质条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不如那就开始吧,做一个爱思考的国家,做一名爱思考的公民。
网上说墨尔本的城市绿化率是百分之四十,北京是百分之五十多。哈哈,看来只有两种可能,不是一个城市在谦虚,就是一个城市在吹嘘。墨尔本和悉尼的物价都要比北京贵很多,只有房子好像和北京还是有一定差距。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有个永恒的理论,住房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但我得说话不是这样说的,人们只有对健康的饮食,宜居的住房,美好的环境,合理的物价的需求才是刚性的。如果不是这样,所有的需求都只能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更好的条件去更好的地方是第一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无论通过什么手段积累到财富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想移民,都在移民。若不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家乡的刚性需求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刚性需求是痛苦的,是随时可以被物质条件改变的。而真正的刚性需求是那种对家乡的热爱,是愿意世世代代扎根于此的情怀。
一个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家庭式的,是温暖与舒适的,是每日洗去铅华后可以安睡的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存在一个问题,城市的风格更像是酒店式的。这两种风格的城市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给自己住的,后者是给别人看的。而这种看却还是经不起端详,多看几下山寨层出,真的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出了城市驱车在沿海的公路上,这一路的风景大体相同。于我来说比较特别的是澳洲的海洋和草原是这样的近。海的旁边是著名的大洋路,而路的旁边就是草原。祖国的西北也是草原风貌,只是要看草原或海洋得分开去看,草原在大陆的里面,海洋在陆地的边际。南澳州的海洋和草原可以兼得,确实也是一望无际的大美。
通过沿途的所见,澳洲的畜牧业应该是它的主要产业。出门之前刚刚读完《庄子》,也一直在想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这次一路观察从事畜牧业的澳洲人的生活,感觉他们离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接近。他们头顶着湛蓝的天,脚下是无边的绿草,牛羊就那样散布着。湖还是湖,天是天,一切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这让来自祖国的我有种很大的反差,心里真真的拧巴,因为我们短短的十多年什么都不是什么了。澳洲资源丰富,人口又少的可怜,所以澳洲人也都很懒。也是因为懒,人也就不爱折腾。世事变迁,日复一日后经得起检验的却还是纯粹。我们牺牲了那么多最后要用很高的价格来买这里纯粹的东西,然而他们贵在何处呢,还不就是牛奶依旧是牛奶罢了。
周末,无论是城市还是小镇,沙滩和公园都是孩子们的天下。而这个时候北京的孩子们都在从一个特长班赶往另一个特长班。也许我们的孩子八九岁时就十八般武艺了,但只是感觉孩子不像是孩子。自由不需要创造,它与生俱来,只要不去毁灭。北京的路边有很多大幅的广告牌写着偌大的几个字——少年强,中国强。可是,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的少年是越来越不强了,所以中国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呢。不如把属于他们的年代还给他们吧。
资源可以使一个民族富足,但并不能使其永远富足。真正能使之富足的是一个民族的勤于思考。思考是着眼于大事,时间单位也是大跨度的。算计是紧盯着小事,时间上也是眼前的。你看一个城市的规划,新旧建筑能这样和谐的相处必然是用心设计与规划的。这是把一个城市当做一个生命来对待,它有过去也有将来。从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华民族的勤劳是无人能及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澳洲的人可以这样享受生活和国人的不辞辛苦是分不开的。
优秀的民族思考走在行动之前。做事之前多想想,搞清楚了再大干特干并不迟。就像畜牧业,牛奶企业胡作非为,几年下来市场很大看上去很美。但百姓可以有更多选择时你慢慢就要被淘汰,大家要求不高,牛奶是牛奶就行。中国的企业家们大都希望创建的企业地久天长,但大多都逃不掉短命的,或是短暂辉煌后就长期惨淡的命运。做地久天长的公司需要站的高高的,望的远远的,不贪恋短暂的荣华,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这也是最难的。
这个南半球的国家有个很美的性格——宁静,宁静可以致远。中国的这二三十年是缺少思考的,或者说从鸦片战争以来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时间条件。一切都发生的太快,而思考需要时间。如今我们具备了一些物质条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不如那就开始吧,做一个爱思考的国家,做一名爱思考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