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包
进入记者团文学部的第一次征文,就归我负责。主题是我想的,海报诗是我写的,稿子审核的总负责也是我。但当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写这篇征文时,头脑却一篇空白。
征文的主题是”背包“。有关我所向往的旅行。小时候,总是爱听火车鸣叫的声音,伴随着轰隆轰隆的车轮转动声,驶向远方。那时的我非常羡慕车厢里的人们,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有的正期待一场旅行,有的在焦急地盼望见到远方的爱人,有的沮丧于与家人的分别,有的淡定自若习惯了周转于各个城市。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去远方,对我来说,是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印象中,拥有自由的人才拥有去远方的机会,而像我这样弱小无能的人,才只能被束缚在一个小圈子中,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
当然,背包不止是用于装行囊,它还可以封闭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当我埋头纠结于讨厌的函数之时,蔚蓝天空传来一声鸟叫,都能让我心生羡慕。我讨厌数学,讨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那样我会显得很被动。但我的背包里装的尽是些令人生厌的东西。那些无意义的数字,那些机械无用的概念。每天都要从背包里拿出他们,翻开他们,捧着他们去请教那些高傲自大的所谓优等生,厚着脸皮微笑忍受他们的不耐烦。我讨厌那些竞争,因为并不擅长写那些三段论的八股文,不擅长背诵条条框框的政治纲领,不擅长记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意义,不擅长集中注意力绞尽脑汁算那些数字,不擅长得到十位数的名次……那些日子里,我的双肩承受着比背包重几十倍的压力,自尊心赋予的屈辱感,压迫得我无法呼吸。
还好,痛苦已结束,哪怕结局并不并不太令人满意,但漫长的煎熬终于换来一次去远方的机会。
可是,长大了的我,为什么又开始犹豫?背上背包,却萌生了卸下它的冲动?我不知道,是否远方的美好仅存于屋内人的心里。还是,我并没自己想象中,那么的向往远方。
坐在电脑前,看着空白的文档,不知该敲些什么字,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心隐隐作痛,感到自由还是离自己那么远,即使离开家乡,坐上了轰隆隆的火车,还是不能如愿以偿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逃离这个小镇,却发现没有闲暇时间,没有老师批的假条,没有规划好的路线,没有美美的海滩裙,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自理的能力,没有丝毫动力和决心……原来,我所向往的,竟也是最畏惧的。
原来,曾经所期盼的背包远行,竟只是将昨日的束缚迁移到今日的他乡,迁移到那个陌生的,命运安排的,另一个故乡。
迷惘侵袭而来,肩上的背包到底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到底怎么做,才能改变平庸,才能轰轰烈烈,才能真正拥有自由。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仅希望远方的家人,天凉多加衣,吃顿热乎的饭菜,相伴在江边散步,谈一谈交心的话,仅此足以,别无他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