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奢侈品品牌的精神与风范——上海当代艺术馆“迪奥精神”特展观演报告
上海当代艺术馆“迪奥精神”特展
2013年10月5日我拜访上海当代艺术馆,观赏由迪奥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迪奥精神”特展。这个展览展示了历代迪奥设计师最具代表性的高级定制服,呈现了品牌独家珍藏的数款时尚设计草图、华美珠宝及香水,意在向迪奥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沿着旋转的斜坡往上走,沿路看到的是迪奥先生的设计手稿。抬头看可以看到闪动的LED屏幕。播放的内容现在记不太清楚,似乎是延长拍摄的光文字影片。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33432374/#)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些手稿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迪奥先生学习过建筑。我并不算是迪奥的忠实粉丝,所以对于迪奥的创始人并没有很多了解。只是从这些手稿里我感到了一种建筑的空间感。果然,年轻时的迪奥创始人有一个建筑师的梦。他自己在影片里就提到,他在设计服装的时候的确有运用到建筑学的基本原则,比方说重力原则。
展览由九个单元组成,它们是:迪奥风格、粉裝红裹、巴黎风情、迪奥花园、迪奥高级定制工坊、迪奥与艺术家、凡尔赛:特里亚农宫、迪奥之星、迪奥真我。参观的路线只有一条,一个单元一个展厅,确保观众按顺序进行参观,尽可能地领悟到布展者的布展思路。
迪奥风格展厅以黑白为主,展示的是比较久远的作品,很有时代特色;而粉裝红裹系列色彩缤纷,巴黎风情展厅的衣服给人感觉优雅高贵,庄重而不过于严肃,而迪奥花园则充满了田园气息,活泼生动。迪奥高级定制工坊介绍了香水的包装过程,迪奥与艺术家展厅展示了迪奥一系列为向艺术家致敬的作品,凡尔赛:特里亚农宫播放了一系列迪奥的广告,迪奥之星展现的是与迪奥合作的艺人风采,迪奥真我重点介绍了迪奥的真我香水。展览还展出了派翠克•德馬切里爾(Patrick Demarchelier)以及许多中国艺术家与迪奥相关的作品。展览中多处使用屏幕,还有可触碰的LED屏幕,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
这么多个展厅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粉裝红裹系列。正如迪奥先生自己所说:“粉色是最柔美的颜色。”我本身并不是很喜欢粉色,但是看到这种华丽而柔和的颜色,实在是没有抵抗力。就好像迪奥先生给这些衣服注入了一个梦想,一个公主梦。适度的灯光打在这些衣服上面,人们拿着相机在昏暗的走道上缓缓前进,有种怀念与憧憬就这样悄悄诞生了。
巴黎风情展厅不大,有巴黎街景的设计。里面的衣服给人小小的叛逆的感觉。迪奥花园展厅光线十分充足。这里体现了的回归自然的概念。女子与花,都是世间美好的东西。与前一个展厅相比,这个展厅给人更加轻松的感觉。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53456581/#next_photo)
迪奥高级定制工坊令我稍微有点失望。我本以为它会介绍一件迪奥时装如何诞生。但它只是拍了两个工艺师介绍如何给迪奥香水包装,虽说这也是个技术活。迪奥与艺术家这个展厅令我思考良多。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43926758/)
迪奥先生与许多艺术家有很深厚的友谊,还曾在自己经营的画廊展出过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可见,迪奥先生本人就有十分独特的艺术品位。这些服饰令人惊叹。把绘画如此自然地融入服装之中显然并非易事。同时也使服装从一个普通的日用品层次上升到了艺术品的层次。一直觉得普通商品和艺术品之间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想。我们买一管牙膏,买一个被子,不会想这些牙膏想表达什么思想。但是绘画不一样,它是画家思想的表达。而从这些服饰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些衣服的确能让人想到这个艺术家。
迪奥真我的展厅真真是高端,布置得非常精美,其他的展厅就不一一赘述了。
说了那么多赞美的话,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展览,对时尚、奢侈品、名牌有兴趣的人都有可能前往。但最好挑人少的时候去,比如我挑的日子就不太好,前来参观的人数把小小的展厅围得水泄不通。30元的票价,15元的学生票价显然是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虽说这样导致了会场的过于拥挤,但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说,的确没有调高票价、限制人流的必要。
这个“迪奥精神”特展事实上是一个商业性的展览,但优秀的策展策略使得这个商业性的展览给受众带来了一次很好的品牌体验。对于迪奥这个外来的奢侈品品牌,大多数中国国民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这个展览就是一种体验营销的形式,而这种营销方式相比所有其他形式的传播都是参与程度最高的。这种营销方式比其他的营销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受众更有可能告诉其他人参加事件,更容易接受该品牌的其他营销。这个特展宣扬了时尚先驱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精神:为女性带来美丽和优雅,更希望为其带来快乐。结合影片叙述了迪奥这个品牌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服装展示进行品牌的视觉语言表达。虽说是个商业性的展览,但商业味并不是很重,让人可以静心欣赏作品。
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限制人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拥挤真的会令人心情很糟糕。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品牌展。
