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殿娘娘的唐衣
![]() |
德惠翁主唐衣 |
看多了很多韩国古装剧,大家总会被剧中人物所穿的韩服吸引,特别是宫廷剧中个位上殿娘娘所穿的华丽唐衣所吸引。其实这点与我国清宫大戏中后宫妃嫔天天穿着吉服出镜一样,都犯了相同的错误。
唐衣,在李朝后期逐步发展为内外命妇的小礼服,但从现在的李朝宫内档来看,唐衣并不能算是其的正是称呼,《宫中衣襨件记》存档中则多以唐古衣、长古衣命名。唐古衣、长古衣中的古衣二字其实来自赤古里一词,所谓赤古里实则就是汉语中的袄。由于李氏朝鲜长期以来官方文档多以汉字记载,而有些称呼、命名已约定俗成,所以在书写中便出现了借字的现象:如在李朝历代《都监仪轨》中出现的“短赤古里一”、“草绿吐细襦赤古里一,紫的绡裌赤古里一”、“裌赤古里一次…襦赤古里一次”等记载;此外,赤古里亦有被写作赤九里的现象。而唐古衣中的“唐”字则指代来此中国,并非唐朝,以唐代称中国的现象在李朝呈才中也有体现,如唐乐呈才即是。当然,唐衣一词在官方记载中亦多有出现,但多为泛泛一言。
![]() |
《壬午嘉礼时织组件记》及《大殿衣襨單子》局部 |
《李朝实录》高宗10年8月29日记载“…内殿问安及眞殿参拜时用之矣…”明确告知了我们李朝末期内命妇唐衣的用途——内殿问安以及拜谒供奉李朝历代国王御真的真殿时服用。而《窝瓶集》中记载“以於汝美草绿唐衣为外命妇及士女进见上服”亦可得知外命妇唐衣用途。有如《四节服色自藏要览》中记载“冬至前后绿色织金寿福字唐衣,正月望日前后宫缎唐衣”。综上可看出,唐衣多在重大节庆和重要场合穿着,而这点也符合唐衣“小礼服”的属性。需要指出的是,李朝服饰的分类,特别是女服的分类并不详尽,通常所说的大礼服多指赤翟衣(朝祭服),礼服多指圆衫(常服),小礼服则多指代唐衣(常服)。同时,唐衣质地的选择,纹样的选择亦会根据节令的不同进行取舍,这点已趋向吉服发展,似或亦能说明唐衣并非日常服。
![]() |
英亲王妃唐衣 |
唐衣的纹样在内外命妇方面也存在着不同。通常外命妇及宫娥唐衣通体素色,不饰金纹。而内命妇唐衣则会视身份及场合要求,负金纹样也会有所不同:通体几何排列福寿字样及通袖金纹等几种常见情况。其中通袖金纹应是从明代赐服发展而来。如《李朝实录》中提及的明代所赐“绿织金花云肩通袖膝襕纻丝夹团衫一件”即是。而在纹样内容的选择方面,则多以云凤纹、四时花卉、桃李佛手、福寿字及吉祥祝语等题材为主。而通常所见唐衣多在胸背及两件缀有补子,此种唐衣等级最高,而之所以会缀补子,似或是与同为常服的朝鲜国王红圆领做以呼应,而这种呼应也绝非是孤例,如女服后期发展出了“前香上裳”,按李朝士人的观点“女本无裳”,而从女裳的形制和用途来看也恰是和男服裳做出了呼应。
![]() |
英亲王妃唐衣局部 |
以现存的唐衣实物来看,唐衣的材质包罗万象,可谓是“纻丝绫罗纱随用”。所谓随用,即随节令而用,这点在《四节服色自藏要览》一书中亦多有记载“三月望日绿色亢罗唐衣,五月端午草绿光纱唐衣,五月十一日白光纱唐衣,六月旬望间纻布唐衣…八月以后草绿光纱唐衣,九月初一日亢罗唐衣,九月望日宫缎唐衣,十月初一日夹唐衣…”。
![]() |
德惠翁主草绿光纱唐衣及线图 |
通常所说的唐衣,其实还包含了与之相配的赤亇。赤亇亦作赤麻,这亦是上文所说的借字情况。所谓赤亇,“裳也。女服俗呼裙儿”、“俗呼裙”是也。而这些赤亇多饰有金膝襕纹,而又可细分为大襕赤亇和膝襕赤亇;两者不同点就在于大襕为双襕纹,膝襕则为单襕。同时,所饰襕纹则多与上衣有所呼应。而从李朝末期及大韩帝国时期的旧照上来看,穿着唐衣时,赤亇多存在双色套穿的现象,即两色赤亇分层穿着,且多曳地。这似是为与平常穿着的赤亇做以区别,凸显隆重及王室华贵尊严。这亦可看出,唐衣在李朝末期并不可能作为平日便服天天穿着,一为大量使用金饰,造价过高,二为行动多有不便。
![]() |
英亲王妃大襕赤亇襕纹局部 |
![]() |
大韩帝国旧照 |
上文提到的汝由美,别名於由美,即“围髢”。髢假发也。由于加髢日渐奢靡,李朝三令五申颁行禁髢令,英祖“命禁中外妇女髢发,代以后髻”,所谓后髻,也可称为椎髻,即常见的朝鲜女子发型。而此之后,虽禁髢,但两班贵族所带花冠等物亦是多饰金玉,奢靡不减,故而才以叠地代之。此后,李朝妇女首服逐渐形成定制,大礼服用花冠,小礼服用簇头里,而叠地只为日常服所用。而通过李朝末期照片来看,花冠与簇头里此时似可通用,并没有严格划分。
![]() |
大韩帝国旧照 |
那么唐衣又是怎么来的?但从上文提及的唐古衣一词便能看出,唐衣实则来自赤古里。我们不妨以出土实物来说明此点。从出土实物来看,早期赤古里衣长及腰,与现今所见赤古里形制并无太大差异。而朝鲜女服之后发生变化,上衣长度在数百年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由于上衣长度的减短,导致了赤亇不断上提,逐渐形成了固定形制。而两班士人“见今妇女衣制,日趍短小”并不合乎礼制,故力求朝鲜士人眼中的华制衣冠,认为只有长衣才符合礼制,短衣应废。唐衣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由于赤亇不断上提,唐衣两侧开裾也不断加大。此后唐衣的演变中柔和了朝鲜对美的理解,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后世我们所见到的唐衣。
![]() |
早期赤古里及光海君妃唐衣(复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