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纪年表
1998年,法国世界杯,我爸给我买了一盒磁带,一套VCD。磁带叫98年世界杯金曲,VCD叫98年世界杯金曲加精彩进球集锦。无论是磁带还是VCD绝对是盗版品中的良心产品,不但包含了98年的“沟沟沟”和Do you mind if I play等经年世界杯曲目,还纳进了历年的经典世界杯主题曲。屏幕上一头脏辫的哥伦比亚门将伊吉塔蝎子甩尾的扑救奠定了我对拉丁音乐的热爱。
2002年,我斥60元巨资拿我妈给我买书的钱买了一套“欧美音乐金曲”磁带,那一套磁带绝对堪称高水平,其中包括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例如Vincent, Let it be, Heart of Gold, California Dreaming。各种流派的音乐配合两本中英文结合的歌词及乐队介绍真正意义上给我开启了听音乐之门。
2004年,我有了第一台CD机,设备的更新使我对音乐有了更大的兴趣,从此留恋于各种盗版唱片店,四处物色看似不错的盘,也是从那会开始知道了正版、原版、盗版和港版的区别。不过苦于没有高人带着玩不知道听什么好,于是随大流听了一些Beyond和西城男孩。那会朴树的第二张专辑也买了,当然也是盗版。记得有一次去唱片店,拿起了一张夜叉的碟,阴暗苦怪的封面让我觉得这个乐队很重,很死亡,很装逼,于是犹豫一番过后选择了50 Cent,事实证明当初那个决定让我的音乐品味落后了至少五年。不过那会唯一一张我现在看来不错的说唱CD就是Run DMC的盘,也是从那会知道了Walk this way是说唱和摇滚的一次历史性结合。
2005年,我上了高中,认识了一个听音乐的胖子,那个胖子有几百张CD,从他那我知道了Sum41,绿洲,新裤子等乐队,不得不说,朋克乐队简单欢快的节奏使我短暂失去了对涅槃的爱。后来他又借给了我一些蝎子、白条等乐队的盘,他从某种意义上属于我的逼格培养导师。
2006年,我的CD坏了,买了一个MP3,开始了疯狂下载。那会最常听林肯公园,记得有一次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我把MP3插在教室的音响上给大家播了一首Numb,叫醒了所有因为看书太累趴桌上睡觉的同学。
2008年早期,受一些同学的影响开始听陈绮贞,可能感觉摇滚的味道太重了,换换口味。记得九月开学在囊萤五楼送走我爸妈之后,一个人站在宿舍听见喇叭里开始放《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走到阳台上看着漳州九月的太阳晒在空空的路面上,自己发了一会呆。
2008年下半年,也就是上了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听一些国内独立音乐人的歌,最早是低苦艾、逃跑计划等,接着就是李志那些。
2009年看了第一回Live现场,我记得是在石家庄的地下丝绒。
再后来开始听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就觉得没有音乐真的不行了。
真的说音乐给了我什么样的好处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没有音乐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只能说音乐陪伴了我很多个情绪喷张的时刻,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准备提起菜刀的手放下,或者又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张开呐喊的嘴、竖起愤怒的中指。很感激我爸当年给我买了98年世界杯金曲,很感激我妈没有把我60块钱买回来的四盒磁带扔掉。
后记:忘不了初三冬天的早上在寒风中骑着车子奔往学校,耳机里是linkin park的somewhere I belong,回头望去天边是初升的红日。
2002年,我斥60元巨资拿我妈给我买书的钱买了一套“欧美音乐金曲”磁带,那一套磁带绝对堪称高水平,其中包括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例如Vincent, Let it be, Heart of Gold, California Dreaming。各种流派的音乐配合两本中英文结合的歌词及乐队介绍真正意义上给我开启了听音乐之门。
2004年,我有了第一台CD机,设备的更新使我对音乐有了更大的兴趣,从此留恋于各种盗版唱片店,四处物色看似不错的盘,也是从那会开始知道了正版、原版、盗版和港版的区别。不过苦于没有高人带着玩不知道听什么好,于是随大流听了一些Beyond和西城男孩。那会朴树的第二张专辑也买了,当然也是盗版。记得有一次去唱片店,拿起了一张夜叉的碟,阴暗苦怪的封面让我觉得这个乐队很重,很死亡,很装逼,于是犹豫一番过后选择了50 Cent,事实证明当初那个决定让我的音乐品味落后了至少五年。不过那会唯一一张我现在看来不错的说唱CD就是Run DMC的盘,也是从那会知道了Walk this way是说唱和摇滚的一次历史性结合。
2005年,我上了高中,认识了一个听音乐的胖子,那个胖子有几百张CD,从他那我知道了Sum41,绿洲,新裤子等乐队,不得不说,朋克乐队简单欢快的节奏使我短暂失去了对涅槃的爱。后来他又借给了我一些蝎子、白条等乐队的盘,他从某种意义上属于我的逼格培养导师。
2006年,我的CD坏了,买了一个MP3,开始了疯狂下载。那会最常听林肯公园,记得有一次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我把MP3插在教室的音响上给大家播了一首Numb,叫醒了所有因为看书太累趴桌上睡觉的同学。
2008年早期,受一些同学的影响开始听陈绮贞,可能感觉摇滚的味道太重了,换换口味。记得九月开学在囊萤五楼送走我爸妈之后,一个人站在宿舍听见喇叭里开始放《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走到阳台上看着漳州九月的太阳晒在空空的路面上,自己发了一会呆。
2008年下半年,也就是上了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听一些国内独立音乐人的歌,最早是低苦艾、逃跑计划等,接着就是李志那些。
2009年看了第一回Live现场,我记得是在石家庄的地下丝绒。
再后来开始听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就觉得没有音乐真的不行了。
真的说音乐给了我什么样的好处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没有音乐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只能说音乐陪伴了我很多个情绪喷张的时刻,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准备提起菜刀的手放下,或者又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张开呐喊的嘴、竖起愤怒的中指。很感激我爸当年给我买了98年世界杯金曲,很感激我妈没有把我60块钱买回来的四盒磁带扔掉。
后记:忘不了初三冬天的早上在寒风中骑着车子奔往学校,耳机里是linkin park的somewhere I belong,回头望去天边是初升的红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