2013年10月5日我拜访上海当代艺术馆,观赏由迪奥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迪奥精神”特展。这个展览展示了历代迪奥设计师最具代表性的高级定制服,呈现了品牌独家珍藏的数款时尚设计草图、华美珠宝及香水,意在向迪奥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沿着旋转的斜坡往上走,沿路看到的是迪奥先生的设计手稿。抬头看可以看到闪动的LED屏幕。播放的内容现在记不太清楚,似乎是延长拍摄的光文字影片。
![]() |
图片来自 henrywithu |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33432374/#)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些手稿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迪奥先生学习过建筑。我并不算是迪奥的忠实粉丝,所以对于迪奥的创始人并没有很多了解。只是从这些手稿里我感到了一种建筑的空间感。果然,年轻时的迪奥创始人有一个建筑师的梦。他自己在影片里就提到,他在设计服装的时候的确有运用到建筑学的基本原则,比方说重力原则。
展览由九个单元组成,它们是:迪奥风格、粉裝红裹、巴黎风情、迪奥花园、迪奥高级定制工坊、迪奥与艺术家、凡尔赛:特里亚农宫、迪奥之星、迪奥真我。参观的路线只有一条,一个单元一个展厅,确保观众按顺序进行参观,尽可能地领悟到布展者的布展思路。
迪奥风格展厅以黑白为主,展示的是比较久远的作品,很有时代特色;而粉裝红裹系列色彩缤纷,巴黎风情展厅的衣服给人感觉优雅高贵,庄重而不过于严肃,而迪奥花园则充满了田园气息,活泼生动。迪奥高级定制工坊介绍了香水的包装过程,迪奥与艺术家展厅展示了迪奥一系列为向艺术家致敬的作品,凡尔赛:特里亚农宫播放了一系列迪奥的广告,迪奥之星展现的是与迪奥合作的艺人风采,迪奥真我重点介绍了迪奥的真我香水。展览还展出了派翠克•德馬切里爾(Patrick Demarchelier)以及许多中国艺术家与迪奥相关的作品。展览中多处使用屏幕,还有可触碰的LED屏幕,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
这么多个展厅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粉裝红裹系列。正如迪奥先生自己所说:“粉色是最柔美的颜色。”我本身并不是很喜欢粉色,但是看到这种华丽而柔和的颜色,实在是没有抵抗力。就好像迪奥先生给这些衣服注入了一个梦想,一个公主梦。适度的灯光打在这些衣服上面,人们拿着相机在昏暗的走道上缓缓前进,有种怀念与憧憬就这样悄悄诞生了。
巴黎风情展厅不大,有巴黎街景的设计。里面的衣服给人小小的叛逆的感觉。迪奥花园展厅光线十分充足。这里体现了的回归自然的概念。女子与花,都是世间美好的东西。与前一个展厅相比,这个展厅给人更加轻松的感觉。
![]() |
图片来自iamlynn |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53456581/#next_photo)
迪奥高级定制工坊令我稍微有点失望。我本以为它会介绍一件迪奥时装如何诞生。但它只是拍了两个工艺师介绍如何给迪奥香水包装,虽说这也是个技术活。迪奥与艺术家这个展厅令我思考良多。
![]() |
图片来自AmberAqua |
(图片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photo/2143926758/)
迪奥先生与许多艺术家有很深厚的友谊,还曾在自己经营的画廊展出过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可见,迪奥先生本人就有十分独特的艺术品位。这些服饰令人惊叹。把绘画如此自然地融入服装之中显然并非易事。同时也使服装从一个普通的日用品层次上升到了艺术品的层次。一直觉得普通商品和艺术品之间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想。我们买一管牙膏,买一个被子,不会想这些牙膏想表达什么思想。但是绘画不一样,它是画家思想的表达。而从这些服饰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些衣服的确能让人想到这个艺术家。
迪奥真我的展厅真真是高端,布置得非常精美,其他的展厅就不一一赘述了。
说了那么多赞美的话,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展览,对时尚、奢侈品、名牌有兴趣的人都有可能前往。但最好挑人少的时候去,比如我挑的日子就不太好,前来参观的人数把小小的展厅围得水泄不通。30元的票价,15元的学生票价显然是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虽说这样导致了会场的过于拥挤,但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说,的确没有调高票价、限制人流的必要。
这个“迪奥精神”特展事实上是一个商业性的展览,但优秀的策展策略使得这个商业性的展览给受众带来了一次很好的品牌体验。对于迪奥这个外来的奢侈品品牌,大多数中国国民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这个展览就是一种体验营销的形式,而这种营销方式相比所有其他形式的传播都是参与程度最高的。这种营销方式比其他的营销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受众更有可能告诉其他人参加事件,更容易接受该品牌的其他营销。这个特展宣扬了时尚先驱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精神:为女性带来美丽和优雅,更希望为其带来快乐。结合影片叙述了迪奥这个品牌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服装展示进行品牌的视觉语言表达。虽说是个商业性的展览,但商业味并不是很重,让人可以静心欣赏作品。
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限制人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拥挤真的会令人心情很糟糕。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品牌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